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旅游胜地,气候也是资源
建设旅游胜地,气候也是资源
在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下,适合人类生存和健康的差异化气候已成为优质旅游资源。 如果与旅游、环境、生态、人文资源相结合,可能成为打造旅游胜地甚至旅游目的地的必要条件。
中国人避暑纳凉的习俗自古就有。 我国最早的避暑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 事实上,著名的避暑旅游目的地都体现了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特点。 因此,很多地方开始大力发展“避暑经济”,努力把绿水青山变成宝贵的财富。 那么在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宜的前提下,如何建设避暑旅游胜地呢?
作为我国的避暑胜地,新疆那拉提草原自然风光优美,民俗风情浓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它有特殊的逆温层,可以阻挡酷暑和严寒,冬暖夏凉。
天空草原天津台(雪莲谷)
2020年,那拉提风景区成为新疆唯一被评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景区。 在这里不仅可以放松身心、避暑,还可以品尝烤全羊、大盘鸡、熏马肉、抓饭、烤包子等特色美食,观看民族歌舞,体验赛马等民俗活动,篝火,牵羊,女孩追逐。 度假村拥有齐全的娱乐项目,包括骑马、射箭等独特体验,还有直升机、固定翼飞机令人惊叹的高空观赏体验、山地自行车的乐趣、皮划艇和水上运动的惊险刺激等。漂流。 丰富的业态创造了摄影游、自驾游、亲子游、游学游、星空露营游、徒步探险游、骑马游等多种旅游模式,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满足了现代人享受绿色、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探险探险的生活情趣,成为适合人们避暑休闲的旅游胜地。
夏季旅游是产业经济和气候经济。 要超越旅游,从战略高度审视和规划夏季旅游发展,做好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夏季旅游对经济社会的综合作用。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避暑度假旅游发展生态系统,满足避暑度假游客新需求,构建避暑度假产业新格局,培育避暑度假产业新动能。 那么如何打造避暑胜地呢?
01
结合健康养生的内涵
暑期旅游的本质是养生旅游。 暑假旅游不仅仅是去凉爽的地方旅游。 游客暑假度假,追求高品质健康生活。 受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依托优良自然景观和乡村的暑期度假、养生旅游或将成为消费热点。 各地要抓住机遇,加大暑期旅游宣传力度,推出有吸引力的暑期旅游产品。 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优势生态休闲避暑资源,打造个性化、差异化的生态休闲避暑项目,培育度假休闲、游憩观光、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乡村民俗、生态农业。 休闲避暑养生旅游产品打造宜居的休闲避暑养生旅游目的地。
02
丰富夏季文化
打造避暑旅游品牌,不仅能让游客享受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还能让游客走走、看看、体验一下风土人情、历史遗迹。 这些都是夏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夏季旅游赋予了文化底蕴。 很重要。 挖掘避暑旅游的文化内涵,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避暑文化融入到产品设计开发中,提升文化品位,通过文化不断赋予避暑旅游新的内涵。
03
营造轻松的环境
所谓休闲旅游,是指以休闲为目的,依托旅游资源而进行的游览、娱乐、游览、休息等活动。 具有形式自由、修身养性、停留时间长、消费水平高的特点。 暑假旅游正是具有这些特点。 夏季旅游目的地应注重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 要充分考虑城市游客正常社交休闲需求,提供公共社交休闲场所,组织必要的社交休闲活动。 总之,要让游客在有山有水的好环境中体验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享受暑假的乐趣。
04
专注全产业链整合供应
暑假旅行是一种度假,是在异地的短暂停留。 因此,暑假的需要是日常的需要。 严格来说,和当地人没有什么区别,而且要求更高。 因此,夏季旅游目的地应以良好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为基础,充分整合旅游及相关资源,提供全链条服务。 只有这样,良好的气候才能转化为现实、稳定、高粘性的客流,绿水青山才能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05
形成“避暑+”,一体化发展
中小学生是暑期旅游的主体,要大力推广暑期旅游+游学旅游。 休闲度假是暑期度假的主要形式,要着力推进暑期旅游+休闲度假。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要大力推进暑期旅游+文化创意、文化演艺。 健康养生是暑假的目的,要大力推广暑假旅游+健康养生。 雨伞、墨镜、饮料等是暑假的物质保障。 要大力发展避暑旅游+装备制造,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延伸避暑旅游产业链。
06
完善夏季旅游设施,提升服务能力
要优化生态健康、休闲避暑目的地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完善旅游接待、住宿、餐饮、医疗等配套设施。 加强残疾人、老年人便民设施建设。 建立生态养生、休闲、避暑旅游、购物场所,销售养生旅游产品。 加大生态健康休闲避暑旅游资源整合和生态健康休闲避暑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建设便捷舒适高效的生态健康休闲避暑旅游集散中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服务完善生态养生休闲避暑旅游功能、要素和公共服务体系,提高生态养生休闲避暑旅游目的地管理水平和旅游服务质量。 完善、智能化的生态养生、休闲、避暑旅游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