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
遍布全球的网络店铺共用同一张店铺图片;不同电商平台的店铺产品款式一模一样,但价格、质量却相差甚远……“盗图抄店”“一键搬店”等扰乱市场正常秩序的新行为,正成为电商平台售假、“零成本”牟利的新捷径,越来越多原创商家的创意和流量被“劫持”,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近日,江苏某网店原有畅销的实木双层床,从品牌名称商标到产品主图、产品详情页,均被某社交电商平台的另一家网店“盗版”。在接到消费者投诉后,天猫一家家居旗舰店才发现自己的店铺被“盗版”。店长谈起自己的遭遇,无奈道:“很多消费者都误以为我们在其他平台又开了旗舰店。”
消费者看到被盗的图片感到困惑,来到正品网店询问“为什么图片一模一样?”
消费者看到被盗的图片感到困惑,来到正品网店询问“为什么图片一模一样?”
消费者看到被盗的图片感到困惑,来到正品网店询问“为什么图片一模一样?”
天猫店铺向盗图网店所在地山西省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后发现,该网店不仅“盗图抄店”,还恶意下单3万余单,提高销量和排名,涉嫌不正当竞争。
近日,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这家跨平台盗图网店处以罚款1万元。记者了解到,这是太原市市场监管部门首次对跨平台“盗图抄店”、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电商网店进行行政处罚。
跨平台“盗图抄店”涉嫌侵权
“虚假订单”罚款1美分
“为什么我只收到了床垫却没有收到床?”“你们有多少家网店?”……
今年10月,天猫平台某家居旗舰店向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称:阳曲县某商贸公司在上海某社交电商平台开设的家具网店,未经授权在其店铺内使用了该家居旗舰店双层床的主图、商标及商品详情页(装潢),导致大量消费者误以为店铺内销售的商品为其天猫店原装商品,此案涉嫌违法金额高达380万元。
接报后,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立即到现场,对被举报的涉案商品标识进行核查,确认被举报网店直接抄袭天猫店铺的商品名称和商品详情页,即“盗图抄店”。此外,令人吃惊的是,被举报网店显示这款商品的销售数量为1308件,但销售订单中收货人大多为同一个人,实际到货金额仅为1分钱。
遭遇广泛抄袭的原商家盛女士正在整理自己设计的衣服。
一张双层床,只要1分钱?
执法人员进一步调查发现,被举报网店为提高销量和排名,吸引消费者关注和购买,利用小程序进行虚假订单。这些虚假订单没有物流公司和物流单号,没有实体流通,每笔订单的支付金额仅为1分钱。经统计,被举报网店在某社交电商平台注册运营9家店铺,共计虚假订单30468笔。
在认定被举报网店涉嫌违法侵权后,执法人员利用第三方机构的网络证据存储服务,对被举报网店首页及涉嫌侵权商品内容静态页面进行了证据存储。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最终认定被举报人违反了《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罪对其处以罚款5000元;以虚假商业宣传、假订单罪对其处以罚款10万元,并责令其停止侵权违法行为。上述网店经营者阳曲县某网络服务公司也因组织假订单被罚款10万元。
浙江绍兴市场监管部门对跨平台“盗图抄店”行为开出首张罚单。被盗图的闫先生是一家窗帘网店经营者,他为每一件产品精心拍摄创意图片,这已成为他网店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原有商家受苦
侵权商家通过“零成本”复制图片,轻松获利
服装网店拍摄模特照片也需要很大的投入。
跨平台“盗图抄店”到底有多猖獗?
从日用品到家居用品,从服装鞋帽到生鲜食品……这些行业都是“盗图抄店”的重灾区。杭州一位原创女装卖家,从服装创意设计、样稿到样衣打版,需要多次修改,还要拍摄过季的宣传照……一款爆款女装的背后,凝聚着许多人的辛勤劳动。正是这样的一家店铺,被330多家网店“盗图抄袭”。这些“盗图”网店的产品价格往往只有正品的一半甚至更低,但品质却远非正品。被“低价”误导的消费者,开始质疑无辜的正品卖家……
今年7月,浙江绍兴市场监管部门对一起跨平台网络“盗图抄店”行为开出了首张罚单,称“某恩旗舰店”畅销窗帘的原图、产品详情、质检报告均被“某霸专卖店”抄袭使用,并成为被抄袭网店最热销的商品,违法金额高达17288.59元。
店铺销售严重受到影响,却遭遇大量莫名其妙的恶意投诉……记者了解到,在淘宝平台上,不少原创商家都有过同样或类似的遭遇,他们大多都亲身经历过原创店铺被抄袭、热门图片被盗用、同款同质量、不同价格的劣质产品被他人销售等。其中,跨电商平台“盗图抄店”的经历,对原创商家来说最为头疼,由于维权程序复杂耗时,不少商家心急如焚,却又无路可走。
记者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盗图抄店”,弹出了“教你如何盗图”“快速掌握盗图秘诀”等网页。一位原创商家表示,希望各大电商平台能建立协同处理机制,严厉打击此类行为;监管部门能加大查处力度,对抄袭、盗用爆款商品等扰乱正常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予以遏制,对平台内商家“盗图抄店”行为视而不见甚至提供便利的电商平台应予以追责。
监管部门与平台联防联治
共同维护网络市场公平竞争
跨平台“盗图抄店”行为该如何界定?监管部门与平台如何联手防范、打击假冒?
据了解,社交电商平台商家普遍存在抄袭淘宝、天猫店铺畅销图片、网页设计、店铺装修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盗用产品图片、抄袭原店铺,故意混淆消费者信息,以次充好,诱导消费者以低价下单购买同款优质仿品,本质上是一种新型、更为隐蔽的售假手段。这种恶意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阻碍了中小商家的品牌建设和打造畅销产品的能力,也严重打击了原商家的产品创新积极性。
太原市市场监管局网络交易监管科科长郭进表示:“侵犯注册商标权、假订单等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首先,‘盗图抄店’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因为品牌认知度、店铺销量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其次,严重扰乱了网络商家的经营秩序,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同时造成平台数据的虚假繁荣,长此以往,容易衍生劣质商品聚集的不规范市场。”作为市场监管部门,我们将持续净化网络交易空间,严厉查处商标侵权和假订单行为,营造安全放心的网络消费和经营环境。
阿里巴巴集团平台治理部副总裁肖水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解决图片盗用问题包括平台域内和跨平台域外两个维度的探索。目前,阿里巴巴平台内部已经建立了顺畅、透明、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原创保护计划帮助商家认证原创图片和短视频首发,保护原创图片。一旦发生盗用,商家可以利用该机制一键快速投诉。同时,平台还开发了AI虚拟模特“塔吉”,为服装商家提供模特静态图智能化解决方案,直接减少商家上新品的人力和财务成本,从源头上杜绝商家图片被盗用的风险。
据了解,截至9月30日,阿里巴巴平台已认证设计稿超过38万份、短视频2600万条、图片5.5亿张。通过该机制发起的维权,阿里小二将快速响应,90%以上的投诉将在24小时内得到处理。平台核实侵权信息后,将迅速删除侵权信息。
肖水仙坦言:“目前仅靠单一平台还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跨平台‘盗图抄店’现象,各电商平台之间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治理规则。我们也在尝试把阿里巴巴内部独创的保护治理模式推广到更多的外部用户,比如平台主体、司法部门等,希望实现多方共治,将跨平台‘盗图抄店’现象的发生降到最低。”
山西经济报记者 郝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