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 App 鬼影重重,济南市民下载后被盗刷,如何辨别真假?

日期: 2024-09-18 14:03:12|浏览: 248|编号: 6653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济南市民韩先生为了理财,下载了一款名为“××银行信用卡”的APP,不久后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盗刷,无故被借贷。他到银行网点核实,被告知自己安装的客户端是仿冒品。

网上转账缴费、办理罚款、购买火车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手机APP办理各种事务。新华视点记者在手机APP市场上发现,一些名称、图标相似的高端仿冒APP,真假难辨,给不少用户造成了经济损失。

优质仿冒应用内布满“鬼影”并设下陷阱

济南市民程东近日在手机应用商店尝试下载公安部推出的“交管12123”APP,以便网上办理交通罚单。搜索结果中第一个出现的是一款名为“12123”的软件,APP图标是一个“违章”字样。下载使用后,程东发现该APP功能和页面极其简陋,是一款高仿APP,不仅不能办理交通违章,还充斥着大量广告。

记者在多个应用商店搜索发现,此类APP并不少见。比如北京公共交通集团推出的“北京公交”APP,即可扫码乘坐公交车。但在安智网、快安网等应用市场搜索“北京公交”,排名靠前的多为“北京实时公交”和“北京公交在线”等APP,下载量最高达到30.8万次。打开上述APP后,界面十分简洁,且均不具备扫码乘坐公交车的功能,且均含有大量广告。在这些APP的用户评论区,不少用户留言“根本没用”、“软件就是骗人的”。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质量上乘的仿冒APP还通过伪装成官方软件的方式窃取用户个人信息。济南居民罗腾告诉记者,他此前从应用市场下载了医院APP,在济南一家医院挂号并填写了电子病历,其中就包括家庭住址、联系方式、职业等个人信息。但后来他发现自己下载的APP并不是官方APP。“这款APP已经被下载了近10万次,窃取了大量个人信息,侵犯了个人隐私。”罗腾说。

记者发现,高仿APP除了集中在垂直生活服务软件上,在电商平台应用中也很常见。烟台居民马巧初告诉记者,她在某应用市场搜索“淘宝”,下载了一款名为“淘宝特卖”的APP。进入平台后,她发现平台上很多商家在售卖廉价假货,“三包”、“退换货”等购物条款并不齐全。

记者就“12123”、“北京公交在线”、“淘宝特卖”等高仿应用是否与官方应用有关,联系了北京公交、山东交警等部门及淘宝客服热线进行核实。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应用与官方应用并无关联,类似的高仿应用还有很多,确实对用户造成了一定干扰,很多用户一开始就无法下载官方应用。

5万元就能开发出一款高质量的仿制应用

记者发现,不少高仿APP的开发者都是第三方公司。以“北京实时公交”为例,开发者是一家江苏的商贸公司,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该公司的经营范围为“化妆品、服饰、日用品销售”。此外,记者还发现,应用市场中的一些高仿APP甚至是个人开发的,更多的开发者信息在网上根本查不到。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高仿APP的盈利方式主要靠在APP内投放大量广告赚取广告费,而此类APP的开发难度并不大。记者联系到一家APP开发团队,向他们提出想开发一款从图标到名字都模仿某学习APP的高仿APP。对方称,只要不要求“一模一样”,就可以实现,费用大概在5万元左右,开发周期大概在一个月左右。

业内人士表示,开发一款优质的仿冒APP,成本动辄数万元,长期下来就能赚取广告收益。应用市场审核上架APP时,机器审核只做病毒、兼容性测试,人工审核一般只检查名称、内容是否违规,APP名称、图标、宣传语等内容是否模仿,大部分应用市场疏于区分。

记者查看了多个应用市场的相关条款发现,仅有“华为应用商店”等少数应用市场在相关条款中要求,上架应用不得与其他开发者的应用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外观、名称、主题等。

优质仿冒应用已形成产业链,危害用户网络安全

360发布的《2018双十一购物安全生态报告》显示,一个月内,假冒主流购物APP数量接近4000个,覆盖设备超过30万台,高仿APP已形成危害用户网络安全的产业链。

记者发现,近期福建、河北等地网信部门关停下架的应用程序中,就有不少高仿应用程序。福建泉州市网信局今年8月下架的43款违规应用程序中,就有模仿“天天快报”等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吴申阔表示,仿冒正版应用涉嫌侵权,对用户造成了实质性损害。但在当前打击仿冒应用过程中,存在多方协调难、举报下架流程长、相关法律政策不完善等因素,为一些不法企业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空间。

多位专家建议,公安、市场监管、网信等部门要联合执法,对造成用户经济损失、个人信息泄露的高仿APP严惩不贷。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新年表示,相关部门应通过案例发布、防范建议等形式,提升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能力,防范网络诈骗。

吴申阔表示,作为平台,各大应用市场要进一步完善内部审查机制,履行法定和约定的对已建立的应用软件提交的信息进行审查、登记、检查和监控等义务,从源头上治理高仿应用问题。

多位专家提醒用户,在使用APP时,尤其是被要求转账时,应仔细辨别APP真伪,不要轻易接受对方的指令。另外,用户还应仔细辨别APP要求点击的未知链接,尽量不要在未知链接中输入个人信息,避免信息泄露。

新华社济南11月19日电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邵璐文杨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文来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新闻,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