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重塑美丽家园
明庆中 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学院首席教授、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
农村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重要阵地。 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家园的难点、重点、亮点都在农村。 大规模城镇化快速推进下,城市包围农村和乡村建设的困境凸显,美好家园需要重塑和再造。 美丽乡村家园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活跃家园、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家园、物质文明的富裕家园、精神文明的文化家园、整体关系的和谐家园。 乡村旅游已成为乡村走出困境的重要出路、传递乡愁的主要环节、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乡村旅游是“新乡村运动”的支柱,是重塑和重建美丽家园的主路径和关键点。 重塑重建美丽乡村家园,本质在于宜业宜居,核心在于“人的再乡村化”。 乡村旅游推动美丽乡村家园重建的主要路径是:重新认识乡村价值观,重构乡村文化; 推动本土化规划和主题发展; 实现乡村旅游产业本土化; 鼓励乡村旅游社区参与,释放乡村活力; 通过新的发展模式、社区治理等乡村旅游的实施,建设村民安居乐业、游客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关键词】乡村旅游; 美丽的祖国; 人口重新农村化; 重塑和重建;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全过程。 乡村具有突出的生态、休闲、田园、文化特色。 乡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游子的精神家园、城市与自然的“脐带”,不仅承载着人们的乡愁情感,也是新的城镇。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它成为了一个充满梦想和期待的地方。 因此,农村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重要领域。 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家园的难点、重点、亮点都在农村。 从2016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为每个村提供150万元,分两年计划。 预计“十三五”期间全国将建设约6000个美丽乡村。 建设美丽乡村是我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 2012年至201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了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共计2555个。 国家从资金支持、规划建设、政策保护等方面积极扶持传统村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建设备受关注。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乡村旅游发展迅速。 国家高度重视美丽中国、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旅游迅速成为旅游界及相关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乡村旅游在脱贫攻坚、提升村民文化自觉、改善乡村生态和人居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得到肯定。 从实践来看,乡村旅游本身也在转型升级:从原来简单的“农家乐”模式向乡村旅游、乡村休闲、乡村度假等转变,乡村旅游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并在城乡居民日常休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备了重建美丽乡村的基本条件。 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关注乡村旅游的合理发展、优化升级、问题治理、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的概念分析、宏观和微观层面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与治理、乡村转型升级等。旅游。 此外,一些学者还探讨了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的新出路。 杨哲健、路阳、陈志军、朱琳先后探讨了美丽中国乡村旅游名镇建设战略、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等。四川仁寿县旅游。 卢玉蓉、沉其旺、张晓燕、乔海燕先后对湖州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战略、芜湖县乡村旅游发展以及美丽乡村背景下的浙江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进行研究。 这些丰富的研究为乡村旅游背景下的乡村再开发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参考。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包括笔者之前的研究,对于大规模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之间的关系认识还不够清晰,对美丽乡村的内涵和外延缺乏系统的认识。家园。 尽管目前已有关于美丽中国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的概念、转型升级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建设策略、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但乡村旅游如何推动乡村旅游的建设和发展?美丽家园建设仍需深化。 研究。 在大众旅游时代,乡村旅游以其固有的特征,与城市旅游、景区旅游一起构成了旅游产业的主体,成为三大基本旅游空间类型之一。 已成为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在美丽乡村家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建设具有较强的推动力和向心力。 因此,本文拟在深刻反思“乡村包围小镇”的困境的基础上,首次系统界定美丽乡村家园的内涵和外延,并分析和研究乡村旅游为何成为美丽家园的重塑。 ”以及大规模城镇化带来的乡村建设。 以及重建的主要路径和重点以及解决“乡村建设难”问题的主要抓手。 研究重塑重建美丽家园的本质和核心,提出乡村旅游推动美丽家园重建的主要路径。 从“难”到“难”,从内涵到建设,从理念到实践,全方位思考乡村旅游和美丽家园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家园建言献策。
一、“城市包围乡村”:建设美好乡村家园的难点
城镇化将成为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建设要让居民“见山、见水、记乡愁”。 “城市包围乡村”给美丽家园建设带来困难。 它是一个涉及城乡发展、农村问题、乡村建设、文化变迁、社会结构变迁等复杂内容的命题。 这是一个涉及经济学、地理学、建筑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问题。 城市化的大规模跨越导致了农村的衰落。 重建设、轻文化遗产,导致乡愁消亡,乡村面临物质混乱、精神离散的危险。
1、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
2000年至2011年,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76.4%,远高于城市人口50.5%的增长率。 农村人口减少1.33亿,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3045万亩。 伴随土地城镇化而来的是农村耕地的减少和无序开发,改变了农村面貌和整体结构。 在城镇化、现代化、工业化背景下,大量新型工业基础设施、工业园区、住宅建筑等引起土地快速城镇化。 许多失地人口无法顺利融入城市生活,仍然是“流动人口”。
2.农业产业要素快速非农化
工业化向农村蔓延,迫使城镇统一建房,导致大量土地流转,“飞地式”工业、工业园区、数万特色种植等短期政绩工程亩的减少,农村年轻劳动力的快速非农化,使得农业产业要素减少。 高速脱农化。 农业产业要素非农化导致乡村性丧失、农村农业生产地位弱化。 乡村及其构成的乡村形象构成了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但在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遭到了损害。
3.农村建设用地的清空浪费
许多村民举家搬迁,留下了破旧的房屋和荒凉的土地。 村庄日益失去活力,走向消亡。 中科院测算,全国空心村综合整治潜力达1.14亿亩,村庄空心化仍在加剧。
4.农村人口从城市向农村的“双重流动”
超过6500万失地农民、2.6亿农民工、数百万“靠贷款上学、毕业后失业”的人成为社会稳定保障的重点; 农村年轻一代放弃务农进城,留下老人、妇女和儿童,加剧了农村的老龄化趋势; 农村缺乏建设主体的青壮年,“三剩人口”无法支撑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农村文化衰落,产业衰落,荒地荒芜,良田荒废,导致农村缺乏活力。
5、水土环境污染严重
农村垃圾随意处置、秸秆焚烧、农药化肥使用造成的污染,导致农村污染严重。 河流、农田污染事件频发,导致一些地方出现“癌症村”,危及人民健康甚至生命。 我们曾经居住和定居的美丽家园,失去了往日的绿色和纯洁,美丽的田园风光和田园家园已经面目全非。
6、乡村文化的变异
在以城镇化、现代化为指标的评价体系中,乡村及其文化往往被视为落后和转型的对象,导致乡村文化的变异。 乡村文化正在解体,一些优秀文化正在流失,大量的民间艺术和传统习俗正在被忽视、丢弃甚至遗忘。 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文化传播方式从口头传播到全媒体接收,人们接触到的现代文化等多种外来文化的渗透。游客和移民的迁徙以及乡村地区的开发建设 游客带来的不同地域的多元文化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乡村本土文化。 与此同时,农村休闲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这导致乡村面貌混杂,并有文化扭曲和民俗失落的风险。 在城市化的冲击下,乡村景观正在迅速被破坏。 成千上万的城市和乡村正在快速消失,让很多游子感到很难找到故乡,很难回到故土,很难找到乡愁。
二、美丽家园:乡村建设和重建的应有之义
农村是中国区域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 农村的繁荣,中国的繁荣。 美丽中国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然而,乡村再美丽,如果没有村民为主体的本土化生活,就会缺乏人文风情和生动活力,成为“空心村”、“时代村”。 徐勇曾指出,人口解放后的乡村发展经历了“空心化”、流动而无发展、乡村结构再生产、流动而无突破、乡村秩序失衡、流动而无安宁的困境。农村居民的外流、环境的恶化、传统文化的消失,都是现代社会农村发展的障碍,“家”的理念强调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唤起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是一个情感的居住空间,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宜居之地,是各界人士的不懈追求,也是游子心中的美好向往和梦想。美丽中国强调走出现有困境,建设以人为本的活性家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家园、物质文明的富裕家园、精神文明的文化家园、整体关系的和谐家园。为实现美丽中国梦而奋斗。
一、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振兴家园
建设美丽乡村的核心是村民再乡村化。 乡村是人们聚集而形成、存在和发展的微观聚落。 人的离散,自然会导致村庄的衰落和灭亡。 说得严重一点,农村人在城市已经被边缘化,在家乡成了陌生人,在精神上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因此,农村的繁荣,需要农村人回归、生活在农村、享受农村、富裕农村人口。 以人为核心的乡村振兴刻不容缓。 建设以人为核心的美丽乡村,要实现创建宜工宜居宜游、环境整洁、风景秀丽、风情多彩、村民安居乐业的村庄目标。发展前景辉煌,成为美丽中国的缩影。 以人为核心的乡村振兴,也要求从村民需求出发建设美好家园,切实满足农村居民与时俱进的发展需求、无忧生存需求、便捷生活需求。
2、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家园
理想的乡村生态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复合生态系统,始终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方,如“生态循环”、“天人合一”。 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的能源循环、农业生产与农村居民生活之间的有机循环,是农村区别于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 乡村具有有机、低碳复合系统的生态价值和人与自然和谐的慢节奏乡村生活价值。 是“养老”、“养心”、“养品”的“三养”社区。 农村可以降低生活成本,实现粮食、蔬菜等农产品非货币化消费,减轻市场压力。 此外,应用当地知识可以保证农业安全。 乡村保持与自然节奏一致的慢节奏、贴近自然的生活,是纠正城市病的有效途径。
生态家园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需要; 是新农村建设理念、内容、水平的全面提升。 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抓手; 是优化城乡环境、提高城乡文明水平的重要途径。 通过乡村改造,乡村文化不会失去生长的土壤和基础,乡村生活将拥有绿色健康的环境,乡村将成为承载人们心中“田园梦”的生态家园。公民。 乡村旅游依托生态基础来满足游客亲近自然的需求,这一原则也将得到落实。
3.建设物质文明富裕家园
许多村庄特别是边远村庄,由于自然资源贫乏、交通不便、经济结构单一等多种因素,以及工业化、现代化、社会流动性增强等原因,出现了许多问题。 乡村家园建设应通过发展模式的转变来避免这些问题,如通过产业本地化解决人口流动问题; 通过拓展产业相关价值和链条,例如基于农林牧渔业等初级生产产业。 通过实现产业价值(休闲观赏价值、健身保健价值、生态产品增值销售等)的扩大来增加农民收入等; 通过控制乡村变异的速度和方式,不仅强化了“家的感觉”,也强化了地方认同,强化了地方认同。 稳定。
重塑美丽乡村家园,关键是要有产业支撑,满足物质生产供应需要,解决农村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 这也是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要求。 邹统召认为,乡村旅游发展让村民受益、确保当地居民受益的机制,是推动农村居民维系乡村的重要力量。 他还提出“产业链本土化”的发展理念,即在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时,尽可能利用当地原材料和人力资源,以旅游业为龙头,优化相关产业配置,在当地生产、销售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最大限度的当地参与,最大限度地让旅游收入留在当地,切实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 事实上,在旅游业的强劲带动作用和中国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的影响下,大多数村庄已经具备了产业整合和农业增值的条件。 各地乡村旅游发展从最初的“农家乐”模式逐步升级为休闲农业、生态农业,为通过乡村旅游实现富裕美好家园提供了条件。 在实际操作中,农村要加强产业融合,重视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农村和城市三产(农业、加工业、服务业)共存,“五产”(生产) 、生活)、生态、商业、生活)协调一致、共同进步,实现地方振兴、文化延续、乡村全景、村民富裕、安居乐业。 这将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方向、乡村家园建设的新目标。 。
4.建设精神文明文化家园
乡村生态孕育了乡村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 山水风情自成一体,特色庭院、村落、农田相得益彰,形成独特的村落景观。 乡村生态所承载的信仰、保留下来的风俗习惯、形成的品质和品格,是帮助辨别是非善恶、规范人类行为的有效途径。 生态村主张尊重乡村自然肌理和文化脉络,顺应自然风水,尊重历史文化,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传承乡村文化活动,就地取材,采用生态策略,建设完整的乡村生态村。自然-生活-生活体验体系,实现塑造宜居宜游的乡村社会。 文化家园必须认识到乡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起点和载体的重要作用。 在农村家园重建过程中,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振兴传统文化,开辟文化活动空间、阅览室、乡村图书馆等,丰富文化体育活动,滋养血液和基础。中国传统文化。 乡村旅游的发展也离不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的支撑。 典型的人文特色和文化习俗能够更好地支撑乡村旅游的发展。
5.构建和谐家园
和谐家园是建设美丽中国、和谐社会的共同目标。 所谓和谐,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实现人与人和平共处、人与动物友好、尊重关爱自然、敬畏生命,建设协调、开放、包容、美丽的乡村社区。 旅游活动和旅游投资都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的支撑。 和谐家园不仅是再造美丽乡村家园的目标,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乡村旅游:重塑美丽家园的主要动力
乡村旅游是指依托乡村空间环境,以乡村特有的生产形式、民俗风情、生活方式、乡村风光、乡村民居、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进行产品设计和整合,集观光、娱乐、休闲、度假作为旅游形式的一种。 具有地域性、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高效率、低风险、满足游客回程需求等特点。 乡村旅游不仅对美丽乡村家园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而且在很多方面提供了具体的实施路径。
乡村旅游是乡村家园建设的推动者,美丽家园是乡村旅游最好的载体。 乡村旅游是重塑和重建美丽乡村家园的主要路径。 为美丽乡村家园的物质载体建设、精神世界的丰富、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 要从理念、建设、环境、项目、民宿、产业、经济、新发展模式、社区治理等方面落到实处,让乡村成为村民安居乐业、游客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安居乐业。 同时,美丽家园也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两者双向驱动,共荣共存。
1、乡村旅游:建设美丽家园的主要经济活力
旅游扶贫以其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大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带动作用,在我国扶贫开发中发挥着日益显着的作用,正以势不可挡的势头成为我国脱贫攻坚的生力军。势头。 甚至有人将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挂钩。 从经济效应看,旅游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乡村旅游可以增加农村经济收入,提高人们的产品意识和服务意识,开阔社区居民的视野。 而且旅游业就业容量大、带动能力强、层次丰富、类型多样、方式灵活、前景广阔。 特别是旅游业就业门槛低,适合农民、妇女就业,也适合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创业。 2014年,我国乡村旅游游客人数达到12亿人次,占游客总数的30%; 乡村旅游收入3200亿元,全国有农家乐200万户、特色村镇10万多个。 新增就业岗位约20万个,带动3300万农民致富。
2、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美丽家园建设的重要产业基础
重建美丽乡村家园需要新一轮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 传统农村社区主要以农、林、牧、渔业第一产业为主,经济作物种植和畜禽饲养为辅。 经济结构单一,农产品储存时间短、季节性强等限制因素较多,导致农村“富而不富”。 乡村旅游作为带动力较强的新兴服务业,增加了农村餐饮、住宿、特色交通、导游、购物、娱乐等多种服务内容和活动,增加了妇女、农村等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农村居民中的老年人。 ,甚至吸引青壮年劳动力返乡,让农村居民在生产农业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同时,旅游的高度关联性决定了其对交通、经济、文化等产业的积极推动作用。 旅游发展较好的农村地区,可以迅速改善交通条件,促进相关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 建造。 形式多样、层次丰富、风格多样的乡村旅游已成为推动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3.乡村旅游:多元需求赋予美好家园新价值
旅游需求极其多元化,包括游客对美景、美食、健康、亲子、休闲、生态、自然、怀旧、快乐、刺激、异域文化风情等的追求。还有娱乐需求、生态需求等需求、健康需求、文化体验需求、购物需求、饮食需求等等,这些看似复杂的需求,本质上都指向一种放松、享受的体验。 新价值观有助于增强农村居民发展信心。 旅游需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吻合度如表1所示。
表1 推动美丽家园建设乡村旅游需求主要内容
从上表可以看出,乡村旅游审美需求推动乡村家园“美化”,生态需求强化乡村生态理念和绿色生态产业建设,文化体验需求推动文化觉醒and of rural , food, , , , , and other are all and for the of rural areas from to .
4.Rural : rural and urban areas
In the era of mass , many new of rural have : rural , folk , , and town , , rural and , rural e-, rural fairs, rural study tours, Self- , etc. Rural has begun to enter the fifth of , from early to parks, and , rural , and all-round rural to today's homes. by rural , rural , , and , , and of types, rich life of , rural and have also led to the of . and in rural . Rural many such as rural , , , and , and urban-rural . It the force of multi-party , and , and , and the gap local and rural areas. 城市。 Rural the gap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and rural and urban . The three major of rural , and rural and their key in - and the of homes.
From the of , and rural homes, from by their homes and , is not only a way out of the rural , but also to the of a good for rural . In , the and rural homes are a link to , and in the of and chain , they for new and new of mass and , and are an step in the of and . path and the of a well-off for the . rural homes will to the of and and the of the two goals.
4. Rural : Path for and Homes
The of rural homes be based on the of the of "five " (, life, , , and life), to the of , goal , and focus on , and be by rural and to rural local areas. With the theme of and , we will the , rural , and new as ways to build a home that is " , in , in life, and in " that is with the and , and and form a model of rural homes, and make the a new and place for to live and work in peace and , and for to live and live , , , , B&Bs, , , new , , etc. home.
1.Re- rural and and apply local
The focus of rural is rural , and the and of are the top of rural . The of is in the , which is in the value and of the . The is a form of life to . has such as , , and the of labor . The with the of for the land, crops, and at close range. At the same time, the rural and for the of . In to on the value of the land, rural value also has the value of and and the value of the of the "whole ." The is a house of . The and are self-. The , and each other to form a image. The , , local and local and in the are . A trove of sex. The also the of under the of rapid . This is not only the for rural , but also the new value and of the in the field.
2. the roots and and theme
aims to be based on a of rural areas, the grasp of local , local , local socio- , , etc., to more , more in line with rural , more and . By the and of rural areas, with feng shui, and , with the speed of and , rural , using local and , a -life-life will be built. also the dual of rural and urban areas as new for “ ”. the and of rural . A theme makes it for rural areas to stand out in and " and " . On this basis, we pay to the of local and avoid the clichés of one . it is the of cash crops or the and of , and must be made. The key to the of many rural is that each has its own .
3. rural and the of
" " () means ", local, " . Rural is a term for and based on rural areas. and local are of local . This can ' clear and of the and the of rural . The of and local is the top for the of rural , the of rural and the of . The core of the of rural is to the rural , the and soul of the , the gene pool of the , and the ' the . Rural is a with rural , and the of as its . It is the for the of rural and rural . " " be the of local and the of local .
4. the rural to for rural life and
rural , on the , can solve the of and , and are the best way to avoid the of rural out. as a way to the has been and by . The for the is to the () to the third (), cross the () into the third (), and , , and . This is the of .
Rural is also a . Under the of rural , can be . We can apply for , green , , etc., while and , and to in based on . We can rely on rural or to local to and a base. Make use of , the and to with rural and the of and . to rely on their own and to and , which can be with , , etc. to the chain and . When rural , be in rural life and have deep with ; in , rural , , rural and other , and have a deep of , , and music, , etc. . in and , , and on the basis of and has a well-known rural in China.
5. rural and an rural model
be the main and of rural and the of homes. They focus on , , , , , and basic , and equal , , land in-depth in such as and land . It is to " ", " " and " " rural , rural , rural , ' , the and the rural and , etc., and rural . and ' pride, and the and of rural . There are rich and for in rural , such as elite-led, -, and -. A good rural model can the of rural and the long-term of the . In to and to local rules and and , a set of and for the also be . This is very to both the and the of among the .
6. and , and the of rural
" " that " in a must be self-aware of their , its and , its and its . Self- is to the to and The of in to the new and new era." self- is the sense of and pride in the that the of the based on their and of the and value of the they hold. It helps the of to , and local . Liang also rural and the of to rural . , it is to fully the role of rural , ' and pride in their , the and of , the rural gene pool, and ' for the .
7. rural to build a home where you can live and work in peace and
The and of homes from the to and the of .要以规划和顶层设计为先导,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公共服务体系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美丽家园重塑与再造的基础,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公共服务的建设,共享美丽中国的成果。优化六次产业体系是关键,要充实产业,推动乡村产业的升级转换与复合式发展,使乡村重新恢复经济能力。要进行农业产业景观化建设与参与性项目合计,形成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三梯队发展态势。乡土建筑是乡村家园建设的物质载体,要通过乡土建筑风貌展示“人”的生存智慧,推动乡村特色村落、村寨、农业生态园、休闲农庄、特色客栈、民宿和文化旅游小镇建设。乡村文化是乡村家园建设的核心灵魂,要通过乡村活动展现“人”的精神世界,保护与利用好乡村文化遗产,恢复乡村记忆等,通过家族文化的传承体现乡村的绵延发展,通过乡民的参与彰显乡村之魂。培育新型发展模式,通过精英带领和社区治理结合,增强乡村活力。
总之,我们要藉乡村旅游促进美丽家园重塑与再造,通过乡村环境展现“人”的生存世界,重塑再造乡村家园建设的持续生命,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和乡民幸福生活的双重需求,让乡村成为乡民安居乐业、旅游者旅居生活的美丽家园,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同步发展。让美丽成财富,环境变财富、资源成宝藏、旅游引商机。以“青山绿水田园为基,乡土景观建筑为韵,文化和谐乡村为魂,美丽宜居乡村为本”,实现乡村向美丽家园的转变。(作者:明庆忠刘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