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财政局印发《北京市休闲农业“百千万”行实施通知》

日期: 2023-09-20 16:02:39|浏览: 577|编号: 2415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财政局印发《北京市休闲农业“百千万”行实施通知》

京政农发[2020]53号

各区农业农村局、各区财政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要求,我们积极发展休闲农业,打造休闲农业精品,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农民创业增收,满足市民休闲需求,提升全市休闲农业发展水平。 现专门制定《关于“北京休闲农业“十亿”游泳行动的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北京市财政局

2020 年 4 月 30 日

北京市休闲农业“100亿”游泳活动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要求,我们积极发展休闲农业,打造休闲农业精品,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让农民创业增收,满足市民休闲需求,提高本市休闲农业发展水平。 现就本市开展休闲农业“百百、亿、百万”游泳行动提出以下意见。

1. 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实施高水平发展。高质量发展要求,紧扣首都功能定位,聚焦农村一二三产业。 深入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休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产业升级,强化服务提升和提升,突出产业集群成链,着力农民增收致富,努力打造十余条精品线路,打造百余处美丽休闲度假胜地。在农村,升级改造了千余个休闲农业园区,改造了近万户民俗接待户(简称“十百十”旅游)。休闲农业),全面构建覆盖各区、各村、各园区、各农户的全要素配套、全方位布局。 多层次完善休闲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民收入贡献率和公民休闲农业意识,提高休闲农业质量和效益,推动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1、提高质量,高效发展。 围绕本市现代农业发展,结合资源禀赋,运用现代技术、管理要素和服务方式,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深度农业发展。农业与文化、教育、科技、生态、医疗卫生融合。 ,走休闲农业高效发展之路。

2.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立足“大城市小农业”和“京郊小城区”的城乡条件,依托京郊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内涵和区位优势,探索首都特色发展模式,探索农业新功能,提供鲜明特色和经验。 舒适的休闲农产品和体验。

3.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我们将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绿色发展,遵循乡村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律,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建设生产发达、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休闲农业产业,提供绿色优质产品和服务。服务。

4、文化铸魂,创新发展。 立足当地农耕文明,深入挖掘民俗文化,拯救乡村文化,传承农业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产品、包装、体验、景观、环境、服务等进行创意创新设计,打造特色文化印记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艺术创造力、想象力、感染力,提升休闲农业产业的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业态丰富、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100亿”休闲农业发展格局。 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数和营业收入逐年增加,年接待量达到400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 进一步丰富业态,探索一批内涵丰富的农耕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项目,培育一批知名、有影响力的休闲农业精品品牌,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文化的新型休闲农业农民。技术并知道如何操作。 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的休闲农业新业态。 执业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休闲农业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三、重点任务

推进“万十”休闲农业旅游活动,打造十余条精品休闲农业线路,打造百余个美丽休闲乡村,升级千余个休闲农业园区,改造近万户民俗接待户,促进全市休闲农业发展走一二三​​产业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致力于精心设计吸引人、精美服务留住人、精致情怀感动人,打造温馨、贴心的休闲农业精品项目, “简奢”和“安静”的公民。 “奢华”、“狂野奢华”的美好感觉。

(一)打造十余条优质休闲农业线路

依托美丽休闲村落、传统村落、生态景观田、休闲农业园区、民俗接待户等休闲农业经营节点,合理布局资源,点线连成线,打造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农民创业致富的山水路线、产业路线、文化路线。 着力提升沿线配套设施、配套服务体系、田园景观体系以及各类休闲农业经营节点的质量,形成特色鲜明、品质优良、辨识度高的优质休闲农业线。促进线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共赢。 支持各区申报市、区两级精品休闲农业线建设,支持延庆等区积极创建国家休闲农业重点县(区)。

1、围绕长城文化、大运河文化、西山永定河文化三大文化带,打造市级跨区域休闲农业精品线。

打造长城风格路线:落实长城文化带发展规划,突出长城文化符号和民族精神,探索整理新鲜文化形式,充分利用长城防御设施、民间故事、和抗敌遗迹,并结合当地民俗风情和山地沟壑自然生态景观,结合沿线休闲农业发展,打造出一条全长300多公里的长城风情线。

建设西山—永定航线:实施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发展规划,突出历史文化源头和独特自然地理条件,充分利用山水交融的生态景观、传统村落、 “源头文化”、流域文化、古商道、红色文化等资源,结合沿线休闲农业发展,打造全长100多公里的西山至永定线。

打造运河湿地线路:落实大运河文化带发展规划,突出大运河历史文化,充分利用湿地生态资源、漕运水利科技遗存、特色民俗风情,结合沿线发展休闲农业,打造线路总长100多公里的运河湿地。

2、结合资源禀赋,打造区域特色鲜明的优质休闲农业路线。

鼓励各区结合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性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原产地认证、GAP认证)、“一村一品”等特色产业,打造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精品路线。

打造以山、泉、水为特色的百泉汤河线路:突出怀柔山水文化特色,从雁栖镇雁栖湖、怀北镇百泉山、六里庙镇白鹤湾到老沟门乡白桦林,依托软淮山之水、森林氧吧、万亩白桦林和众多休闲农业节点,形成了110多公里的百泉汤河路线。

打造一条以古御道文化为特色的京西古道线路:突出门头沟古御道文化特色,从永定河沿岸的六里渠村至沿河城,依托传统村落、古商道、古长城、古城、永定河、湿地玫瑰谷、神仙谷以及地理标志特产京白梨、大樱桃、京西白蜜,构成了全长100多公里的京西古道。

打造以园艺观光体验为特色的愉悦贵川线路:突出延庆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从百里山水画廊到八达岭长城脚下,依托丰富的山、水、湿地、休闲公园、精品民宿,世博园区与冰雪资源相连,形成150多公里的桂川河畅游线。

打造以浅谷沟壑为特色的多彩浅山路线:以顺义燕山余脉山体为纽带,依托山体、水系、田园、乔灌藤草五色复合景观,形成组合集生态观光、田园野趣、休闲运动于一体的五彩前山线路长达100多公里。

打造以桃、梨、杏等水果为主的桃花仙谷线路:以平谷赏花、采果为主线,依托平谷峪口、刘家店、大花山等镇及茅山后佛22万亩桃花海看西丽、北寨红杏、西牛峪玉露香梨等标志性产品,形成了百余公里的桃花仙谷春赏花、夏赏景、秋采摘的桃花仙谷路线。

打造精品农业特色幽兰谷路线:以房山精品农业为主线,结合天花海、周口店文化、红螺三贤、破风岭、醉石林,形成集智慧农业、生态农业、景观于一体的精品农业路线。农业整合了80多公里的幽兰谷路线。

打造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三山五园线路:以海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特色,依托京西御米、浴霸杏、象山桃等特色农产品,结合传统手工艺传承风筝工艺作坊,形成60多公里的三山五园路线。

(二)打造100个以上美丽休闲乡村

结合城市美丽乡村建设,打造100个以上地方特色突出、产业功能多元化、乡村文化浓郁、村容村貌精致独特、精神面貌良好的美丽休闲乡村。

1、突出村庄特色和优势。 优化自然环境,丰富生态资源,突出产业特色,融合农业生产功能和休闲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利用发展休闲农业产业联系农民,带动当地农民创业并找到工作。

2、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统筹吃、住、行、购、娱、教等因素,合理配置餐饮、住宿、体验、医疗、文化会展等设施。 结合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合理利用闲置资源发展休闲农业。

3.弘扬农村良好风尚。 鼓励制定健全村规民约,继承和发展农耕文明和民俗文化,形成民风淳朴、社会和谐、村民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热情好客、诚实守信的乡村作风。

4.加强乡村品牌建设。 打造全市知名度高、美誉度高、游客满意度高的乡村品牌,依托稀缺资源和地方标志优势,建设休闲农业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美丽休闲乡村,鼓励发展成培训实践。适用于中小学及各类院校。 培训基地。

(三)升级改造千余个休闲农业园区

鼓励园区以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示范为重点,提高科技支撑和运营管理水平,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行标准化生产,科学规范、合理布局配套设施建设,开展高效节水、有机、绿色生产、地理标志认证,支持园区与农民合作,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 完善一批优质观光采摘、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体验、教育科普体验、生态体验、康养体验等一批特色休闲农业园区。 鼓励各区建设市级以上星级休闲农业园区。

1、完善一批优质、安全、绿色采摘园。 在规范用地的前提下,鼓励园区优化种植品种,开展有机、绿色农产品认证,改善生态环境,完善服务设施,通过设计、包装、生产等丰富创意产品,增加休闲体验和参与活动,完善园区、合作社、农民之间的利益联动机制,满足市民休闲采摘需求,打造市级以上知名品牌。

2.完善一批以农业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为主的休闲农业园区。 鼓励园区以农业生产体系为载体,深入挖掘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设计一批传统生态农业景观、农副产品加工、农歌、谚语、手工艺、传统文化等。耕作技术、养殖技术。 、生产习俗、农业节庆等丰富的体验活动、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满足市民对农业文化休闲的需求。

3、完善一批以教育、科普体验为主的休闲农业园区。 鼓励园区依托农业生产、自然生态、乡村生活文​​化,设计参与农耕过程、乡村生活体验、农业生产经营、农业高新技术应用等休闲农业活动,打造农耕社区、林业、渔业、天文、环境、科技等多功能休闲农业园区,满足市民农业科普教育需求。

4.完善一批以各类生态体验为主的休闲农业园区。 鼓励公园以生态农业为主题,聚焦京郊丰富的动植物生态资源,结合季节、生长、活动、知识、文化,设计丰富的生态体验活动,满足人们的需求。市民体验自然生态。

5、完善一批以健康养生体验为主的休闲农业园区。 鼓励园区充分挖掘利用森林、温泉、湿地等自然资源,积极整合周边村庄闲置农家乐,依托中药生产、中药养生、药膳体验、养生保健等丰富和完善休闲农业园区的康养功能,满足市民健康需求。 健康需要。

(四)改造近万间民俗接待房

鼓励和支持民间接待户规范经营管理,完善安全设施,美化内外环境,明确主题定位,增强文化内涵,增加休闲体验,向乡村民宿升级。 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考虑本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市政交通、环境容量和产业发展基础,通过价格回购、统一租赁、农户股权合作等方式整合闲置农房资源,进行独立经营或对外经营。 合作发展乡村民宿,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 鼓励农民利用自有合法宅基地发展乡村民宿,利用自有土地或承包地设计乡村劳动体验和农业生产活动体验。

1、改造一批具有鲜明文化主题的民俗接待馆。 依托京郊丰富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古长城、大西山、大运河文化为重点,结合风土人情和民族特色,丰富休闲文化内涵,完善一批特色文化主题乡村民宿。

2、改造一批以自然山水为主题的民俗接待室。 依托京郊独特的自然景观,整合自然山水、景区等资源,精心设计观光采摘、养生保健、垂钓、滑雪、温泉等活​​动配套服务,升级改造一批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乡村民宿。

3、改造一批以体验、参与为主题的民间接待顾客。 依托京郊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深入挖掘传统雕刻技艺和手工艺的传承,创新生产生活体验,融合生活美学和设计美学,提升一批乡土情趣、田园野趣、乡村气息。优雅地体验和参与主题乡村民宿。

4、改造一批特色餐饮主题的民俗接待室。 依托当地特色餐饮,鼓励农产品初加工、就地生产、就地销售,推出一批乡土气息浓郁、农家文化淳朴、就餐环境优美的特色餐饮主题乡村民宿。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布局

依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和《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制定《北京市“十四五”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确立发展思路,优化产业布局,统筹休闲农业资源,引导休闲农业规范化、标准化、高质量发展。 各区要结合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按照各区规划要求,制定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结合区主导产业布局和其他产业发展,主导产业不断做强,其他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主导产业。 产业引领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支撑主导产业局面,提升区域整体产业发展水平。

(二)加大支持力度,加强政策整合

市有关部门要健全休闲农业评价体系,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指导各区加强政策协调,整合现有资金,评估“北京休闲农业“千万”巡视行动建设成效(试行) )”对各区进行考核,确定年度建设任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扶持资金的撬动作用。 鼓励各地配套资金支持休闲农业发展,引入社会资本投资,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向休闲农业集聚,提高整体发展水平。 各区要加强资金规范使用,研究制定促进本区休闲农业发展的工作方案和资金监管办法,积极整合休闲农业相关土地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加大支持力度。

(三)搭建服务平台,加大宣传推广

建立休闲农业“十百千”游泳行动宣传推广平台,有效利用电视、报纸、杂志以及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多种媒体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各地区要在重大节假日、重要农业节日前积极报送信息,有组织有计划地推介休闲农业精品路线、美丽休闲村、休闲农业园区、民俗接待户,扩大休闲农业在全区影响力。这个城市。 提高知名度。

(四)整合各方资源,强化人才支撑

依托职业学校、行业协会、产业基地,开展分层分类休闲农业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培训。 市级将整合优化“领雁”计划青年创业致富、实用人才培养等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休闲农业管理和从业人员培训。 各地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鼓励文化、艺术、科技人才充分发挥优势,培养、引导和鼓励社会人士开展休闲农业创作创业。 鼓励烹饪协会、北京巧娘协会、玩具协会、工艺美术协会等专业社会团体共同建设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业园区,全面提升休闲农业管理水平。

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持续执行至2025年。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