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江苏百家家庭农场

日期: 2023-10-29 18:00:42|浏览: 362|编号: 2595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走近江苏百家家庭农场

【编者按】2023年江苏省“家庭农场百强”名单近日正式公布。 家庭农场既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基础骨干经营主体,也是稳定农产品基本市场、实现农产品稳产稳供的重要力量。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家庭农场队伍不断壮大,成为保障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主力军,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高层建设农业强省,推进农业现代化。

9月18日起,新华日报·交点客户端推出“走近江苏家庭农场百强”系列报道,精选精选家庭农场展示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增强模式的辐射带动效应家庭农场。 ,全面展示家庭农场发展成果,推动全省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

十月中旬,秋风徐徐,桂花飘香。 走进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古里街道的农惠谷家庭农场,200多亩的蓝莓叶子有的开始变红,周围的鸟儿清脆悦耳地鸣叫。 农场领导云正带领工人们清理花园里的加拿大黄花。 这是附近著名的蓝莓果园,也是很多孩子以前玩耍的“拖拉机农场”。 “大家都知道五六月有新鲜的蓝莓上市,但很少有人知道,深秋时节,蓝莓叶子会大片变红,呈现出不一样的美丽。” 张云说道。

从一名服装推销员到职业农民的转变,张云用了八年时间。 这片土地在她手中也成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一二三产业融合已初具规模。

2015年,80后的张云在早期从事服装生意时有了一些积蓄。 出于爱好,他与几位朋友合伙投资农业发展,决定种植蓝莓。 “我是古里人,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我的印象里,我的父母都是那么老实,又会种地,我应该没问题。直到我自己拿到手后才发现,这并不好。”我只种五、八亩也无所谓,但一旦种植规模扩大了,你想把它做好,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刚起步时,张云与伙伴们遇到了困难。 由于缺乏经验,他们购买了60万多元的“僵尸苗”,无法长大。 另外,他们一开始在开垦、化肥使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损失了100万元以上,这让合作伙伴望而却步,终止了投资。 然而土地是在老家承包的,这让张芸很尴尬,她决心要接管整个花园。 “我把损失的钱都给了他们,可以说是一团糟。” 张云回忆道。

接手果园后,张云理清思绪,前往山东、浙江、安徽等地学习蓝莓种植,然后又找到技术人员重新种植。 “这三个地方种植的蓝莓比较多,我就先去跑一圈,虽然我技术不高,但我知道什么季节做什么,什么品种好,什么品种好。”适合南京的气候,我对这些东西了解得很透彻,至少我不会踏入陷阱,然后我就会振兴这片土地。”

蓝莓种在地里三年后就会结果。 在此期间,张芸一方面勤奋学习,但另一方面也遭受了很多挫折。 发生果树树枝被大雪压断、绝收等事故。 2018年,经过精耕细作,蓝莓顺利采收,并通过电商等渠道顺利销售。 随后,他们成功接入盒马生鲜进行销售。 “我们坚持绿色种植理念和绿色食品生产管理模式,相信质量是稳定市场的切入点。 因此,从育种、种植开始,到采摘、筛选、质量控制,再到物流、码头等产业链,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有效的运营和控制,这使得我们的水果甚至比一些大的产品还要好。公司”,张云说。

基于果园良好的生态,2019年,果园引进了“兰惠拖拉机乡村体验园”。 项目组通过打造亲子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来到果园,实现“农业+”新发展模式。 “他们卖门票,我收租金,拿一些分红。果园有新鲜水果,给游客提供了更多选择。游客的到来也带动了蓝莓加工品的销售,这是双赢的局面。”云说道。

谈及真正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张云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巧合。 “虽然服装和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完全不同,但我明白销售都很重要。 2016年到2017年,蓝莓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我就想过通过OEM的方式来销售蓝莓月饼。 当时我卖出了几千本,实现了盈利。 年底的时候,我想过卖蓝莓酒,也卖了几十万元。 那时我就​​知道不能只发展第一产业,还可以做加工产品。 拖拉机村体验园开业后,游客购买产品,第三产业带动第二产业。 ”

跟着张云来到果园,土地上摆放着多个塑料盆,里面种着小蓝莓树。 “我们与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合作,这是由专家指导的蓝莓无土栽培,塑料盆放上基质,蓝莓完全靠营养液生长。这种种植的优点“方法就是减少了等待挂果的时间,一年就可以收获水果,游客不仅可以采摘新鲜的水果,还可以把果树带回家自己种植。”张云说。

照顾自己的农场,乐于助人,张云成为南京市劳动模范、江宁区人大代表、江宁区家庭农场联盟主席、南京市家庭农场联盟副主席。 为了管理农场,她和工人们一起到地里割草,了解工人们的劳动困难和工作效率。 为了宣传农场,她在抖音上建立了视频账号“蓝莓姐姐”,通过短视频向大家科普果园,并拥有数千名粉丝。

八年过去了,这片土地已经从单一的果园变成了集农业种植、新技术推广、农业旅游、亲子体验、科普教育、农耕体验等一二三产业于一体的家庭农场。休闲娱乐。 每年5月中旬至7月初,6个品种错峰上市。 亩产量根据品种不同从1500公斤到3000公斤不等,供大于求。 农场还与各大高校、农科院等专业机构合作开发蓝莓苗圃进行驯化、栽培。 每年蓝莓市场期间定期举办蓝莓采摘嘉年华,吸引周边地区200多名季节工和30多名常年工人。

“我不是在夸自己,一个没有经验的女人搞农业怎么可能不难呢?这八年里,我确实踩了很多坑,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咬紧牙关,跺脚了。”脚并克服了它。” 回顾这一路走来的挫折和克服,张芸感慨万千。 展望未来,她表示,农场暂时没有扩大种植面积的计划,希望让三产业融合更加精细、深入。 “在初级生产方面,我们不仅可以种植,还可以销售蓝莓苗,指导种植技术。我们计划为更多的农民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在次级生产方面,我们将继续开发和生产更多的高品质蓝莓产品。” -优质蓝莓加工产品同时巩固销售渠道,在第三产业方面,我们开辟了20亩土地作为“共享菜地”,希望吸引城市家庭到农村体验农耕,同时时间通过这块小小的菜地拉近了城市与乡村的距离,让更多的人在闲暇之余来到乡村。”

新华社·路口记者 吴琼艳英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