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跑步的误区你听过多少?
仅仅通过运动就能减肥吗? 运动量越大效果越好吗? 跑得越远越好吗? 跑步时需要喝运动饮料吗? ...
告诉董小姐,你也这么认为吗?
自我测试一下,你是否也有以下16个误区?
误区一:运动就能减肥
跑步时,应结合饮食和心率。 不要因为运动量增加就吃得更多,这样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 如果你想减肥,你应该在不增加热量摄入的情况下进行锻炼。
误区二:跑步可以减肥
运行时间并不重要。 有氧运动的前30分钟,体内的糖原提供能量。 只有当糖原耗尽时,脂肪才会开始燃烧。 如果你想减肥,每次跑30分钟以上。
误区三:体质弱的人不能跑步
体质虚弱的人应该慢慢开始跑步,不要过度运动。 慢跑可以有效提高心肺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根本上增强抵抗力。
误区四:跑步步幅越长越好
如果步幅过大,对身体的冲击就会增大。长跨度跑步时,前脚着地时,脚与膝盖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对膝关节的冲击就会增大。太伟大了。
误区五:跑步时出汗越多越好
只要运动时间超过40分钟,出汗量并不代表运动量是否达标。
误区六:运动量大后立即洗澡
热水浴会增加皮肤的血液流动。 血液大量流入肌肉和皮肤,可能会导致大脑或心脏供血不足。 运动后应等待 40 分钟后再洗澡。
误区七:下坡时加速
下坡跑时加速会对膝盖造成很大的伤害,而且还可能因为无法控制重心而摔倒。 因此,下坡时应稍微前倾、小步。
误区八:吃饱后没力气跑步
慢跑宜在饭后2小时进行。 跑步前1小时可以适量补充一些糖。 切记不要选择高纤维或高蛋白的食物,如鸡蛋、玉米等。
误区九:雾天不宜运动
锻炼需要持续进行。 雾霾天,可以考虑在室内进行轻度运动,比如灵活性或协调性练习,以及简单的核心肌力量训练。
误区十:跑得太多、太快
过度运动会造成身体负担。 跑步量和速度应逐步增加。
误区十一:跑得远比跑得短好
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次数。 例如,如果你设定每月跑步超过80公里,则可以将8公里的10次改为5.5公里的15次。
每隔一天甚至每天跑步,不仅可以增加你日常的有氧运动量,还可以让你的肌肉变得更强健。
误区十二:跑鞋的寿命是通过鞋底的磨损来判断的
大多数跑鞋的使用寿命为800-1000公里。 不过由于现在的橡胶技术比较好,即使在1000公里之后,鞋底的磨损仍然很有限,但此时的减震等功能已经很差了。
误区十三:鞋带越紧越好
如果鞋子合脚,就不需要系得太紧,也不会让双脚感到太大的压力。
误区14:胖人不能穿压缩衣
对于较胖的人来说,为了避免运动时受伤,除了做好热身和伸展运动外,压缩衣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睛。
误区十五:平时没时间,有空就做突击练习
这种方法并不可取。 你的心肺功能和身体机能将跟不上。 跑步必须循序渐进。
误区十六:跑步时必须喝运动饮料
运动饮料是为进行剧烈、高强度运动的运动员设计的,而不是为普通人设计的。
以上内容来自《中国跑步指南》一书。
以上16个误区你陷入了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