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北望:地缘优势能否助其摆脱贫困与纠结?

日期: 2024-07-13 03:10:51|浏览: 183|编号: 5696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声明:使用《中国新闻周刊》文章需经书面授权)

涿州“北望”

涿州借助地理位置的优势,希望通过“去河北化”脱贫致富,但“大树下难长草”的现实依然困扰着这座城市。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涿州与北京上演的“双城记”凸显了这座城市的幸福与纠葛。

对于距离天安门仅62公里的河北省涿州市来说,虽然地理优势让这座河北小城市得以迅速发展,但首都巨大的气场和强大的资源吸引力,也让这座县级市显得有些脆弱。

与赤城等环京贫困带县市不同,涿州位于北京西南部,交通便利、环境宜居,相比上风上水地区限制较少,是北京地区与北京融合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虽然两市互动频繁,让涿州受益匪浅,但处于下风下水地区的涿州也受到北京庞大资源需求和行政区天然屏障的困扰。在“借京强市”的逻辑下,卫星城再强大,也逃脱不了北京打喷嚏就感冒的命运。

“融入”北京

涿州市虽然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但与相邻的北京相比,涿州与保定相隔近百公里。无论是空间上,还是心理上的距离,涿州人与首都的距离自然更近,但这种“靠近”更像是隔着一层玻璃,就在眼前,却无法靠近。

42岁的侯春月是涿州市规划局局长,也是涿州人。在他的记忆里,北京和涿州仿佛就是一个东西,去北京就像从农村进城一样。从小就听大人说,涿州要“并入”北京,以后自己就成了北京人。这个传言伴随了他整个成长过程。“我都四十多岁了,这个传言还在流传。”

今年48岁的曾庆红也是谣言的“受害者”。1980年,16岁的曾庆红随在地质部门工作的父母来到涿州。父母原本想在北京定居,但单位劝说,很快涿州就被分配到北京,曾庆红一家才得以留了下来。

谣言从未间断,最盛行的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末,民间传说国家领导人已经签字,涿州不久将划归北京。但在曾庆红的记忆里,这样的谣言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来,人们会热烈讨论,但始终没有官方消息。

其实,无论是方言还是生活习惯,涿州和北京的邻省房山并没有太大区别。街头随处可见挂着北京牌照的车辆,报摊上的《北京晚报》比河北的报纸还要受欢迎,普通市民的有线电视与北京同步播出。每隔几分钟一班的北京838路公交车将两地“捆绑”在一起。此外,涿州还实现了与北京的医保对接,北京市民可以持医保卡到涿州看病,电话区号改为010的传言甚至甚嚣尘上。

在涿州论坛上,针对民众是否希望涿州并入北京的在线调查中,58.93%的人选择并入。有网友留言称,“有人算过北京户口能享受多少福利,看看就明白了。”其实,涿州人想成为北京市民的想法很简单,至少收入和福利会提高,孩子考大学也更容易。

流传了30年的谣言至今未停,内容也越来越离谱。2010年11月,有传言称涿州部分镇区户籍冻结,准备纳入北京户籍。房地产开发商公布此消息后,涿州房价迅速上涨,甚至超过了房山偏远地区房价。

尽管2010年11月,时任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明确表示,涿州等13个县市的行政区域不会划入北京,流言戛然而止,但涿州的房价并未出现大幅下跌。

房地产冲动

事实上,涿州的房地产业是在北京的推动下崛起的,由于北京房价高,加上“一小时生活圈”交通便利,越来越多在​​北京工作的年轻人选择在涿州买房,每天往返于北京和河北之间。

30岁的尹宁就是其中之一。2006年,尹宁大学毕业,来到北京谋生。两年后,他准备结婚。虽然他有一些积蓄,但北京的房价一路飙升,几乎每天都在涨跌。高得离谱的房价让他唏嘘不已。他曾在北三环附近看到一套50平米的房子,每平米要2万多元,以他当时的工资,得攒30年才能买得起。

2008年,尹宁在朋友的推荐下,在涿州买了一套120平米的三居室,当时每平米售价仅为2800元。“坐公交车很方便,上班只要一个小时,每天在公交车上都能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尹宁说。

像尹宁一样,在涿州居住、在北京工作的上班族,逐渐成为涿州购房的主力。2004年,涿州在城市发展战略中提出,要建设北京人居住的城市。涿州北部的不少楼盘,都是面向北京人开放的居住小区,有的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北京村”。

房地产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其发展并非一朝一夕。1993年,涿州有了第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有了第一个房地产项目——兴泰小区,每平方米的售价为500元。涿州市建设局房地产市场科科长冯庆还记得,当时自己的工资还很高,一个月只有200多元。

到了1995年,涿州又有了三四个房地产项目,又多了两三家房地产公司,但因为利润太低,每平方米只有十几块钱,撑不下去的房地产公司都破产了,到90年代末,房价已经涨到每平方米六七百块钱。

2000年以后,随着房地产政策的调整,涿州的房地产公司数量每年增加20%,而楼盘数量则增加36%。2005年,涿州房价达到1300元。那一年让冯青印象最深的是,一批北京人来涿州买了一批房子,每平方米的价格将近2000元。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涿州房地产项目暂停,房价不降反升,2009年7月每平方米价格突破4000元,不到半年时间就突破6000元。

在涿州,所有楼盘的广告都要跟北京有关,吸引北京人来买房。2010年,更多在北京工作的人涌入涿州。冯青记得,每逢有楼盘开盘,售楼处就挤满了包车过来的北京人,“就像抢白菜一样”。那一年,涿州的房价逼近1万元。

如今,涿州房价在6000元左右,是邻近高碑店市的两倍,而保定市房价只有5000多元。尹宁对四年前的选择毫不后悔,当时36万的房子,如今涨到了70多万。冯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00年以来,来涿州买房的购房者已达1.5万余人。

利用地缘优势,房地产行业带动了当地发展,但财政收入过度依赖房地产行业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中国人民银行涿州市支行的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0年,涿州市财政土地出让收入由0.97亿元增长至7.0808亿元,3年增长6.3倍,来自房地产行业的财政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0%以上。

长期研究京津冀一体化的河北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兰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与北京接壤的城市不能盲目发展“养老院”,因为炒房会害了当地人。“要发展工业园区和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这些产业升值速度比房地产快,带来的财政收入也会更高。”李兰说。

涿州市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涿州按照工业立市、依托北京强市的主攻战略,重点发展农家乐经济、实体经济、总部经济,打造新兴产业示范区、产业集群、现代物流园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实现全面对接。

合作困难

但北京与涿州的对接之路却坎坷不平。为了积极对接北京,涿州特意把高科技、文化创意等绿色产业放在北方,污染产业向南方转移。同时,规划方案也进行了审议,并征求了相邻的房山区的意见,但对方似乎并不感兴趣。一位曾在房山任职的涿州官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们在规划中并没有过多关注涿州,“有些人对涿州的了解,还停留在十几年前。”

以交通为例,涿州与北京交界的涿州一侧有很多“死路”。涿州市东城坊镇有一些房地产项目,来涿州的游客大多来自北京。为此,涿州投资5亿元改善道路状况,修建到了京涿边界,但另一侧距离连接处有4公里远,让从北京来的车不得不绕道走国道;2010年,涿州开通了京白路至白沟路,但这条路在涿州与北京交界处戛然而止,京白路成了名副其实的涿白路。“人家不要往南走,我们要往北走,所以人家就不愿意接了,现在我们的路就断在农田里了。”上述官员说。

事实上,京津冀之间很多地区尚未形成完善的交通体系,还处于“通而不通、近而不通、通而不畅”的状态,这也直接影响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

一位参与谈判的官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谈判时对方很积极,签了不少框架协议,私下都是朋友,但事情迟迟没有进展。“两地行政级别不对等,也不愿意投资,在他们看来,项目建成后的受益者还是河北方面。”

在当地人眼中,北京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同样缺乏对涿州的考虑。多年前就有消息称北京地铁、轻轨要入驻涿州,甚至涿州房地产商也曾打出“第一地铁站”的广告,但时至今日,仍无进展。“北京南部城区要发展,涿州也不能排除在外。穷亲戚还是亲戚。”侯春月感叹。

涿州市规划局副局长孙永光解释称,因为北京的工业排放量很小,涿州能吸收的辐射有限。涿州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曾庆红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京资企业来涿州投资。

涿州市商务局副局长王宝堂依然保持乐观,涿州在地理位置、行政审批程序、土地政策、劳动力成本等方面都比北京有明显优势。“随着北京土地资源的收紧和涿州投资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北京民营企业选择在涿州投资建厂。”王宝堂说。

相比以上产业,蔬菜产业是个例外。因为北京市场对蔬菜的需求量巨大,所以积极寻求与涿州的合作。目前,北京一家国有蔬菜企业在涿州建设了1000亩的蔬菜基地,现在涿州40%的蔬菜都进入了北京市场。涿州市农业局副局长刘彦锋甚至半开玩笑地对企业负责人说:“你们终于肯把钱投到北京以外的地方了。”虽然产业合作有种种困难,但在刘彦锋看来,最重要的是自主开发市场,只要对方有需求,我们就会主动去满足对方的需求。

大树下的梦想?

相比于迟迟未进的北京工厂,涿州最深切感受到北京对资源和人才的强势“虹吸”。在涿州人眼中,尽管涿州发展迅速,但并没有得到太多好处。“如果说有什么好处,那就是房价和物价上涨的好处。”一位退休干部半开玩笑地说。

但在这位老干部看来,涿州遭受的最大损失是在水资源方面。涿州西靠太行山,拒马河贯穿其中,是鱼米之乡。由于泉眼众多,稻田全部得到自然灌溉,盛产著名的涿州贡米,种植面积一度达到4万亩。然而这几年,下游的涿州泉眼消失,河水、水井干涸,连百姓饮用水都变得困难。如今贡米种植面积已减少到不足1万亩,不少水稻作物转为旱稻,不仅影响品质,也制约了特色产业发展。

涿州一名基层官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现在打井都要挖几百米深,有的甚至会打到岩石上。“打井和用电抽水成本太高,普通百姓承受不起,因为水太深,有的水时断时续。”该官员说,虽然北京有补助,但现在涿州西部打一口井要5万元,补助全部花在打井上。

令业内人士忧心的是,按照涿州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涿州人口将达到100万,但如果没有水资源,城市规模也将只是一句空话。

除了资源,涿州另一项重要的“贡献”就是京城安保。在涿州通往北京的高速公路路口,“守住京城南大门,筑牢北京护城河”的标语格外醒目。

不管怎样,涿州人还是希望依靠北京。在涿州的大街小巷,人们谈论最多的还是北京。虽然知道进京无望,但这不耽误涿州人的“北京梦”。(记者 刘子倩 实习生 朱炜 对此文亦有贡献)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