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意健身比跑步更有效的减肥方法。

日期: 2024-01-09 07:00:30|浏览: 382|编号: 2932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我同意健身比跑步更有效的减肥方法。

这个话题很容易“得罪”人,或者挫伤一些跑者的期望。

我之所以一直有这样的理解并建议我的家人和朋友也这样做,是基于各种证据。

1、我自己减肥的关键阶段是三年前疫情初期全国封城的阶段。

在此之前,“健康重建计划”已经实施了五个月——往前走,我感觉由于这几年的工作节奏和生活习惯,多年的锻炼习惯受到了很大的破坏,我觉得我的身体情况下降得很快,所以我给自己制定了这样一个计划,并认真执行。

截至疫情初期,这五个月我一直以跑步为主(跑步一直是我体能训练的基本方式,并没有完全停止。但在上面提到的不规律的生活中,跑步也很重要)不系统。)为健康的重建计划奠定基础。 在此期间,我减掉了大约14-5磅。

2020年2月至2020年5月,众所周知的封城期,最初的困难期,社区发放通行证,每户每周可以去一次购物。 跑步是完全不可能的。 所以我只好强身健体——大学时校队的训练基本都是在室内,而且还有很多力量训练,所以有很多方法可以让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学习。

从2月初到五一这三个月,我瘦了15-6斤,五一到7月中旬,我瘦了10斤。 算上前5个月约15磅,整个约10个月的健康重建计划期间总共减重40磅。 这些成就大部分是在封锁期间取得的。

2、身边朋友的成功案例

生活中的朋友,退休女同性恋。

这两三年来,她经常和我交流如何减肥。 基于她对徒步旅行的热爱,我还建议她快走和慢跑(其实我更喜欢骑自行车,但她可能不骑自行车)。 没想到她会去健身房。

自去年11月以来,由于疫情死灰复燃,我们就没有再见面了。 直到两周前,当我们再次见面时,我都差点不敢认出对方。 对方报告称自己瘦了20斤。

我不知道距离去年11月逆袭前最后一次看到疫情已经有多久了,但我记得是在国庆节之后看到的。 就这样,只用了6个月,减了20斤,效果应该是非常好的。 明亮的。

她说,女儿买了健身卡,觉得不练太浪费,就去了健身房。

有教练指导,一般意味着方法科学; 有每日的课表就意味着必须落实训练量。 如此一来,必然大概率取得成果。

3、社区老年人案例

社区里有一位老年朋友非常喜欢徒步旅行。 有一次,当我晨跑回来时,他拦住了我,说他觉得步行确实对我减肥没有帮助。

我明确表示:是的,你说得对,步行可以活筋活骨,但不会减肥。

步行无助于减肥这一观点我认为没有必要详细阐述。 我们都是体育爱好者。 如果我们不能建立步行不减肥的基本常识,那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这突然让我想起了最近几天关注的一个骑行公众号博主的回复:这样骑行真的是减肥不了的。

问题是强度。

提问的朋友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20公里,需要2小时。

这是什么速度? 这与慢跑速度有关。 以这种速度骑行可能不如快走那么激烈。 账户所有者是对的:你不可能以这种强度减肥。

4、脂肪燃烧率与总消耗量没有关系。

不管总量,只谈比例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知道跑步有一个燃脂区。 虽然各种区间方法的阈值不同,但一般都在个人储备心率的50-70%范围内。

理论上来说,运动强度越低,有氧代谢支持运动需要的时间就越多,这意味着燃烧脂肪的能量供给比例会更大——静坐时,比例会更大。

但这也产生了一个问题。 在脂肪燃烧比例较大的范围内,运动总量往往很小(想想静坐的脂肪燃烧比例,但消耗了多少?)。 事实上,总消费量是非常有限的。 的。

1万元的1%,还好还有百元大钞,10元的90%,也就9块钱了,连一杯普通的咖啡都买不到了。 原理是一样的。

5、无论你做多少运动,都无法与你日常的基础代谢相比。

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强肌肉,而肌肉含量可以提高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是我们全天消耗的主要力量。

跑了10公里后,我并没有消耗多少热量。 即使燃脂供能比例达到50%(非常罕见,几乎是完美的“燃脂区运动”),人也不可能把所有脂肪都燃烧掉来获取能量。 形式),那么理论上这种完美的有氧运动燃烧脂肪产生的热量只有300-400卡路里。

而600-700卡路里只占一个人每日消耗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增加肌肉质量并改善基础代谢。 这就是我认为健身更有减肥效果的逻辑。 核心是增加肌肉量。

6. 后燃效应

无氧高强度训练,无论是徒手负重训练还是负重训练,基本上就是我们习惯所说的力量训练。 它所带来的后燃效应是一个有些争议的话题。 有些人认为这种效应是客观存在的,而另一些人则否认这种现象。

同意者的逻辑是,在无氧力量训练时,肌肉承受大量的氧债。 因此,运动结束后,肌肉继续补偿氧气。 氧气摄入量的增加提高了有氧代谢的水平,而一些氧代谢的机制就是脂肪燃烧。

因此,喜欢力量训练和HIIT的人认为,运动后身体会持续消耗脂肪。

我持有这个观点是因为我在减肥的时候,用了很多类似HIIT的运动。 对于有不同意见的人,我尊重大家的理解,但我不喜欢争论。 因此,我可能不会处理(接受)反对意见。

解释一下为什么上面突出显示了“无氧高强度训练”这几个字。 因为很多朋友把无氧运动、力量运动和负重运动等同起来。 如果你拿着0.5公斤的哑铃,做哑铃练习,这固然是一种负重运动,但它是一种身体可以长期持续的有氧运动,而不是无氧运动。 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是这种运动形式中能量供应来源的区别。 携带较小的重量仍然是有氧运动。

7、建议提铁爱好者也可以穿插跑步。

老魏喜欢跑步,但跑步并不是我的主要运动爱好。 我跑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心肺能力,我并不把跑步作为我的主要爱好。

在维持心肺能力的过程中,如果跑步表现出一点点跑步能力——无论是体现在有氧能力、良好的体能数据,甚至是与同龄朋友相比还可以接受的所谓成绩——都是所有自然而然、不刻意追求的“副产品”。

拥有较好的心肺能力可以为其他运动爱好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支持。 这就是我对跑步的定位。

力量训练可以帮助生长肌肉,但力量训练对心脏和肺部的刺激非常有限,据一些报道,它甚至对血管和其他系统有微弱的负面影响。 因此,无论是加强基础有氧能力(应对高强度力量训练)还是纯粹为了心肺能力、心血管健康等,也都需要定期穿插跑步。

有人认为肌肉训练爱好者不需要关注有氧能力,因为他们平时都是做无氧运动。 从训练设置来看,进行少量连续的无氧极限动作,随后进行规定时间的休息,然后重复进行。 这个组合其实类似于HIIT组合,HIIT本质上是高强度有氧运动而不是综合性的。 无氧运动。

没有良好的有氧能力支持,以较重的无氧动作来完成训练其实是不现实的。

更何况,抛开力量训练的塑造作用,回归“心肺能力”的诉求始终是大多数人健康的基础吧?

归根结底,无论你是追求跑步成绩,还是把跑步作为基本的体能训练方法,跑步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至于减肥塑身这个使命,我一般不会赋予它。

作者:老魏修斯,个人公众号:老魏小屋。 运动大叔,跑步健身爱好者,跑步是锻炼身体的手段之一。 我们倡导“科学训练、合理饮食”的健身原则,倡导戒烟戒酒的生活方式。 跑步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适当追求竞技能力为辅。

▼过往精彩回顾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