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休闲农业的发展前景(二)

日期: 2023-12-05 03:01:10|浏览: 424|编号: 2763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浅谈休闲农业的发展前景(二)

2 发展定位及目标

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快速发展,郑州休闲农业已进入新的起点。 新常态下,进一步加快休闲农业发展,不仅要夯实产业基础、解决当前问题,还要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把握发展的基本方向,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

2.1 战略定位

郑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貌丰富、交通便利等得天独厚的优势。 按照农业部“以农业为导向,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范管理,强化服务,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要求郑州要确立“汇聚中华传统文明,共创休闲农业辉煌”的总体定位,郑州休闲农业发展要与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产业提升、城市和谐发展相结合要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和重要保障。全方位的方式[43-46]。

2.2 总体思路

根据郑州休闲农业发展的总体定位,以“农耕文化为魂、美丽乡村为韵、生态农业为基础、创新创造为路径、淳朴乡村为基调”发展。强村富民”。 总体思路是对郑州市不同区域不同休闲农业企业的人文、历史、文化、自然特色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梳理,调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产业特色。产业发展依托,对现有经营项目要合理分类,统筹考虑确定各类发展定位和建设重点,科学规划,有序推进[16、18-19、47-54] ]。

2.2.1 以农耕文化为灵魂

要加强中原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 中原农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领郑州休闲农业发展的灵魂。 要提高保护意识,完善保护机制,深挖科学内涵,努力发现和保护先民留下的宝贵财富,找到支配休闲农业发展的文化之魂、乐趣之所在。 。

2.2.2 以田园风光为韵

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和建设,将美丽乡村纳入基本农田或永久农田,珍惜保护。 加强动态管理,将创建过程与美丽乡村创建结合起来,真正使那些田园美、山水美、人文美的典型范例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脱颖而出。

2.2.3 立足生态农业

要把发展休闲农业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农村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利用。 相互依存、共荣共荣的良好环境,天人合一、各尽其美的良好生态,蓝天、净地、青山、绿水的和谐之美,是为郑州休闲农业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2.4 以创新创造为路径

要提高农业领域创意设计水平,促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融合。 针对郑州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服务功能单一、业态雷同、创意人才匮乏等问题,要有效引导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创意策划水平,扎实推进休闲农业发展。创意农业规划设计。

2.2.5 形成简易村庄

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切实推进古村落保护和发展。 古村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 它们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是乡村文明的载体和休闲农业的软实力。 对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2.6 聚焦强村富民

发展休闲农业的根本目的是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致富增收,重点增强休闲村实力,大力发展农家娱乐集群。 在保护农村集体权益、确保农民主体地位不变的前提下,有序引入社会资本,推动当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

2.3 发展目标

坚持把农业文化遗产、历史村落、特色民俗等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开发利用,实现发掘中保护、利用中传承的原则,保护古建筑和原生态,注重突出中原文化特色,合理规划建设,协调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乡村生态、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逐步创建“河南省休闲农业先行区”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区”区域”。 未来,休闲农业的发展必须稳步扩大产业发展规模,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多种形式休闲农业的有机融合,促进休闲农业与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提升休闲农业产业价值,带动乡村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55-59]。

2.3.1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通过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休闲农业与其他产业对接,丰富发展类型、丰富经营项目,推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加快休闲农业实体和产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以上的休闲农业企业。 数量有所增加,接待人数和营业收入持续增长。

2.3.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建设一批规模宏大、产业基础雄厚、服务功能齐全、运行效益好、游客满意度高的休闲农业明星示范点; 形成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休闲农业片; 实现休闲农业规范化运作、科学发展,推动郑州农业农村经济更好发展。

2.3.3 区域布局更加合理

结合区位、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等条件,郑州多种休闲农业发展类型因地制宜,从城郊、风景名胜区向传统农业区等适宜区域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原休闲农业集群发展图案。

2.3.4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休闲农业是为农民提供就业和增收的重要产业。 通过提高产业带动和辐射能力,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直接从事休闲农业经营的农民收入是当地普通农民的一倍以上,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农民。当地普通农民平均收入增长率。

三、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

在未来发展中,郑州休闲农业建设将稳步完善休闲农场,规范休闲农场发展,大力发展农家村。

3.1休闲农场稳步完善

鉴于休闲农场建设开发水平较低,公园的规划建设应围绕休闲、保健、度假等功能进行,提高园林建设水平、景观水平和服务水平。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扩大规模,凸显特色。 利用新品种、新技术,规模化开展特色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形成特色景观,为休闲农场经营提供农业种植基础。 二是优化布局,美化环境。 重点围绕休闲功能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形成曲折的休闲体验环境,打造休闲农业园区。 三是完善设施、拓展服务。 完善园区休闲服务设施,拓展休闲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以加强包装和宣传为​​切入点,丰富和提升休闲观光、农耕体验、科普教育、娱乐健身、度假养生等休闲内容等,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多重便利[60]。

3.2规范休闲农场发展

针对休闲农场无序发展、对促进农民致富和乡村建设作用不强的现实,必须以规范发展为重点,加强休闲农场标准化建设。 一是严格准入机制和建设规范。 严格落实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规划建设、产业要素配置、安全卫生管理、组织架构等方面的建设要求,严格执行休闲农场准入机制。 以休闲农场星级评定为抓手,强化建设标准和服务水平要求,规范休闲农场建设发展,确保休闲农场规范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竞争力。 坚持现代市场机制驱动,提高休闲农场自主发展能力。 要重点加强景区建设和农场特色开发,切实增强休闲农场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强化带动能力,以农企为核心,周边生产基地为支撑,打造“企业+基地+农户”联动发展模式,形成休闲农场与周边农村强有力的产业发展衔接机制,带动乡村振兴。周边地区发展和农民致富[61-63]。 休闲农场通过创意和创新,可以围绕一定的主题,人为地创造一个娱乐景点。 如“牛视台”、“垫江台”、“官渡古战场”、“朝阳沟原址”等吸引着游客。

3.3大力发展农家村

针对农家乐发展严重滞后的现实,应进一步鼓励农民合理开发自身资源,加强经营条件和环境建设,增强标准化服务意识,提高质量和品味。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 通过加强文化资源开发和景观建设,为农家乐发展提供更多文创元素。 二是加快集中布局。 围绕重点景区、道路等,进行集中布局,促进聚集发展,放大休闲农场开发聚集效应。 三是强化规范指导。 结合农业部《农家乐设施和服务标准》,加快制定郑州农家乐(休闲农家乐)开发规范和星级标准,推进建设和服务标准化,推动标准化发展,鼓励农民致富致富在更高水平上增加收入[64 -67]。 郑州农家乐集群村的发展理念可以借鉴台湾民宿的发展经验,以旅游为主,无景点。 所谓无景点旅游,是指游客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不会游览景点,而是一种自主、自愿、自助、自由的休闲旅游。 现代人出行更加注重品质、休闲、舒适、灵活,更注重精神内涵。 他们更愿意展现个性和独立,不愿意扎堆、拘泥形式。 基于这一特点,农家乐可以通过创意和创新,围绕某一主题,人为地打造一个娱乐场所。 可供借鉴的主要创新创意形式有以下几种。

3.3.1 旧房改造

基本原则是“一切皆为我所用,无一物浪费”。 老房子越来越稀少,老房子本身就是稀缺的旅游资源。 因此,保留老房子的外观并赋予其现代内涵是吸引游客的关键点。

3.3.2 显示旧对象

基本原则是“一切我都有,这里有你想不到的稀有东西”。 收集以前农村使用过的各种生活用品、娱乐用品、农具、畜牧用品,开设旧物陈列馆。

3.3.3 展示旧技能

基本原则是“一切都对我来说是可用的,而不仅仅是在记忆中”。 榨油、打铁、编织、做豆腐、做鞋底、剪纸、剃须、捏面人、贴灯笼、补锅、修伞、染布以及各种编织、刺绣等贯穿农村生产生活的老手艺、传统小吃、木工、砖石等都应该探索和发展,用于展示和体验。 为了增加体验活动,增强互动性、参与性、娱乐性,一方面可以现场展示,另一方面可以进行体验传授。 一个农村老人可以操作几十种手艺。 如果老手艺太偏,先找个有知识的农村老人来培训他,然后让公司员工代他传授。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