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华人一哥”苟梁:认真跑加州马拉松一年多了,跑了2分34秒!
全程马拉松,两项中国纪录。
12月3日举行的加州国际马拉松(CIM)不仅创下了中国业余女子SB纪录(详情请见文章《加州马拉松2分42秒!刘子阳跑出中国业余女子年度最快》),打破了北美纪录、中国马拉松纪录。
来自硅谷的34岁华裔软件工程师苟亮在比赛中跑出了2小时34分18秒的精彩成绩,平均配速为每公里3分40秒。
这比他六个月前创下的2小时42分45秒的个人最佳成绩快了近8分半钟。 也将比李彦宏(今年3月加州马拉松)保持的北美华人纪录2小时36分53秒缩短超过两分半钟。 钟。
这位新晋的“北美华人一哥”其实才连续跑了一年多,比赛的次数也非常有限。
但他几乎每次上阵都能一击命中,大幅刷新PB,超额完成目标:
苟梁还有另一项过人的能力:不仅下半场基本不失速,而且每次下半场比上半场快的时候,他都能实现负分( ):
以下是他为 CIM 制定的每英里配速计划。 左边的蓝白是2分36秒的第一个进球,中间的红白是2分35秒的第二个进球,右边的绿白是实际比赛配速。
从上表可以看出,他的执行力很强:与赛前计划相比,实际每英里的配速要么一模一样,要么几乎一样。
在众多田径项目中,马拉松被公认为距离最长、结果最难以预测的项目。 为什么苟梁一介入就变得如此可控?
我们先从他的人生经历说起。
从足球迷到跑步爱好者
苟亮,1983年6月出生于川东北巴中市平昌县。 当他还是学生的时候,他最喜欢的不是跑步,而是足球——他在高中的时候就开始踢足球; 但他从未练习过跑步。
2007年从北京人民大学信息系毕业后,赴美留学,在美国百年名校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SU)攻读人机交互与信息可视化博士学位。东方。
完成学业后定居加州,先在IBM研究院工作,目前在VISA研究院从事深度学习在金融大数据中的应用研究。
苟梁对足球的热爱一直持续到参加工作后。
他曾在湾区最好的中国球队“华体会”踢防守型中场位置(因为体力强)。 该队由专业教练指导,每周六都有比赛,并参加过以热爱足球而闻名的墨西哥联赛。
然而,踢足球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它非常耗时且不受你的控制,常常与你家庭的需求相冲突。
2012年,苟梁在加入的新公司里认识了两位好友伟哥和飞哥。 他在去年的 CIM 报告中写道:
“那时候,三个人下班后总是很孤独,每天喝茶聊天,最后找到了下午去山里跑步消磨精力的办法……我陪着两个兄弟去跑步道每天下午都在公司转一圈。”
跑了三个多月,他能和两个哥哥边跑边聊天,一路上有说有笑。
于是,他在2013年夏天报名参加了旧金山马拉松。依靠自己的足球技术和与两个大佬的山地跑步训练(预计每周跑步量约48公里),他以3分的骄人成绩跑出了第一场马拉松。 :35。
后来,两个朋友离开了他的老东家,分道扬镳,他的跑步生涯也被搁置了。 家里的第二个儿子出生后,他就挂靴告别了绿色的田野。
2015年初,随着体重达到破纪录的80公斤,他决定恢复锻炼,去健身房锻炼肌肉:每天40分钟无氧力量,加上20分钟有氧跑; 他还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主要吃沙拉。 和蛋白质。
年底,他的体重下降到72.5公斤,小蛮腰开始显现。
2015年7月,苟梁第二次参加旧金山马拉松。 那次他拿到了别人的号码,而他是在比赛前四个星期才得到的。
他赛前的主要训练是29公里、32公里和24公里的三场密集长距离训练。 效果还不错:平均配速从5:04提高到4:48/公里,心率较上面下降了近10个点。
结果,他以 3 分 22 秒的成绩完成了比赛,将个人最佳成绩提高了 13 分钟。
2016年初,他与上述两位好友之一的维戈再次成为同事,并“再次被赛马正道吸引”,回到了两年前加入的BURN大家庭。
这个位于旧金山湾区的著名华人跑步团体没有完整的英文名称,但其中文昵称是“少少”和“黑少会”。 公司成立于2014年,现已发展到员工近千人。
虽然迄今为止尚未收取会员费,但BURN一直热心为跑队成员服务,包括定期组织讲座和培训、组队参加当地比赛、提供拉拉队、物资、配速员等。
BURN不仅人气巨大,整体水平也相当惊人:2016年CIM,有近150名会员参加,其中一半以上达到了波士顿马拉松报名资格(BQ)。
今年CIM共有135人参加,其中124人取得成绩(男性93人,女性31人),平均成绩为3分34秒; 67人(54%)BQ,18人(15%)破3,四人得分2分45秒!
苟亮表示,湾区的其他族群,比如印度人、墨西哥人、韩国人,都没有这样的跑步氛围。 日裔美国人虽然有非常有能力的个人,但他们没有类似的跑步团体。 在他看来,这种现象应该与中国的马拉松热有关。
在“黑燃俱乐部”,他认识了一群新朋友,听到了很多跑步者的故事。 他想:“你为什么不认真训练,看看你能跑出什么样的成绩呢?”
他当时的目标只是达到当年的3分05秒——波马的目标。
他发现跑步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基本不影响家庭生活,而且可以很早起床出去跑步,不像踢足球只能在白天进行。
现在苟梁工作日6点起床,6点30分开车出去,7点到达公司,在附近的山里跑了一个半小时左右。 8点30分结束跑步后,他洗澡换衣服去上班。
他每周练习七次; “休息意味着跑得慢一些,让我彻底休息一下,我会感觉这一天好像少了点什么。” 苟梁笑着告诉笔者。
CIM决战:20强紧随女性精英
以下是苟梁2017年CIM战记,改编自他发表在简书中的详细报告。
这次上阵前,苟梁打印了一条配速腕带,上面有两个目标结果:
A) 2:36,为了赶上中国人之前的纪录,平均配速为3:41/公里;
A+) 2:35。 当状态良好时,你可以变得更有攻击性。 平均配速为3:40/公里。
他向笔者解释,腕带上的每英里配速之所以略有波动,是因为制作腕带的网站/-.php根据赛道的起伏情况进行微调,精确到秒。
在前往起点的大巴上,如今已是“北美第一华人妹妹”的刘子扬得知苟梁的目标后建议:“不用再细分了,天气这么好,你可以在前面尽力而为。” 他听了一点。 心跳。
到达起点后,两人一起慢跑热身。
早上7点比赛开始的时候,苟梁感觉气温适宜,空气清新。
经过最初的小下坡,他轻松加速到3分25秒/公里——为了方便中国跑者,作者将英里配速换算为公里配速。
第一英里的配速达到了3:38/公里,比计划快了3秒,但平均心率仅为3:38/公里。 这让他不禁疑惑:自己是不是没有充分热身?
当第二英里的小幅爬坡即将结束时,他再次看了秒表,发现配速只有6分钟,仍然比目标快(3:43/公里 vs 3:49/公里),他的成绩也不错。心率仅为156。
于是他决定调整策略,只关注腕带的2点35分一侧。 同时,他也在前方寻找一群与他的目标步速相近的女性精英,打算跟着他走到一半,然后使用他的力量。 他对下半场非常有信心。 。
他很快就将目光锁定了目标:三个节奏相似的女孩,从此踏踏实实地跟随着她们,一路平安。 每英里配速可以比腕带上的配速快一到两秒,并且心率可以保持在马拉松配速以下。
跟在女孩后面跑步还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不仅可以跟上她们的脚步,而且跑步也不会那么单调——她们跑步的姿势也是赏心悦目。
就连去年他觉得有点难以应对的起伏山坡,现在也跑起来毫不费力,甚至能领先于女性精英们到达前几个位置。
他认为,这应该是由于他在备战期间所有的放松跑都是在山坡上进行的,以及定期、反复的山地训练。
穿过陡峭的下坡弯道,到达第10英里时,一团熟悉的红色欢呼声跳了起来,迎接苟梁——他是BURN啦啦队的第一位队友。
他轻快地与他们击掌,丝毫没有放慢速度。 支持团队的欢呼让他跑出了这一英里的最快配速5分41秒(3分31秒/公里)。
当巡航模式到达一半时,计时器显示 1:17:18。 他心里清楚,以今天的状态,第一个目标2分36秒已经不成问题,第二个目标2分35秒也有望实现,只要平均配速不低于3: 39/公里。
此时,三名女精英中已有两人失去了位置,前面只剩下132号,领先他8秒过半。
在第 16 英里处,另一支 BURN 啦啦队正在等待他。 看守在那里的哥哥远远地跑过来喊道:“我们早到了!”
“嗯,更快了!” 苟梁应道。 “我去让他们准备一下!” 她转身快步跑去,叫前面的拉拉队赶紧拍照。
苟梁照例一一击掌。 和去年一样,鸡血效应让他彻底兴奋起来,第17、18英里他也跑出了3:33/公里的成绩。
惊心动魄的最后4公里
在第 20 英里时,他开始感到有点疲倦,并吞下第七粒凝胶(已经感到恶心)。 但在啦啦队的带动下,他稍稍加速,最终超越了132号姑娘(24岁的她最终以2小时36分45秒完赛)。
“不过,即使你状态很好,你也必须对最后6英里(10公里)感到敬畏。整场比赛最惊险的部分发生在23.6英里(38公里)之后。” 苟梁写道。
还有一支BURN啦啦队守卫着38公里大关。 当他微笑着、速度极快地与他们互动时,他的左大腿后侧微微抽搐了一下。
这让之前从未抽筋过的他震惊了,他意识到自己以前从未经历过肌肉抽筋,只是因为他还没有达到极限。
幸亏苟梁稍微放慢了速度,才躲过了危险。 这一英里速度并没有下降太多,全程平均下来正好是3:40/公里。
没想到,没过多久,第二次考验接连到来:他的右腹突然开始疼痛——这种不幸在CIM训练周期中只发生过一次!
他的脑海中闪过无数念头:“你还想要吗?” “如果最差是236,还有多少余量?”……
他努力坚持,但只能以3分40秒/公里的配速跑了100多米。 腹痛已经到了影响呼吸的地步,就连视线也开始变得模糊。
他不得不放慢速度,算了算,如果想守住2分36秒的底线,配速就必须保持在4分02秒/公里以内。
配速从 3 分 40 秒下降到 3 分 43 秒,然后下降到 3 分 53 秒。 此时腹痛已经消退,他也能重新调节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面前的三人。
“当时我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如果我咬住它们,我就能度过难关,因为我已经无法计算速度了,我也不想再看速度了。”
最痛苦的25英里是整个过程中唯一丢了6分的一英里。 实际上并不算慢:3:44/公里。
以下是苟梁最后2.2公里的精彩记述:
“我知道我快要赢了。
我知道我可以克服这种痛苦。
我知道我能跑。
这个时候我已经顾不上腹部的疼痛或者大腿的抽搐了。 我只有一个想法:,,...
渐渐地,我听到空气中传来热烈的呼喊声和铿锵有力的音乐,我似乎想起了薰姐在街上叫我的名字,但一切都变得虚幻而模糊。
对速度的渴望依然压抑着身体的所有感官,仿佛身体的感觉系统已经完全关闭,我只是怀着坚强的信念向前奔跑。
我经过了那位老人。 当我经过时,我说:‘干得好! '其实,我也在自言自语。 然后他经过了黑人女孩和金发男孩。
我能感觉到他们的挣扎,但在疼痛的刺激下,我的爆炸显得格外强大。 552(3:38/公里)! 我再次加快了步伐,疼痛也无法阻止我对速度的渴望。
过了终点线的转折点后,我拼尽全力冲刺,举起双臂,冲过终点线,让时钟停了下来!
2:34:18! ”
马拉松快速进步的秘诀
苟梁将自己马拉松成绩稳步提升的原因总结为三大因素:
1.运动基础。 他的运动基础来自于足球和健身:他从高中就开始踢足球,直到几年前他几乎每周都会踢比赛,并且每周也会定期训练。 后来我又开始锻炼,每周保持至少3天的训练时间。
2、科学训练。 加入BURN后,他能够与BURN前辈交流跑步经验,接触到各种训练方法,包括汉森( )马拉松训练法、高级马拉松训练法( )、布拉德训练法等。
“通过按照科学方法持续系统的训练,我的进步特别明显。”
3、现场行动。 此次CIM的成绩超出预期,主要是基于理想的天气条件调整了更加激进的比赛策略,紧跟女子精英组直至最后的冲刺。
笔者请苟梁为国内跑者提供训练建议。 他再次强调科学、系统训练的重要性,并推荐《汉森马拉松训练》一书,因为它通俗易懂、计划简单、易于遵循。
他指出,一周内必须有三项重点训练项目,“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结合力量和交叉训练。 他以自己为例:他比较重——174厘米,72公斤,而过去跑过2分50秒的BURN成员都比较瘦。 为了避免受伤,他一直坚持核心和下半身力量训练。
至于如何让后半程的比赛每次都更快并超越目标,苟梁的秘诀是:
1、准确了解自己的训练水平。 在日常训练中,尤其是通过训练后期的马拉松配速跑,你可以了解自己真实的比赛配速,并据此设定比赛目标。
2.采取正确的游戏策略。 提前了解赛道特点,特别是海拔升降,设定每英里的目标配速。
“我通常会采取保守开始但保持整体发力水平均匀的策略,这样我下半场还有力气。”
3、及时调整。 最后,根据天气和自己的感受,对比赛目标进行适当调整。 他通常会设定三个目标:A+、A、B,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在三个目标之间进行调整。
作者还想补充一件事:他坚强的意志力。 只要你看过他之前的CIM战斗记录,相信你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
明年4月,苟梁将前往波士顿参加他的首场大满贯比赛。 因为孩子还要上学,所以只能自己一个人去,跑完就马上回来。
他一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计划未来每年只跑两次全程马拉松:CIM,相对来说比较家乡——因为它完美的天气、赛道和便利的地理位置; 再加上一个大满贯。
“四五年内完成这些跑步后,我的 PR 就基本上结束了。” 他笑着说道。 (注:美国跑步界通常不讲PB,而是讲PR——个人记录)
他可能会将目前每周100英里左右的跑步量再维持一年,然后考虑在明年下半年再增加一个水平。
他认为按照目前的训练方式,自己还有进步的空间,所以他并不急于尝试新的训练方式,比如去科罗拉多州这样的高海拔地区训练。
曾经只敢想2点30分的苟梁,现在觉得这个目标已经近在眼前,2点25分也不再遥不可及:“对我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更加终极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