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后你是否总是感觉这里那里酸痛? 5个调整跑步姿势的技巧!
膝盖痛、脚底痛、小腿痛,你是不是每次跑步练习完都感觉这里那里酸痛? 如果你的练习不是不足或过度,那么就要小心“不正确的跑步姿势”可能造成的伤害。 如果每次跑完都感觉特定部位疼痛,可能是你习惯的跑步姿势出了问题,身体无法承受。 这个时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找出自己跑步姿势存在的问题。
从5个常见疼痛部位调整跑步姿势
1.膝盖疼痛
跑步时,你向前迈出一步,双脚从空中落到地面的那一刻称为“着地”。 正确的着地方式是前脚在身体前方一点,胫骨在脚掌后方。 如果前脚向前迈得太远,用脚趾着地,身体重心就会远离脚后跟,膝盖就会被迫向内扭转,引起膝盖疼痛。 简单来说,膝盖疼痛多半是由于重心不对造成的。 多练习躯干姿势,以自然挺直的姿势跑步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脚底疼痛
脚底承受着整个身体的重量,跑步后疼痛的最大原因就是用力过度。 遇到此类症状时,首先应纠正脚底用力着地的姿势。 你可以想象一下,落地时脚步不要重,但落地时要轻。 或者改用薄底的跑鞋,这样可以防止人用力踩地,这是避免过度踩地的一种方法。
3、大腿内侧疼痛
大腿内侧的肌肉称为腘旁肌。 疼痛的原因是过度的“踢起”,即跑步时前脚用力推地,后脚向前推得太用力。 改进的方法是重新审视离地运动。
4.腰痛
跑步时腰痛基本上是由不正确的身体姿势引起的。 这种情况最常见于有驼背习惯或跑步时故意向前倾斜骨盆的跑步者。
5.脚趾疼痛
脚趾的骨头叫做跖骨,当脚趾接触地面用力过大时就会出现疼痛。 在这种情况下,应检查足部从着地到重量转移的运动。 例如,习惯用脚趾着地的人可以尝试用脚掌着地。
如果你不太清楚自己的跑步姿势,《从0开始学会慢跑》建议你可以用手机从前面、后面、侧面拍摄你的动作,以纠正你的跑步姿势。
初学者跑步要注意三点:第一,跑步时不要驼背或后仰。 稍微挺直、前倾是跑步者最放松的姿势; 其次,无需举起手臂,只需将其放在腰部即可轻松摆动; 最后,脚后跟靠近脚底中心着地。 掌握这3点,就可以避免因姿势不正确而造成的伤害。
跑步时,上半身不要弯腰或向后靠。 稍微向前倾是最简单的姿势。
帮你跑得更快更好!调查显示:这4种姿势最容易错
正确的跑步姿势不仅可以避免身体疼痛,还可以让你跑得更快。 《最强跑步分析书》对343名跑步者进行了调查。 其中,有4种姿势是跑者公认最容易犯的错误。 正确的动作按顺序介绍:
1. 干燥的身体姿势
躯干是从脊柱延伸到骨盆的身体。 如果躯干不稳定,步行和跑步自然是不可能的。 自然站立其实才是正确的身体姿势。 试想一下,用脚后跟支撑身体,挺直背部,收紧腹部,将侧腹与脚底对齐,身体自然会站直。 之后,只要以这个姿势为起点,将后脚踩在地上并开始挥动双手,身体就会自动调整到正确的跑步动作。
2、挥手手势
挥手的目的是为了以身体为轴,有效地扭转身体。 例如,右手向后摆动会带动身体向右旋转,从而有助于抬起左脚。 需要注意的是,正确的摆手方式是将肘部从胸骨处笔直向后拉,即肘部经过躯干的瞬间向后推,其他时候保持自然放松。 如果你整个肩膀向后摆动或者双手横向挥动,就会抵消向前的力量,让你跑步时更加疲劳。
3. 触地法
脚底接触地面的那一刻称为“触地”。 方法主要分为:脚跟着地(脚跟)、脚掌着地( )和脚尖着地( )。 这三者之间没有什么优点或缺点。 选择的方法是观察自然状态下的跑步动作。 脚的哪一部分先接触地面,并使用那种接地方法。
4. 重量转移
身体前倾和重心的准确控制是提高跑姿效率的关键。 如果要控制重心,必须特别注意前脚着地后将重心从后脚转移到前脚的动作。 在这个过程中,只要保持膝盖自然弯曲即可,然后注意小腿的胫骨一定要在踝关节的前面。 这样,向前运动的惯性、推向地面的反作用力等都可以转化为向前的推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