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一生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长篇小说、108篇短篇小说、20部戏剧。虽然他的创作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但他却以诗歌成名。他的早期诗歌题材丰富,形式多样,风格清新秀丽。1913年,他的宗教抒情诗集《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东方人首次获此殊荣。他后期的政治诗歌与现实斗争紧密结合,为他赢得了“爱国诗人”的称号。他深深扎根于民族艺术的土壤,大胆吸收外来诗歌营养,为印度诗歌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人们尊称他为“诗圣”。
早期的故事诗多取材于宗教传说和民间故事,宗教传说包括佛教、印度教、锡克教等故事,作者对这些故事进行了艺术加工、再创作。中期的《吉檀迦利》是泰戈尔最著名的诗集。《吉檀迦利》意为“献身诗”,即献给神的诗,诗集的主题是崇拜神,渴望与神合一。赞美神的形式在古印度已有,但泰戈尔诗集的内容与现实紧密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探索和追求。晚期的政治抒情诗逐渐改变了以前的改良主义情怀和神秘主义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生日集》第十首诗被认为是泰戈尔一生创作的丰碑。泰戈尔在这首诗中提出的中心问题是诗人与劳动人民的关系。 他以此为标准来总结和评价自己一生的创作。
泰戈尔的诗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中国许多作家也从他的诗中汲取了灵感。郭沫若的《女神》明显受到泰戈尔的影响,冰心的诗集《星星》和《泉水》也受到了他的影响。瑞典诗人乌普萨拉说:“诺贝尔文学奖应该颁给这位既是艺术家又是先知的作家,泰戈尔在这方面是无与伦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