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主要城市购物中心销售额排行榜:50亿元以上购物中心盘点

日期: 2024-12-22 12:13:52|浏览: 252|编号: 8901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原版小鱼城战

每个城市都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三大中心。这三大中心是就业中心、交通中心和消费中心。本文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各大城市消费中心的座位情况。

01

哪个城市50亿元以上的购物中心最多?

根据鑫商网和朋友汇的数据,我们找到了全国购物中心销售排名。 2019年,全国主要城市21家购物中心销售额超过50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统计的是购物中心而不是百货店,因为百货店的业态和规模比较单一,而购物中心是多业态的经营模式,包括百货、租赁、餐饮、休闲等。和娱乐。是一种体验式消费,因此购物中心更能体现一个城市的商业活力和人气指数。

以下为重点城市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购物中心排名。统计口径可能存在偏差,数据仅供参考:

数据来源于:新商网、朋友汇。注:本次盘点中,新商网&朋友将北京新光SKP、长春欧亚、长春卓展、上海八佰伴、西安赛格、杭州大厦等购物中心归为百货店或百货商场项目,故没有出现在排行榜中。

从上图可以看出,全国年销售额过百亿的购物中心仅有两家。一个是南京德基广场(112.4亿元),另一个是北京国贸商城(110亿+)。如果算上百货商场的话,全国销售额过百亿的项目只有四个,分别是北京SKP(150亿+)、南京德基广场、北京国贸商城、杭州大厦(105亿) 。

如果以50亿销售额作为高端消费中心的起跑线,那么全国至少有21个项目达到了这一目标。其中,长沙、杭州、沉阳、宁波、郑州、深圳、南京各1个,武汉2个,成都2个,广州3个,北京3个,上海4个。

上海、北京、广州处于第一梯队,彰显了一线城市强大的消费能力。

成都有两家入围企业,这说明成都的消费能力并不差,城市的商业活力非常强劲。

广州的3家入围购物中心均位于天河区,且全部位于天河路商圈内。三个商场距离很近,相距600米左右,由此可见广州在商业层面绝对是单中心结构。

其中,天河城作为中国(内地)购物中心的“鼻祖”,发展至今并未衰落。天河路商圈除了天河城、正佳广场、太古汇三大商圈外,还有天环广场、万菱汇、时尚天河、广百、维多利亚、现代百货、天域购物等多家商场或百货店中心。购物中心方面,天河路商圈无论规模还是密度都是全国最大的。

与广州相比,深圳仅罗湖区万象城入围TOP21,可见深圳业务相对分散,不如广州那么集中。

此外,北京还有3个商场,国贸1个、三里屯1个、海淀1个。上海的四大商场分别位于浦东、静安、普陀、杨浦区,各自可以说是独领风骚。

可以说,上海的商圈是一线城市中最均衡的,而广州则是最集中的。

02

哪个城市的购物中心最多?

如果排名从TOP21扩大呢?

以下为重点城市年销量百强名单:统计口径可能有偏差,部分项目数据缺失。数据仅供参考:

数据来源于:鑫商网、朋友汇

百强购物中心中,上海占21家,占比21%,足见这座城市超强的消费力,也说明上海的消费中心分布比较均匀。

深圳占11个,占比11%,展示了深圳的多中心城市结构。北京有14家企业,占比14%。

广州仅有4家,数量远远落后于北京、上海、深圳。这可能和广州商业集中度较高有关,因为在天河之外,基本上很难找到特别好的购物中心。当天,随着万博商圈、东圃商圈的成熟,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将进驻广州。

除了商场之外,奥特莱斯也是常见的业态。以下是新商网、朋友汇不完全统计的2019年全国排名前18的网点具体情况。仅供行业参考:

03

全国最强商圈是谁?华强北1号、春熙路2号

阿里巴巴近日发布了全国核心商圈热点排名,该排名是根据高德地图拥堵数据计算得出的。全国排名前三的商圈分别是深圳华强北商圈、成都春熙路商圈、北京国贸商圈。

进入热力图前十榜单的商圈分别为深圳华强北商圈、成都春熙路商圈、北京国贸商圈、广州珠江新城商圈、南京新街口商圈、西安回民街商圈、上海南京路商圈、杭州武林路商圈、重庆解放碑商圈、武汉光谷商圈。

当然,这个排名是基于热力图,即拥堵指数。并不是按照销量来排名的。参考价值不大,因为拥堵指数还与规划水平有关。

04

社会消费总量排名

根据2019年主要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消费前十位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广州、重庆、成都、武汉、深圳、杭州、南京、苏州,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前十的城市为:这10个城市均在6000亿元以上。

数据来自:第一财经

目前,只有上海和北京进入万亿美元俱乐部。上海达到13497.21亿元,北京达到12270.1亿元,广州以9975.59亿元排名第三。距离万亿俱乐部仅一步之遥,广州增速名列前茅。位居全市第一。

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重庆以8670亿元排名第四,成都以7478.4亿元排名第五。

值得一提的是,拥有第三大经济体的深圳,在社会消费总量上只能排名第七,相当于上海的一半、广州的65%。

一般有两个原因。首先,深圳的房价和租金成本较高。居民大部分收入用于购房和租房,这不可避免地挤压了消费。 2019年深圳家庭杠杆率达到167%,位居全国第一。二是居民贷款突破2万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第二个原因通常被认为是毗邻香港,在消费方面被香港吸走。香港毕竟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由此可见,深圳高新技术企业虽然对全国人才产生虹吸效应,但仍处于消费方面。被广州和香港虹吸。

与就业中心、交通中心相比,商业中心更难复制和转移,因为它确实需要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深圳作为一个新兴城市,无论是消费规模还是商场的运营质量,都无关紧要。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存在差距。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