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箱子图片 珍贵底片记录民国早期重大事件,摄影师约翰·詹布鲁恩功不可没

日期: 2024-08-16 23:08:25|浏览: 111|编号: 6103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骆驼商队

前几年,国内收藏市场出现了上千张珍贵的民国时期底片,几乎涵盖了民国初年在北京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1912年的壬辰倭乱,1914年袁世凯天坛大祭,1913年袁世凯下葬,1917年张勋复辟,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孙中山下葬大典等,其中不乏溥仪、袁世凯、张勋、曹汝霖、陆正祥等众多民国重要人物。

随此批底片一同拍卖的还有近5000张原始照片、幻灯片、风景明信片等,堪称是一部珍贵的民国早期视觉历史。

▲ 约翰·扬布伦(John )

(1875 年 - 1949 年)

拍摄这些珍贵底片的摄影师是美国人约翰·杨布伦,他在清末民初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经营着一家名为“工艺”的摄影工作室,活跃于外国人和民国政要的社交圈,还担任过溥仪的“官方”摄影师。

事实上,杨·布鲁恩拍摄的很多照片都曾被广泛流传,比如目前流传下来的袁世凯天坛大祭仪式的照片全部出自杨·布鲁恩之手,因为他是唯一一位记录整个仪式的“官方”摄影师。

为了拍摄张勋的“辫子军”,詹布伦不顾自身安危,爬上了城墙,受了重伤。

1929年8月,54岁的约翰·杨布伦和妻子及两个女儿从上海登上了开往美国的客轮太阳丸。这一年,他离开了中国。随身携带的金属盒子里,装着他在北京的所有影像记录。

2016年,詹布鲁一家离开中国87年后,这些照片被发现并向世界展示。

▲荀子之乱时期的照片

1912年2月29日,袁世凯麾下北洋军阀曹锟三镇一部分人在北京叛变,并蔓延至保定、天津等地,京津地区一片混乱。此变后,袁世凯得以继续留在北京。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北京兵变”,又称“任子兵变”。

▲1912年袁世凯纪念辛亥革命一周年阅兵式

1912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一周年,袁世凯站在临时总统府所在地原清军署前的检阅台上,他检阅的部队并不是自己组建的北洋新军,而是由清朝遗留下来的禁卫军、禁卫军等11000余人组成的驻军。

阅兵队伍沿今崇文门内大街、东单大街向北行进,在陆军部东南角折向西行进,逐一经过检阅台,接受袁世凯检阅。詹布伦拍摄了检阅台对面的阅兵队伍。这是袁世凯第一次出现在他的镜头里。

▲袁世凯内阁合影,

从左至右:交通运输部部长石兆基、教育部部长蔡元培、

陆军总司令段祺瑞、国务院秘书长魏成祖、

外交部代理部长胡伟特、海军司令刘冠雄、工信部副部长王正廷

▲1914年袁世凯祭天

1914年12月23日,袁世凯以大总统身份在天坛举行了祭天大典,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全国性的祭天大典。早上六点,袁世凯乘车离开总统府,在天坛南门外换乘公共汽车。礼车抵达昭衡门,人们换上竹椅,来到祭坛前。

▲袁世凯率领数百官员登上天坛台阶。

然后按照烧柴、第一次供奉、第二次供奉、最后一次供奉、喝酒祝福和接受祭祀的顺序,

取出食物并查看火势的过程

▲1916年袁世凯葬礼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83天后废除帝制。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去世。虽然袁世凯在遗嘱中提到“遗体不葬于国,应由袁家安葬”,但继任大总统黎元洪下令为袁世凯举行国葬。出殡当天,鸣放108响礼炮,学校停课。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东城区铁石狮胡同5号总部逝世,享年59岁。3月19日,孙中山灵柩被移至中央公园社稷坛正殿安放。经过隆重的公祭仪式后,灵柩于4月2日下葬。灵柩被移至香山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石牌坊暂安放。詹姆斯·布伦近距离拍摄了孙中山灵柩移动的很多细节。

▲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击败同盟国。

这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成为战胜国。

1918 年 11 月 28 日

北洋政府召开大会,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

中外军队在故宫太和殿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鸣放礼炮108响。

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在太和殿前发表演讲

▲五四时期爱国学生

▲1925年5月30日

2000多名上海学生在租界里散发传单、发表演讲。

英警开枪,引发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1916年,约翰·詹布伦在长城上结识了露易丝·赫尔德林小姐,一年后两人结婚,从此他就再也没有想过离开中国,几年后,詹布伦的健康出现问题,这或许与12年前的那次受伤有关,当时张勋的队列军进入北京复辟帝制,正在城墙上拍摄两军战斗的詹布伦被炮弹炸伤。

1929年8月2日的《南华早报》撰文写道:“詹姆斯·布伦先生在北京开设摄影工作室达19年之久,他的作品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他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一时期在北京发生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

▲Jan Brun街拍中的黄包车

节奏感也很强

作为一名工作室摄影师,詹布伦拍摄了北京周边几乎所有的建筑景观,从圆明园遗址到颐和园,从北海、故宫到十三陵、长城、热河宫。詹布伦拍摄的另一个主题是北京民俗风情。街边店铺、手工艺人、骆驼商队、老北京人的日常饮食,都被他用相机记录了下来。

此外,他还利用极为罕见的转机,记录下北京城市建筑、周边民国大使馆等珍贵景观,制作出长达2米多的彩色长卷,甚至还租用热气球,从空中拍摄北京城。

▲20世纪20年代的长城

▲20世纪20年代的天坛祈年殿

▲20世纪20年代从钟楼和鼓楼拍摄的北京全景

詹姆斯·布伦不仅记录了民国时期的重要影像,他的艺术摄影作品也带有一种朦胧的感觉。

詹姆斯·布伦的影像被制成大小不一的照片、幻灯片和彩色明信片出售,成为研究民国照相馆生态、摄影技术、影像传播等的第一手珍贵史料。这张保存极为完好的十寸胶片,不仅记录了大量珍贵的影像,还蕴藏着民国摄影史、民国摄影科技史、民国照相馆史、民国中西摄影文化交流史等。

▲詹姆斯·布伦拍摄长城时,也有着难得的独特视角

▲Jan Brunn眼中的摄影语言

城墙和护城河风景如画

▲这张由 Jan Brunn 拍摄的颐和园照片,

这表明他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构筑视觉元素的能力。

▲近乎完美地刻画了 Jan Brunn 的人物与环境

▲Jan Brun 拍摄北京郊区妇女走亲访友

▲姜布朗拍摄的北京郊区的劳动场景,在同期的摄影家中是很少见的。

▲大量类似照片,外国联军在哈德门合影

▲东便门通惠河码头

▲荷兰驻东交民巷大使馆

▲改造前的正阳门瓮城

▲前门大街五座牌楼

▲太和殿广场

▲天安门广场前

▲文华堂、文渊阁、传心堂等。

▲宣武门城楼

▲从至山门街东口拍摄的景山

▲20世纪20年代故宫银胶相纸照片

▲颐和园仙女桥

▲六国酒店

▲从居庸关云台拍摄的居庸关古道。

这是进出北京的重要通道之一。

这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大清门

▲ 取水

▲1912年伦齐起义后被烧毁的房屋

▲路过西八里村村门口的商贩

▲玉泉山玉峰塔

▲中南海海燕堂兽首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