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出汗?为什么有的人运动时容易出汗,而有的人却不会?

日期: 2023-11-02 00:01:36|浏览: 439|编号: 2611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人为什么会出汗?为什么有的人运动时容易出汗,而有的人却不会?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当你坐在饭桌上吃饭时,你已经满头大汗了,但有的人脸上没有汗珠;

和别人一起跑步锻炼时,即使做同样的运动量,却发现自己出汗的量与别人明显不同;

有时即使在凉爽舒适的空调房里,身体仍然会出汗。 这是怎么回事?

事实上,出汗量因人而异。 有的人稍微动一下就出很多汗,而有的人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出汗也很少。

相信你一定很好奇,为什么人体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一揭晓其背后的知识吧。

1、人为什么会出汗?

出汗是每个人都常见的自然生理现象:炎热环境出汗、运动后出汗、情绪紧张时出汗等。

这是因为我们身体的体温需要稳定维持在37℃左右。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抑制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

因此,人体有一套完整的体温调节系统: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增加散热和产热,保证体温稳定,出汗就是散热降温的形式之一。 成年人的全身大约分布有 2 至 500 万个汗腺。 当这些汗腺排出汗液时,我们就会出汗。

很多老一辈人都有这样的观念:出汗是身体排毒的一种方式。 多出汗可以帮助身体排除毒素。 这个说法对吗?

其实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出汗并不能算是人体主要的排毒方式。 从汗液的成分来看,水占汗液的大部分,占98%-99%,只有1%左右是一些化合物,比如氯化钠、尿素氮、钾、乳酸等,这百分之一“毒素”的含量非常稀少。 与尿液相比,通过出汗排毒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身体为了排毒而大量出汗,身体就会失去大量的水分,出现脱水现象,从而影响血液循环系统的血量。 严重脱水还会引起休克,危及生命! 同时,出汗过多还会造成钾、钠等无机盐的流失,影响内环境的稳定。

一般来说,出汗与我们生活的环境和自身的生理结构有关。 有的人运动时容易出汗,有的人运动时出汗不多。 为什么是这样?

2、为什么有的人运动时出汗,而有的人出汗不多?

首先,这和我们的性别有很大关系

一般来说,男性比女性出汗多。 国外做过这样的实验,38名志愿者(男女各半,体型相似)在室温30℃的健身房里骑自行车一小时,观察并记录他们各自的出汗量。

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和运动量下,女性的平均出汗量仅占男性的50%,而且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男女出汗量的差异变得更加明显。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我们的进化有关。 自古以来,人类就必须外出打猎。 尤其是在炎热的天气里,他们必须通过出汗来散热来给身体降温,否则很容易中暑。 同时,男女体液的比例也不同。 成年男性体内水分含量约占体重的60%,而女性仅占50%左右。

相比之下,当出汗量相同时,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脱水。 因此,为了适应环境,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男性比女性出汗多的现象。

其次,体型也是出汗量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体型匀称的人相比,胖人更容易出汗,有时甚至在活动时大汗淋漓。 肥胖者普遍处于营养过剩状态。 过多的脂肪无法被消化并积聚在皮下组织中。 相当于给皮肤穿上了一件厚厚的衣服。 这种情况下,不利于皮肤的散热。 只有通过大量出汗才能使身体降温。 这也是肥胖者怕热不怕冷的原因。

最后,身体是否喜欢出汗还与汗腺的数量和分布密切相关。

有些人天生汗腺就比较发达,排汗功能比较强,身体新陈代谢比较快。 有些人有大量的汗腺。 一般来说,汗腺有2至500万个。 数量的差异导致每个人的出汗量不同。 经常出汗的部位也与汗腺的分布有关。 例如,如果额头容易出汗,则说明额头上的汗腺较多,而如果手掌容易出汗,则说明手上的汗腺较多。

列出了一系列导致出汗量差异的原因后,到底是少出汗好还是多出汗好呢?

3. 少出汗和多出汗哪个更健康?

出汗少的人一般见于体质较弱的人或者不喜欢运动的人,比如长期卧床的人或者一些老年人。 由于活动不频繁,肌肉活动量大大减少,人体基础代谢率低,人体组织液蒸发也少,导致出汗少。 出汗少的情况也见于先天汗腺发育不全的人。

很多人都担心出汗,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爱美的女孩子都不想出汗。 但事实上,相比之下,出汗少则弊大于利。

如果皮肤经常不出汗来排汗,毛孔就会被一些污垢堵塞。 长此以往,很容易引发一些皮肤病,比如皮肤萎缩、湿疹等,尤其是在炎热的天气里,如果不能出汗散热,很容易引起中暑。 ,有生命危险。

出汗不一定是坏兆头,但也不一定是好兆头。 一般来说,正常人出汗是身体散热、调节体温的一种方式。 适度出汗可以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率。

出汗可能是在天气炎热时、运动时、吃热水或热汤、吃辣椒等辛辣食物,甚至是恐惧、愤怒、恐惧等情绪时,这些都是引起出汗的原因。 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不过,如果你不是上述任何一类“出汗”,你就应该注意了,因为这可能是疾病的征兆。

4、出汗可能是这三种疾病的“征兆”!

第一型:低血糖

我们都知道汗液是由汗腺分泌的,而汗腺的控制主要依靠交感神经的调节。 当体内血糖低时,所需能量代谢不足,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人体出汗过多。 这是身体低血糖的警告信号。 这种多汗症一般是全身性的,并伴有心慌、头晕、乏力等症状。 此时应及时进食血糖含量高的食物,防止昏迷、休克。

值得注意的是,血糖水平高的糖尿病患者也可能出现出汗过多的情况。 糖尿病患者出汗过多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血糖控制过度,导致体内血糖过低而导致上述症状; 二是发病时间长,血糖控制不好,导致周围神经病变。 当出现这种病的时候,就会出现出汗过多,甚至大汗的情况。

2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过多而引起的疾病。 由于患有这种病的人脖子普遍变粗,所以又被称为“大颈病”。 如果你经常出汗,可能这种大颈病就正在向你袭来!

甲状腺激素促进人体能量代谢和产热。 适量的甲状腺有助于我们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率。 当体内甲状腺素过多时,人体新陈代谢处于亢奋状态,整个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也会增强,导致出汗过多、烦躁、心动过速,甚至心慌等症状。

一般来说,甲亢早期,颈部并无明显异常,肉眼看不出肿胀。 通过颈部很难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甲亢。 前期发现主要还是靠自己的感觉。 如果感觉特别不舒服,出汗、烦躁就很难控制。 很有可能是甲亢在造成危害! 建议及时去医院做相关检查。

第三类:营养缺乏

营养不良时也可能出现出汗。 特别是对于一些儿童来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对营养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更大。 摄入不足就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 尤其是钙和锌,虽然是体内的微量元素,但却是神经系统发育不可缺少的元素。

当这些营养素缺乏时,神经系统的功能就会紊乱,人体温度调节中枢的功能也会相应降低,热量只能通过汗液散发。 当营养严重缺乏时,甚至会出现盗汗的情况。 此时身体处于虚弱状态,必须及时治疗,补充必要的营养。

对于爱出汗的人来说,除了警惕上述疾病的发生外,出汗后的护理同样重要。 那么出汗过多该如何处理呢?

5.出汗后应该做什么?

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 当你出汗时,你的身体会失去大量的水分。 因此,及时补充水分势在必行,防止失水过多造成脱水。

但是,您应该避免饮用大量白开水。 白开水只能补充水分,但不能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无机盐。 如果一次性补充过多的纯净水,会稀释体内的钠含量,导致体内的水盐平衡失衡,引起低钠血症,最好的办法是喝淡盐水或含有电解质的饮料,维生素。

除了及时补充流失的水分和无机物外,擦干湿漉漉的身体、更换干衣服也很重要。 当我们出汗时,我们的毛孔是打开的。 这时病毒很容易潜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冒”。

最后,日常生活习惯也很重要。 多吃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 如有必要,还可以服用钙补充剂来补充微量元素。 不管你喜不喜欢出汗,适当的运动对身体都是有益的,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对于出汗异常,应及时引起重视,及时治疗,切忌延误病情。

参考:

· [1] 林楠. 糖尿病朋友们,你们喜欢出汗吗? [J]. 糖尿病新世界,2011,(09):60-61。

· [2] 冯小春,孟阳。 孩子们对出汗了解多少[A]. 中华中医药学会、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 2009年全国中医药普及高层论坛论文集[C]. 中华中医药学会,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175-176。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