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记者 邓丽萍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企业征信机构登记管理办法,要求企业征信机构向登记地省级央行分行登记注册,接受其监督管理。
上海维氏企业信用信息有限公司创始人潘灵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央行出台的一系列管理措施意在加强信息管理,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管理。征信机构肯定会变得越来越难。 越是严格,以后这种情况就越有可能成为常态。
需要到央行分支机构登记
根据央行最新规定,企业征信机构需在注册地省级央行分行注册并接受监管。 备案后应按规定接入央行征信管理系统。 接受备案并不视为对公司数据质量、业务水平、内控和风险管理能力等的认可和保证。同时要求公司不得利用注册备案进行夸大宣传或虚假宣传,也不得将其用作融资和信用报告的手段。
对此,深圳一位从事征信业务多年的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在比以前更加明确,需要去央行登记。 在他看来,这显然是在加强信息化管理。
根据此前的《征信行业管理规定》,办理企业征信只需按照公司设立登记的法律法规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并向所在地国务院报告征信行业监督管理部门自登记之日起30日内。 派出机构只需注册登记,无需额外审批。
此外,央行最新的企业征信管理办法还要求,任何组织不得以特许经营、代理、挂靠等方式从事企业授信业务。
前述业内人士表示,事实上,很多企业曾经都隶属于企业征信。
潘灵基表示,过去有些代理商确实存在问题,所以央行禁止了一些企业挂靠。 事实上,过去对企业征信机构的管理比较宽松,但现在管理正在逐步加强。
不久前,央行连续三次开出罚单,对相关机构违反信贷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潜江分行因违反信贷管理规定被罚款5万元; 中国质量协会(北京)质量信用评估中心有限公司因违反《信用报告行业管理规定》相关规定,被罚款30万元。 同被罚款的还有中国民生银行,因违反《征信业管理规定》相关规定,被罚款人民币40万元。
潘灵基认为,未来企业信用信息的管理肯定会越来越严格,这也是一件好事。
行业仍面临诸多问题
据此前发布的《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市场上约有2000家与“征信服务”相关的企业,其中仅有约100家企业征信机构拥有完成注册。 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个人征信机构仅有8家,这意味着目前合格的征信机构占整个征信市场的比例不足5%。
前述从事征信业务多年的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企业征信行业企业众多,同质化比较严重。 相对而言,企业征信的市场空间小于个人征信的市场空间。 此外,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企业征信的方法和数据来源没有太大更新,这也对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此前发布的《报告》还提到,我国信用行业发展缺乏透明度,信用数据公开程度较低,大多数金融机构不愿意向公众和其他机构披露或共享其信用信息。 信用信息和数据被相关机构垄断,形成“数据孤岛”。 这导致征信机构获取数据的成本较高且受到限制,不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升级。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征信行业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比如,个人征信领域近期受到业界的重视。
招商证券分析师徐荣聪等人在报告中提到,市场对信贷的需求,特别是个人征信的需求非常旺盛。 有两个重要的转折点:中国消费金融的崛起和P2P市场的异军突起。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发展,可以用来评价人的数据越来越丰富,比如电商交易数据、社交数据(牢固的社会关系如何转化为信用资产)、网络数据等。来自互联网的行为数据等。 数据将帮助金融机构更全面地了解其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