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失利的运动员被网络欺凌?看看“唯金论”背后的逻辑 | 案例精选

日期: 2023-11-29 20:01:15|浏览: 322|编号: 2740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奥运会失利的运动员被网络欺凌?看看“唯金论”背后的逻辑 | 案例精选

☂ 订阅☂

广东省新媒体与品牌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

本期作者

猫科动物病理学

本期关键词

奥运会丨集体记忆丨沉默的螺旋

7月26日晚,在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中,中国队以3:4不敌日本队,获得银牌。 赛后采访中,运动员刘诗雯哭着向民众道歉,网友暖心的安慰话语充斥微博。

8月3日晚,#刘翔说不用向他道歉#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引发人们对刘翔退赛时遭受的网络暴力的感慨和自责。因跟腱断裂参加比赛。

网络背景下,从担心没拿到奖牌会被批评甚至被网上欺负,到现在官方鼓励“拼了就是英雄”,再到网友批评“金牌”论”,国人对于金牌态度的转变值得我们探讨。 。

“金牌论”盛行背后:网络暴力频发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在追求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 奥运健儿不断创造新纪录、用金牌为国争光的同时,他们取得的成绩也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在人们对金牌的过度关注和追求中,“金牌论”常常引发人们对运动员的批评和指责,甚至引发网络暴力。 那么,“唯金论”有哪些弊端呢? 而为什么容易引发网络暴力呢?

一、舆论造神:体育英雄的形象冲突

7月24日,来自中国2000年后出生的年轻射击运动员杨茜获得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冠军,瞬间点燃了全民的奥运激情。 #杨青夺得东京奥运会首枚金牌#迅速登上热搜榜首。 随后,杨千在领奖台上的可爱,获得了更多网友的喜爱。 光环之下,人们对杨千嬅的关注从比赛成绩扩大到了穿衣打扮,#杨青的珍珠美甲#等诸多相关话题纷纷登上微博热搜。 有媒体关注杨千的个人经历,形容杨千是“清华高材生利用暑假参加奥运会,轻松获得金牌,同时拿到了研究生学位”。

然而,这些神化的媒体形象建构,不仅让杨茜成为爽文女主角,也让她承受了更多质疑。 有网友刻意忽视“疆棉”事件发生的时间点。 对于杨茜去年12月31日在个人微博上发布的耐克鞋照片,他们指出她是“跪着的女孩”。 甚至有人质疑杨千。 清华大学学生的录取资格以是否达到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来确定。

在这场由媒体和公众发起的舆论“造神”中,杨千被赋予了“神化”的形象。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在1948年发表的《大众传播、流行品味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一文中提出了大众传播的社会地位赋予功能,即“任何问题、观点、商品、群体甚至人或社会活动”只要被大众媒体广泛报道,就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

在我国媒体的长期议程设置中,媒体对运动员的报道更多地关注金牌以及他们为夺取金牌所做的努力。 因此,公众对体育运动员的英雄形象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和判断。 他们更加注重运动员伟大而积极的形象,认为运动员是在现实生活中践行体育精神。 另一方面,微博等社交平台为运动员创造了展示后台形象的空间。 杨千的微博内容大部分都是生活片段的分享。 她会选择性地在微博上展示自己的个人形象。 因此,杨茜茜在微博上的形象与网友认知的形象有所不同。 “新疆棉”事件愈演愈烈之下,更容易激起网友的不满。

2、心理动机:泛道德的“义人”

在互联网这样的匿名表达空间中,一方面,人们可以弱化意识形态、经济水平等现实条件的束缚,自由地交流思想和情感。 另一方面,人们可以怀着维护“正义”的初衷,利用匿名的掩护,对争议事件和争议当事人进行道德审判。

“泛道德化”是道德意识的无限扩张,侵入到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社会文化的其他领域,使其文化表现成为服务道德、表达道德的工具。 在网络环境下,网民常常以个人道德准则作为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批判的依据,向当事人诉诸惩恶扬善、主持正义的理想诉求。

本次奥运会,原本有望获得女子10米气步枪项目金牌的王璐瑶却因排名不佳无缘决赛。 赛后,她在个人​​微博上发布了一张自拍照,表达自己的失败并道歉,并声称自己不会放弃,并将在三年后重返奥运会。 大多数网友对王璐瑶表示支持和鼓励,但也有网友批评王璐瑶在微博上的自拍以及她的“怯懦”。

王璐瑶落败后的遗憾态度,与一些网友期待的落败运动员应该真诚道歉的想法相差太大。 这促使少数网友出于自己的正义感,说出了对王璐瑶道歉态度的不满,敦促她在舆论上发声。 被迫谦虚地道歉。 然而,这种“道德卫士”的出发点,在舆论推动的实际讨论中却往往被扭曲,导致其他网友在不了解全部事实的情况下,盲目地站在道德制高点“主持正义”、批评他人。 。 奥运会选手会受伤。

3. 情感宣泄:网络环境中的群体两极分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凭借去中心化和相对平等传播的优势,模糊了职业、地域等现实中的界限,能够激发人们的表达欲望和交流热情。 社交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为网民提供了狂欢理论中的“狂欢广场”。 在自由、平等、宽松的网络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就关心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 因此,对于某一事件的情绪宣泄很容易导致网络舆论群体的两极分化。

群体极化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詹姆斯·斯通纳(James )于1961年在研究群体讨论现象时发现,并于2003年由美国当代哲学家基思·桑斯坦(Keith )正式提出。基思·桑斯坦在其著作《网络共和——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中阐明:群体极化是指当人们在群体中做出决策时,人们往往更倾向于单独做出决策而不是单独做出决策。 偏离冒险或保守主义的一个极端,从而偏离最优决策的现象。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飞人”刘翔一战成名。 他以12.91秒的成绩获得冠军,追平了英国运动员保持的世界纪录。 纵观刘翔的运动生涯,他总共参加了48场世界大赛,获得了36个冠军,打破了1项世界纪录和5项亚洲纪录,塑造了田径领域黄种竞技的神话。 然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刘翔因比赛中受伤遗憾退役。

当网友们热议刘翔退赛的时候,他们对刘翔失金牌的愤怒和质疑通过匿名的网络ID表达出来。 持有相同非理性、感性观点的人逐渐聚集成一个群体,在心理暗示和相互感染的过程中,负面评论不断向极端方向演变,最终发展成两极分化现象,成为网上流传的诱因。对刘翔的暴力行为。 退赛不仅让刘翔失去了他“应得”的金牌,也让他遭受了铺天盖地的批评、嘲笑和侮辱。 甚至被网友调侃为“刘跑跑”。

为什么我们不再“只吃黄金”?

本届奥运会,“金牌论”普遍被人看不起。 苏炳添虽然排名第六,无缘奖牌,但他创造了亚洲纪录,多次成为热搜话题,受到全网称赞。 中国女排意外被淘汰。 网友和媒体对他们的失败给予了衷心的鼓励,并给出了专业的分析。 网友们为获得金牌的运动员欢呼、致敬,也为没有获得金牌的运动员加油。 “金牌论”淡化的背后,是国家的强大,是由内而外的民族自信心的迸发,是理性体育精神成为主流观点,是全民书写奥运集体记忆。人们。

一、民族自信心:体育强国不仅仅是金牌国家

1932年7月,“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只身赴美国代表我国参加第十届奥运会,参加男子100米比赛。 虽然他没有获得奖牌,但他却让中国人第一次出现在奥运会上。 数字。 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国报名了近30个参赛项目,派出了69人的代表团,但只有撑杆跳项目进入半决赛。 当时的中国在体育领域的落后不仅导致自己遭受“东亚病夫”的歧视,也直接表现出国力的不足。

1995年,国家颁布实施“奥运荣耀计划”,竞技体育成为国家“争光”的途径之一。 在此背景下,竞技体育不仅有利于国家恢复和展示大国形象和国际地位,也有利于通过“金牌”提升民众的民族自信心。 如今,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不仅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实现了百年奥运梦,而且在多个竞技领域保持领先水平。 面对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国人民不再“只信金牌”,这是大国格局和民族自信心的体现。

2、集体记忆:书写爱国热情的无限可能

集体记忆是法国社会学家哈尔布瓦赫斯于1925年提出的概念。他认为集体记忆是特定社会群体的成员分享过去事件的过程和结果。 它是一个群体的意义、文化、价值观和经验的集合。 它是塑造社会认同的重要力量,也是代际传承的重要中介。 它对于构建和维护文化传承和统治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本届东京奥运会无疑激发了全民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中华民族历史的集体记忆。 赛场内外的中国球员和公众对东京奥运会的各项赛事更加关注和评价。 情感和观点也带有更多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当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表现和日本裁判的公正性受到质疑时,运动员和网友的“反日情绪”更是被激起。 面对日本这样一个有历史渊源的国家,在民族爱国主义的集体记忆中,中国人民对“金牌论”的反对以及对运动员的支持和理解,不仅是中华民族同胞之间身份的投射,但同时也是彼此表达爱国情感的一个载体。

3.主流观点:沉默的螺旋扩大了理性讨论

奥运会期间,网民对“金牌论”的反对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沉默螺旋”的影响,不断扩大和巩固。 “沉默的螺旋”是德国著名学者诺伊曼提出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人观点的表达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 意见的表达和“沉默”的传播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 大众传播通过营造“舆论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对于新时代的网民来说,金牌对于证明一个国家能力的意义不再像以前那么绝对。 更重要的是每个运动员努力拼搏的进步以及赛事所传达的体育精神。 本届奥运会,面对运动员损失等事件,绝大多数网友以更加宽容和理性的态度参与到事件的讨论中。 不少明星、大V也公开表达了对运动员的支持,引发了反对“唯金牌”的声音。 “唯金牌论”的主流观点在沉默的螺旋中愈发强大,逐渐形成反对“唯金牌论”的舆论环境。 在主流观点的压力下,“唯金牌论”的声音很少出现。

奥运会作为国际体育竞赛舞台,向世界展示了远比金牌和胜负更丰富的体育精神。 过去,在“金牌论”的影响下,我们有一种必胜的心态和对金牌的追求。 然而,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们不再是“只有金牌理论”,而是有了更强烈的民族精神。 自信,以更加凝聚的集体记忆,培育合理的大国格局,培育自信的民族体育精神。 相信随着祖国的发展,中国的体育实力将会越来越强。

张梦瑞 | 文本

孙子健 | 编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