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休闲农业

日期: 2024-01-23 23:04:57|浏览: 375|编号: 3023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台湾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利用田园风光、自然生态和环境资源,与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乡村文化、农家生活相结合,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提高生活水平的农业。人们对农业和乡村生活的体验。 同时,它是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高效农业。 它发芽于1865年意大利成立的“国家农业和旅游协会”。1850年代,休闲农业开始作为一种产业出现,并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到了20世纪70年代,休闲农业产业在日本、欧美逐渐规模化。 在此背景下,我国台湾的休闲农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开发流程

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农业出现了观光农场,开放农场供游客品尝和购买农产品。 20世纪80年代末,旅游农场发展成为休闲农业,即不仅提供农产品,还形成了田园风光这种“农业+旅游”的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不仅可以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拓展旅游项目,还达到了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台湾休闲农业已突破传统农业的范畴,成为将全岛自然文化历史资源与乡村生产、乡村景观相结合,集旅游、餐饮等综合性产业于一体的新兴产业。运营。

台湾旅游休闲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萌芽阶段:1971-1989

在台湾,观光农业的实践领先于理论。 观光农场、休闲试验农场为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人们还不知道如何定义之前,休闲农业实际上已经在台湾出​​现了。 农业只是被一些令人困惑的名字所称呼。 比如有的叫“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乡村旅游”; 有的叫“乡村休闲”、“田园休闲”、“农场休闲”; “旅游农业”、“旅游农场”、“农业旅游”等。 直到1989年,台湾“农业委员会”主办台大推广部举办的“休闲农业发展研讨会”,才确定“休闲农业”的名称,并将其定义为“利用农产品、农业经营活动,农业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和乡村人力资源,增强人们的游憩、健康、合理利用和保护,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经营水平。” 。

(2)成长期:1989-1994年

20世纪80年代以后,台湾农业衰落,寻找新的农业发展模式,成为农民和农政单位需要攻克的难题。 为此,1990年,台湾“农委”公布了《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规划中设立了“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从技术方面加大了对休闲农业的支持力度。 、资金和宣传。 1992年,“农委”颁布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制定了休闲农业区的基本条件。 此后,相关规定不断修订,重新定义休闲农业区和休闲农场。 同时,编制了指导材料并成立了相关小组,确保台湾旅游休闲农业的顺利发展。 1990-1997年 2017年台湾“农业委员会”“休闲农业发展计划”共包括7县、2c镇、18个地区协助建设相关公共设施,营造整体休闲农业发展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990年7月,台北市农会大规模推出北投区第一个市民农场。 1991年,北屯区、西屯区建立了3个公民农场。 鉴于市民农场的普遍普及,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深受市民喜爱,于1994年制定了《都市农业先行区发展规划》,为市民农场示范、生活体验提供规划指导及经费。各个地区。 此后,台湾的公民农场迅速发展。

(3)转型期:1994年-1996年

台湾休闲农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很快就遇到了发展“瓶颈”,主要是当时的法规无法满足观光农业发展的需要。 休闲农业的本质是如何书写农业生产营销与休闲娱乐相结合的性产业。 为了追求利润,一些休闲农场的经营方向逐渐偏离了休闲农业的内涵。 为休闲农业顺利发展,农业管理部门重新调整规划策略和政策方向:一是修订《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区分“休闲农业区”和“休闲农场”:“休闲农业区” “以区域为基础,由地方政府积极规划。 主管部门根据规划结果协助公共建设; 个体经营者根据经营特点申请设立“休闲农场”。 休闲农场的设立条件、申请程序和其他管理事项,由省(市)主管部门规范,休闲农场应当因地制宜进行指导。 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条例》修改为《休闲农业指导办法》。 二是制定《台湾休闲农场设立管理要点》草案。 在此草案基础上,研究制定《休闲农业设施许可使用细则》和《休闲农业设施设置标准》,作为休闲农场建设的标准。 三是编制印发《休闲农业工作手册》,包括休闲农业的定义、范围、发展目标、规划设置要求、休闲农业区(田)规划设计的内涵和步骤、编制和建设等内容。税号申请、经营活动项目、经营管理、国内外休闲农业类型及实例。 主要目的是为指导休闲农业区健康发展的辅导者和经营者提供参考。

(4)成熟期:1996年——

为推动休闲农业成为可持续产业,台湾加强相关计划或活动的整合与协调,努力保持本土特色,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利用资源特色实施营销策略,同时加强教育和宣传工作。

目前,台湾农业行政部门已划定21个休闲农渔业区,并提倡一乡一休闲农业区。 “区”下有数个“公园(场)”。 台湾有46个乡镇级休闲农渔业区。 、休闲农场45个、旅游农场385个、教育农场141个、公民农场56个。 其中经“农委”批准的大型休闲农场有21个,简易休闲农场几乎遍布全岛。

2、发展模式

台湾的休闲农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休闲农场:

休闲农场是利用森林、溪流、草原等乡村自然风光,设有小土屋、露营区、烧烤区、戏水区、餐饮、体育锻炼区、以及各种游乐设施。 等等,为游客提供全面的休闲场所以及如何写。 目前,台湾已开放使用的休闲农场中,不少以规模大、规划好、融合当地文化与山湖风光而闻名。 其中,最具代表性、最受欢迎的有台湾香格里拉休闲农场、宜兰县头城农场、飞牛农场等。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地处山区,面积大,约100公顷,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主题突出。

(2) 市民农场:

公民农场是指农民提供农业用地,让公民参与耕种的花园。 这类示范、体验式市民农场一般将位于城市或郊区的农田规划成若干个住宅区,租赁给城市。 居民用它来种植花卉、蔬菜、果树或经营家庭农业。

(三)农业园区:

农业园区是指按照园区经营理念,集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于一体的园区。 农业园区的经营范围多种多样,除了水果、水稻、花卉、茶叶等专业农业外。 除公园外,大多数农业园区都是综合性的。

(四)观光农场:

观光农场普遍流行于城市郊区。 主要开放成熟果园、菜园、花园、茶园等,让游客采摘水果、拔菜、赏花、采茶等,尽享田园乐趣。 观光农场是国外休闲农业最常见的形式。

(五)旅游景点:

旅游度假区是通过规划、设计、利用著名河流风景名胜区而开发的。 同时强调与乡村生态环境和生活文化相匹配,保留原汁原味的乡村气息和农家特色,如介绍民俗风情、农业知识等乡土风情旅游,其特点是规模大商业利用性强,以拥有和利用自然美为发展方向。 除以上类型外,还有花卉市场、教育农场等。 、森林游乐区、屋顶农业等多种形式。 除种植、观光园林外,近年来休闲农业也不断向畜牧渔业发展。 出现了利用林产品、畜禽、鱼贝类的休闲渔业、牧场等。 资源优势,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综合发展。

3. 福利与经验

(一)经营效益:

台湾的休闲农业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范畴。 利用当地自然文化历史资源、独特的乡村生产和景观,集旅游、餐饮等综合经营,为人们提供休闲活动。 因此,休闲农业是对当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从农业延伸到如何写作业、新产业。 对于寻求农业出路的大县来说,必须整合县域资源,合理规划发展县域经济。 台湾农业大县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彰化、云林等西海岸,以及台南、高雄、屏东等。此外,台湾农业主管部门还推动“一乡一休闲农渔区”,利用森林资源占全岛面积1/2以上,发展生态旅游,准备步道建设。 与民宿、旅游农场相结合,进一步推动农业向旅游转型。

台湾的休闲农业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农业。 是一家集农业产销、机械、休闲产业于一体的农业企业。 它是一种具有经济、社会、教育、环保、游憩、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功能的新型农业经营方式。

据台湾休闲农业协会调查显示,台湾北部地区休闲农场经营数量最多,占全台休闲农场总数的44.7%。 其中,仅宜兰县就有128个,南投县有100个。 休闲农业之所以在北方集约化,是因为其区位优势。 台湾休闲农业自2000年进入鼎盛时期以来,共新建休闲农场584个,占总数的50%以上。 通常旺季的游客数量是淡季的两倍,游客主要来自本地。 由于台湾休闲农业的成功运作,近两年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多家旅行社纷纷组织跟团游,且上升趋势明显。

台湾休闲农业的经营项目和收入主要以教学体验、风味餐饮、乡村旅游和生态体验为最大项目,分别为703个、650个、620个和568个,占比63.8%、59.0%、56.3%和56.3分别占农场总数的%。 51.5%; 其次是果园采摘和农耕体验,分别为532和484; 台湾休闲农业收入以门票、餐饮、住宿为最大项,每年总收入营业收入已达数百亿元。

(二)成功经验:

1、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台湾的休闲农业受“农委”监管,并由“观光局”和“经济发展局”共同管理。 有《休闲农业指导办法》规范经营行为。 经批准的休闲农场在经营上享受优惠政策,1个乡镇晋升为A农场。 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休闲农场。 资金一般用于主干道至农场的支路建设、水利工程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农场的补贴、组织和宣传等。 “主动引导、统筹规划、政策资金支持”是台湾各职能部门和区县乡推动休闲农业的做法。

2、合理布局规划

台湾休闲农业整合资源,规划合理,布局合理。 休闲农业的项目布局注重与客源市场的衔接,不仅考虑项目区的交通区位,还考虑与周边其他休闲项目和名胜古迹等景点的关系。 。 台湾主要农业县主要分布在西海岸,如彰化、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屏东等。立足资源禀赋,推进“一乡一休闲农渔区”,利用占整个台湾地区的1/2。 利用上述森林资源发展生态旅游。

3、创新经营管理

台湾休闲农业的经营方式非常独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设相关网站,方便游客获取信息。 对于休闲农业这一农业与旅游融合的新兴产业来说,网络媒体的建设无疑非常重要。 台湾休闲农业网站的主要内容包括:新闻发布、景点介绍、旅游区地图、旅游路线推荐、如何写住宿和餐饮、留言系统,甚至如何在网上预订房间和门票。 通过这些信息,游客可以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尽知一切”。

二是高度重视分工合作,强调同区域联盟。 台湾休闲农业相当一部分实现了公司化,或者说是不同领域的合作分工,实现了旅游、住宿、餐饮、娱乐一体化。 显然,这与很多所谓的小型综合性旅游农业相比,家家户户开展类似的写作活动,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三是产品经营多元化,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相结合。 除了实体农场,休闲农业还可以提供景观、氛围、风景、主题等“情景消费”产品。 这也是休闲农业吸引众多游客的原因。 地方。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