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的终极意义:不是跑的次数,而是健康和陪伴

日期: 2023-11-07 03:02:09|浏览: 421|编号: 2636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跑步的终极意义:不是跑的次数,而是健康和陪伴

由马孔多跑步实验室制作

快到月底了,你的月跑步量达到多少了? 是500公里还是600公里让人跪下? 还是那四十、五十公里我不忍心炫耀?

刚进入跑步圈的时候,大家都趁着新鲜劲儿喜欢晒出自己的轨迹,到了月底还对比了一下自己的跑步数据。 有人暗自得意,有人暗自羞愧。

后来,当跑步逐渐成为一种习惯,我们越来越注重跑步的科学性和方法时,我们开始怀疑“跑量为王”这句话到底有多少科学含量。

如今的跑步圈里,有认真的跑步者,有竞技的跑步者,也有大部分是为了健康坚持在空闲时间跑步的普通跑步者。 毕竟,当人们到了中年,工作和家庭琐事已经超出了他们应对需求的能力。

此前,资深跑者王乐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就是用马拉松跑量/总跑量来判断你属于哪一类跑者:

以比赛为基础的跑步者

高效、勇敢的跑步者

稳健踏实的跑者

常年跑步者

那么,去年您是哪种跑步者? 跑步的人很多,不同的跑步者对于自己的跑步量有不同的要求和概念。 今天我们来聊聊“跑步量”这个话题。

不再有跑量,但有质量

对于职业运动员吴向东来说,过去的四月份他跑步的次数并不多。 截至4月26日,他表示自己的跑步量“只有300”。 上个月在云南集训期间,他每月的跑步量可以达到500公里。

4月份跑量不增是有原因的。 3月份云南集训结束后,作为安徽长跑队的一员,吴向东随队从云南回到了安徽。 “我刚从云南回来,隔离了一段时间,跑步不多,然后就开始慢慢恢复训练。”

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在看待跑量这个话题时,吴向东提出,要有质量的跑量。 “都只是慢跑,跑量再大也没用。”

“没用”是指它对于提高跑步者的成绩可能没有太多有效和实际的帮助,但并不意味着它“完全没用”。 “慢跑和强度跑应该结合起来,作为放松和缓解疲劳的一种方式。” 也就是说,跑步必须劳逸结合,才能有效果、有效率。

职业跑者500公里的里程现在对于一些业余跑者来说也并非遥不可及。 每个月底,一些业余跑者炫耀里程的时候,都能达到500+甚至更多。 这么大的跑步量会对跑步者造成一些伤害吗?

吴向东觉得:“这个不用担心。 他们的跑步量达到这个数字就没有问题。 有的人甚至跑得比我们多,但强度却达不到我们的训练要求。 ”

不过,吴向东并不提倡大家都努力增加跑步量和强度。 “跑步量要循序渐进,如果一下子增加太多,身体会承受不了,很容易受伤。另一方面,你的肌肉力量也要跟上。”

确实,对于想要提高比赛成绩的跑者来说,训练计划一定要专业、高质量。 正如云彦桥之前接受采访时所说:你可以有很多跑量,但不要为了跑很多钱而堆砌跑量。 如果你想提高你的表现,你必须每月至少服用2到3次高质量的LSD。

作为第一个突破2小时大关的马拉松王者基普乔格,他每周跑多少?

由此可见,基普乔格一周的训练包括两天间歇跑、一天长跑、四天韵律跑和有氧跑。 他该跑多快就跑多快,从不跑得慢就慢。 这是一个良好的生活和跑步习惯。 、非休闲的科学训练体系造就了“史上最伟大的长跑运动员”。

职业运动员一般每年参加的比赛很少。 他们通常属于“跑步多但竞争少”的群体。

抛开马拉松的烦恼,专注享受跑步的快感

作为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青训部的田径教练,黄河在疫情期间跑步了约270公里。 用他的话说,“跑步对我来说基本上是日常活动,每天还安排皮绳力量训练和垫子上的核心训练。” 在他看来,这样的安排是基于“保持基本能力”的出发点。

如今,户外活动正在逐步恢复。 黄河教练的安排是每周进行两次高强度跑步,一次长跑,然后在日常生活中重点调整和放松。 将每天的活动限制在一小时左右。

黄河透露了自己的训练心率,他说:“日常跑步训练时,我的心率一般在160次左右,然后更高强度的训练基本在170次左右。”

对于跑量,黄河教练有自己的看法,“跑量是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跑量实际上是你的有效跑量。在我看来,有效跑量叫跑量,垃圾跑量是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实就没有意义了。有些人跑步只是为了凑数字,那些垃圾跑步量只是浪费时间,有效的跑步量才是最重要的。

与黄河教练相比,史春健老师近期的跑步量完全是“健康跑”。 对于自己的跑步量,石春健说,“有比赛的时候是200-250之间,现在为了健康跑步是120-150之间。

史春健对于跑步量概念的看法是,“跑步量是相对的,与水平有关。 同时,等级高的跑得多,跑得慢的跑得短。 因此,7速配对于人来说,每月200的跑步量已经很多了。 如果超过3,每月运行量300就正常了。”

在史春健看来,“跑步量需要有一个基本的跑步量,但不能仅仅通过跑步量来判断。 比如一个人破了3,达不到每月200的基本跑量,那就真的要看天赋了。 例如,他每周跑步四次,周中跑步70分钟,周末跑步100分钟。 这是最基本的训练。 以此计算,他的跑步量大约是270。一个能破三的人,即使平时做有氧运动,任何速度他都能算出来。 但如果你说他连200都进不了,破3,那还是有一定天赋的。”

那么,跑400公里的人比跑300公里的人好,跑600公里的人就是伟人? 不能这样定义。 石春健老师解释说:“有时候跑太多​​反而会适得其反,这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在准备第一匹马的时候有人对我说:石老师,如果他们告诉我,我要跑不到200公里,月,我会第一匹马跑不下来,这是一个误会。”

史春健给跑者的建议是,“跑步应该基于系统、科学的训练来实现跑量,而不是为了跑量而堆砌跑量。” 所谓系统科学,比如每周跑步四五次,每次按80%有氧,20%可能有点强度,这样按自己的能力来。”

小编觉得,今年的世马按下暂停键,一时间很难恢复,但却是一次考验跑者的机会。 作为一名普通的跑者,最好改变一下跑马的心态,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跑步,思考一下。 为什么跑步,怎样才能跑得更科学、更健康?

跑步的终极意义不是跑的次数,而是健康和陪伴

没有白跑的路,没有白流的汗。 你迈出的每一步都很重要。 当我们通过跑步重新修心时,跑步给我们带来的精神提升自然就会发生。

我们跑步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想体验马拉松挑战极限的快感。 我们跑步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想成为当前热潮的一部分,并依靠跑步来获得关注。

我们跑步,因为我们渴望拥有强壮的身体和有趣的灵魂。 跑步给我们带来的改变是肉眼可见的,因为我们向往这些改变,对成为更好版本的自己的渴望从未放弃过,所以我们跑一千次不累,也不累。忍不住顶着烈日出去跑步。

跑步对我们的终极意义不是为了炫耀跑的次数,也不是跑几个马拉松,而是它成为我们忠实的伴侣,我们不屈的信念,它塑造我们健康的身体。

无论你是哪种类型的跑步者,都努力成为一名长期跑步者,将坚持融入到平常的生活中,让自己身心更加健康。 这就是跑步最大的意义。

与自己比较,超越过去的自己,放下执着于跑步距离的自己,你就会是胜利者。

那么跑步,你是哪一种跑步者呢?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