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遗址公园陷入困境

日期: 2023-09-24 00:01:15|浏览: 439|编号: 2431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元大都遗址公园陷入困境

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游客很多,公园拆除围栏、绿化让人叫好。 与此同时,公园里还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土城遗址上有红色警戒线遮挡,但山上的游客仍然很多,警戒线没有任何作用。 很多游客可能不知道土城遗址是受文化遗产保护的。 北京晚报首次关注土城遗址是在40年前。 当时的焦点是遗址能否保存下来。 如今,文物古迹与开放公园的结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更好地保护遗址。

■市民感到困惑

遗址公园内的土山为何被封锁?

赵先生经常带着孩子去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玩耍。 看着眼前的红色警戒线,他很疑惑:他小时候经常在这里玩耍,爬山已经三十多年了。 怎么突然就被屏蔽了?

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内的涂山,是赵先生童年时经常玩耍的地方。 如今,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面对的不仅仅是周边一两个社区的孩子,还有太多的游客。 2019年11月4日,《北京市旅游景区质量评级委员会关于取消朝阳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AAAA级旅游景区的公告》发布。 原因之一是公园内的园林景观和设施是由自然和人文因素造成的。 不同程度的破坏影响了公园的感官效果,也给游客带来了安全隐患。 于是景区主动申请取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资格。 “低调”并不能阻止它的出名。 一年后,公园入选首届北京网红打卡名单,尤其是海棠花溪,从此大家就熟悉了。

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坦言,海棠盛开时,管理难度很大。 “游客太多了,家长带着孩子上山挖土,连警戒线都挡不住,破坏力很大,很多家长甚至还带了小水桶、小铲子。” 工作人员还表示,花园目前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暂时仅以警示线和告示牌提醒游客禁止攀爬。

■问题

警告警戒线无法阻止登山者

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不仅是“网红打卡地”,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说到土城遗址的保护,其实早在1957年,元代大都土城遗址还没有公园体系的时候,就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遗址保护一直存在诸多问题。

1983年1月14日,《北京晚报》头版刊登的报道——《元代土城在呻吟》,拉开了该报开始关注文物古迹保护的序幕。 当时,晚报记者记录了元代大都土城遗址的惨状:土城遗址上修建的15000多棵防护林树木被私砍。 为了方便周边单位和生产队施工,土城遗址被铲掉了。 一把凿子被凿成碎片。

该报告当时引起了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成立了专门调查组,彻底解决土城遗址受损问题。 2003年,土城遗址周围正式建立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0年后,土城遗址又面临新的问题。 土城遗址,本应是公园里的“主角”,如今却成了尴尬的存在。 想要保护它是很困难的,尽管公园可以密闭,但由于需要一个开放的公园,土城遗址另一侧的护栏被拆除了。 如果放任不管,面对日益增多的游客,如何才能阻止对土城遗址的践踏和破坏呢?

■建议

不消耗就很难保护

土城遗址应该释放还是保护?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重点文物,其保护是否有国家统一的标准?

北京市历史地理民俗学会副会长刘洋告诉记者,目前全国范围内文物保护利用尚无统一标准。 这与管理单位的管理能力、资金支持、文物性质等诸多因素有关。 “比如,一些建筑文物、古迹,如果不加以利用,可能会被消耗得更快。”

刘洋说,土城遗址经受风吹日晒,想要保护起来不造成任何消耗,确实很难。 与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金中都水关遗址相比,其保护方式是在遗址上修建考古遗址博物馆,而对于长近10公里、横跨的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来说,朝阳区、海淀区。 说,这个方法不能应用。 另一种选择是将土山恢复原貌作为城墙,但在公园里竖起城墙很难与当前开放公园的理念相协调。

从文物的角度理解它并珍惜它

“有多少人从文物角度认识这个公园?” 刘阳说道。 过去,周边居民将土城遗址称为“普通土山”。 如今,更多人是从“网红打卡地”认识土城网站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其作为文物、历史文物的价值在科普和宣传方面一直是很少的。

元代大都土城遗址是研究北京城址变迁的重要历史记录,对于研究北京文化史的起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管理单位可以通过建设展厅,展示土城遗址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比如,通过微缩模型的搭建、历史文献的展示,我们可以让公众更直观地感受到土城遗址的变化,甚至城市由浅入深的变化。”

刘洋认为,通过向更多游客、周边学校、社区普及文物知识,公众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会有新的认识。 这是结合当前实际情况保护土城遗址的可行途径。 “其实,广大群众并不缺乏文物保护意识,但首先要让大家知道它是文物。” 记者 景一鸣 摄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