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刘震云与石康谈跑步心得:健康是修行的目标
早报记者 朱毅
过去,跑步只是一项主要针对中老年人的晨练项目。 如今,它已成为一种时尚,在城市中迅速蔓延。 跑步在各个年龄段越来越受欢迎,不再局限于公园和健身房。 夜跑者和各类跑步团体随处可见,让上海这座城市因跑步者的气息而体现出运动的魅力。
健康只是最初的目标
在快节奏、竞争激烈的城市生活中,很多人都在浮躁、喧嚣的世界中追逐成功。 压力和高强度的工作也让很多上班族提前透支了健康。 腰部的赘肉、臃肿的身体、孱弱的身体,都在侵蚀着很多人的健康和自信。
和大多数致力于跑步的人一样,在陆家嘴一家外资银行工作的“老米”开始跑步是因为他想告别自己的亚健康状态。
从最初的1公里、3公里,到如今的半程马拉松、全程马拉松,“老米”的收获也最为明显。 “因为跑步,我戒掉了烟、酒,甚至告别了那些我无法想象的糟糕的事情。” 在开始跑步之前,脂肪肝、高血脂等疾病让他的生理状态如同65岁的老人。但四年后,“老米”不仅保持了年轻人羡慕的身材,还也告别疾病,连感冒都很少见了。“我最近测试了一下,我的摄氧量相当于28岁的小伙子,这证实了跑步确实让我受益匪浅。” 我保持了体重并改善了心肺健康。 正是因为跑步,我的体质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逃离的新生活方式
创作《奋斗》的著名作家石康也是一位跑步爱好者。 这位近年逐渐爱上城市跑步的笔者曾有些夸张地描述自己对跑步的迷恋,“也许我永远都没有机会体验跑步时轻如燕子、融化在空气中的感觉了。” ……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和一个女孩在早晨的阳光下跑步。”
事实上,跑步正在逐渐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用“白马”的话来说,跑步是一种新的精神生活。 “白马”是上海跑步酒吧的成员。 他两年前开始跑步,体重稍超重,并且患有高血压。 和大多数三十多岁的人一样,他很快就获得了跑步给他带来的健康益处,但现在他更迷恋新的跑步生活。
“白马”几乎每隔一天就有一次10公里长跑训练,每周还组织一两次与“跑友”的跑步约会。
很多人一开始都难以忍受跑步的枯燥,《白马》也是如此。 但慢慢地,他开始享受长跑带来的内啡肽(内啡肽,大脑皮层分泌的“快乐激素”)带来的身心愉悦。 “长跑时,会分泌一种内啡肽。” ,它可以克服人体的疼痛和疲劳,使人身心感到十分愉悦。 在运行的过程中,不管你想不想,这其实都是一个很好的发布过程。 看来你刚才心情很郁闷,不开心。 我们就这样跑过去了。”
村上春树说,跑步时可以处于一个宁静的地方,“白马”和他的跑步伙伴们也沉浸在这样的宁静中。 “没有什么比跑步更能帮助我摆脱压力了。 有时工作一天后,精神疲惫得令人压抑。 但在跑步的过程中,我的大脑会一片空白,我只能简单地体验周围的事物。 感觉。 没有身份限制,没有等级要求,人人都可以参与。”因为即使是他们公司的外籍高管,也会在新天地这样繁忙的城市里奔跑,就像周围没有其他人一样。事实上,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小布什都可以参与。布什都是马拉松爱好者,后者甚至打破了4小时马拉松大关。
从参与角度来看,跑步也在构建新的社交圈子。 此前,国际田联路跑事务高级经理肖恩·琼斯在上海宣传马拉松时透露,许多国家正在研究如何利用马拉松比赛或训练来治疗患有社交障碍或毒瘾的年轻人,“因为有很少有事情能像马拉松那样激发一个人的自尊心,即使是那些被抛在后面独自跑的人也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周围有很多人会不断地鼓励和支持他们,无论他们是谁,他们必须克服同样的障碍,困难到达同一个终点。
“在强调互动的Web 2.0时代,路跑、马拉松是最能满足互动需求的活动。” 在上海一家外贸公司工作的严启成经常和三五个朋友一起培训。 他们可能是通过跑步酒吧和其他跑步者认识的。 论坛上,或者比赛中相遇,“跑友”圈子也给了他更健康的业余生活,“互相加油,互相督促跑步,一起参加比赛拿证书,这也给了他更多的机会。”我们以后就有互相吹嘘的资本了。” 严启成说,当他遇到跑步朋友时,他不会问你这次比赛跑了多少次,但大多数人都会问你这周跑了多少公里。 “跑步已经成为我日常生活和社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另一种精神实践
跑步、马拉松也是很多人认识自我、修行心灵的最佳方式。 电影《1942》的编剧、著名作家刘震云是一个在长跑中寻求精神共鸣的人。 “我每天起得很早,6点30分,每天跑一个多小时。跑步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坚持;第二阶段是你的身体需要跑,跑步会让你的身体感觉很快乐;第三阶段是你的精神很快乐;第四阶段是你不跑步就会感觉不舒服。我目前处于第四阶段。
和刘震云一样,很多人在跑步、马拉松的过程中完成了一种精神上的转变。
“我从跑步中学到的是:当你痛苦、崩溃、想要放弃的时候,只要坚持下去,成功往往就出现在这样的转折时刻。而当我们回归生活时,我们也会不自觉地把这个想法把‘再坚持一会儿’付诸行动。跑步者的生活大多是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生活。” 徐雷说,正是长跑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哲学理解。 。 连续两次司法考试落榜后,徐雷并没有放弃,因为两次马拉松给了他继续前进的勇气。 “你跑的距离越长,你就越会意识到自己有更大的潜力,你就会跑得更快。” 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如今,作为一名执业律师,长跑、马拉松仍然是徐雷个人的练习方式。 “如果说读书能让你懂得更多,那么跑步就是知识与行动的完美结合。”
更多的公司和管理者也看到了跑步的好处,而不仅仅限于健康。 万科、联想等国内知名企业都成立了跑步俱乐部。 在上海,这两家公司积极参与包括上海马拉松在内的各种赛事。 因为跑步可以不断缓解员工的压力,也支撑着企业的竞争力。 一切正如万科总裁于亮所言,“万科并不在意在某个时间点被其他企业超越。速度不是核心追求,健康才是。竞争很漫长,跑得远做生意就像一场长跑,比的是耐力和意志力,更何况做生意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