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海峡两岸发展研究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台湾的休闲农场一开始也没有那么梦幻。 台湾为什么有这么多梦想农场,对大陆同行有什么启示?
农民“玩”旅游
台湾的农业闻名世界,首先得益于其独特的地貌和气候条件。 台湾岛地处太平洋边缘的亚热带地区,常年高温多雨。 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山区占了三分之二,许多山峰海拔超过3000米,海拔差异巨大,造就了生物多样性。
早在一百多年前,台湾人就开始大规模开展特色农业,培育出大量独具特色的农产品。 到了80年代中后期,台湾农产品凭借有机、无公害的特点,再次成为世界农产品市场竞争的领先者。
宜兰县香格里拉休闲农场庄主张庆来,被誉为台湾休闲农业“教父”。 1988年,台湾有机农业蓬勃发展时,在家乡经营果园10年的张庆来感知到了台湾农业进化的方向。 今年,他开设了台湾第一家旅游果园。 当时旅游果园的门票是12元。 张庆来第一年就净利润20万元。 “我们热爱这片土地,自然可以吸引城里的人来享受我们的生活。”
随后,休闲农场开始在台湾各地兴起,头城农场就是其中之一。
城市人诉求:“周休两天”急需去处
20世纪90年代,台湾的休闲农场还处于起步阶段。 它们规模不大,质量也较低。 类似于今天中国大陆的农舍。 但到了世纪之交,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1999年,台湾推出“周末两天”政策,大批城市居民开始思考每个周末应该如何度过。 由于台湾面积不大,台湾所有农场距离几个主要城市都在两小时内,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放松的天然目的地。
头城农场规划经理林宏达表示,如今的头城休闲农场已不再是刚建成时简单的农活、种菜、放牧的体验。 还新增了民宿、特色美食、DIY工艺品、果酒酿造等项目,极大丰富了这座城市。 这里的周末休闲吸引了众多来自中国大陆、香港、东南亚等地的游客,每年接待游客超过4万人次。
城市人口的聚集促进了农村农场的现代化。 如今台湾的休闲农场很多虽然位于大山深处,但咖啡、茶馆、精致小吃等都市消费一应俱全。 城市居民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 它保留了原有的景观和空气,同时保留了城市生活的舒适。
“农二代”传承:海归接手父辈休闲农场
“如果农业只涉及农产品的买卖,自然会很低端。但当农业成为文创产业和旅游业时,它就变成了高端的东西,城市人愿意加入。” 在张庆看来,一开始种田很辛苦,但现在做休闲种田很甜蜜,成就感不亚于在大型跨国公司工作。 “我有两个儿子,都是留学归来的。 他们本来可以留在国外,或者在台湾的城市找到好工作,但现在他们愿意和我一起创业,这证明休闲农业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力量。”
头城休闲农场也是台湾最早的休闲农场之一。 已有36年的历史。 76岁的创始人卓妈妈因为热爱乡村生活,早年用自己所有的积蓄拥有了这片山地。 她已经务农几十年了。 她的儿子在法国留学后,她回到农场继续开发土地。 现在她是农场的舵手。 此外,她的孙子对农业也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在宜兰枕山休闲农业区开设“花果野生食品”项目的年轻人,也是在城里工作多年,回乡创业的农二代。 “我的花果野餐将家乡的菜肴与城市的菜肴结合起来,让城市的年轻人在自然的环境中享受一顿浪漫的农家晚餐。这也是一种创新的尝试,目前很多年轻人都在网上预订路边的桌子效果非常好。”
行业思考:政府引导需要农民更加自觉
台湾高度重视休闲农业的发展。 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休闲农业管理和指导体系。 相关政策法规较为完善,保障了休闲农庄旅游的有序发展。 据介绍,目前台湾已发展休闲农场1300多个,其中休闲农业区78个、重点休闲农场301个,提供近20万个就业岗位。 旅游休闲农业成为台湾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了解,台湾休闲农场必须通过休闲农场服务质量认证,部分重点农场还须申请环境教育现场认证。 在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的环保法规中,规定中小学生和政府工作人员每年必须到休闲农场等环境教育场所开展实践活动。
台湾品牌农业促进会会长张玉成认为,通过一系列措施,台湾休闲农场在加强城乡交流和区域振兴、鼓励游客亲近自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安居乐业。
此外,近年来台湾进入农业创意时代,当地政府部门致力于推动休闲农业发展至第六级。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秘书长尤文宏表示,所谓六级休闲农业,是指一级农业生产、二级食品加工、三级休闲服务。 三者相乘,产生倍增的效益。 农业生产是一级产业。 延伸价值链,必须一乘二,再乘三,达到六个层次。 在休闲农业发展中,落实生命、生产、生态、生活“四民生”理念,也赋予了台湾休闲农场发展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产业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