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卖一分钱的鸡蛋,不靠烧钱扩张,为什么这样的社区生鲜店遍地开花?

日期: 2024-01-20 07:00:39|浏览: 180|编号: 2997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如果不卖一分钱的鸡蛋,不靠烧钱扩张,为什么这样的社区生鲜店遍地开花?

摘要:社区生鲜市场的核心是产品。

大白菜1.28元一斤,生菜4.98元,青菜3.98元,短青菜3.68元,菠菜4.98元一斤……这是某“清美生鲜”社区生鲜店的价格。 1月3日,上海,店里摆满了蔬菜、米粉、家禽、豆制品、乳制品等,即使是中午农产品销量低谷的时候,店里仍然有五六名消费者。商店,并不冷清。

“这次寒潮过后,蔬菜价格一直比较稳定,特别是绿叶蔬菜价格没有太大涨幅。” 正在商店购物的市民陈女士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她的手推车里,有新鲜挑选的生菜、青菜、菠菜,一片绿油油的。

社区生鲜店成为保供稳价的重要渠道。 去年以来,上海社区生鲜店数量和品牌快速增长。 除了盒马、苏宁等具有互联网背景的品牌外,带有“农”字头的企业也纷纷加入:从豆制品起家,发展成为全国农业龙头企业的清美集团去年在上海开设了500家生鲜店; 主要服务农民的上海供销社一年内开设了15家社区店“供销e家”……

但打着“农”字头的社区生鲜店与有互联网背景的社区生鲜店存在很大差异,也存在颇受争议的社区团购:他们没有“一盒鸡蛋一毛钱”、“一个鸡蛋”。卷心菜九分钱”。 通过夸大定价,不靠融资烧钱扩张,仍然可以积累固定的消费群体。

他们靠什么?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农产品?

如果你逛逛带有“农”字的社区生鲜店,很容易发现它们的魅力。

一方面,新鲜感就在你家门口。

记者观察发现,青美生鲜的消费者以中老年人为主,购买过程中“挑挑拣拣”的现象屡见不鲜。 陈阿姨说:“我也在网上买蔬菜,但不同产地、品种的同一种蔬菜有差异,网上平台只有几张照片,不如现场采摘。” 一旁的张老大爷觉得,社区生产鲜店就是小菜市场的升级版。 “环境好,卖的东西都是品牌的,我更有信心了。” 他们还表示,商店靠近社区也是一个优势。 “这家店的面积虽然比菜市场小,但大部分配菜都有。 都可以买,出门也很方便。”

另一方面,特色产品和品牌产品为社区生鲜店创造了声誉。

供销e家脱胎于上海供销合作社。 旗下的邵万盛、三阳、黄龙泰、鼎益兴、郁金香、鼎丰等老字号以及外省市供销社的特色农产品已成为明星产品和优势产品店内特色:三阳的烧万盛熟食和咸菜、三阳的宁式糕点、鼎艺兴的蹄腿、鼎丰的腐乳和调味品……老字号的顶级产品难得出现在店里。如此集中在同一个卖场,于是供销e家就登场了。 深受市场追捧。

在罗秀路、东昌路的供销e宅,邵万生的熟食很受周边居民和上班族的欢迎。 冬季原本是熟食销售的低谷,但这两家店每天的熟食销售额都超过3000元。 不止一位消费者表示,“因为是熟食老字号,所以让人放心”。

田头的一些生鲜产品也让消费者眼花缭乱。 新场镇供销网店去年12月31日刚刚开业,首日营业额就突破4万元。 其中最畅销的产品是浦东农业发展集团的盆花。 选择一盆红掌的张女士表示,生鲜超市卖菜并不稀奇,但卖花的却很少见。

此外,社区生鲜店走的是平价销售路线。 记者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1月3日,在记者住处附近的社区生鲜超市,大白菜每斤售价不足1.3元,青菜3.5元左右,菠菜不到5元。 周边小菜市场,大白菜售价每斤1.1元左右; 绿色蔬菜售价3元至4元; 菠菜售价为4元至5.5元。 同一地点配送的生鲜电商产品价格,大白菜每斤1元至2元,青菜每斤2元至3.6元,菠菜每斤4.8元至7元。 可见,社区生鲜店虽然是实体店,但其蔬菜价格与菜市场、生鲜电商基本持平。

记者还发现,带有“农”字头的社区生鲜店定价相对灵活,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具有吸引力,商家也能减少损失。

1月3日,在一家社区生鲜店,记者看到贴有“15折”标签的肉制品和贴有“50折”标签的生菜。 包装上显示,均为1月1日上市的产品,保质期为四天。 店员表示,他们会根据农产品的库存情况,不定期进行打折,这样既让消费者受益,又避免了过期报废。

商品是核心竞争力

社区生鲜店的农产品可以“眼见为实”,定价也相对平易近人。 但就资本实力而言,带有“农”字头的社区生鲜店显然不如“烧钱促销”的互联网公司。 面对互联网企业的虎视眈眈,带有“农”字头的社区生鲜品牌是否具有竞争力?

“从初级生产到二级生产,再从二级生产到三级生产,农业企业有互联网公司没有的优势,因为我们有产品,有消费者。” 青梅集团现代农业总经理李力觉得,青梅从生产豆制品到形成生鲜食品全产业链,本身就体现了带有“农”字头的企业的竞争力:

青美成为豆制品市场的一大品牌后,发现在所有农产品中,豆制品的消费频率仍然较低。 于是,青梅开始生产馒头、面条等可作为早餐和晚餐主食的面制品。 它们比豆制品的消费更频繁。 之后,他发现做馒头需要馅料,于是他进入了蔬菜、畜牧业领域。 这些产品的配送需要物流,青美建立了自己的物流系统。 如今,根据新的消费需求,整合生产、加工、配送资源,建立社区生鲜网络可以说是趋势。

李力说:“推动我们发展的是市场和消费者,首先建立市场需求,然后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而互联网平台,特别是社区团购,是先提出概念,然后‘烧钱’。”来培育它们,这与农业企业的发展方式完全不同。” 因为市场需求,青美计划在2021年将社区生鲜店数量增加一倍。“它们是实实在在的店,不是融资、‘烧’钱’的结果。”

他还觉得,有“农”字的企业不打价格战,但也不怕价格战。 “农业企业既生产产品,也有渠道,而互联网企业购买别人的产品,付钱打价格战,你觉得谁更好?” 优势?”

上海供销社此前从未开过社区生鲜店,但经过一年的探索,也发现商品才是社区生鲜的核心竞争力。 “人无我有,人有我有”能有效帮助新品牌脱颖而出。

从产品上看,供销e家与普通社区生鲜店类似——主打柴米油盐水果等生活必需品; 他们还具有供销社独有的特点——各类农产品的选材都比普通的社区生鲜店要好。 商店很多,包括一些市场上不常见的产品。 以大米为例。 有上海本地的大米,有东北的大米,还有稀有的西藏青稞米。 周边省市供销社也不时通过供销网店推介当地特色农产品,增添了品牌的独特性。

上海供销易家综合管理部经理高莉表示:“我们的社区生鲜店走‘买手’路线,精选不同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形成亮点;同时当时,我们根据门店所在社区的消费特点调整产品结构,形成竞争力。” 比如,新场镇供销网店除了卖鲜花外,还增加了很多农产品,因为毗邻新场古镇景区,属于纪念品范畴; 那些附近有商务写字楼的商店,增加了休闲农产品的种类,满足了上班族对零食和下午茶小吃的需求。

哪些服务更有竞争力?

从提供“填饱”的农产品,到提供“更多颜色”、“更便捷的购物”服务,社区生鲜店直接感受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 然而,满足新的消费需求并不是靠低价抢占市场或烧钱扩张,而是更好地捕捉市场变化、满足市场需求。

高丽分享了供销e家的观察结果:“可以根据二十四节气来选择产品,因为现在人们追求健康生活,提倡‘应季饮食’。这对农业生产者来说是一个机会,也能体现社区生鲜店的‘买家’价值。”

面对即将到来的小寒节气,供销e家准备了以“温补益气、御寒暖胃”为主的节气产品,包括青浦散养老母鸡、红枣、枸杞等。除了卖产品,店里还会教授食用方法,比如把老母鸡和一些枸杞混合,用文火熬汤,有助于祛风补血。 是小寒节气期间的食疗之一; 上班族可以选择用红枣枸杞泡茶,或者喝新鲜的枸杞原汁,随时随地保持健康。

李莉认为,社区生鲜店的选品和陈列还有改进的空间。 “社区生鲜店的店面面积有限,产品品种也不一定越好。 要达到高的面积效率,产品选择和陈列方式至关重要,必须不断根据社区的消费特点进行调整。”至于如何调整,无疑是品牌的“商业秘密”。

线上线下也有联动的空间。 记者注意到,以“农”为前缀的社区生鲜品牌与互联网企业相同。 各门店还建立了消费者微信社区,同时通过APP、小程序等提供线上下单和线下送货上门服务。只是不同的线上服务受欢迎程度不同:微信社区是很热闹,群主不时给群发促销信息和消费指南; 线上订购、线下配送服务方兴未艾,因为这些品牌很少做“亏本赚钱”的促销。

不过,不烧钱并不代表没有机会。 供销e家去年多次举办“午间快闪市集”和“卖场直播”,效果不错。 这就是社区生鲜店的场景拓展:收集线上需求和趋势,然后通过线下快闪市场、门店体验等进行精准营销,提升顾客忠诚度。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数据显示,社区生鲜店的发展以及COVID-19疫情带来的新消费习惯

密切相关:疫情前,人们购买农产品的主要渠道是农贸超市、综合超市和生鲜超市; 疫情后,人们购买农产品的主要渠道为综合超市、生鲜超市和社区蔬菜店(社区生鲜店),提及社区蔬菜店的受访者数量从21.8%上升至41.0% ,是所有渠道中增幅最大的。 可见,社区生鲜店的发展空间不小。

首席商务分析师李翔认为,新的消费习惯必然对应新的服务方式,而供应链能力和流量运营能力是所有进入生鲜市场的玩家的基本功。 探索增量场景、盘活流量、建立健康完整的商品供应链,是生鲜领域参与者长期发展的支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