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十三五”将为未来五年乡村发展带来哪些机遇?
“十三五”规划纲要非常明确。 农业规划目标仍然是进一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将做出哪些努力? 我们可以抓住哪些机遇?
1.种植粮食可以赚钱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再次强调:确保粮食基本自给和粮食绝对安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
不难理解,无论中国如何发展,中国绝对需要农民种植粮食。 小麦、水稻、杂粮等主粮作物可自由适度种植。 不过有一点是,并不是所有农民都得种粮食,因为从国家层面来说,有些东西我们不需要种,或者可以在保证粮食充足的情况下种其他东西,所以结构需要优化。 国家有安排,我们就关注、遵照执行。
为了国家,我们和农民一样关心耕地。 不仅要保护耕地,还要想方设法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利用率。
我们可以看到,纲要中一方面提出“全面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另一方面强调规模化、高标准农田建设。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纲要还强调要“研究探索国家统筹重大建设项目耕地补充,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剥离再利用”和“完善粮食主产区利息补偿机制。
我给大家看一组数据:
1998年至2014年,我国因建设占用而减少的耕地面积达到5700万亩,相当于福建省耕地储备的2.8倍。 其中,减少的水田面积超过2500万亩,其中大部分位于我国东部。 发达城市周边优质农田。 然而,这些优质耕地中最珍贵、最难再生的资源却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再利用。 如果建设占用的耕地剥离再利用,预计每年可新增优质耕地150万亩以上,改造中低产田300万亩以上,可增加粮食生产能力8亿公斤以上。
2、从结构调整中寻找机遇
调整农业结构将是未来五年的重要任务之一。 对于我们农民来说,最重要的是知道我们的地方需要朝哪个方向调整。 一般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向。
未来五年结构调整方向
农、林、牧、渔业、种植业、养殖业一体化发展; 棉花、油料、糖料、大豆、林果等基地生产; 农业地区以粮代饲料、种养结合发展畜牧业; 发展现代草业和草饲畜牧业; 发展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 开发优化特色农产品。
3、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财产性收入增加
日本和台湾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做得很好。 推荐大家看这篇文章:《看台湾创意农场如何变身“摇钱树”》。 所谓创意农业,其实类似于我们所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建设,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动机制,培育整合主体,创新整合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分享更多价值- 额外的好处。 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服务业。 拓展农业多元功能,推动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 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盘活农村要素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4、农产品要高标准、树品牌
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农业标准化生产势在必行,标准化的目的就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当这个目标实现了,农产品的品牌化自然就完成了。 因此,农业生产经营者在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守标准。
这里,小编特别注意到下面两句话:“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强产地安全管理,实行产地准入和市场准入制度”; “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支持品牌营销。” 你能闻到任何气味吗?
5、化肥、农药用量越来越少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涉农最多的一章,足以表明国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 这件事情,国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都是基础工程。 比如,加强东北黑土保护,在南疆莎车江、和田河等流域和河西等严重缺水地区实施节水专项行动计划。甘肃走廊和吉林白城。
在未来的生产中,我们的农民会发现化肥、农药的用量将会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测土配方、生物导弹等新技术。 而且,如果你想发展一些符合绿色循环农业的项目,可以获得国家的支持。
6、国家鼓励你到农村和国外务农
如果你多留意的话,你会发现,2015年,中国第一大玉米进口国不再是美国,而是乌克兰。 这意味着我国农产品进口来源地布局越来越多元化、合理化。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完善农产品贸易调控机制,优化进口来源布局,在保障供应安全的同时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适度增加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农产品。”
近年来,一些资金、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走出国门,在国外投资建设养殖场、储运基地,把国外的资源为我所用。 这是国家希望看到的事情。 因此,“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提出:“积极开展境外农业合作开发,建立大型境外生产、加工、储运基地,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跨国公司。 拓展国际农业合作领域,支持开展多种双边农业技术合作。”
7、未来努力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分散的小农经济已经不能适应世界农业发展的要求。 特别是面对国外进口低价粮食的冲击,必须适度规模经营,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而这需要首先解决人的问题。 谁来耕种土地?
自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来,已过去三年多。 人们对新型职业农民越来越熟悉,这也确实成为未来农民身份转型的大方向。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环节。
当然,除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外,还需要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在这里,我们农民需要清楚,作为一个群体呆在一起比作为一个小家庭经营更好。 因此,未来农业的发展将是“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合作联盟为纽带,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未来,大家会越来越熟悉这些术语:“代耕、联耕联种、土地信托、股份合作、订单农业、生鲜电商”等等。 我们也会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一些高科技人才变成农民,或者一些工商资本投资农业。 我们农民将变成农业工人。 你是农民,但你也是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劳动者,你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农民。
8、失业农业全是高科技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完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加快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
本章中,规划纲要提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二是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事实上,这些内容大部分是针对农业技术顶尖人士的。 例如,“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快生物育种、农业机械装备、绿色增产等技术研究”、“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点,推动农业物联网应用” ,提高农业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这和我们农民有什么关系? 哈哈,在一切都信息化、机械化的时代,我们一定会用别人制造的机器吧? 归根结底,我们这些未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技能和知识,而不是仅仅学习使用锄头、耕地。
九、农业补贴或不再“撒辣椒”,将大力支持以户为单位的家庭农场发展。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农业农村投资稳定增长机制。 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创新农业投入方式和运行机制,促进一体化统筹,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有效性。 逐步扩大“绿箱”补贴规模和范围,调整完善“黄箱”政策。 将“三农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完善农机装备购置补贴政策,向粮农、新型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 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
不用说,没有一个国家不对农业这样的脆弱行业进行大量投资。 对于中国来说,更是如此。 国家要改革的是让那些真正种粮食的人受益,谁种的多谁受益。
十、农产品价格将实行市场化改革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市场化改革导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和市场体系。 继续落实和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 深化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改革。 探索开展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 积极稳妥推进玉米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 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科学确定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储备规模,改革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和吞吐量调节机制,引导流通、流通等多元化市场主体。加工企业参与农产品收储。 推进智慧粮库建设,节约粮食、减少损失。
十一、农村普惠金融将迎来发展机遇
关于农村金融,一直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 因为未来农业想要成功实现产业化,没有资金的支持是绝对不可能的。 “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今年的一号文件一样,再次重申发展农村普惠金融。 简而言之,就是鼓励各方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农村,鼓励创新农村金融服务。 例如,纲要指出:“积极发展村镇银行等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机构。 稳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互助基金试点。
12.农村乡镇将迎来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发展机遇。
对于未来农业农村发展,国家政策已经非常明确。 乡村振兴规划提出繁荣产业、富裕生活、生态宜居、文明乡风、三产融合发展,允许农民流转土地使用权、土地抵押贷款、资源改造。 资金为特色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提供有力支持。 商机:按照政策要求,在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