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80年代初父亲去省城拉杆子卖包的经历,陈宝玲感慨万千:“那时候还偷偷摸摸,一年只能卖几百个包。”
陈宝玲所在的保定白沟是一个地处京津冀腹地的普通小镇。 明清时期已是中国北方的商品集散地,曾享有“燕南都城”的美誉。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有人制作出第一批本土简约手袋。 据当地官网介绍,到了1980年,个别村民开始利用市场、庙会悄悄出售自己的包包。
陈宝玲说,当她开始批发箱包时,“白沟市场”已经逐渐形成,箱包的加工和销售也不再秘而不宣。 与父亲靠卖包包“贴补家用”相比,她在当地的批发地摊已经有了不错的收入。 那时,“全国各地的商人开始来到这里”。
市场刚形成时,这里的产品大多是低端产品。 很多人在创业之初并没有品牌概念。 随后,他们发起了持续多年的“自救运动”。
回顾过去,陈宝玲说,从原来的路边摊,到现在的大型商场批发,不少白沟企业家的生意更加规范,吸引了大量海外客商。 现在,到了她侄子这一代,公司的外部订单可以占到总销售额的60%到70%。
“光是翻译就四个了。”陈宝玲有些自豪地说。 多年前申请的企业品牌在海外一些地区也颇受欢迎。
2016年底,华北地区首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在白沟箱包市场启动。 这种外贸经营者在经批准的市场聚集地采购货物并在采购地办理出口通关手续的贸易方式,具有通关快捷、免征增值税等优点。
公开资料显示,白沟是中国最大的箱包生产和销售基地。 白沟箱包不仅销往国内各大、中、小城市,还出口到俄罗斯、法国、澳大利亚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白沟新城经济社会发展局局长助理刘雷表示,当地箱包年产量8亿只,现有电商企业1.3万家,日均发货量18万件。 2016年,白沟市场成交额超过1100亿元。 。
在刘雷看来,正在进行的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让“想出口就来白沟”、“来白沟卖全球”正在成为当地外贸新时尚。
近日在白沟新城举办的2017第二届中国小商品博览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生产商和采购商齐聚于此。 多位与会者表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北京大红门批发市场的部分商户将落户白沟,这也将为白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出席会议的临沂大学商学院教授朱建成表示,白沟地处京津冀腹地,背靠整个华北市场,辐射东北、西北市场,区位明显优点。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南义乌、中临沂、北白沟”的中国小商品市场新格局已逐步形成。 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白沟正在实现“销往全球”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