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休闲农业20条法则(下二)
介绍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台湾农业面临快速发展的工商业的竞争,以及国际农产品的冲击。 农产品成本高、价格低,农民收入少,农业发展面临衰退、萎缩的困境。 面对这样的挑战,台湾做了什么,让台湾农业竞争力跻身世界第六?
多年前,台湾采取了加快农业转型、调整农业结构的战略。 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农业的生命功能和生态功能,将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开始发展旅游农业和休闲农业。
在农业创新、文化创意、产业链建设、营销推广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主题文化创意和创新管理方面,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良性循环!
由于休闲农业发展起步较早、质量较高,现已达到相当规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台湾农业产业竞争力位居世界第六。
11、设施齐全,服务周到
台湾休闲农业景点配套设施比较完善。 不仅景区外部道路、交通、水电设施完善,内部配套设施也安全、齐全、便捷。 走到哪里吃喝玩乐一应俱全,而且大多干净、温馨、舒适、价格合理,大多数休闲农场设有旅游部门,负责旅游宣传、接待和导游等工作。 有的还现场展示特色产品和特色烹饪,供游客品尝。
12、学术支持、产学研结合
台湾许多专家学者都非常关注休闲农业的发展。 他们致力于从不同角度研究和丰富休闲农业理论,从休闲农业的含义、功能、形式和规划,从组织、人力和教育解释到营销策略和成本分析。 ,从文化、社会、观念到环境设计等,研究得非常详细。 特别是台大、屏东科技大学等院校专门开设了休闲农业课程,开展了休闲农业教学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休闲农业理论。 专家学者通过承担大量的规划、咨询、调查、评估工作,为政府管理者和企业经营者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并与企业经营者建立密切联系,使理论研究不为空。 实际开发并不是盲目的。
13、协会务实,中介机构发达
相对成熟的民间组织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是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无论是从台湾还是大陆的发展经验来看,休闲农业的发展初期,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和引导。 然而,政府不能包办一切。 归根结底,行业的进步必须有行业组织和良好的服务体系来保证。 服务体系包括营销体系、培训体系、行业自律体系等,关键是充分发挥农民协会、农技推广社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帮助农民转型。
例如,台北市农会成立指导小组,研究按照“一乡一休闲农渔区规划”,将台北市20个市民农场转为休闲农场的可能性。 台湾农业策略联盟发展协会与台北市农民协会共同开展农业休闲旅游,还与全省100多家休闲农场结成联盟,推广优惠休闲旅游。 休闲农业经营者还成立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相互交流、组织联合活动,使休闲农业走向精细化、专业化分工。
即在区域内,通过行业协会、旅游企业、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引导当地休闲农业经营者按照“自愿、联合、规范、规范”的原则联合起来。自律”,内部统一服务标准。 、完善竞争机制,加强行业自律,避免恶性竞争,统一对外媒体宣传,安排专项资金制作光盘、休闲农业旅游指南,举办休闲农业推介活动。 在充分发挥社区协会作用、引导社会中介机构服务休闲农业方面,湖南休闲农业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4.网络营销,强力推广
休闲农业除采用宣传册、广告牌、电视报纸等传统宣传方式外,还必须加强网络营销,利用技术整合信息,通过网页、搜索引擎、3G手机等快速进行休闲农业区地图和路线电话服务。 指导。 线上平台在台湾休闲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台湾民宿协会“悠趣民宿大师网”统计,80%的客人在网上预订。
15、多元化发展,稳步提升
台湾的观光休闲农场各具特色,包括自助农场、森林游乐区、昆虫馆、休闲娱乐农场等,可提供水果采摘、露营、烧烤、垂钓等休闲活动,正朝着经营多元化、规范化。 他们特别注重海边发挥大海的优势,农田凸显花果的芬芳,山上展现森林的魅力,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根据主题和特点,向更加丰富的内容层次发展。 场馆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从发展方向看,无论是发展类型、运行机制、组织形式还是投资渠道,都在走向多元化。 例如,台湾农业行政单位通过鼓励“青年返乡”,让大批受过良好专业教育的年轻人回到农村从事休闲农业的经营和发展。 这极大地提高了整个行业的质量,产品也随之涌现。 它确保了多样化并避免了产品的低水平同质化。
16、做强特色产品,做精节日
特色产品与旅游结合,促进休闲农业、休闲渔业发展。 比如屏东县垦丁,位于恒春半岛南端,是著名的风景区。 春天,也是蓝鳍金枪鱼回归垦丁海域的季节。 渔业方面,每年这里都会举办以蓝鳍金枪鱼养殖和观光为主的春游活动,展示和销售蓝鳍金枪鱼、油鱼子酱等海鲜产品。 屏东还根据农产品的收获期,将黑珍珠、香蕉、菠萝等农业特产纳入全年旅游计划,带动旅游休闲产业发展。 剑鱼是台东的特产,可加工成多种食品。 他们结合工业、旅游、餐饮、民宿等业态,举办剑鱼节,推动休闲渔业发展。
17、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台湾休闲农业主推“体验经济”后,“共享经济”概念也应运而生,即休闲农业经营者与游客分享乡村生活,变“顾客就是上帝”为“首先与客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倡导“拥有不如享受”的消费理念。 尤其是头城休闲农场创始人卓晨明女士,将现代农业的功能从“三生”(生产、生态、生活)拓展到“四生”,即增加“生活体验”。 台湾休闲农业领军人物陈兆朗教授强调,休闲农业必须有体验式活动,通过亲身观察、参与、体验过程,了解生物生长现象,感受生命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生活,分享生活的乐趣。
18、示范强农富民
面对“入世”的挑战,台湾农业加速向“精细有机农业”、“科技生物农业”、“高附加值食品加工品牌农业”、“独特体验休闲农业”转型。 台湾休闲农场积极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 通过集中宣传典型科技农业和农业传统知识,一方面向游客展示农业的独特魅力,增强游客的农业意识。 一是深化对农业的认识,另一方面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的实验示范和宣传推广,让休闲农业承担起普及农业科技、促进发展的作用。农业规模化发展,相应带动广大农民致富。
19、回馈社会,共建和谐
台湾休闲农场不仅高度重视环境保护,营造宜居的乡村环境,还十分注重农场周边的社区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益活动。 经常与社区联合举办社会活动,如歌唱比赛、书法笔会、乡村趣味运动会、儿童风筝节等,并且大多设有慈善捐款箱,举办爱心传递活动、义卖活动。 可以说,公益理念已经成为台湾休闲农场的重要文化。 例如,“寻之园”休闲农场在扩大规模时,优先考虑弱势青少年,让残疾青少年和有一定身体残疾的青少年获得就业机会。 不时邀请当地独居老人免费体验药草园。 此外,员工还经常举办文娱活动、学习活动和郊游活动。 在他们看来,只有快乐健康的员工才能给游客带来快乐。 情怀。
20.集体出海跳舞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带领农场及民宿业者赴海外推广,参加香港台湾缤纷节、新加坡NATAS春季旅游展、马来西亚MATA旅游展。 台湾休闲农业馆是各地的展览场馆之一。 人气极高的展厅内,数万份休闲农场指南宣传单供不应求。 新加坡和香港旅行社打包的台湾行程以农家度假为主。 马来西亚产业也追随新加坡的脚步,专注于台湾的休闲农业。 宜兰香格里拉农场、花莲巨型农场、苗栗飞牛牧场、台南大坑休闲农场都是热门去处,行程4至8天不等,费用约新台币2万元。 从游客类型来看,新加坡游客以团体游客为主,香港游客以散客游客为主。 新加坡人喜欢香草、花卉、水果等主题农场,而香港人则非常重视烹饪。 总体而言,两地游客都热衷于农场。 体验活动。
1、
2、
3.
4.
5.
6.
7.
8、
如果您有水产品要买卖
建议发布到中国水产协会指导网站
国家免费公共水产品信息平台
智慧渔业系统招商:
鱼儿乐智慧渔业产品线
循环水养殖系统
诚邀全国经销商,共同开拓未来
走在水产品前沿
加盟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