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休闲农业发展趋势、问题及对策研究

日期: 2024-01-13 18:00:26|浏览: 256|编号: 2954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趋势、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发展休闲农业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方法,对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背景、发展阶段、规模结构、商业模式等进行综合分析。 研究发现,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兴起阶段、初步发展阶段、规范管理阶段。 3发展阶段; 现有休闲农业结构中,农业观光旅游和农家乐娱乐模式占比较高,分别占比34%和16%; 根据功能和内容的不同,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可分为田园农业旅游模式、休闲度假旅游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科普教育旅游模式、农家乐旅游五种模式。 最后,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休闲农业发展面临的科学规划不够、管理服务水平低、档次品味不高、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主要问题。 从科学规划角度,休闲农业特色凸显; 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加强对策:组织领导; 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投资渠道; 并加大宣传和营销力度。

0 前言

休闲农业是指利用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村土地和生态环境等资源,基于合理规划、科学设计,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娱乐、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 1]。 从广义上讲,休闲农业还包括休闲林业、休闲畜牧业和休闲渔业等,是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融为一体的新兴产业。 休闲农业最早起源于欧洲,代表性国家和地区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后来扩展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台湾和中国大陆。 目前,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受到各国的青睐,发展潜力和前景巨大。 郭焕成[2]等研究认为,休闲农业可分为城市郊区型、风景区周边型、基地驱动型、资源驱动型和风情村落型五种类型。 龙良弼[3]对重庆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田园农业旅游、农业科技旅游、民俗风情旅游、参与体验式旅游是目前重庆市休闲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

一方面,发展休闲农业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民就业。 还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转移,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为农业规模化生产提供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休闲农业有利于城乡科技、医疗、教育、信息等方面的交流,让城市人了解农村文化和农业生产,让农村人转变发展观念,提高发展水平。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现代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趋势 1.1 休闲农业发展背景

政府的重视、居民经济收入的增加、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是推动休闲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4]。 (一)收入水平提高。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均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从2005年的1.36万元上升到2015年的4935.1万元,10年间增长3.6倍。 收入水平的提高,引起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根本性变化。 越来越多的游客到乡村旅游、度假、体验,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发展。 (二)城镇化快速发展。 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7亿。 城市居民长期受到环境、生活、工作压力的影响,愿意去看看大自然的美景,这为休闲农业提供了市场客户。 (3)乡村城镇道路和交通设施显着改善,加上城市私家车数量不断增加,促进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四)农业部、国家旅游局高度重视休闲农业发展。 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世博旅游年”,2012年为中俄旅游年,2014年为“智慧旅游年”。 在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的共同推动下,休闲农业旅游已在全国各省市开展。 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还成立了休闲农业协会,提供旅游信息咨询及相关服务。 据农业部认证,目前全国已有休闲农业景区(点)1万多个,其中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68个县(市、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153个。是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示范点每年接待游客5亿人次,年收入超过4000亿元。 农民收入水平显着提高。

1.2 休闲农业的主要特征和功能

休闲农业具有商品性、季节性、市场性、和谐性、三位一体的主要特征,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和休闲功能(表1)。

1.3 休闲农业发展阶段及特点

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兴起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和规范化管理阶段[5]。 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一)休闲农业基本格局逐步形成。 休闲农业兴起最早阶段仅限于城市周边农村,如今已逐渐形成向中小城市发展的新格局。 (2)传统休闲农业多以农家娱乐为主,功能单一、内容单一,不能满足城镇居民的需求; 现代休闲农业则涉及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增加教育、文化、休闲、体验内容。 使休闲农业向高水平、高档次、多功能方向发展。 (三)将休闲农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 休闲农业的发展还结合乡村建设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乡村产业结构调整等各项任务结合起来。 (四)休闲农业逐步走向规模化发展。 过去休闲农业管理随意、发展无序。 近年来,各地农业和旅游部门开始关注休闲农业规范化管理,制定了休闲农业和旅游园区的具体评价标准,评选了一、二级休闲农业示范区(点)一、推进休闲农业规模化。 。

1.4 休闲农业发展规模与结构

我国休闲农业于1980年开始萌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呈现出景点众多、形式多样、功能齐全、规模较大的良好发展态势[6]。 为推动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2013年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印发《关于继续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活动的通知》(农业部、国家旅游局)企发[2013]1号)。 根据通知要求,从2013年起,用三年时间创建100个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00个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截至2015年,全国共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236个,其中农业旅游点82个,占34%; 农业生态旅游点38个,占16%; 农业科技旅游点14个,占7%; 休闲度假村(村)31个,占13%; 自然风景区28个,占12%; 农家乐18户,占比8%; 民俗文化旅游点24个,占10%(图1)。

2、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根据功能和内容不同,我国休闲农业主要可分为五种类型,即田园农业旅游模式、休闲度假旅游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科普教育旅游模式、农家乐旅游模式。 具体内容及代表性景点如表3所示。

3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科学规划不到位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休闲农业基本是农民自主发展、与乡镇企业合作,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 有些景区景点比较单一、功能单一、档次低、布局不合理。 同时,这些旅游休闲景点基础设施不完善,市场定位不准确,没有科学的管理和法制体系,不能很好地与市场接轨。 因此,操作相对无序、混乱。 此外,由于规划不足,游客的安全和健康无法满足,项目的具体开发建设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混乱,阻碍了休闲农业的发展[7] 。

3.2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

我国现有农业休闲体制和管理机制不完善,农业和旅游部门职能混乱、不明确,分工不协调。 大部分休闲农业旅游区的道路、园林绿化、风险防控、管理服务、食品安全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制度,无法进行规范化管理。 因此,游客的住宿、餐饮、娱乐等健康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影响了休闲农业的稳定发展。

3.3 服务人员素质不高

我国从事休闲农业管理和服务的人员基本都是当地从事劳动生产的人员和返乡人员。 这些服务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相对较少。 服务人员基本都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较低。 缺乏旅游、农业等专业服务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无法满足游客的要求,导致景区服务水平和能力较低,阻碍了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

3.4 品位低、品味低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规模小、品牌不强、功能单一,大部分休闲农业区设施薄弱,休闲产品内容不丰富,缺乏生态人文灌输概念、内涵和品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真正高品位、多功能的休闲农业景区并不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 但二三线城市真正高端休闲农业景区较少,基本都是酒店规模的常规旅游项目,品味不高,旅游产品不创新,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旅游休闲的需求[8]。

3.5 政策支持不足

政府对休闲农业的政策支持不足,主要体现在资金、法规和宣传等方面。 在资金方面,由于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长期、大量的资金,资金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发展。 目前,除“北上广”一线城市设立了休闲农业专项扶持资金外,大部分地区尚未设立相关金融扶持机构。 在法规方面,目前休闲农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比较完善,金融、税务、卫生、环保、食品安全等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 在宣传方面,当地政府对于该地区休闲景点的宣传力度还不够。 没有利用现代媒体和互联网来宣传休闲农业品牌、扩大影响力。 未能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缺乏明显的市场竞争力。

4 休闲农业发展战略 4.1 科学规划,突出休闲农业特色

发展休闲农业,科学发展规划是关键。 一是要遵循科学发展观,在注重发展的同时也注重生态保护,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景区,突出区域休闲农业特色[9]。 二是着力开发乡村文化资源,凸显乡村地域特色,提升旅游产品内涵。 三是详细调研当地资源优势、市场容量、周边环境和区位条件等因素,根据功能制定发展方向和目标,打造休闲农业品牌。 四要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共同发展。

4.2 提高对休闲农业发展的认识

只有充分重视休闲农业,才能更好地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 (一)充分认识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性。 休闲农业对区域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二)注重农业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三)注重发挥住宿、餐饮、金融、交通等服务业的带动作用,拉动农民就业。 (四)充分认识发展休闲农业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意义。

4.3 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一方面,要制定颁布休闲农业发展标准和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从休闲农业申报审批、人才培训、食品安全等多方面提供支持。安全卫生医疗保障、价格制定、经营管理[1011]。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服务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培训,提升其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此外,应建立淘汰奖励机制,定期对休闲农业景点进行评估,并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管理作用。

4.4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投资渠道

休闲农业的发展应采取多元化投资的形式。 一方面,政府应设立休闲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景区交通、排水、供电、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另一方面,要拓宽投资渠道,鼓励和引导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参与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全方面的信贷支持。 此外,还应放宽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建设,提高建设标准。

4.5加大宣传营销力度

加大营销投入,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广播、期刊等媒体宣传当地休闲农业景点。 同时,举办果蔬“采摘之旅”、“农业科普培训”、“田园观光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人际交流达到宣传的目的。 此外,还要加强与旅行社等周边景点的合作,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休闲、度假。

作者简介:马思杰(1983—),女,四川成都人,硕士,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工程经济与管理。 电子邮件:;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