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服饰:传统文化与审美意识的璀璨体现

日期: 2024-07-19 15:10:55|浏览: 253|编号: 5771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

彝族服饰多样、丰富多彩,是彝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居住在不同地域的彝族人民创造和形成了自己不同的服饰习俗,在彝族物质民俗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彝族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古老的民族之一,自称诺苏、那苏、罗乌、米萨婆、撒尼、阿西等,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中国境内的彝族人口约人。(2000年统计)国外的彝族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美国、英国、法国等地区。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在古代就有深厚的历法研究和宗教信仰,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长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饮食文化和服饰文化。

彝族服饰形式多样、色彩斑斓,是彝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居住在不同地域的彝族人民创造并形成了自己不同的服饰习俗,在彝族物质民俗的构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彝族服饰民俗的地域和支系表现,彝族服饰可分为凉山、乌蒙山、红河、滇东南、滇西、楚雄等六种类型,每种类型又可分为若干种风格,下面介绍其中几种。

(1)凉山式

主要流行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及其周边县区,以及云南省金沙江流域。由于凉山、凉山山区与外界隔绝所造成的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特定历史时期奴隶制的社会形态,服饰古朴独特,传统服饰文化特征保存较为完整。凉山男女上衣均为右前襟、大领。男女老少均穿查瓦、毡衣、绑腿、毡袜。男子发型为传统的“天菩萨”,即一束长发在头顶挽成发髻。多数头上缠黑色或深蓝色长巾,常缠成尖锥状斜插于额前,称“英雄结”。左耳上戴蜜蜡珠、银耳环等饰物。 她们穿长裤,因语言和地区的不同,裤腿有大、中、小之分。最有特色的饰物是“图塔”,斜穿在身上,用细牛筋织成腰带,上镶白色巨蚌片。妇女穿裙装,包头巾,生育后戴帽子或将头巾缠在身上。戴银、珊瑚、玉石或贝壳制成的耳环,注重颈部装饰,佩戴银质领标。穿长褶裙。成人裙分三段,上段为腰部,中段为圆柱形,下段布满褶皱。腰间常系三角荷包,包面饰以各种花纹,下端饰以五色飘带,用以盛放物品。胸前还佩带口绳、针筒、饰有鹿牙,认为可避邪。 他们的传统服饰材料主要是自织自染的毛、麻织物,喜用黑、红、黄等色彩,工艺上能运用挑、绣、嵌、轧等多种手法,燧石、羊角、蕨类等图案是他们的传统纹饰,分为伊诺、圣扎、索迪三种风格。

(2)乌蒙山型

此类服饰过去多以毛麻为原料,现多以布为原料,颜色以黑色为主,多为青色、蓝色。其基本款式为大襟右衽长袍。女装圆肩,领口、前襟、裙边有花卉装饰,可分为威宁式、盘龙式。

(3)红河型

各地男子服饰基本相同,多为立领短上衣、宽裆裤;妇女服饰色彩艳丽,既有长衫,也有长短衣。多外披坎肩,通常穿长裤、围围裙。头饰种类繁多,尤以银泡或毛线为主。可分为元阳式、建水式、石屏式等。

(4)滇东南型

该类服饰流行于云南东南部及广西那坡等彝族地区。妇女服饰以右衽、双衽上衣、长裤为主,有的地区着裙;男子则着双衽,下着坎肩、宽裆裤。广西那坡、云南麻栗坡等地部分彝族还保留着官斗方袍的古老样式,妇女只有在节日或典礼时才穿。该类服饰多以白、蓝、黑为底色,多饰动植物纹、几何图案。制作工艺有刺绣、拼布、蜡染等技法,分为鲁南、弥勒、温西三个流派。

总体来说,彝族服饰有以下四个特点:

(1)体现了黑色的尊严、黄色的优美的审美观念;

(2)体现了彝族“头朝天”的习惯和荣誉感;

(3)男人的服饰往往体现出他们的勇敢和战斗精神;

(4)服饰图案体现了彝族人民对自然的认识和敬畏。

-结尾-

服饰民俗:多彩的彝族服饰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