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虽好但不宜过多: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日期: 2024-01-15 15:00:39|浏览: 415|编号: 2964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运动虽好但不宜过多: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小王是一名白领,平时在写字楼工作。 最近,好朋友介绍他去健身房锻炼。 几天下来,他全身酸痛。 更糟糕的是,他尿液的颜色不对,几乎和酱油一样。 这一下,小王被吓到了。 他感觉事情大了,赶紧去医院救治。 经检查,他被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急性肾损伤”。 小王很疑惑。 一个平时身体很健康的人,怎么刚运动完就变成这样了呢?

事实上,过度运动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和急性肾损伤并不少见。

什么是横纹肌?

人体肌肉细胞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特点可分为横纹肌和平滑肌两种类型。 “横纹肌”这个名字来源于这一类肌肉的外观,看起来有一条又一条的“横纹”。

横纹肌根据不同部位还可分为:骨骼肌、内脏横纹肌、心肌。

我们一般所说的横纹肌溶解症主要指的是“骨骼肌”。

什么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指横纹肌受损,肌细胞遭到破坏,导致细胞内内容物(肌红蛋白、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各种小分子物质等)释放到血液中,引起一系列表现。

所谓“溶解”,其实是指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肌肉细胞膜的完整性被破坏,细胞内原本存在的物质进入血液,会产生很多后果。 例如:细胞内钾离子的含量很高。 当这些钾离子进入血液后,即使肾功能正常,也会引起与“低钠盐”类似的后果——高钾血症。 此外,还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血容量减少、凝血、急性肾损伤等。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最典型的症状是肌肉疼痛、无力和浓茶/酱油色尿液。 有时这种尿液被误认为是“血尿”。 事实上,事实并非如此。 尿液之所以呈现这样的颜色,主要是因为其中的肌红蛋白造成的。 此时尿液中一般不含有大量红细胞。

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典型症状是缺乏的。 例如,大约一半的人没有明显的肌肉疼痛。 此外,有时还可能出现其他非典型症状,如发热、恶心呕吐等。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还可能导致严重危及生命的病症:急性肾损伤、筋膜室综合征、心律失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因此,一些早期的检查方法是必要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血清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是肌肉损伤最敏感的指标。 肌酸激酶水平越高表明肌肉损伤越严重,急性肾损伤的风险也越高。

此外,尽管血液和尿液中的肌红蛋白比肌酸激酶更具特异性并且出现更早。 但肌红蛋白半衰期短,很快被肾脏排泄或在体内代谢成胆红素。 因此,肌红蛋白阴性并不能排除横纹肌溶解症。

为什么横纹肌溶解症会导致肾衰竭?

大约三分之一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会发生急性肾损伤。 但明明是解肌,为何最后却伤了肾呢?

这里不得不说,“肌红蛋白”扮演着一个非常不光彩的角色。

正常人肌红蛋白的血浆浓度很低,血液中还存在能与肌红蛋白结合的触珠蛋白样蛋白,可结合骨骼肌损伤后释放的肌红蛋白约100μg。 一旦超过这个水平,血液中的肌红蛋白就会出现大量的游离肌红蛋白。 当血液经过肾脏过滤时,这些游离的肌红蛋白可以穿过滤膜,进入原来的尿液。 如果出现酱油色的尿液,往往意味着受损的骨骼肌已经超过200克。

横纹肌溶解引起的急性肾损伤的注意事项与以下内容相关:

1、管型堵塞肾小管:原尿中的肌红蛋白会形成管型,堵塞肾小管,引起急性肾损伤。 肌溶解期间,尿液呈酸性,容易形成管型。 肌肉组织的溶解导​​致尿酸的产生。 水平升高还可能导致尿酸盐晶体的形成和肾小管的堵塞。

2.直接毒性:肌红蛋白本身对肾小管也有毒性。

3、缺血性损伤:肌细胞溶解时,血管内液体大量漏出,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并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RAS系统,引起肾血管收缩,肾缺血; 一些血管活性因素也参与这个过程。 而且,如果上述剧烈运动伴有大量出汗,就会出现血容量不足,这也是肾缺血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肌肉细胞会溶解并死亡?

目前更多地认为横纹肌溶解症是能量衰竭的结果。 机体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来自ATP。 在各种损伤因素的影响下,体内的ATP耗尽,于是维持肌肉细胞正常运转的两个重要“部门”宣告“罢工”:钠泵(Na/K-ATP酶)和钙泵(Ca- ATP 酶)。

这样一来,事情就严重了。 钠泵和钙泵不工作,细胞外的钙全部流入细胞内。 这专业上称为“钙超载”,后果也很严重:细胞内钙依赖性蛋白酶和磷脂酶被激活,导致肌肉细胞收缩不当,线粒体功能障碍,活性氧增多,肌原纤维、细胞骨架和肌纤维被破坏。膜蛋白,导致肌肉破坏、肌纤维坏死和细胞内容物渗漏。 嗯,这是横纹肌溶解综合症。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如何治疗?

一旦发现,应及时排除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并及时去医院就诊。 治疗一般包括两个方面:预防和治疗急性肾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和纠正内环境紊乱。 主要包括大量补液、适当利尿、能量支持、碱化尿液、保护肾小管细胞,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 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那么重点来了,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横纹肌溶解症呢?

如上所述,高强度运动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症。 事实上,有太多的情况会导致肌肉细胞损伤和坏死。 各种报告中有数百项不完全统计。 我们挑一些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情况,让大家了解一下:

1、体育活动:比如上面提到的健身活动,还有新生的军训、马拉松跑步等,强度大的时候比较常见。

2、直接肌肉损伤:可见于殴打、挤压等。生活中挤压的情况还是很多的,比如地震时被压伤,睡觉时一侧肢体被压迫等。 。

3、肌肉缺血:可见于休克、局部血管受压等。

4.极端温度:太冷或太热都会损害肌肉细胞。 例如,冬泳也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症。

5.药物诱发:部分药物有横纹肌溶解的风险,如他汀类、环孢素A、伊曲康唑、乙琥珀酸红霉素、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等。

6、饮酒:喜欢喝酒的人要小心。 酒精也会损伤肌肉细胞。 无论您一次大量饮酒还是长期长期饮酒,您都存在这种风险。 咳咳,即使喝多了睡着了,一肢长期受压或固定,上述的直接肌肉损伤和肌肉缺血也会再次发生……

7、毒药:这个也很容易被忽视。 例如,被蜜蜂蜇伤后,蜂毒会导致横纹肌溶解。 还有成为热门话题的小龙虾丑闻,就是服用小龙虾后出现的横纹肌溶解症。

8、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某些遗传及免疫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都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症。

如何预防横纹肌溶解症?

最好的预防措施应该针对病因,但横纹肌溶解症也有一些我们无法常规避免的风险,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横纹肌溶解症,或者因为心脑血管问题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 在这种情况下,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注意,一旦出现横纹肌溶解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

有些横纹肌溶解症病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比如,气温过低,就会出现横纹肌溶解症,所以气温较低时,要注意保暖,尽快脱离低温环境; 例如,少喝酒。 以这种运动过度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为例,需要注意的是,运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高强度运动,同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要补充充足的水分。 多喝水,多喝水,多喝水……

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有很多,很难找到一种适合所有病因的方法。 不过,如果您了解了上述常见原因,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

那么你见过哪些“奇怪”的横纹肌溶解病例呢? 留言分享给大家吧!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