全程马拉松从259跑到222,好绝望,只因为他要靠马拉松生活

日期: 2023-08-24 04:00:24|浏览: 452|编号: 2284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全程马拉松从259跑到222,好绝望,只因为他要靠马拉松生活

从2013年六盘水首匹259,到不久前三亚马拉松取得PB222的成功,这位来自高原的年轻人——关友生告诉我们:靠马拉松为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春节首场比赛三亚马拉松前,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跑进225,力争全国前五。 最终如他所愿,他不仅在PB222跑出了好成绩,还获得了国内组第二名。 完成了之前定下的小目标……在上周日的远安国际马拉松赛上,他再次夺得个人半程马拉松国内冠军。

1.如果他不穷,他不会选择跑步

关友生1994年出生于六盘水市杜格乡,作为一个农村孩子,从小过着贫困的生活。 正如他所说:“我没有城市孩子那么多的知识,没有好的条件,也没有玩具。每天接触最多的工具就是工作的工具,所以这些工具就成了我的玩具。”

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帮忙做家务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他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去思考其他事情。 童年的他对运动毫无概念,更不用说跑步能给他带来什么。 每天认真帮父母干活,然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仅此而已。

那时,他用煤油灯做作业,头发经常被灯烫伤。 由于房屋的防风效果不好,每当风一吹,煤油灯就会被风吹灭。 寒风吹进屋里,是一种刺骨的寒冷。 “我仍然记得烧焦的气味和寒冷的夜晚,我永远不会忘记。”

但尽管如此,他的童年仍然是快乐的。 因为他有一个和睦的家庭,还有非常疼爱他的父母。 恶劣的环境让关友生从小就怀着感恩之心。 直到现在,只要有空闲时间,他就必须回家帮父母干农活。

生活的艰辛让关友生从小就不知不觉地打下了体育基础。 他从家到学校有大约十公里的路。 他没有车,路况也不像城里那么好。 他家住在山里,他每天走山路,上下学要翻几座山。 不仅如此,当时家乡的条件也不好。 我没有吃午饭,一天只吃两顿饭。 早上吃了一小碗玉米饭,直到晚上才回家吃饭。 后来,我上了初中,因为学校离家太远,我不得不住在学校,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家里分担父母肩上的重担。

割草劈柴、放牛、挖土,都是关友生经常做的农活。 让他觉得最幸运的是,有一次给别人打工,搬沙子修隧道,一天工资40元。 于是他没有回家,直接去了工地,一直工作到第二天。 回家的路上,他累得几乎要睡了,他不得不努力地睁开眼睛。 不过那个时候毕竟还小,回家睡觉也好。

2011年第一学期,学校举行了运动会。 整天走路,从小身体素质就很好的关友生当然很高兴,就果断报名了。 当时,他跑了三公里,获得了学校第一名,并获得了80元奖金。

“对我来说,跑3公里就能赚80元,这真是难以想象,我就是这样爱上跑步的。” 关友生说道。 从此,他开始独自修炼。 每天学校早操的时候,其他同学跑两圈就懒得休息了。 他要在操场上跑18*20圈(操场一圈是300米)。

2012年元旦,全市举办元旦长跑活动。 学校要求关友生参加10公里赛跑。 他没有跑鞋,也没有运动服,就穿着妈妈给他做的布鞋和一条破旧的牛仔裤。 。

那时他还不知道什么是跑步节奏,就一直向前跑,最后获得了第六名,得到了300元。 “当我拿到300元的时候,我高兴得无法形容,也不想用了。我把它全部带回学校,花80元买了一套衣服,又向学校借了50元。”其他人,剩下的都用来生活费了。没了。”

2.从专业到业余,他只是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2012年3月,关友生代表学校前往贵阳参加越野跑,受到贵阳市体校教练的青睐。 就这样,他的运动生涯开始了。 由于体校的训练很辛苦,他训练了两年后就去了体校。 运动队。

“去运动队的第一天,我跑了20公里,这已经很多了。” 当时,他在贵阳体工队的主要项目是5000米和10000米。 马拉松旅程。

当时,关友生的哥哥正在沈阳读大学。 他刚刚加入省队,经济压力很大。 2016年3月,他独自前往成都参加半程马拉松,并以1:07:01(净成绩1:06:59)获得冠军。 这也是他迄今为止最好的半场成绩。

也正是因为这场比赛,他中途离开了贵阳省长跑队。 因为省队的规定,未经允许不可以外出比赛。 但他参加这个比赛只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他很想靠自己的力量生活。

后来他想了想,离开或许也不是坏事,因为他可以自己出去走走,看看更多的世界。 同时,也正是因为这次比赛,他结识了康比特形象大使魏晶。 那时,他们见面了,但没有聊天。 随后,他通过朋友联系了魏晶,讲述了自己的情况,并寄来了一些比赛成绩证明,得到了这个机会,最终完成了与的签约。

“现在我在体制外有很多自由,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认识了很多人,学到了很多无价的东西,经济也比在职业队的时候好多了。”我当时在职业队,没有训练费,没有工资,没有比赛,所以没有收入来源。现在,先不说能赚多少钱,但基本能满足我的生活需要了,”关友生说道。

不过相对来说,训练氛围当然比职业队要好很多。 一是互相鼓励的人多了。 二是有组织、有计划。 大家都有统一的目标,所以就有氛围。 他在职业队平均每周跑170公里左右,现在每周跑120公里左右。 职业球队和他现在的环境各有千秋,但他还是更喜欢现在的生活。

专业团队每天按时吃饭,并进行系统培训。 生活还是比较有规律的。 现在他在外面训练,因为比赛太多,没办法系统地练习。 只能是每场比赛后进行简单的恢复训练,然后周末出去参加比赛。 显然,跑动量没有专业队那么大。

如今,他主要专注于恢复训练。 因为时间是自己掌控的,所以相对于专业队来说,训练的时间会多一点。 因为体制外的比赛太多,他很难抽出时间去跑强度。 他只能通过训练量的积累来维持体力。

他认为他现在感觉好多了。 在职业队,他每天都刻苦训练,没有太多比赛。 与外界不同的是,他随时都会受到对手的攻击。 他觉得通过对手的相互鼓励,会让自己的训练更加积极主动。 在职业队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年几场比赛,很多时候训练感觉不错,但比赛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所以我还是喜欢在外面过自由的生活,职业队的圈子太小,要学的东西太少。如果我能取得成绩,那还好,如果我不能练习,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我是从零开始的,进去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出来,所以还是早点出来,多学习一些社会经验。” 关友生说道。

三、总结经验,展望未来

公历年初的厦门马拉松,关友胜228分的成绩没有被纳入排名,引起了众多跑者的热议,但对于关友胜本人来说,这次赛事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我刚刚吸取了教训,以后尽量早报名,组委会有很多不足,至于排名,那是组委会的失误,当时他们没有尽快对国内选手进行排名正确的排名应该是按照净得分排名,并且必须注明每个人的枪声得分和净得分。这样更人性化,更容易让大家接受。

不过,对于上万人的比赛,工作量非常大,关友生表示可以理解。

今年首场马拉松,他跑出了2小时22分02秒的个人最好成绩。 对于这次三亚站的比赛,他对自己的成绩还是比较满意的。 他原本计划跑进225分,结果却跑出了222分。 “前半程跑得太慢了,可惜没跑得更好。”

关友生是在2014年认识女友的,当时他的一个朋友在贵阳师范学院读书,他就和朋友一起去玩。 “那天她正好在师范大学,所以我们互相打了招呼,慢慢聊天就认识了。”

他的女朋友一开始不喜欢跑步,后来在关友生的影响下,她也慢慢开始学跑步。 “恢复训练的时候,我通常会带她去跑步。所以她慢慢地支持我跑步。”

他们都来自农村家庭,都有自己的愿望。 和其他夫妻一样,他们希望永远在一起,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搬到城市,把父母带到城市。 这也是他一生的目的。

对于马拉松,现在他只是把它当作一个平台,一个学习的平台,一个提升的平台。 通过马拉松,他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接触到更多的人。

虽然他现在已经赢了10多场比赛。 但对于跑步本身,他并没有达不到的要求。 “在职业队的时候,我的目标并不高,就是全运会前三名。” 现在,他的小马拉松目标是218,近期是保持稳定状态,打好比赛,然后在冬训时刻苦训练,提高成绩。 今后,保持身体健康,在每场比赛中跑好,才能获得更多的奖金。 “我靠比赛谋生,因为没有赞助费,所以不亏钱是我最大的目标。”

“跑马拉松,要有一点天赋,最重要的是要吃苦。”

明天,他将参加接下来的惠州、黄山马拉松……他只希望自己能够稳定发挥。

图片由关友生本人提供

招募减肥专家(长期有效):

地点:北京地区;

要求:减重40斤以上的人,愿意录制减肥达人视频,愿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减肥故事;

性别:男女均可,特别是女性;

好处: 1.您的故事将被微信和今日头条上数十万读者看到;

2.马孔多跑步装备店赠送的精美礼物。

如果您符合以上要求,可以添加微信进行交流。 添加微信时请注明:减肥专家。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