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一座令人难忘的古城
“小黄城外牡丹花开,朝霞花开十里五里,花前花后都有人,家家都种桑麻等花。” 清代诗人刘恺有一首咏亳州牡丹花的诗,至今流传至今。
又到了花开的季节。 如今,博瑶花海休闲观光世界内20万余亩牡丹花竞相绽放。 这是亳州最美的季节。 有着3700年悠久历史的亳州古城瞬间变成了花海,生机盎然,到处都是幸福的笑容。 这只是亳州加快文化旅游强市建设的一个缩影。 我市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极,正努力把亳州建设成为底蕴深厚、功能齐全的文化旅游强市和健康向上的健康城市生态宜居、文明和谐。
今天正是亳州牡丹花盛开的季节。 漫步在博瑶花海休闲观光世界,望着一望无际的花海,看到熙熙攘攘的游客和笑脸,让人感觉到一种美的感觉。
名花久盛,五月花开满城。 牡丹是五月花神,也是爱情之花。 其花形迷人,色彩鲜艳。 早在3000多年前,亳州先民就已在这里大面积种植,目前全市种植面积已达30万余亩。 古城历史悠久,千年历史,花草年年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据了解,亳瑶花海休闲观光世界是以亳州特色中药材种植为主的重点休闲旅游景区。 是集养生花海、农家体验于一体的安徽省中医养生旅游示范基地。 是一个宜居、宜旅游、宜生产的特色乡村示范项目,在这里可以看到乡村,感受乡愁。
景区位于谯城区十八里镇、石河镇,总投资40亿元。 重点建设百园四季药用花卉和风景名胜区,以及生态游憩、中医养生、休闲旅游等项目。 景区建设分三期进行。 一、二期建设道路、水系、园林绿化、旅游服务中心、美丽乡村等; 三期建设百园核心景区、特色药材花卉引导种植、沿线景观、特色民俗村落、景观。 改善及多个精品区等一期、二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 景区南北游客服务中心、润耕天下农场、七庄生态农场、世外桃源、花海书店等一批旅游景点成为游客游览的好去处。 其中润耕天下农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齐庄生态农场被评为安徽省五星级农家乐。
为继承和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打造亳州节庆品牌,吸引更多游客来亳州旅游,亳州市已连续十年举办牡丹养生文化旅游节。 经过多年培育和打造,少华养生文化旅游节已成为集旅游观光、文化交流、经贸洽谈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盛会。 已成为推动亳州经济发展的平台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成为亳州走向世界的平台。 这座桥梁,也是亳州走向世界的名片。 一个以牡丹为名片,以中草药观赏、休闲养生为主题的旅游目的地正在形成。
据悉,作为“2019亳州文化旅游年”最具特色的品牌活动之一,今年的韶华养生文化旅游节以“健康·欢乐”为主题,是亳州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 今年,在博瑶花海休闲观光的美丽世界里,亳州将通过旅游+演艺、+会展、+体育、+民俗、+体验等多种形式,举办独具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为游客带来一场文化旅游的视听盛宴。 在这里,游客可以漫步花海世界,沉醉自然风光,领略风土人情,探索养生之道,共同感受亳州发展的活力,共同探索亳州城市的独特魅力。
吸引成千上万游客的节日
亳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它不仅是3700年前商汤王的都城,也是道教、曹魏、中医、酒四大文化的发祥地。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长寿城市之一。 五禽戏故里,中国五禽戏故里,孕育了老子、庄子、曹操、华佗等圣贤名人。 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4A级旅游景区7处。 曹操地下运兵道、华西楼、尉迟庙遗址等闻名中外。 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8项。 二甲仙戏、华佗五兽戏、涡阳老子传奇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为亳州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为推动亳州旅游业跨越式发展,亳州市委、市政府于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开展亳州文化旅游年系列活动,共开展旅游相关活动121项。各单位和社会力量参与活动,开展131项、400余项主题活动,加快全球旅游目的地建设。 今年五一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136.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71.72万元。 其中,博瑶花海休闲观光世界累计接待游客77.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05.4万元。 至此,2019年亳州已成功举办姚伯赛马,牡丹花开在“路上”! 古井杯2019亳州国际马拉松赛、2019安徽健身气功气功表演暨精英赛、2018-2019全国跳绳联赛安徽亳州站、2019亳州市职工春季运动会等10余项国家、省、市级赛事国家级以上体育赛事达到15万个。
在文化旅游年带动下,亳州餐饮企业销售额增长80%以上,酒店入住率超过95%,康美中药城中药材零售额增长50%以上。 三年来,每逢旅游旺季周末,该市均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巴士团数超过万人次,进一步引爆亳州旅游市场。
2019亳州文化旅游年系列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该市将“围绕一个定位、培育两个市场、打造三个节庆、突出四个品牌、举办30大系列活动”。 具体来说,就是围绕“世界之源、先贤之乡、世界药都、养生亳州”的城市形象定位,突出亳州名人、名城、打造以亳州为中心300公里半径内的风景名胜、名优特产,培育周边旅游。 京九线、商杭高铁、长三角地区重点城市的市场和客源市场将打造中国(亳州)牡丹养生文化旅游节、国际传统牡丹节三大节庆活动。中药博览会暨中国(亳州)酒文化节。 组织30场文化旅游主题活动,确保2019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
一条保留着历史怀旧气息的街道
亳州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 有华西塔、亳州古地下隧道、曹氏墓葬、尉迟寺遗址、万佛塔、南京巷银行、古井贡酒酿造古窖等国家级文保单位7处。 有华祖寺、道德忠宫、雪阁塔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八角台、白衣绿园、北京寺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31处。遗产单位; 有华佗五禽戏,有二甲仙、老子传说、西洋张、亳州剪纸、千年古井贡酒传统酿造工艺、捻军歌谣、棒鼓、清音戏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个、九曲黄河灯阵、淮北大鼓、拉魂墙等38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堪称文化遗产的城市“博物馆”。
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对于提高社会文明水平、延续城市文脉、创建创新型文化强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始终坚持“保护第一、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充分发挥亳州文化资源优势,统筹文化传承。 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努力推动文化遗产惠及更多人。
2018年1月正式公布实施的《亳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是该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制定的首部地方性实质性法规,为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有力依据。 法律支持。 同时,为完善文化遗产政策体系,印发了《中共亳州市委、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利用、全面推进文化遗产的任务和项目。 吹响了建设坚强城市的号角。
北关历史街区是亳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是亳上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文物资源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传承的核心区。 为切实保护区域历史风貌,保护怀旧地标,让人民群众铭记乡愁,2017年,亳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北关历史街区整治,投资3亿元实施亮化、硬化、美化等工程。 项目已完成北门街、百步街、大同巷、牌子巷、南京巷、兴隆巷、杨市街、大花子街、小花子街等9条街巷外立面改造工程,红济桥正在进行中。 、小牛市、承德街、德镇街、立人街、老转街、永和街、咸宁街、老祖店街和文礼巷等,二期门面改造工程。 同时,着力丰富老街业态,重点发展亳州民俗文化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和民间工艺品展销、地方特产商品销售、 “老字号”展销。 另一方面,不断提升老街商业水平,再造北关历史街区。 一街一品、一巷一品,让老街“有话、有看、有玩”,被纳入北关历史街区优质旅游线路。 开辟“非遗直播间”、“茶戏院”等非遗生活展示区和非遗保护示范区,在等景区开展五禽戏、二甲仙等演出以话剧塔、良坊会馆为代表,走出了一条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存、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相辅相成的双赢之路。 下一步,要在北关历史街区二期立面改造工程完成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老街商业布局,着力打造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承载区。
一抹绿色成为古城的基调
绿色是春天的颜色,是生机勃勃的象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呼吁突出绿色惠民、绿色富国、绿色担当的发展思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近年来,亳州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生态强市战略,加快推进“土地净、路通、水活、天蓝”工程。 “森林支撑城市”,让城市良好生态更多受益。 群众。
据悉,《亳州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大力推进森林城市、森林镇、森林村创建,全面开展森林廊道示范工程建设。 到2020年,新增造林26万亩,三县一区全部完成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创建40个森林镇、100个森林村。 根据行动方案,本市将加快中心城区绿道、绿化带、微绿地建设,大力实施“森林支城”工程,打造环城林带,逐步打造“区域公园-社区公园-袖珍公园”三级公园绿地体系和城市绿道,持续拆墙绿化,大力推进立体绿化,打造“森林中的城市”的城市生态景观以及城市中的森林”。 到2020年,绿化覆盖率达到36%,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以上,裸露地面全面被植被覆盖,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4.56%与2015年相比,中心城步行10分钟内基本能到达公园绿地,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九曲水涡蔚为奇观,百里绿色长廊令人惊叹。 林永城总占地面积2.3万亩,项目长约55公里,由一带两区组成。 一带是围绕城区、全长55公里的森林覆盖的城市森林带。 这两个区域分别是指西外环现代林业示范区和生态旅游区。 据悉,林永城生态旅游区自西向东包括主题娱乐区、园林景观区、综合服务区、运动区等五大板块,让游客在亲近自然的同时享受愉快的休闲时光。
两年来,亳州市委、市政府聚焦生态、惠及民生,围绕生态、休闲、娱乐、体验等主题,不断完善林永城风景区业态。 自2017年对外开放以来,林永城风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并通过4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考核。 迄今为止,已接待游客约350万人次。 景区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完善的旅游服务功能,举办户外集体婚礼、汽车帐篷音乐节、动感金秋亲子游等系列活动。 还举办了2018年、2019年亳州国际马拉松赛、江淮自行车(亳州站)总决赛、2018年全国越野摩托车大奖赛等,向社会展示了亳州健康文明的文化旅游城市形象。
一城,惠及千家万户
2018年,亳州市以创建国家中医药养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开展“亳州文化旅游年”活动为抓手,推动文化旅游强市建设。 文化旅游和体育产业呈现加速发展、跨越式发展。 情况良好。
亳州体育馆位于新城未来发展的中心位置。 占地约80亩,总建筑面积48650平方米,总投资约3.9亿元。 是甲级体育馆。 体育馆的设计参考了汉代的建筑和器皿。 建筑表面的设计思想来源于汉代武士的铠甲。 建筑表面的镂空效果与国内外著名的亳州剪纸相似。 体育场的建筑特色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节能理念,并通过适当的生态技术体现绿色生态战略。 主会场自2018年底投入使用,曾承办第34届国际(亳州)中药材博览会、四省篮球邀请赛、四省羽毛球邀请赛、2019安徽健身气功、气功舞比赛展览暨精英赛、2019亳州城建杯。 三国男篮锦标赛等多项赛事。
此外,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市博物馆、市图书馆不断完善和完善。 市文化中心今年3月投入使用。 截至目前,已开展“人人有艺术”免费培训活动100余场。 广大群众踊跃参与活动,每次活动都爆满,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89个,省级农民文化园17个,村文化服务中心800多个。 全市组织群众文化活动800余场,下乡剧目2635部,在城市广场开展公益演出300场,完成数字农家乐建设627个。 建设社区文体中心20个,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五人制足球场100多个,安装健身路径100多套。 华体集团建设运营的体育馆、穹顶礼堂投入使用,极大地丰富了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 五禽戏群众文化普及活动顺利通过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工程验收。
市文化中心“人人有艺术”活动
同时,该市深入实施文化民生工程。 全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7543场,完成任务数112.54%; 下乡演出2635场次,任务完成200%; 举办体育活动119项,为全市提供农家乐1424户。 送书。 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位居全省第五位,广播电视惠民工程位居全省前八位,体育设施建设项目位居全省第二位。 大力开展文化体育惠民活动,全市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800余场,在城市广场开展公益演出300场次,组织扶贫文艺演出79场,向敬老院送演300场次。 积极补齐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建设短板。 市文化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市展览馆、林永成森林书店等6个基层阅读示范点已建成并对外开放。 建成数字农家627户,完成任务146%。 4个乡镇(街道、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和50个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