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考试高校为何“避重就轻”

日期: 2023-11-23 19:02:18|浏览: 433|编号: 2711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自主招生考试高校为何“避重就轻”

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记者高鹏)全国90所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近日发布招生简章。 与往年相比,各高校按照教育部要求,在学校考试中增设了体育科目考试。 但记者调查发现,各学校的体育测试内容差异很大,如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坐姿前屈等。 虽然较容易的项目经常被选择,但只有少数学校敢于参加较困难的800米/1000米跑。 不仅如此,每个学校对体测结果的使用也不同。 除了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厦门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采取体测成绩优秀者加分的做法外,部分高校已明确对体测不及格的学生进行加分。达到体测标准的会给予“一票否决权”,但大多数学校只是含糊地表示会以体测结果作为录取参考。

高校自主招生和体育测试是鼓励学生积极从事体育锻炼、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但实践中,一些高校出于多方面考虑,在体育测试中“避重就轻”,破坏了教育主管部门的良好初衷。

不少高校“避重就轻”,将体检简化为体检

去年底,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要求招生院校增设体育学科学校考试中的测试。 考试项目由院校根据中学教学实际自主确定。 考试成绩作为入学的重要参考。

3月中旬开始,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陆续公布招生简章。 新华社记者一一核对后发现,大部分高校测试的科目有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立定跳远、坐姿前屈、50米或100米跑、引体向上(男子)、仰卧起坐(女子)和800米。 (女)/1000米跑(男)选择一到三个项目进行测试。 只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师大等少数学校测试了五个项目。

“几乎没有两所大学(体测项目)是完全相同的,而且都充满个性。” 南京理工大学商科研究中心主任(分数线、专业设置)王宗平教授表示,由于体育课不纳入高考,也没有考试大纲,因此体育课的内容和评分标准大部分高校体育考试均以最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为依据。 该标准对高中生有8项体能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姿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耐力跑(800米/1000米) )。

据记者统计,在已出版招生简章的80多所高校中,测试最多的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坐姿前屈等一项或多项。 测试项目包括50米或100米跑。 只有三分之一左右,考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的院校比例更低,考耐力跑的院校最少的是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分数、专业设置)和不到10所大学。 大多数高校都放弃了这门被公认为最难的科目。

“不要把体育考试误认为是体检。”从事体育研究近30年的王宗平说。 所谓体育科目考试至少应该指田径运动或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的跑、跳、投篮等内容。 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等测试更接近体检项目,严格来说不能视为运动测试。 难怪有网友调侃,有些高校自主招生体育考试“不费吹灰之力”,太容易了。

记者还注意到,多数学校只表示将把体测成绩作为自主招生资格认定的重要参考,但并未具体说明其重要性。 不到四分之一的高校明确体育考试不达标的学生将不具备学校自主招生资格。 此外,一些学校还采取了对体能测试成绩好的学生给予额外减分的奖励政策。

高校“怕麻烦”暴露中学体育薄弱现实

在王宗平看来,很多高校自主招生回避高难度体检而选择容易的,主要原因是“怕出事”。

有媒体报道称,2013年,南京师范大学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所自主招生考体育(分数、专业设置)的大学,要求考生测握力、身高、体重、肺活量、站立等。第一次进行跳远测试。 男女学生也分别进行了测试。 1000m 和 800m 跑。 结果,考试当天,长跑考生摔倒了很多。 他们有的中途离开考试,有的当场呕吐,有的倒在地上。 迫于多方压力,南京师范大学后来取消了招生独立体能测试。

作为国内第一家在自主招生中增加体测的院校,清华大学自2011年起开展自主招生体测已连续八年。清华大学体育教研室主任刘波教授表示,清华大学一直以来都采用以踏步运动测试代替长跑来测试有氧耐力。 首先,踏步运动测试纳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7年修订)。 》耐久测试选项之一,也是为了操作方便和安全。

“与长跑相比,踏步运动测试的运动负荷更小,也更安全。” 刘波表示,通过3分钟的上下台阶,可以测试运动后的心率上升程度和恢复速度,可以有效反映一个人的有氧耐力运动情况。 等级。 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特别是跑步、球类、游泳等运动,可以提高踏步运动测试的成绩。

除了安全因素外,刘波认为,考试场地和时间限制也是很多高校放弃远距离考试的原因。 他表示,自主招生面试一般只持续半天或一天,而且有的高校体育场馆较小,数百名考生很难一次性全部参加考试。 如果天气不好,就无法进行户外长跑。

尽管如此,王宗平认为,高校自招体育考试“避重就轻”,说明他们对考生的身体素质没有把握,对考生的身体素质存在不信任和不安。高中体育。

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体育课不纳入高考,高中尤其是三年级的体育课效果不佳。 高考后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从近八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体检情况来看,参加考试的考生身体状况普遍不容乐观。 据刘波介绍,2011年,参加清华大学自主招生体育考试的近700名学生中,成绩优秀(90分以上)的学生为零,不及格(60分以下)的比例为63.5%。

刘波表示,虽然近两年的体测结果显示考生身体素质有所提高,越来越多的考生和家长意识到体测的重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考生整体身体素质下降。高中生成绩明显提高。

推动体质检测科学化避免政策初衷落空

早在12年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运动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就指出了“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持续下降”的突出问题。以及其他身体素质指标。” 但由于缺乏“积极接力棒”,学生体质弱的“老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王宗平表示,教育部要求高校自主招生考体育,希望这些985、211院校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让家长和考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和学习一样重要文化课程,从而引发中小学重视体育教育的积极态度。 到连锁反应。 但无论是从考试科目还是考试成绩的重要性来看,高校体检“少真实、多形式”,这无疑破坏了教育主管部门的良好初衷。

王宗平认为,教育部门应研究制定相对详细的科学指导,明确独立招生院校体育测试应测量哪些项目、参考什么标准、体育测试成绩在体育测试中占多少权重等。招生评估,从而避免体育测试的需要。 只是流于形式,执行上差距太大,导致好的政策不至于沦为摆设。

“推动学校考试体育科学化,需要一段时间的探索。”刘波说。 这是教育部首次要求高校自主招生增设体育考试。 大多数高校没有经验,因此必须在内容、标准、权重的选择上非常谨慎,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毕竟,《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是现成的标准化考试,有统一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它操作简单且易于组织。 因此,大多数高校都选择采用该标准作为体能测试的参考。

刘波也同意出台未来体测指导意见,但他强调不能“一刀切”,要求所有学校的体测完全统一,因为既然是独立的,招生方面,各学院应给予一定程度的自主权。

事实上,无论测试科目如何调整,体质测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王宗平和刘波均表示,扭转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学校一己之力就能实现的。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推动。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