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量大了,小腿酸痛,但我这个宅男却从来没有动过。

日期: 2024-02-27 17:05:31|浏览: 340|编号: 3630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运动量大了,小腿酸痛,但我这个宅男却从来没有动过。

医生初步诊断后,我上网查了一下这种未知疾病的名称,感觉多年来的疑问都得到了解答。

原来,症状早在20年前就出现了。 我不能做仰卧起坐、不能举起手臂、不能跑步,并不是因为我太宅了,而是这种疾病的典型表现。

从手臂酸痛到小腿酸痛

我运动不多

上小学的时候,我还很活泼,仰卧起坐成绩和同学们差不多。 然而,初三参加体育考试时,我必须努力做19个仰卧起坐。

高中课间练习做举手练习时,偶尔会感到手臂酸痛。 大学毕业后,我的手臂越来越难举起来。 我以为是因为我太宅了,经常在办公桌前画画。

开始工作几年后,我去骨科检查手臂的问题。 医生找不到确切的原因,让我去神经科医生那里试试。 神经科医生给我开了常规检查,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当他再次就医时,有医生怀疑是颈椎神经受压所致,但颈椎核磁共振检查显示并没有受压。

2021年3月,我剧烈运动后突然感觉左小腿酸痛。 但我是个宅男,是群居动物,即使跑50米也会喘不过气来。 如何找到精力和时间进行大量锻炼? 我想这可能没什么大不了的,就到最近的区骨科医院做了几次电疗。

当时我想,就像我以前的腰痛一样,我的老腿经过一些物理治疗就会痊愈。

但事与愿违的是,经过几次物理治疗后,我的小腿状况并没有好转,脚底也出现了一些不适。 医生把我转到运动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

这期间,我的左小腿疼痛发展到无法踮起脚尖。 如果我走的时间长或迈的步子大,走路时甚至会绊倒。

经过三、四次康复治疗,我的症状仍然没有改善。 我的左腿仍然无法跳跃、奔跑或踮起脚尖。 医生说,当我用力左腿后部肌肉时,肌肉隆起没有右腿那么明显。 可能是萎缩。 这可能不是骨科问题。 他建议我去神经内科检查。

已经是五六月份了,广州的天气也算是夏天了。 我本来就很怕热,但因为腿的问题,走路比以前困难了一些,也更容易出汗。 我心里对自己说:赶紧解决这个问题。 等腿好了,我就去跳操、跑步锻炼身体!

左小腿瘦了1厘米

我走路需要更多的力气

就这样,我开始了神经内科的求医之旅。

我去了两家三级医院,做了左腿肌电图,还做了一些血液检查和核磁共振。 结果出来后,医生说我有“神经损伤”,建议我去第三家医院神经内科看一位肌肉和周围神经病主任,他对这个病更有经验。

腰椎MRI报告丨作者提供照片

肌酶检测单丨作者提供照片

此时,我的左小腿已经出现肌肉萎缩的症状,左右小腿的周长相差1厘米以上。 本来以为自己的小腿粗,没想到会因为这个情况而变细……

我不再像开始时那样有信心我的腿是否会完全康复。 我只能一次又一次对自己说,如果我真的康复了,我一定会去跳操和跑步!

两侧小腿对比丨作者提供照片

时间来到了八月底。 那家医院院长的交代可不是那么容易抢到的。 幸运的是,我偶然在一位专门研究肌肉和周围神经病的主任的账户下找到了它!

咨询那天,我带着一叠以前的检查结果和胶片走进了咨询室。 医生给我询问、检查,并给我做了双下肢肌电图检查。

说起来这趟就医很累,但是做两次肌电图的时候被针扎还是挺痛苦的。 我和紫薇被容奶奶用针扎的时候一样痛苦!

第2次肌电图报告丨作者提供照片

等我预约检查、拿到结果、再次回到医生诊所时,已经是十月中旬了。 医生看了结果后也认为我有“神经损伤”,给我开了一些滋养神经的药物让我继续服用,每月随访一次。

我不记得复诊了多少次,医生例行公事地问我情况如何,我说没有好转。 他说如果吃药半年情况没有改变,我可以停药或者继续吃药。 他没有其他的治疗方法。

我坚持每天吃药,每月检查,已经是2022年初了,快半年了,我的腿还是没有好转。 肌肉萎缩得更明显了,走路也比以前更费力了。

荣获1/20000的“大奖”

当我有药时,我会出去做爱

虽然我已经基本接受了自己永远不会像以前那样的事实,但我仍然不放弃。 2022年2月底,我就任省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就诊当天,医生看了我的检查结果并询问了我的情况后,直接给了我“住院一周检查”的建议。 我当时很困惑。 没想到还有“入院”这样的主线剧情! 而且还有一周啊! 医生的理由是我之前做的检查都是零星的,让我入院进行更系统、更有针对性的检查。

那就乖乖的做吧! 于是,3月中旬,我抱着“休养、检查”的心态,收拾好行李,生平第一次去了医院。

入院前一天晚上,爸爸说:“告诉医生你无法举手的情况,看看他是否可以做一些检查或理疗。” 我想了想,所以入院后,医生询问有没有其他不适、疼痛的情况时,我第一时间告诉医生,我的手抬不起来。

大概正是这句话引起了医生的注意。 后续检查中又增加了肌肉活检和基因检测,他们发现我是一名潜伏多年的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患者。

基因检测报告丨作者提供照片

肌肉活检报告丨作者供图

FSHD是一种由4号染色体缺陷引起的罕见疾病。中彩票的机会是1/20,000。 它会导致人们慢慢失去肌肉力量。

我真没想到,小时候跑跳跳都没什么大问题,但有一天我却赢得了如此“大奖”,成为罕见病组的一员。 而这个“大奖”现在让我“自信”,跑跳方面我不再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了。

经过一系列相关检查,医生没有发现严重的合并症。 虽然我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走路变慢,但我还是可以正常工作,生活自理。 这是我觉得最幸运的事情。

医生让我每天做一些伸展运动,注意营养摄入(尤其是蛋白质),每年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肺功能和视网膜血管。 我还可以关注一些相关的公众号和患者群。 可以获得更多最新的治疗和药物研究信息(不过我比较落后,还没找到组织)。

确诊后给退伍军人留言丨作者供图

希望我的4号染色体心情好一点,不要太急躁,让我多活几年。 也许35到7年后,市场上就会出现对症药物,让我重新活跃起来,而不必再“躺着”了!

毕竟阿宅也有一个环游世界的梦想! 我还想去冰川浮潜,去挪威讲坛岩的悬崖上呐喊,去直岛美术馆扮个艺术中年,去偶像演唱会跳舞!

等疫情结束,药物研发出来,我又要出门了!丨作者提供

医生点评

赵佳佳|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肌营养不良症(MD)是一组导致进行性肌肉无力和肌肉损失的遗传性疾病,具有不同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其中,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 其发病率在肌营养不良症中排名第三,患病率约为1/20,000。 因此,在这篇文章中,主角也用略带戏谑的语气说,自己中了1/20000的“大奖”。

顾名思义,FSHD发病时肌无力的分布是特定的,主要受影响的是面部肌肉、肩胛周围肌肉和肱肌,而且肌无力一般是不对称的。 起初,肌无力仅限于面部肌肉。 患者可能会出现无法吹口哨或使用吸管、面部表情减少、嘴唇向外卷曲以及睡眠时无法闭眼等症状。 然而,这些症状通常很轻微,很容易被忽视。

后来她经常出现肩带肌无力,表现为上臂难以举过肩膀,长期做不了俯卧撑、引体向上,也无法攀爬,所以作者说成了“她举起手臂越来越困难。” 肩部外观具有特征性:肩部前倾、锁骨扁平、肩翼不对称、以及因胸肌萎缩而产生的腋窝皱褶。 肱肌无力通常是指上臂肌肉(二头肌和三头肌)的无力。

腹部和背部肌肉无力是 FSHD 患者常见的早期症状,但很容易被忽视。 患者从卧位坐起来很困难,这就是为什么作者说他在初三时体育考试的仰卧起坐成绩直线下降。

虽然肌肉无力最初始于上肢近端,但下肢无力往往始于远端肌肉,导致足下垂等问题。 下肢无力往往不明显或很轻微。 提交人的左侧腓肠肌明显受到影响,无法完成踮脚等动作。

除了肌肉无力表现外,两种最常见的肌外表现是高频听力损失和视网膜血管病变。 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两者都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但从婴儿期开始的严重病例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听力和视力丧失。

该病可发生于婴儿期至成年晚期,其严重程度和预后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 一般来说,婴儿期发病的患者病情较严重。

大多数患者从十几岁开始慢慢出现特征性肌肉无力和翼状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但通常不会影响预期寿命。 延髓麻痹、呼吸衰竭和心脏受累在这种疾病中很少见,但如果呼吸衰竭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导致早期死亡。

诊断这种疾病的困难在于其罕见而不是难以识别。 如果出现典型的“面部、肩部和肱部”肌无力分布模式,结合缓慢进展的病程、阳性家族史以及通过基因检测,医生通常可以做出快速诊断。

除了基因检测之外,常规肌酸激酶、肌电图、肌肉活检也可以帮助我们排除需要鉴别的疾病。 其中,肌酸激酶一般为正常至轻度升高(正常值的3~5倍),而笔者的指标仅略高于上限。

肌电图常显示肌源性损伤。 提交人双下肢肌电图表现不典型。 如果作者也能改进双上肢的肌电检查,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肌肉活检显示非特异性肌源性损伤。 性损伤,而且是一种侵入性手术,如果基因检测结果明确且症状典型,部分患者可以免去肌肉活检的痛苦。

尽管目前尚无治疗方法可以逆转、阻止或延缓 FSHD 患者肌肉无力和萎缩的进展,但有很多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运动功能。

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一些适应性方法如有氧运动、踝足支具、肩胛骨固定术等来改善症状; 如果有疼痛,可以进行运动、理疗、药物等个体化治疗; 大多数听力损失和视网膜血管疾病的病例不需要治疗,但对于从婴儿开始的严重病例,应尽早使用助听器,进行间接检眼镜筛查,必要时应早期进行激光光凝。

祝愿作者前程似锦!

个人经验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代替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 如果需要就医,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