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可以通过运动治疗吗?
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压力比较大。 如果我们的精神长期处于各种压力之下,可能会导致我们出现一些精神疾病。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 那么,焦虑症可以通过运动来治疗吗?
研究表明,虽然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都有心理改善作用,但无氧运动并不能减少焦虑。 只有进行最大心率70%强度的运动才能有效减轻焦虑。 强度过低的运动对于减轻焦虑没有明显效果。 然而,一些研究认为,剧烈的体力活动(例如跑步)和非剧烈的体力活动都可以减轻焦虑症患者的焦虑。 我们认为,焦虑症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锻炼。
(1)选择好的运动项目
进行运动的方式有很多种。 当你决定用运动来治疗精神疾病时,你应该优先考虑以下运动:第一,你特别喜欢的运动,因为你的兴趣是导师,很容易让你坚持下去。 继续下去,还可以产生更好的心理效果; 二是你熟悉的、感觉有趣的、有足够能力完成的运动,因为它可以有效增强自信心,减少焦虑,让你感到快乐。 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体育赛事可以改善人际关系,有利于与他人形成亲密关系。
另外,选择项目时还应考虑自己的身体、职业等特点。 例如,年老体弱、慢性病患者因生理功能下降、抵抗力下降,应选择散步、慢跑、气功、太极拳、交谊舞等。 女性应考虑怀孕、分娩、经期等特点,在此期间不宜选择高强度的运动,如跳绳、划船、篮球等。由于脑力劳动者用脑频繁,可以选择爬山、长跑、拳击、游泳、滑雪等运动,不仅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还能显着改善人体的循环和呼吸系统功能,促进脑细胞的发育。 总之,运动项目的选择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这样才能自觉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掌握运动强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运动强度显着影响运动的心理效果。 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取得更大的心理效果。 等人的研究。 研究发现,定期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最大心率的60%至75%)可以改善随后的焦虑、抑郁、紧张和疲劳等情绪状态。 相反,高强度运动可能会增加紧张感。 、焦虑等负面情绪。 一般来说,中老年人、体弱者的心率可控制在100~120次/分。 当然,为了保证每个锻炼者都能安全有效地锻炼,心率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三)抓紧时间锻炼身体
运动时间的长短也会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 也就是说,如果选择高强度的体育锻炼,比如快跑100m(典型的高强度无氧运动),那么锻炼时间就应该相应缩短。 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每次锻炼的时间至少应为20至30分钟,低强度的体育锻炼,每次锻炼的时间至少应为60至90分钟。 研究表明,持续太长时间的锻炼不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果。
(4)安排运动频率
运动频率是指每周运动的次数。 如果焦虑症患者有足够的时间安排最初的练习,那么每天练习会有更好的效果。 会更容易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形成对运动的良好心理依赖,这对于改变自己的情绪至关重要。 当病情稳定后,可以每周安排运动3~5次,间歇进行,以达到最佳的心理效果。 然而,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 最好同时考虑年龄和身体状况,循序渐进。 只有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强度和时间,才能达到良好的心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