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新周末丨长跑:跑得越远,离自己越近

日期: 2023-09-06 22:00:34|浏览: 449|编号: 2350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鼎新周末丨长跑:跑得越远,离自己越近

你跑得越远,你离自己就越近,因为你看清了自己。 你不会特别在意那些莫名其妙、无关紧要的事情,因为你会觉得世界就在你的脚下。 你能控制的就是你的脚。 你可以选择跑得快或慢。 我跑步时从不听音乐或戴耳机。 跑步最享受的就是享受自己的心跳,控制自己的节奏。 享受

这几年,中国的街头开始出现新的城市景观:年度马拉松、山地马拉松、商业越野赛、铁人三项赛、彩粉跑等趣味跑步活动异常火爆; 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 在特大城市,不仅奥体公园、体育场馆从早到晚总是人满为患,即使是雾霾天,知名地产商、管理者、白领、公共知识分子、媒体人似乎都在谈恋爱。与它过夜。 为了长跑,很多人参加各个地方、各个国家的马拉松比赛。

在灯芯绒裤流行的年代,比如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越战老兵阿甘突然决定从东海岸跑到西海岸。 就像一种宗教一样,他吸引了无数的追随者,几乎代表了1968年法国大革命后一代人的转变。 对于那些嬉皮士般的跑步者来说,长跑意味着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改变。 这是他们共同的感觉,就像一种新的宗教。 然而,在当今中国的长跑浪潮中,更多的跑步者像雅皮士一样,而且很多还是中年人,刚刚加入。 他们可能是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的前读者。 如今他们已经步入中产阶级,继续追随他的《跑步时我在想什么》。 他们每人都有一本《跑步圣经》,加入长跑的热潮。

这样的情况与古印度的苦行很相似。 它原本是一位婆罗门,过了50岁,将自己的财产和家产交给了成年子女,然后逃入树林,开始了隐居的宗教生活。 在佛教中,当然不必等到五十岁才进行类似的苦行修行,但超凡脱俗的生活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够轻易达到的。 如果说在家修行、持戒的在家人的生活可以算作苦行,那就有点虚伪了。

然而,长跑似乎为现代生活提供了一条忏悔之路。 或许正是长跑的单调和长时间带来的反复的身体疼痛,带来了身体与精神的分离和紧张。 然后在这种分离的张力中,精神对身体的感知和控制被重新建立起来,也就是身体,像苦行僧一样,然后尝到多巴胺的喜悦,得到彻底重生的身体感觉。

因此,长跑意味着一种像中产阶级一样的新信仰:每周40公里到100公里的训练是它的功课,各地的各种马拉松是它的群众仪式,每天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分享你的跑步这里的经验和跑步路线是分享和快乐。 这样一来,跑步带来的痛苦和快乐就足以驱使这些跑步者坚持下去,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告别腐败的日常生活。

试想,在一个地沟油泛滥的国家,社交靠吃饭,热量严重过剩,身材走样、缺乏教育、粗俗言谈和气质的形象比比皆是。 当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新兴中产阶级的先驱,他们似乎意识到需要过一种反思性的生活,从身体的改造开始,一场以身体为中心的宗教运动应运而生。

而宗教总是需要偶像。 在这幅城市运动体景观中,2014年,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网友@花葱辛豆 的马拉松女神的出现。 家住杭州的花椒毛豆,近一年来频频参加各地马拉松赛事,并担任领头兔,吸引了众多跑者的关注,在新媒体上掀起了马拉松热议话题。

如何传播? 在长跑热潮中,另一个悄然发生的变化是“咕咚”APP的普及和扩张,大大超越了早期Nike+与苹果手机的结合。 咕咚以手机为平台,自2013年底开放双向应用接口,拓展至各类手环应用、保险公司等,推动长跑商业化与个性化相结合。

然而,最能体现长跑热潮的社会本质的,莫过于10月份在北京和天津相继举办的马拉松比赛。 两场比赛都遭遇了严重的雾霾。 戴着各种口罩、防尘口罩、甚至军用防毒面具的跑步者,似乎是能见度不足200米、细颗粒物PM2.5指数逼近极限的重度雾霾中的代表。 社会抗议的象征。

尽管北马组委会提前做好了充分的预防措施,比如新增900多个流动厕所、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对报名者的资格进行逐一审查、首次在车牌上使用实名制、并在入场时发出警告等。提前不使用红墙 一边撒尿,一边派出北京化工大学的“志愿者”充当拉拉队守护红墙,却没能阻止北大变成一场“口罩马拉松”。 北马参赛者借这次官方赛事的契机,进行了雾霾危机以来唯一一次自发的公开大规模抗议活动,为长跑的阶级性或“入世”意义做出了最后的论证。 “忏悔”。 有力的解释。

因为长跑“苦训”体验与APP的结合,仿佛又回到了启蒙时代科学与身体、欢乐与科技的结合。 在斯洛文尼亚哲学家齐泽克的身体政治意义上,中产阶级完全被剥夺了体力劳动,从事非物质生产。 他们常常沉浸在将身体与自由分开的统治幻觉中。 当他们重新掌控自己的身体时,重新安排个人的生活空间和过程,与僵化固定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秩序相比,无异于重新获得个人主权。 他或她必须开始认真面对剥削时间的资本主义或任何权力体系的挑战。 制造了身体政治幻想。

当长跑风潮兴起时,这种看似孤独的跑步利用新媒体和中产阶级的影响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互动,创造了一批基于新身体政治的人群,比如一群新公民。 它既不同于腐败的统治阶级,也不同于同样腐败的被统治阶级。 长跑也演变成了一种身体政治的集体行动,挑战和改变着陈旧颓废的城市面貌。 然后,无数个体层面的解放最终会汇聚在一起。 社会转型。 雾霾天的官方活动只是展示这一点的一个插曲。

当我们谈论跑步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鲍德里亚/哲学家:“三世纪的基督教禁欲主义者在匮乏和骄傲的寂静中寻求的东西,他在身体肌肉的疲惫中寻求。 就禁欲主义而言,他是那些在体育馆里利用带有镀铬滑轮和巨大医疗假肢的复杂机器的人之一,是自觉疲惫不堪的人的兄弟。 从中世纪的刑具到流水线工作的工业活动,再到利用机械假肢锻炼身体的技术,都是一条绵绵不断的线。 关系。 就像节食、健身和其他许多事情一样,慢跑是一种新形式的资源奴役。”

@/:“在我看来,跑步更大的好处是在心理层面。每次跑步,你都赢得了一场‘战胜自己、控制自己’的小战役。我的经验是,跑了40分钟后,每过了一秒你就想放弃了。这时候你要不断地对自己说:再坚持十秒!再跑100米!漂亮,我居然又跑了两分钟!再燃烧十卡路里!听着,胖子在哭!”

@ /作家:“美国的长跑耐力跑运动经历了三次起起落落。每次起起落落都是在国家危机时期……也许是因为人类心理发生了某种转变。机制,当意识到危险逼近时,最原始的生存本能就会被激活,跑步比性更能有效缓解压力、创造快感,人类与生俱来就有奔跑的欲望,只需释放即可它。 ”

@宇佳/央视体育解说:“很多人会说,当了篮球解说,就专心解说,为什么还要跑马拉松?但我想正是因为我作为篮球解说更被大家认可……相反,对于马拉松来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如果我能做到,就意味着你能做到,他也能做到,我们都能健康地跑。这给我加了一个标签——一名跑步者,而且是一名不错的跑步者。我想以我目前作为公众人物的影响力,应该能够影响100万人了解并参与跑步,这也算是一份事业。

@/好莱坞演员:“我认为跑步的魅力从始至终都是一样的。 跑步的令人兴奋之处在于,25,000 人可以在同一天、同一地点做同一件事。 马拉松是非正式的 这些是我最喜欢的事情。 我希望人们不要问我“你的节奏是多少?” 但是‘伙计,怎么样?’”

@元红/演员:“跑步就像一门世界语言。 当我到达波士顿时,我突然对这座城市产生了一种亲切感和熟悉感。 无论天亮还是天黑,我向酒店窗外望去,总是有人在奔跑。 有一天下班后,我突然感觉被感染了,有一种想逃跑的冲动,于是我丢下一起干活的一群人,独自跑回酒店。 哇,那种感觉真是太棒了。”

@村上/作家:“某种程度上,我可能在积极追求孤独……这种孤独感会像瓶子里时不时溢出的酸一样,在不知不觉中腐蚀人。” 溶解灵魂。 这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在保护灵魂的同时,也潜移默化但间歇性地损伤灵魂内壁。 我们可能对这种危险有一些经验并且很了解。 这就是为什么我必须不断地移动我的身体,有时甚至筋疲力尽,以摆脱我体内的孤立感。”

毛大庆:跑得越远,离自己越近,因为你能看清自己。 你不会特别在意那些莫名其妙、无关紧要的事情,因为你会觉得世界就在你的脚下。 你能控制的就是你的脚。 你可以选择跑得快或慢。 我跑步时从不听音乐或戴耳机。 跑步最享受的就是享受自己的心跳,掌握自己的节奏。

我参加过很多跑步活动,但以抑郁为主题的跑步活动还是第一次。 我认为这是非常特别和有意义的。

我曾经因为抑郁症而跑步,通过跑步治愈了我的抑郁症。 今天我就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说。 我也坦诚地表达了我的观点,马拉松或者长跑对于治疗抑郁症确实有效。 在跑步的过程中,我遇到过不少通过跑步治愈抑郁症的案例。

台湾有一个女孩,名叫欧阳静,写了很多书。 她曾经是一名重度抑郁症患者,反应非常不好。 她现在是台湾非常有名的年轻人,偶像级人物,拍电影、拍音乐。 她是一个非常阳光、积极的女孩。 前年我有幸和她一起跑台湾马拉松,感受到治愈抑郁症带来的向上的力量。 这些案例加深了我的认识。

现在有很多抑郁症。 其实焦虑症是第一位的,而焦虑症又分为很多级别,其次才是抑郁症。 焦虑很常见。 城市生活压力大、节奏快。 人们与他人的交流方式变得碎片化、快餐化。 我们整天生活在朋友圈里。 居住空间、节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压力的变化,使健康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重。

我出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父母那一代人,或者我祖父母那一代人,似乎不太可能患抑郁症。 节奏没那么快了,生活更简单了,环境更健康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更好了。 这也很简单。 我们住在大院或者巷子里,从门进去就可以。 邻居关系很好,孩子们在这家吃饭,在那家吃饭。 当时,似乎不可能得这种病,但多年来我见过有人患上抑郁症。 我认识的几个人,甚至一些与我关系密切的亲戚,都因抑郁症而自杀。

抑郁症患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当他们最糟糕的时候,他们就会自杀,这是非常致命的。 抑郁症一开始不易察觉,常被解读为不快乐、身体状况不佳、或内分泌失调等,其实已经很严重了,但他并不认同自己得了抑郁症。 让他去看医生,他还是不肯看医生,说你不懂我,又不是我有病。 我以前见过这样的情况。 其实这些症状都可以通过寻找解决办法来解决,但是可能没有人来帮助他,或者他可能不接受帮助。

毛大庆在宏智咖啡馆发布会上分享自己的抑郁经历

我从事房地产工作已有20多年了。 多年来,我一直处于高节奏、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 房地产行业可能比任何其他行业都有更多的起伏。 政府的干预,人们的质疑,而我们又处在高管的位置上。 漩涡的漩涡,轴的轴,常常感受到来自外部的压力。

房地产项目如盘子大,问题巨大,社会关联性极高。 有时是业主闹事,有时是政府找你麻烦,或者又出事了。 有时候卖得容易,有时候卖得难。 我们在这种工作环境中已经呆了很长时间了。 事实上,我们承受压力的能力比别人强,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却很复杂。

我经常开玩笑说房地产是我最讨厌的行业,所以我现在退出了,但我最喜欢这个行业,因为没有其他行业能让你看到这么多社会的光明与黑暗,人间的温暖与苍凉。世界。 里面体现了那么多的真诚和欺骗,真的像一部大电影。

回顾我的经历,有太多的故事,悲欢离合,生与死,生与死,会让你对社会的各种问题感到无比的纠结。 如果你有一点良知,愿意为社会思考。 最后的反应是什么? 第一个症状是整晚睡不着,可能是神经衰弱,但我没有。 半夜我的眼睛像灯泡一样大,白天我感觉很困。 晚上根本睡不着,简直是一种折磨。

这种状态一两个月就够了,这个人基本就完了。 一定是内分泌系统不好,所以胃口不好不想吃饭,没有食欲,然后免疫力下降,口腔溃疡、感冒等疾病就来了。 向上。

我得这个病的时候,每天都处于酗酒的状态,整天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那个时候,吃喝没有任何限制。 良好的工作条件。

后来我表现出极其消极的情绪,什么都无法适应。 任何事件我都能总结出几个不好的因素,一切都结束了,未来一片黑暗。

2013年春天,我去波士顿看望王石,请他吃午饭、聊天。 聊了一下午,感觉国家不好,社会不好,行业不好,年轻人不好。 总之,一切都不好。 他很惊讶,你怎么这样? 你怎么了

他觉得我不正常,就带我去校园散步,第二天还请我吃饭,试图说服我,但我还是觉得不行。 他告诉我你有一个小问题,不是所有的都是这样,我说确实是这样。 抑郁的人很固执,坚信自己是对的。

症状进而影响工作,不愿意与人交流,不愿意接电话。 得了抑郁症之后,电话的声音就关掉了。 我害怕听到电话的声音。 我换了无数种音乐,震动也没用。 总是有人打电话给我,我不接,晚上人稍微安静的时候我只能看到几十个未接来电,选几个必须回拨的,回拨过去说抱歉我在开会,就这样不愿意接电话,这个习惯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改变。

如果进一步发展,症状就会变成缺乏社交互动。 这份工作怎么能不去社交呢? 每天都要喝很多酒,和人一起吃饭,所以就以各种理由不去。 有三四个月的时间,我没有去参加很多重要的约会。 我真的很喜欢一个人呆着。

庆幸的是,在那几个月里,我终于把这7年积累的100篇文章写成了一本书。 因为抑郁症,我感到孤独,无法入睡。 我像今天一样抱着电脑直接去了一家咖啡店。 我一次可以坐三四个小时。 ,而且都是从11、12点开始,小咖啡馆里昏暗的灯光感觉很舒服。

以上就是各种症状。 我觉得确实有问题。 这是非常好的。 我怕的是你不认为自己有问题。 后来我和有类似疾病的人交流,我和崔永元交流。 他们说,你介意去看医生吗? 我说我不介意去看医生,我还是开放的。 他们说精神科医生,我不介意医生说什么,只要他们能向我解释问题是什么。

我发现去看医生非常令人耳目一新。 医生会先为你做检查。 一下午下来,你已经做了很多题了。 医生分析后说你确实有一些问题。 他告诉我,焦虑有几个级别。 最高级别是抑郁症。 显然,你不是焦虑症患者。 这是一种相对初级的抑郁症。 我说吃药吧。 医生开了7种药,相当严重。 除了一种我看得懂的药,比如安眠药,其他的我都不懂。

回来后我就让秘书提醒我每天定时吃药。 秘书看了药品的说明书,越看越害怕。 秘书说先吃安眠药,再等等看。 后来我开始吃安眠药。 至少我能睡一会儿,但问题根本没有解决。

吃药前后,万科叮嘱员工多运动,因为于亮要爬珠穆朗玛峰,要求我们高管跑步。 每当他到一个城市,我们就必须跑,强迫我们跑。 我从小到大最讨厌跑步。 跑步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任何与在电视上运行有关的内容都将立即更改。 你可以要求我做任何事。 这辈子都不可能让我跑了。 后来我被逼无奈,领导有问题不跑,领导一跑我就进厕所,那就是唯一的路了。

我很庆幸,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很有趣的教练,喜欢跑步的人,像田同胜、王乐,他们专门从事跑步,有的以跑步为生,当他们找到了有动力的人像我一样奔跑,就像猎物一样。 以跑步为生的教练,抓到一两个有点社会号召力的人,绝对不会放过,于是他绑架了我,给我买了鞋子和衣服,伺候着我,说我会来你家的。周六回家接他们,不用跑,就在森林里散步,各种诱惑,周末还开车送我的员工去,总之各种花样。

在跑步之前我从未去过奥森。 我进去一看,北京还有这样的地方。 我和老男人、老女人在一起。 我觉得散步也不错。 一开始我就先走了,认识了一群房地产圈的朋友,然后周六周日就陪我走了。

教练慢慢地、热情地陪着我跑。 一开始是800米,后来是1000米,最后是2000米。 距离奥森南方公园5公里。 5公里有4次休息。 有一次,我连续跑了5公里。 我觉得我的人生太伟大了。 我怎么能想象这个呢? 我曾经参加过800米高考,没能考上清华附中。 不认识自己。

我也可以跑5公里吗? 这太可怕了,所以我一个人晚上去跑步。 我看能不能跑5公里,我又跑了5公里。 我对它上瘾了。 我40多岁就能跑5公里。 。 它有多容易上瘾? 当时,为了满足,我每天晚上都跑5公里,以证明我真的可以跑5公里。 我开始做一些我连梦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我一次又一次的感觉棒极了。

我觉得我整天可以跑5公里,所以我和教练分享,然后我尝试跑10公里,在奥森跑8字形,中间休息两次,但远远少于5公里很长一段时间。 两周,我完全没有任何感觉地跑了10公里。 这时我的心情是无比沉重的。 每天要跑10公里,周末早上跑10公里,跑完才6点多。 洗完澡后,一整天的心情都很好。 我好像得了晕车病,总想跑步。

我说的很对,一点水分都没有,就这么发生了。 最疯狂的一年,我佩服自己,无论冬天零下多少度,大雪大风,都没有间断。 我5点30起床,周围一片漆黑,只有路灯,我碰到了奥森,地上都是雪,我跑进去,只有我一个,我看到另一个人从远处走来,大家好,打个招呼就跑过去。 我跑了20公里直到天亮,跑完后,我的帽子和耳朵两侧都结了冰柱。 当时我看到一个人,我的感觉就很好。 我根本不认识那个人,但心里却有一段对话。 我现在做不到,我太懒了。

从那时起,我开始了半程马拉松、全程马拉松,现在我成为了马拉松的推动者。 我真的认为马拉松可以治愈抑郁症。 它治愈了我。 后来我就停药了,睡得很好。 好的。

我今天身体怎么样? 跑步前,我的空腹血糖是6.5,这是饮酒造成的。 我有中度脂肪肝,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各种问题。 上周我去检查了,各项指标都像20岁的年轻人一样。 哥们,医生说你的血液很干净,没有泡沫,新陈代谢很好。

当然,长跑有很多技巧,不能到处乱跑,比如保护膝盖。 我现在已经跑了28次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我已经记不清了。 我没有受过任何运动损伤。 当然,教练告诉我如何练习。 我没有退役一次,也没有碰壁,但我也不追求成就,我不追求3个半小时,什么PB(个人最好纪录),与我无关。

今天我是一名狂热的马拉松推广者。 马拉松有一些特点。 这是你自己的运动。 你不需要和任何人比较,也不需要合作伙伴。 有人说,跑得越多,就越郁闷。 我认为你跑得越多,你就越能看到自己。 远离抑郁最终是要看到你是谁。 抑郁症患者就是看不清自己。 如果你看清自己,你就不会沮丧。

马拉松的魅力就在于享受空白,享受心灵的空白。 村上村木说你跑步的时候想什么,我什么都不想,因为我什么都想不了,特别是跑了30公里之后,我累得不想再想了,所以这是一个极其精彩的过程。生活状态。

生活在北京这样的城市,我最希望的就是找到一些可以留白的东西。 人生没有空白是非常悲惨的。 每次我享受马拉松的时候,我都会发现4个小时的空白,而我的手机在这4个小时里没有任何反应,我的脑子里什么也想不到,只是跑,向前看,看到前面的风景我的。 忙碌的人不仅可以从长跑中获得一些生活空间,还可以锻炼身体,获得快乐。 这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从生理角度来看,马拉松有很多好处,新陈代谢、排毒、刺激你分泌一些快乐激素,让你快乐,这是你身体产生的一种吗啡,比吃吗啡健康多了。 马拉松是我给自己做的一种药物。 这种“药物”是健康的。 我将其描述为“积极的成瘾”。

总的来说,我是非常支持这样的活动的。 作为曾经的患者,今天我特别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 以后如果“跑吧,抑郁症”公益跑团去北京,你可以给我带一两个病人,我陪他们一起去。 跑步后,当他说他不再抑郁时,我很高兴。 我们把美好的东西传递给受苦的人们。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