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库美妆平台联合高校推出 AI 测肤产品,跨界转型科技医美赛道言之过早

日期: 2024-10-03 19:04:26|浏览: 186|编号: 7013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所有的越界和下沉尝试都未能保持有效。寺库至今还没有找到新的增长引擎,更没有找到值得资本兴奋的新故事。

正文丨BT财经

近日,沉寂已久的奢侈品电商SECO(:SECO)又有新进展——

其美容平台与北京大学医学院、清华光学实验室合作,通过其美容医学研究院推出“AI测肤”产品。

有媒体认为,这是寺库进军科学医疗美容赛道的信号。但梳理后发现,这个新故事并不打动人心,寺库现在谈转型还为时过早。

对美的徒劳探索

2018年,寺库首次正式进军美容领域。

2018年1月,刚刚宣布与传统百货巨头百盛达成战略合作。 3月,他们联合推出“女神节”,通过线上下单、线下提货的O2O方式销售大牌美妆产品。

2018年11月22日,寺库与美图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当时,美图迈出了太大的一步,出现了商业危机。它不得不摆脱手机业务和电子商务业务。接手运营的是它的美图美妆APP。

是寺库于2017年8月孵化的零售电商平台,主打奢侈品试用体验。用户只需几元钱就能租用最潮的品牌,大大降低了奢华体验的门槛。新的先试后买模式帮助其在两个月内获得了 1000 万用户。

不过,当时的品类包括包包、手表、服装等,美并不是主要关注点。直到2018年,其收购美妆品牌美图秀秀后,其美妆标签才开始凸显。同时,还首次推出了美图秀秀的“AI测试”。 “皮肤”功能。

2019年10月,创始人黄鹏生创立北京美容医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11月,有消息传出与北京大学医学检验所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人工智能、产学研合作、皮肤健康大数据等领域开展全面、深入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美容医疗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由北京凯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持股90%,而与寺库的股权关系为宜春凯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较早。财政部持有18.3%的股份。这两家踢球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黄鹏胜。黄鹏生曾任寺库合伙人、技术与营销副总裁,现不在寺库担任职务。

来源:企查查

也就是说,名义上是寺库孵化的,但除了一些股权关系之外,实际业务相当独立。所谓进入医美,从更大的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自我探索,并不能说是寺库的转型选择。

这一点从APP的情况也可以看出。新下载的栏目只有“护肤”、“彩妆”、“我的”三栏。用户可以拍照来检查自己的皮肤质量。它将提供一些皮肤护理和美容建议并推荐一些产品。不过,这些产品要么是奢侈品,要么是高端品牌,而且并非来自高端奢侈品牌。试用完样品后,我直接跳到了京东。可以说,这与寺库无关。

另外,从其他用户的网络截图中可以看到,以前有“店铺”栏目,而在当前版本中,“我的”栏目中也有查看订单的选项,但并没有实际的e栏。 - 商务功能。

如今,它的定位是“拍照测肤、医学美肤”,不再是之前宣传的“先试后买”的零售电商平台。

事实上,从美图美妆的教训中我们可以看到,AI测肤功能并没有带动商场的销售,反而带来了高昂的运营费用,让公司不堪重负。美图公司2018年上半年财报显示,美图美妆的运营成本为9370万元,占其互联网业务的三分之一,但其同期营收并未出现在财报中。

目前看来,寺库试图通过一款既不具备电商功能,又不具备引流功能的产品来实现新的业务增长,几乎是痴人说梦。

抱大腿跨界

寺库成立于2008年,从事二手奢侈品业务。虽然资产模式较轻,但增长空间有限,因此开始转型为奢侈品新品销售。

尽管中国市场奢侈品消费潜力巨大,但奢侈品电商并不是一条容易走的路。

从最早的中社网、万标网,到与寺库同时兴起的真品网、尚品网,许多奢侈品电商平台最终走向衰落。寺库能顶着“中国奢侈品电商第一股”的光环登陆美股,实属不易。

虽然奢侈品是高利润产品,但奢侈品电商平台的利润并不高。作为“中间人”,他们的声音相对较弱。利润主要被品牌拿走了,他们能赚到的钱就是差价。寺库最高毛利率一度达到21.2%,2020年第三季度已降至16.31%。

为了保持增长,寺库一直在进行各种尝试。 2015年起,寺库开始逐步向精品生活方式转型,不再局限于奢侈品电商。先后布局寺库生活、寺库名品、寺库艺术、寺库金融、寺库农业、生态云、国际网站、图书馆客户计划等多元化业务领域。

为了彰显寺库转型的决心,创始人李日学表示:“我从来不认为寺库是一家奢侈品电商,我们的定位是高端消费服务平台,针对追求高品质生活、满足生活需求的人群。”他们的生活场景,满足他们的服务需求。”

但寺库却选择了“抱大腿”的跨界转型,试图通过其他领域的大佬为自己带来新的用户和流量。

比如,寺库与碧桂园的战略合作,瞄准的是对方全国超过300万精英业主及地产项目。一是可以直击目标客群,二是可以利用碧桂园的商业地产拓展线下门店。做吧。

对于奢侈品电商来说,从线上转向线下是最后的选择。毕竟,奢侈品消费群体对价格并不敏感,但他们非常重视产品带来的品牌服务和消费体验,而这些是电商平台难以提供的。为了快速拓展线下业务,寺库选择拥抱房地产开发商的大腿,也算是一条捷径。

2019年,有消息称寺库要进军营养健康行业,而其选择的合作伙伴也有着雄厚的背景。是北欧地区最大的医药健康集团,全系列产品包括膳食补充剂、医疗器械、护肤美容产品等。 。

然而,这些合作的雷声虽大,但在财务业绩方面实际落下的雨点却很小。寺库努力摆脱“奢侈品电商”的标签,但奢侈品销售仍然是其营收的最大支柱,占比超过95%,这让寺库的转型极其无力。

电商生意难做

奢侈品电商属于低频业务,寺库尝试了很多方法来激活平台流量。

比如销售其他相对高频的品类。 2018年6月,寺库推出社交电商业务“库店”,涵盖更接地气的家居、生鲜、数码家电、美妆护肤、服装箱包等,其中生鲜占10%。占总数的%。占总销售额的1/3。

一开始的结果很好。半年内,库店店主数量达到10万,平台GMV突破1亿元。不过,或许是因为失去了奢侈品本身的特质,酷店与当时领先的社交电商相比,并没有太多的竞争优势:一是因为进入较晚,失去了先发优势;其次,品类上没有太大的区分;三位优质店主和妈妈们已经瓜分得差不多了。 2019年6月,库店陷入裁员危机,至今没有进一步消息。

2020年,直播带货风潮汹涌,寺库也开始进军直播市场。首先,快手推出首个直播秀,瞄准下沉市场,斥巨资打造首个豪华直播基地,总面积达7000平方米,可容纳更多人每天有超过300位主播同时在线开播。据称,已与3800家主播品牌达成合作。

然而,奢侈品直播往往面临信任危机,价格过高难以吸引销售。除了首秀5小时战报1.05亿元外,寺库尚未公布直播业务新业绩。

寺库因此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所有的越界和下沉尝试都未能持续和有效。迄今为止,它还没有找到新的增长引擎,更没有找到值得资本兴奋的新故事。

更郁闷的是,寺库深耕奢侈品电商赛道多年,已连续14个季度实现盈利(尽管受疫情影响,其净利润在2020年一季度首次出现亏损)。疫情之下,第二季度扭亏为盈),着实难能可贵。但并没有得到资本太多的青睐。

上市首日即跌破13美元发行价。股价已跌至2.47美元,较最高点跌幅超过86%。市值持续萎缩,目前已不足2亿美元,一度濒临退市。相比之下,英国奢侈品电商的情况要好得多。股价最高曾达到75美元左右,现报38.75美元,市值137.47亿美元。

这或许是受到了海外市场对中概股的认知偏差的影响,但寺库的增长日趋疲弱却是不争的事实。

2018年以来,寺库营收增速呈现下滑趋势,尤其是2019年以来,同比增速从46.5%下降至12.5%。 2020年,受疫情催化,将全面进入负增长。

活跃用户、GMV、总订单等关键指标增速也明显放缓。以2019年四季度为例,活跃用户同比增速分别为89.5%、67.7%、58.7%、50.9%; GMV同比增速分别为97.1%、95.9%、66.8%、51.9%;订单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11.6%、109.4%、74.2%和48.4%。

增长乏力从来都不是资本市场喜欢的故事。为了生存,寺库不惜出售约28.9%的股份,让趣店集团(NYSE:QD)成为第一大股东,试图讲述“1+1>2”的新故事。

然而,趣店本身却无法挽救,其股价仅为1.86美元,市值仅为4.7亿美元。趣店万里目与寺库联合发起的“百亿补贴”活动被认为是一个噱头。

确实,寺库并没有等到转机。相反,它在今年1月宣布可能私有化并退市。该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日学可能会以 3.27 美元/ADS 的价格进行全现金收购。或许正因为如此,寺库尚未公布2020年的财务业绩。

长期以来,奢侈品垂直电商被媒体批评为“伪命题”。抛开不可替代的线下体验,作为“中间商”,寺库的生存空间在品牌和综合电商平台的双重挤压下越来越小。

2020年的COVID-19疫情让奢侈品牌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电商渠道的重大贡献,加快了线上自营的步伐。而他们往往倾向于选择阿里巴巴、京东等综合性电商平台,进一步压缩垂直电商的生存空间。

腾讯微信小程序引入了众多奢侈品牌;京东还获得了开云集团及集团旗下众多品牌资源;天猫还推出了奢侈品频道,Prada、Bally等近200个奢侈品牌已入驻。进入。值得一提的是,腾讯和京东都是这家国际奢侈品购物平台的股东。

寺库常青教育的市场日趋成熟,但巨头们瓜分了市场。规模、流量、品牌资源、供应链都处于劣势——寺库即使私有化退市,仍将面临这样的困境。

重压之下,如果寺库不能拿出解决奢侈品电商问题的新思路,未来或许并不乐观。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