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为什么能让人快乐?深入解析大脑奖励机制
跑步的过程本身是一个比较辛苦的工作,但是跑步之后我们会感到舒适、平静,得到一种非常“顺畅”的心理体验;
跑步前的各种焦虑、抑郁、无聊、不快往往都会一扫而光,至少暂时让你忘记烦恼。
这也是很多人把跑步作为减压方式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这种跑步后的愉悦感背后的机制是什么呢?
大脑会产生两种重要的与快乐和奖励相关的物质:多巴胺 () 和内啡肽 (),运动似乎可以促进这两种物质的分泌。
那么到底是谁在跑步的乐趣中发挥了作用
两者有什么区别?
多巴胺并不是天生快乐的
相反,产生激励和奖励行为
多巴胺是大脑产生的一种神经递质。 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森和其他三人因研究这种物质而于 2000 年获得诺贝尔奖。 与兴奋、快乐、运动等多种信息的传递有关;
多年来,人们把多巴胺形容为人类快乐的源泉,即多巴胺意味着幸福,是大脑中幸福的根源。
但随着人们对多巴胺认识的不断深入,多巴胺作为幸福源泉的观点基本上已经过时了。
瑞典科学家阿维德·卡尔森
我们现在认为多巴胺确实让人感到快乐,但并不是所有的快乐都是有益的。
当我们品尝到美食、谈恋爱、跑者通过刻苦训练达到马拉松PB时,我们确实会感到快乐,就会有多巴胺分泌;
但当我们贪图高脂肪高糖食物而变得肥胖时,当吸毒者需要不断吸毒来满足快乐而上瘾时,当我们通宵达旦地玩游戏追剧而无法停止浏览时抖音、微信、微博,这样的幸福显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因此,多巴胺并不一定意味着幸福。 多巴胺的本质作用于大脑的奖赏系统,使我们产生欲望并引导相应的行为。
所以简单来说,多巴胺的作用就是“让你想要”,让你选择能够获得更多奖励的行为。 多巴胺和幸福感几乎没有关系。
仅仅因为你真的想要某件事或做某事,并不意味着这件事或这件事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而是想要的过程会驱使你产生最终真正得到这件事的欲望行为,这个行为过程用一个词来概括你必须明白——那就是成瘾()。
快乐真的来自快乐的时刻吗?
更多研究发现,多巴胺的作用在于对奖励的预期,而不是接受奖励。
如上所述,多巴胺会带来渴望和幻想。 如果这个过程反复发生并不断强化,就会产生成瘾行为。
科学家们利用经典的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实验,通过在给猴子喝糖水之前播放一秒钟的声音来提示它们。
猴子习惯了这种关联后,一听到提示音就期待糖水,而多巴胺细胞的活性在听到提示音后变得更强,因为这意味着奖励来了——糖水得到了。
更有趣的是,当猴子真正得到糖水时,多巴胺活性不再增强,因为糖水奖励已经被预测了。
从这个案例中,大家可以明白,多巴胺的产生是由于“我要糖水”的期待和欲望,而这种欲望又与糖水的奖励相关。
你可以将其与现在的手机成瘾进行比较。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不停地点击“下一步”,即使很累,我们也不愿放手。 这是多巴胺奖励机制告诉你,“下一个会很酷。”
适当的多巴胺分泌可以激励我们。 多巴胺是一种“这样做就能获得快乐”的物质,是人心理动机的源泉。
没有它,就没有做任何事情的内在动力,这可能是抑郁症的原因,抑郁症不是不快乐,而是缺乏动力。
然而,现代社会滥用多巴胺机制的案例已经太多了。 这种现象被称为“多巴胺劫持”。
因此,过度依赖多巴胺是错误的。 人不可能长期处于幸福的巅峰状态。 多巴胺的旺盛分泌会让人的大脑感到疲倦,这也验证了古语“极乐生悲”的哲学意义。
对于跑步者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跑步本身并不能直接带来快乐,有时甚至是痛苦的。 这就是很多人无法形成跑步习惯的根本原因。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跑步并不能完全用多巴胺来解释。 虽然有bug,但是跑起来确实感觉很开心。 对于一些跑步者来说,它有助于激发跑步的欲望。
此外,身体健康、减肥成功、精力充沛、马拉松PB也具有很强的快乐属性,也有助于激发长期坚持跑步的动力。
内啡肽是努力工作后的补偿
与成就感相关
内啡肽()又称内啡肽,是脑下垂体分泌的吗啡样物质。 它可以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与吗啡和阿片类药物相同的镇痛和欣快感,相当于天然镇痛药。 内啡肽与成就感有关,让人感觉更加平和。
内啡肽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年轻、快乐的状态。
顺便在这里解释一下吗啡类物质:鸦片(opium,又译鸦片)是一种医用麻醉镇痛药,是从一种草本植物——罂粟中提取的。
罂粟是一年生栽培植物,一般种植在海拔300米至1700米之间。 罂粟花非常美丽。 当果实成熟时,花瓣会自然脱落。
罂粟本身并不是药物,但它是鸦片制品的原料。 从罂粟中可以提纯得到鸦片、吗啡、海洛因、可待因等药物。
一般来说,刚开始吸几口鸦片会感到不舒服,会引起头晕、恶心或头痛,但随后就会出现欣快感,并伴有疯狂的幻觉。 除了镇静作用外,它还能引起类似高潮的感觉。
吸食鸦片的人仍能长期保持职业和智力活动,但吸多了就会变得消瘦;
长期吸烟会导致严重虚弱和精神抑郁; 过量吸食鸦片可引起急性中毒,因呼吸抑制而死亡。
除了阿片类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大脑之外,人类已经明确大脑本身也可以产生两种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即脑啡肽和内啡肽,通常所说的内啡肽包括这两种。
除小脑外,内啡肽还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部位。 这些内源性阿片系统具有广泛的功能,包括镇痛、温度调节、食欲(这就是为什么甜食给人们带来欣快感的重要解释之一)、性行为和血压调节。
内啡肽是与愉悦体验相关的多种物质之一
运动可以刺激内啡肽的分泌
从而带来愉悦
运动后产生的美好感觉显然与内啡肽的分泌直接相关,产生类似于服用阿片类药物所经历的欣快和兴奋状态。
研究表明,有氧运动不仅可以增加内啡肽和其他内源性阿片类药物的释放,而且跑步训练后内啡肽的含量也会增加。 这些都是锻炼给人以良好感觉的物质基础。
多巴胺是瞬间的心跳,而内啡肽是最长的。
这种感觉并不一定意味着渴望多巴胺的刺激和兴奋,但温暖的感觉同样会让人上瘾。
当然,内啡肽的产生是很小的。 这需要心血和汗水。
内啡肽的分泌需要一定的运动强度和一定的运动时间才能使其分泌。
一般认为,中等至较高强度的运动,如跑步、登山、羽毛球等,运动超过30分钟后,可以有效刺激内啡肽的分泌。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经历疼痛才能获得内啡肽。 冥想、冥想、瑜伽等练习也会增加内啡肽的分泌。
相信每个人在玩游戏、暴饮暴食、玩得很开心之后,都经历过巨大的遗憾、空虚、失落。 我觉得我浪费了时间,没有做生意。
所以多巴胺并不一定会带来快乐,而是大脑的“再来一次”奖励机制在驱使和奴役人。
而且内啡肽的产生更加积极和健康。
《美丽新世界》的主人公说:“作为人类,就必须有值得奋斗、反抗、奋斗的东西。但现在我们拥有了一切,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时间的流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