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跑步和跑步机哪个对膝盖更好?运动医学专家给出参考
20世纪60年代,“世界有氧运动之父”肯尼思·库珀博士提出了有氧代谢运动理论,跑步被认为是最好的运动方法。
如今,跑步已经成为一种运动潮流,朋友圈里有很多人晒出公里数和运动路线。
然而,到底是在室外跑步好,还是在跑步机上跑步好?
《生命时报》(微信搜索“”关注)采访权威专家,分析利弊,给你一套不伤身体的跑步方法。
采访专家
苏浩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文科学学院副教授
张益民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
姜立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户外跑步和机器跑步哪个更好?
不同场地跑步效果有何差异? 运动医学专家从4个方面给出了参考。
省力
不同的人在跑步机上的感觉不同。 有的人觉得省力,有的人则觉得费力。 但理论上,人们在室内跑步时不需要克服空气阻力,而且跑带的弹性也会减少体力消耗,因此机器跑步更省力。
对膝盖的影响
人跑步时,膝盖承受着体重3至5倍的压力,所以合适的场地非常关键。
橡胶履带
塑料跑道是大多数人的最佳选择,也更适合初学者。 建议选择直型塑胶跑道; 如果是圆圈,则要注意交替跑步方向,不要长时间朝同一方向跑步,这样有利于降低圆圈内关节损伤的风险。
跑步机
跑步机的跑带比柏油路、水泥路、石板路更有弹性,对膝盖的伤害更小。 优质跑步机比塑料跑道效果更好。
但跑步机和户外跑步的人体肌肉协调性是不同的。 从人体本身来看,户外跑步更符合人类的进化。 如果你没有合适的塑料跑道,跑步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柏油路
柏油路是很多长期跑步者的选择。 经过一段时间的跑步训练和肌肉力量训练后,可以控制自己的肌肉力量和跑步幅度后,就可以选择跑步了。
不过建议在空旷、人少的地方进行,否则反复加速、减速时遇到路障或人群时很容易伤到关节。
草原
选择合适的草是很困难的,而且草上有坑洼、石头等,很容易扭伤脚踝,但如果有理想的草,也是不错的选择。
水泥地面、石材路面
柏油路和水泥地面太硬,没有缓冲作用,长时间在上面跑步很容易损伤脚踝和膝盖。
最好在田径场上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受伤风险,也方便跑步里程的计算。
运动效果
机器运行时,股二头肌和股直肌活动较多,而股外侧肌收缩较少; 路跑可以锻炼更多的腿部肌肉。
另外,跑步机是模拟运动,对心肺的锻炼不如路跑。 因此,路跑的锻炼效果更加充分。
有趣的
机器运转容易造成精神疲劳。 如果没有音乐辅助,无聊程度可见一斑。 在路上奔跑的同时,可以欣赏路边的风景,无论是小巷还是广场,都丰富而有趣。
概括
机器运行更省力; 与柏油路、石板路等室外场地相比,跑步机能更好地保护关节; 机器运行不受天气影响,可随时进行; 喝水也比较方便。 公路行驶视野开阔,速度随意控制,展现更多自由度。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养成锻炼的习惯。 根据您的个人喜好选择跑步机或户外跑步。 无论选择哪一种,都比久坐要好。
如何提高机器跑的锻炼效果?
简单来说,很多人抽不出大量的时间在路上跑步。 在家用跑步机锻炼会更方便。
跑步机有速度和坡度两种模式,其本质是改变运动强度。 运动时可以选择3种运动方法,它们的效果也不一样:
在跑步机上锻炼时,最好做好以下几点。
站在跑带中间
不要向前倾斜太远或向后倾斜太远。 如果身体太向前,就容易踩到底垫,如果太向后,就容易摔倒。 最好站在跑带的中间。
跑步后缓慢步行
跑步后直接停下来会让身体不舒服。 应该慢慢走一段时间以缓冲。
慢慢来
很多人因为急于减肥或者一时兴起,使用跑步机时间过长,导致过度疲劳,身体受到损伤。 每天跑步机锻炼一次,每次30分钟左右为宜。
跑步不伤身体,有“科学流程”
无论是路跑还是机器跑,总有人抱怨跑步后膝盖疼痛。 事实上,跑步对膝盖的伤害更多是由于错误的跑步姿势造成的,比如跑前没有热身、跑步时身体后倾、手臂摆动幅度太大等。
一套科学的跑步程序可以帮助你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跑步前认真热身
跑步前的热身非常重要。 很多初次跑步的人都会忽略这个环节,或者热身不充分就开始跑步,一心一意地“跑”,导致跑后肌肉酸痛,甚至关节疼痛。
骨科医生和运动医学专家推荐以下热身程序:
开合跳30秒,小碎步30秒,弓步推举、腿部两侧侧压各10次,前踢、后踢、高抬腿各30秒,可有效激活心脏和肺。
塑造理想的跑步姿势
完成热身运动后,就可以开始跑步了。 这个时候,你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正确的跑步姿势。
前脚VS后脚?
根据落地方式,跑步可分为前脚跑、后脚跑和中脚跑三种:
用前脚掌跑步时,趾骨先于脚后跟着地,有利于后期踢地。 一般多见于短跑或百米短跑,对速度和腿部力量要求较高。
后脚跑步时,脚跟比趾骨更早着地,对膝关节的负荷较大,不利于后期踢地,跑步速度也比较慢。
中足跑,脚底着地,相比后足跑减少了对膝关节的冲击,速度介于后足跑和前足跑之间。
无论采用哪种落地方式,最重要的是落地时避免脚步过重。
大步幅 vs 小步幅?
与落地方法一样,步幅的长短也因人而异。 正确的步幅,着地点不要超过身体重心,膝盖要始终保持弯曲,防止膝关节受到过大的冲击。
无论你的步幅有多长,落地时双腿都会因重力而下落,而不是用力推。
抬头VS低头?
跑步时,上半身的正确姿势是:昂首挺胸,身体微微前倾。 正确的头部姿势应该让颈部和肩部放松,并且不会干扰看清前方的道路。
理想的跑步姿势:
身体前倾,利用上半身的中心提供帮助,让跑步变得更容易;
膝关节向前屈曲,有利于大腿肌肉的动员,起到缓冲作用。 同时,髌骨与股骨关节的接触面积增大,有利于均匀分布压力,减少摩擦;
落地时,重心要靠近支撑脚,这样股四头肌不用太大的力就能保持身体平衡,对髌骨和股骨关节的拉力也比较轻。
学会“平静”肌肉
跑步时,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 运动后不要立即停下来休息,而是要做伸展运动,如压腿等,使肌肉得到充分伸展和放松,消除疲劳。
对于一些担心跑步会让腿变粗的跑者来说,拉伸可以放松腿部肌肉,保持线条感。
一旦开始跑步,就尽量坚持下去,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另外,跑步要注意运动强度和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