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赵霞、韩义军: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理论频道光明网专着头条推荐
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该规划围绕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其中明确提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提高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下简称农村三产融合) .
推进农村三产融合,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农村三产融合是指第一产业——农业,以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和相关组织为主体,通过高新技术向农业产业的渗透、联动和延伸的融合。一二三产业布局和体制机制。 创新等方式,对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进行跨行业集约配置,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休闲农业等服务业有机结合,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带动农业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旨在通过实现三农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让农民共享增值收益。
推进农村三产融合,是有效市场与有效政府有机结合的必然产物。 农村三产融合是党和政府在新的历史阶段针对我国“三农”问题提出的新的发展方向。 是我国农业产业在升级换代等一系列背景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法律法规等,为农村三产融合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力推动了三产深度融合。农村三大产业。
新兴科技革命是推动农村三产融合、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前提和基础。 现代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向传统农业领域有机渗透,并逐步应用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过程,逐渐模糊了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农业的界限,形成信息农业和生物农业。 农业等新业态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以基因改造为代表的生物技术革命、以高铁为代表的交通运输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传统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广度和深度。 管理方式和新兴的技术革命积极推动了农村三产融合的产生和发展,为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是推进农村三产融合、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主力军。 不同于以往以工商资本为主体,从二、三产业向农业渗透,通过农业资源整合实现产业链垂直扩张的做法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农村第三产业整合以对农民及其相关生产经营组织,具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其中,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通常以农畜产品的生产或养殖为主,将农牧业与初级生产相结合,或将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销售相结合,或通过发展“农家乐”、休闲农业等多种形式实现产业融合。 在推进农村三产融合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方面可以成为农民开展日常经营活动的向导,帮助和引导农民制定和开展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管理计划; 它发挥着“桥梁”和“支撑平台”的作用,将千千万万的散户与市场连接起来,覆盖农产品生产、流通、流通、销售全过程。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逐步转型升级,逐步成为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主体之一。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常分布在粮食种植、林业、牧业、渔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它们一般具有比较成熟的产业整合经验和发展模式,在技术、生产、管理、市场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优势是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快速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最有力主体。
以更加具体有效的措施促进农村三产融合
尽管目前农村三产融合在实践中如火如荼地开展,但由于农业资源禀赋、经营主体特点、农业技术水平、管理体制等因素,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总体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 产业链延伸低、附加值低,利益联动机制松散,农业多功能探索不够,经营主体多但规模小,层次低,资源整合能力、创新能力、带动能力弱。 同时,人才、资金、土地等关键因素存在瓶颈,管理体制僵化,支撑体系不完善,相关软硬基础设施建设不合适、不足、不平衡。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结合实际问题,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特色产业,从产业、主体、政府、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在产业发展方面,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农业的多功能性。 提升农业生产功能,通过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建设,深入挖掘其品牌价值,实现品牌产品的溢价销售。 发展农业生态功能,提升农业环境保护价值,建设现代生态农业,提高农村三产融合水平。 突出农业文化功能,提升农业旅游价值,结合不同农村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地域特点,发展民俗风情、古宅观光、休闲农庄等旅游模式,提高农业附加值。农业产业资源。
在学科培育方面,继续鼓励各类学科加强合作、壮大实力、优势互补。 加强龙头企业自身建设,延伸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链,促进上下游龙头企业强强联手、合作共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水平。 鼓励部分农民工返乡创业,充分发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带动能力,衔接城乡、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资源流动。 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引导合作社联合发展机制,鼓励同质或相关合作社积极交流融合,在保证一定竞争的前提下实现规模效益,壮大合作社经济技术实力.
在政府支持方面,优化营商环境生态观光休闲农业,缓解人、地、钱的瓶颈制约。 完善涉农税收政策,建立健全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根据产业融合发展需要适时调整政策优惠,保持政策弹性。 加强农村金融体制创新,着力金融服务落后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创新,解决农村“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领域。 用足用好坚持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开经营权的农村土地使用“三权分置”政策,着力盘活耕地经营权。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业公共服务范围,补齐农村产业设施短板,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系统建设。
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优化三产融合的制度环境。 建立适应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管理体制,加强多部门有效协作。 拓宽农业管理范围,深入到土地规划利用、农业教育、科学研究、推广、农村建设、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等涉农领域标准、食品安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领域。 赋予农业管理部门有效的管理权力和手段,并建立相应的法律依据,使农业管理部门发挥权责统一的管理部门作用,提高管理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