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看这个包,很新的,今天大促销,大家来试试手速吧。”“快来买一个包吧,官方售价几万,今天只要1999元。”听到主持人的话,李文新(化名)握着手中的手机,双眼紧盯着屏幕,准备拍下眼前的包包。
上架仅两秒,这款包就显示已售罄。在二手奢侈品(以下简称二手奢侈品)直播间,此类商品上架后秒售罄的现象屡见不鲜。近期,部分LV(路易·威登)产品涨价,二手奢侈品在各大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上也热销。
与人们想象的相反,二手奢侈品包包也能转卖赚钱,很多消费者在转卖自己买的包包时,损失了一半的钱,还遭遇了包包质量与主播描述差别很大、不退不换等问题。
01 直播间三个月花十余万元买二手奢侈品包
“3、2、1,快进链接。”34岁的李文欣在货架上看到一款来自LV的黑色棋盘格包,立刻点开购买。屏幕显示刷脸支付成功,她松了一口气。李文欣在北京工作,此前她一直背着一款Coach手提包上班,这款包包陪伴她近五年,今年包包的背带快断了,她只好再买一个包。
她在浏览直播间时发现,二手奢侈品的价格非常诱人,原本预算1000元左右再买一个Coach,却发现只要三四千元就能买到一个二手LV包。
二手奢侈品凭借相对低廉的价格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网络直播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比过去更清晰地展现商品细节,成为二手奢侈品消费的重要战场。
中新社经纬对电商平台和二手奢侈品平台进行对比发现,二手LV包包的价格通常比专柜新品价格便宜一半甚至更多。比如一款官网标价24500元的大号LV字母包,在部分直播间售价仅为9000元。一款中号字母包售价为14400元,而部分二手奢侈品直播间仅售6000多元。
今年3月到现在,李文新先是尝试购买了一款310元的MK包,随后又花3999元购买了一款LV包。
另一位上班族齐熙(化名)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自己从大学开始就喜欢打扮,入手的是轻奢。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工作经验的增加,她觉得轻奢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工作需求,更在意性价比。“如果只是为了出席重要场合,而不是日常穿,去专柜买真的不划算。”
起初,支付宝通过租房APP为齐曦打开了二手奢侈品的大门,后来,齐曦也开始在APP上寻找二手奢侈品,也去实体店购买。
“直到碰到一个直播间,我只是看了一两次。后来大数据识别出我感兴趣,不断推送内容给我。我被成功洗脑了,尤其是那些好言好语、用饥饿营销的主持人。等我回过神来,两三个月就花了十几万。”齐熙说。
02 二手奢侈品市场玩家蜂拥而至,价格透明,赚钱难度大
据普华永道发布的奢侈品市场洞察报告显示,中国奢侈品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将达到816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奢侈品市场份额的25%左右。此外,通过回收实现可持续的价值链闭环也刺激二手、回收、租赁和共享奢侈品市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预计2021年至2027年全球二手奢侈品市场将以年均近13%的复合增长率增长。
随着二手奢侈品市场的快速发展,红布林、胖虎、绯鱼等二手奢侈品电商平台迅速崛起,也获得了资本的青睐。
“这几年,进入二手奢侈品行业的人多了起来,比如十几年前成都的二手奢侈品店可能只有个位数,现在线上线下加起来至少有二三百家。”二手奢侈品品牌路小舍的店长帅宁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能感受到二手奢侈品行业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变化。
随着更多从业者的参与,以及网络平台的普及,二手奢侈品市场也变得更加透明。“二手奢侈品的定价并没有绝对的标准,过去二手奢侈品的主要卖点就是信息不对称,商家掌握着一定的定价权,时不时捡到个‘大便宜’就能赚得盆满钵满。但现在选择多样化,消费者可以通过多个平台、商家进行比价,有的消费者甚至比商家更了解商品的价值。”帅宁峰说。
“二手奢侈品主要挤压了轻奢市场,比如一个MK包要3000元,但多花一点钱就能买到一个二手LV。”帅宁峰说。
这也正是李文新放弃Coach、选择购买二手LV的主要原因。不过,帅宁峰多年观察发现,5000元到10000元价位的包包流通量最高,尤其是这个价位的LV、GUCCI,是二手市场流通的主力。
今年以来,帅宁峰就告诉身边的从业者不要囤货。他坦言,由于大量玩家涌入,卖家的库存增加,而买家却没有与之匹配的购买力,在二手奢侈品市场赚钱越来越难。
03 “背一次,损失一半”
很多人购买奢侈品包包是为了保值,但二手奢侈品包包是否也能保值却值得怀疑。
在李文新看来,买一个Coach包,背几年,转卖也没什么价值。不过LV等奢侈品包包的价格还在涨,背腻了再转卖也是值得的。“说不定过几年,二手奢侈品包包的价格也会涨,你还能赚点小钱,相当于免费背了一个奢侈品包包。”
但转卖的经历让她动摇了之前的想法。拿到MK包包后,她发现包包比较重,上班背肩膀很痛,于是就把包包放到一个转卖平台上,最初估价在157元到307元之间,于是她把包包寄到平台,最后支付了157元。
“我只带过一次,就丢了一半。”李文新感慨道。她还曾将另一款3999元买的LV包在不同平台做过估价,两家二手奢侈品店给的估价是2000元,红泡泡给的估价是1500-2000元。
“这个包包本身的保值率就没有那么高,哪怕是全新的,离开柜台之后贬值也会比较大。而且你是在二手奢侈品平台买的,它的状况相对来说不是很高,如果后期磨损严重的话,可能就没法回收了。”一位评估师告诉李文新。
齐曦也有类似经历。她告诉《第一财经》,她花三四千块买的包,几乎全部亏了,完好的包也亏了一半。“这些包根本不像他们说的可以流通赚钱,到底是翻新包还是直销包,我们根本分辨不出来,只有内行才看得懂,鉴定书上大多都看不出来。”齐曦说。
“个人不可能靠二手奢侈品包包赚钱,要卖就得接受亏损。后来我买的都是99成新的,价格在6000到8000元不等,LV、圣罗兰、香奈儿等都在1.3万元左右。这些包包我不卖了,我自己用就行。”齐熙无奈地说。这些包包虽然是奢侈品,但和珠宝、钻石不同,普通的包包没有收藏价值,有的包包寄售了两个多月也没卖出去。
同款二手奢侈品,回收价和卖价为何相差这么大?帅宁峰表示,除了简单的买卖,商家还需要承担很多潜在的成本和风险。“囤货资金、人员、房租、运营投入等成本,这些很容易理解。另外,商家还需要定期学习鉴别知识,避免收到假货,比如有些奢侈品鉴别培训班,一周要花一两万。市场变化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一款在市场上很火的包包,如果一两年后变得不那么火爆,商家手里的货就会面临打折甚至亏损,这种风险是不可控的。”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肖飒对二手奢侈品市场研究多年,取得中检集团奢侈品鉴定师资格证书。她对中新社表示,二手奢侈品保值更多是商家的营销噱头,只能说少数几个品牌的少数款式奢侈品有保值甚至增值的效果,普通人很难从中获利。在奢侈品二手市场,更有可能是刚买就贬值,从二手奢侈品中获利并不是明智的投资选择。
04 “质量没有标准,全靠主播说”
购买二手奢侈包时,最考验人的就是对包包瑕疵的容忍度。
“如果接受不了使用痕迹,就别买二手奢侈品包。”一位主持人在直播间直言。虽然不少消费者已经给自己打了“疫苗”,但购买到的效果还是低于预期。
一位消费者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主播在检查包包质量时,并没有把所有细节展示清楚,她买的包包拉链五金感觉很结实,但主播却没有展示。
齐曦向第一财经展示了一张交易截图,她称自己花了2000多元买了一个包,“当时商家说是99成新,但我收到的时候不是这个样子的,我一次都没背过。”
无奈之下,齐曦只能在二手奢侈品平台上以1424元的价格出售这款包。“商家说不退不换,我只好认赔,不能让它烂在我手里。”她说。
“二手奢侈品包包的质量,国家没有明确的标准,全靠主播说。”齐熙说。小撒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二手奢侈品市场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平台都有自己的标准。
中新社还发现,部分直播间明确写明“除非真实性有疑问,否则不予退换货”。 李文欣告诉中新社,由于有此要求,她即使对收到的包裹质量不满意,也不能退货。
帅宁峰坦言,消费者与商家对品质认知的差异是二手奢侈品行业的普遍现象。“比如我们平时说的九成新其实就是品质不太好,低于九成新的我们基本不接受,但消费者可能觉得九成新已经很接近全新了,收到之后觉得完全不符合自己的预期。所以有的商家为了降低退货率,也为了防止商品被调换,也有‘非正品不退不换’的规定。”
在直播间买了好几个包后,李文新不再相信主播所谓的“大漏”,认为“人不能总是掉进同一个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