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自泰戈尔孟加拉语版,按内容排列,以方便中国读者阅读。泰戈尔是印度和孟加拉人民心中的诗圣,1913年他因英译《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在他众多的作品中,爱情诗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泰戈尔是许多孟加拉诗歌规则的创造者,他一生在诗句、诗行、音步、节奏等方面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留下了大量形式多样的诗歌。本书选自泰戈尔孟加拉语版,按内容排列,以方便中国读者阅读。
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举世闻名的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勤奋好学,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50多部清新隽永的诗集,10多部脍炙人口的中长篇小说,90多篇色彩丰富的短篇小说,40多部深刻的戏剧,以及大量的短篇小说、散文、论文、游记、书信等作品。这位博学多识的艺术家还创作了2000多首歌曲和近2000件艺术作品。1912年,诗人自译的英文版《基尚卡利》出版,立即引起文坛轰动。1913年,泰戈尔凭借这本诗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从此他步入了世界文坛,其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
泰戈尔的名字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他的作品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大量介绍到中国,对郭沫若等老一辈中国作家产生了很大影响。1924年,年逾花甲的泰戈尔访问了我国上海、北京等地,愤怒谴责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对遭受苦难的中国人民表示深切的同情。周恩来参观泰戈尔创办的国际大学时,亲笔题词,称赞“泰戈尔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哲学家、爱国主义者、艺术家,深受中国人民的敬仰。”①
①摘自季羡林《纪念泰戈尔诞辰120周年报告》。
泰戈尔出生于孟加拉邦加尔各答的一个名门望族,祖父和父亲都是社会名流。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深受文学艺术的熏陶,文学天赋颇为发达。他以丰富多彩的作品开创了孟加拉文学的新纪元,也为印度其他民族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他不愧是印度文坛的领军人物,是举世瞩目的伟大作家。
一
短篇小说是泰戈尔全部作品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其成就十分杰出。正如孟加拉学者阿本·卡西姆·乔杜里所说:“短篇小说是泰戈尔的第二大成就,仅次于诗歌。”1
短篇小说一直是泰戈尔最喜爱的文学体裁之一。16岁时,他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乞丐女孩》。20世纪90年代,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短篇小说。这种兴趣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最后几周。在60多年的时间里,他写了90多篇短篇小说(约一百万字)。这在短篇小说体裁刚刚诞生于孟加拉文学的时代是一个惊人的成就。从效果上看,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和浪漫主义诗歌一样,是最受读者欢迎的篇章。
Aben Qasem ,《泰戈尔故事集》(Rabi-a),达卡,孟加拉语版,前言。
泰戈尔是印度文学中孟加拉文学和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的先驱。印度古典梵文学极其发达,孟加拉民间文学也多姿多彩。至于散文文学,不乏引人入胜的民间故事、寓言、传说、神话等,唯独没有现实主义的短篇小说。中长篇小说领域,也是泰戈尔的前辈、文豪潘吉姆·钱德拉·查托帕迪亚伊()等人在19世纪中叶开创的。在泰戈尔写出大量短篇小说之前,这一体裁在孟加拉文学中还处于朦胧状态。卡泰罗·古普塔在《现代孟加拉文学史》一书中说得好:“孟加拉文学中短篇小说体裁,是泰戈尔开创的。”②苏库马尔·森也说:“泰戈尔是真正的孟加拉短篇小说的创造者。”③
作家泰昂不仅在孟加拉文学乃至印度文学中开辟了短篇小说的新领域,而且凭借大量高质量的作品,将这一体裁推向了极致。正如孟加拉学者纳拉扬·乔杜里所说:“泰昂是孟加拉短篇小说的大师,他在这方面的实际影响力至今无人能及。” ④泰昂的小说大胆使用民间口语,给孟加拉文学语言带来了活跃的氛围,促进了孟加拉现代文学语言的形成和发展。
①帕纳吉·钱德拉·查特吉(ādhāādhāy,1838—1894)是19世纪孟加拉乃至印度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12部中长篇小说,为孟加拉文学的小说体裁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② Gupta,《现代孟加拉文学史》(ānlāSā),加尔各答,1961 年,孟加拉语版,第 168 页。
③SukumārSer,新德里,1979年,英文版,第282页。
④纳拉扬·乔杜里,《散文文学》(Nārā“Katha-”),加尔各答,孟加拉语版,1963年,第33页。
泰戈尔的短篇小说不仅在孟加拉乃至整个印度建立了无可争辩的权威,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宝。出版过多部有关泰戈尔作品的英国著名作家E.汤普森曾说:“优秀的短篇小说使他(指泰戈尔——作者注)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①这绝不是夸张,泰戈尔的短篇小说可以与莫泊桑、契诃夫等世界短篇小说大师的作品相媲美。《喀布尔人》、《莫哈玛亚》、《云和太阳》、《一个女人的信》等作品无疑跻身世界著名短篇小说之列。 1912年泰戈尔访英时,首先引起英国文坛轰动的,是短篇小说《喀布尔人》和一些诗集的英译本(由圣蒂尼克坦教师阿吉库玛·查克拉瓦蒂翻译)。②泰戈尔的短篇小说传遍世界,大受欢迎,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他的巨大成就。他的短篇小说被译成世界各大语种,最早的中译本可追溯到1917年发表在《妇女杂志》上的《雏光院》(即《假日》)。《喀布尔人》至今已有8个中译本。这种风起云涌的翻译竞争,很能说明问题。综上所述,泰戈尔的短篇小说不仅是他众多作品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也是孟加拉文学、印度文学和世界文学中一块瑰丽的宝藏。
①E.》,伦敦,1920年,英文版,第103页。
②参见《泰戈尔评传》(印度),SC圣古多著,董洪沟译,湖南人民出版社,第20页。
二
泰戈尔一生创作了90多篇短篇小说,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主题突出,好恶分明。作家对从古至今的故事有着全景式的视野,但他的才华主要集中在描绘他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也就是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印度城乡生活的方方面面,描写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不同人物。每当我们读到这些小说,一幅幅色调深沉、愤慨不已的时代画卷就会浮现在眼前。
作家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加强对印度殖民统治的时代。祖国沦陷、民族受辱的现实,激起了作家崇高的爱国情怀。他曾抛弃英国国王授予的头衔,公开谴责英国殖民者对人民的屠杀,并通过艺术形象宣扬爱国主义、揭露殖民主义。《云与太阳》描写的是一位冷漠世俗、爱好和平的大学生邵树松。他看到一个外国人为了好玩,开枪打沉了村民的船,便怀着仇恨向官府举报。但官府互相包庇,这个外国人逍遥法外。作家在小说中指出:“在这个英国人的心中,有一种信念,他不会因为这么一个小小的玩笑而受到惩罚。”后来,这个维护正义的大学生被投入了监狱。
作者不仅谴责英国殖民者,还将笔尖指向了英国殖民者的附属机构和爪牙;通过一位乡村医生的经历,揭露了警察当局的敲诈勒索、压迫村民、乡村暴行(《过错》);通过一位寡妇的失宠过程及其自杀的处理,揭露了法官虚伪的嘴脸(《法官》)。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印度的发展,追求金钱和暴利的邪恶欲望与日俱增,腐蚀着人们的心灵。因此,拜金主义也逃脱不了塔尔博特的批判。《艺术家》中,丧偶的嫂子冒着倾盆大雨把儿子送到身为艺术家的侄子家中,请求他“把儿子从贪财的欲望中拯救出来”。因为满身都是金钱的监护人——孩子的堂兄教导说“第一件事就是用尽全力去赚钱”。
泰戈尔痛恨封建势力和陈旧习俗,反对种姓制度和宗教纷争。《偏见》中,一位老清洁工因为在公共水龙头下洗衣服,然后不知怎么碰了人,被打得血流不止。然而,那些言辞激烈的“爱国者”却袖手旁观,成为旧习俗的捍卫者。《出卖》描写了种姓制度造成的隔阂,一对相爱的男女,最终放弃种姓,坚持爱情。《原来如此》是一部讽刺虔诚信仰的好作品。查碧萍听到虔诚的父亲承认一个穆斯林是自己的儿子时,感慨万千:“这就是老一辈的虔诚!”书中另一位人物说得更直接:“世间圣人和凡人的区别,就是圣人会装模作样,凡人则光明磊落。” 《失窃的宝藏》通过两代人、两对夫妻结婚的故事,驳斥了“生辰星”、“生辰日”等迷信观念;《赎罪》则批判了保守的赎罪仪式,作者不仅讽刺了宗教腐朽残酷的习俗,也揭露了宗教代表的虚伪嘴脸。
在泰戈尔之前,印度农村的状况很少在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作家本人说:“有一段时期,我月复一月地写关于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我相信,在这之前,孟加拉文学中从来没有如此大规模地描写农村生活。”作家在创作时期的短篇小说主要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作家对贫苦农民倾注了无限的同情。在《原来如此》中,我们看到佃农阿奇姆丁失去了家人,负债累累。在《判决》中,作家告诉我们,在收获忙季,农民们不惜冒着庄稼泡在水里也要为地主修葺办公楼。“有时他们不得不站在雨中,却拿不到应有的工资。” 相反,他们听到的却是许多粗鲁的责骂。”泰戈尔写到了农民的贫困和受压迫,也描写了农民的反抗。他在《无法避免的灾难》中写道:“地主的总管要大幅度提高租金,激起了佃农们的奋起反抗。”佃农阿奇穆丁被逼到绝境,终于举起刀子,砍向了地主的脑袋。
①摘自《泰戈尔文集》,莫斯科1961年俄文版第1卷,第563页。
印度妇女地位低下、境遇凄惨,是政治、氏族、神灵、丈夫四大权力制约的结果,是封建残余和吃人性的资本主义社会造成的种种弊端的反映。这些处于最底层的人是塔尔博特短篇小说中写得最多的主题,作家描写了众多不幸的妇女被封建婚姻制度无情地吞噬。《玛哈玛雅》是一部谴责寡妇活埋习俗的杰作。美丽多情的玛哈玛雅在与情人约会时被哥哥发现。为了保持种姓的纯洁,她的哥哥把她的妹妹嫁给了一个奄奄一息的老男人。婚后的第二天她成了寡妇。残忍的哥哥强迫她和丈夫一起被活埋。虽然她后来逃过一劫,但火焰已经舔掉了她美丽的脸庞。作品以巧妙的构思和细腻的描写猛烈抨击了这种封建制度的弊端。
泰戈尔也严厉批判了童婚的恶习,这种落后的习俗对女孩的身心都有害无益。《恋恋笔记本》中的乌玛9岁就结婚了,她不仅失去了父母的爱,连学习用的笔记本都被没收了,多么残酷的现实啊!
作家在描写印度女性悲惨命运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些追求光明、渴望自由的女性形象。《一个女人的来信》中的姆利纳尔在夫家生活了15年后终于醒来,决定离开这个保守而富裕的家庭,以反抗吃人性的伦理道德。吉里巴拉也是一个感人的形象。这个“陶醉于身体周围洋溢的青春气息”的美丽女人在遭到丈夫的冷落和欺凌后毅然投身于艺术舞台(《杀死骄傲》)。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治,加剧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1941年6月下旬,泰戈尔在卧床不起的情况下,构思出了他的最后一篇短篇小说《一个穆斯林的故事》。还没来得及进一步加工,泰戈尔就去世了。早在上世纪末,泰戈尔就写过一篇关于一位穆斯林公主追求一位婆罗门30多年的故事(《泡沫》)。可见,大力提倡两种宗教之间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的创作主题十分鲜明。
泰戈尔的短篇小说题材广泛,几乎每一篇都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精神的光辉。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真理与谬误的斗争、善与恶的斗争、美与丑的对立、爱与恨的对抗。作家总是鲜明地同情弱者,反对强权;歌颂真善美,谴责假恶丑。他越是把爱与恨有机地完美地结合起来,越是真诚而深刻地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就越能激起人们对破坏友谊的势力的仇恨。《喀布尔人》是作家以人道主义为主题的作品中最突出的一章。一个贫穷的喀布尔小贩邂逅了孟加拉富商5岁的女儿米妮。小贩把对远方家乡独生女的全部爱都倾注在米妮身上。 这份爱让他们跨越了年龄的差距,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而且持续了很多年。这份真挚的爱也感动了米妮的父亲。他削减了米妮的婚礼开支,资助喀布尔人回国,并尽力让久别的父亲与亲生女儿团聚。在这部作品中,泰戈尔把父女之间的感情和对穷人的同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对其进行了非常深刻的挖掘和表达。爱和亲情的力量消除了喀布尔和孟加拉国之间的遥远距离,也消除了富裕作家和贫穷小贩之间巨大的地位差异,因为他们都是爱女儿的父亲!这怎么能不“勾起人们心中的美好情感”(高尔基语)。
三
泰戈尔的短篇小说之所以成为文学奇葩,除了内容丰富多彩、可信引人入胜外,还应归功于作家高超的文笔技巧和生动朴实的语言。由于泰戈尔细致观察生活,刻苦创作实践,批判地继承前人的艺术经验,他的短篇小说才真正熠熠生辉。而且,无论国别不同,时光流逝,其光辉都无法抹去。下面从结构、形象、语言、场景四个方面对短篇小说作简要分析:
·结语·结构 泰森的短篇小说结构极其灵活多变,一般来说,大部分篇章结构比较简单,但也有少数篇章相对复杂,让人应接不暇。就个别故事而言,大部分篇章比较平淡,但平淡中往往有峰回路转,让人耳目一新。短篇开头有对话、描写、插话……多姿多彩。这使得情节展开如行云流水,灵活奔放,却又不落窠臼,颇具新意。比如《一个古老的小故事》开头就是“你还想让我再讲一个故事?不,我不能再讲了。”在保留悬念之后,依然讲述一个寓言式的故事,既古老又永恒。开头不拘泥于一种风格,各有千秋。至于结尾,可谓千变万化,层出不穷。 比如《加冕》以三声“万岁”的欢呼结束,是不是很有趣很新颖!小说情节的发展,多是按照事件的顺序直截了当,但有时也会用倒叙、回顾的跌宕起伏(比如《遗弃》和《法官》)。前者如滔滔江水奔腾而下,奔腾万里,令人心潮澎湃;后者则如蜿蜒的山路,曲折蜿蜒,岸边杨柳成荫,繁花似锦。
结构千变万化,如《河阶上的诉说》、《出离》、《苏巴》、《摩哈玛雅》、《笔记本》、《打败傲慢》、《邻居》、《哈蒙蒂》、《告别之夜》、《隐士》、《新娘与新郎》、《失窃的宝藏》等二十多篇以爱情为主线的短篇小说,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和不同的写作风格,毫无雷同之处。
总之,从结构上看,灵活、对称、自然,巧妙之处,却无一丝管理不善的痕迹。
·形象·形象 典型形象的塑造是文学创作的中心问题之一。塔尔伯特十分重视这个问题,而且做得很成功。他的每一篇短篇小说几乎都有着生动的人物形象,让人过目难忘。他塑造的人物从不千篇一律,而是各有特色。比如小说中有很多女主人公,但找不到类似的例子。他注重选择和提炼典型人物。比如《云与日》中的邵树普松就是一个很深刻的人物,他虽然是法律硕士,但对诉讼毫无兴趣,是个十足的书呆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没有竞争意识、爱好和平的大学生,却被迫主持正义,打起官司,显示出压迫的深度和反抗的激烈,进一步凸显了“官逼民反”的含义。人物一般都是通过自己的言行来表现的。 对于自己所同情的人物,作家一般都详细描写他们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如大多数女主人公);对于被嘲讽或批判的对象,则常常通过他们的行动来表现。如《不可避免的灾难》中的地主,与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尤赖亚·希普颇有相似之处。作者没有用“虚伪”之类的字眼来形容他,只是用五次触摸同村婆罗门的脚这种单调重复的动作,就把这个嘴甜心软、奸诈狡猾、笑面虎、暗藏玄机的伪君子刻画得惟妙惟肖!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使人物形象刻画得十分生动。往往正是反面人物的卑鄙小人,才衬托出正面人物的高尚伟大。
· 语言· 生动的形象必须用生动的语言来创造。泰戈尔驾驭语言的能力很强,不愧为大师。他的艺术语言在以下几个方面更为突出:
1、幽默、讽刺、尖锐、机智。细读塔尔博特的作品,常常让人情不自禁地会心一笑或怒不可遏。尤其在那些带有悲剧色彩的短篇小说中,幽默、机智的特点尤为明显。
2、简洁、含蓄、脱俗。如《隐士》的结尾,只用波罗达的一句话和拿出目录的动作,就体现出他十二年来面貌的彻底改变。再如《海蒙蒂》的结尾,短短几句话就将她不幸的命运暴露无遗。
3、比喻和对比。这是作家经常使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例如《法官》中有这样一段话:“从海上看,被深绿色森林覆盖的海岸,美丽得像仙境。然而,一上岸,就不那么迷人了。”作者用“海岸”来比喻一个15岁寡妇的心情和她不懂世事的幻想。简单而具体,用词谨慎。
4、象征意义深刻。例如《乌云与太阳》这个题目,本身就寓意着光明与黑暗。
5、 THW Tyler 的短篇小说中经常插入警句和名言。这些名言或警句式的名言,可以为理解上下文或主题画龙点睛。在描述绍熙对远走他乡的丈夫从内心深处激起的热烈爱意时,他插入了这样一句话:“离别的纽带越紧,爱的纽带在温柔的心灵中就越紧。”(《姐妹》)多么生动和高水平的总结! THW Tyler 的许多名言既幽默又极为恰当。读者可以自己去欣赏!
上述几种语言特点往往相互融合、交织,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 景物· 风景 泰戈尔在小说中,十分注重景物的描写。一般不写长篇的风景画,往往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在泰戈尔的短篇小说中,我们看到了孟加拉迷人的风光——繁华的城镇、悠闲静谧的村庄、壮丽的春日、稻麻金黄的秋天……作家的景物描写总是与表达主题、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烘托气氛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了情景交融、意境统一的地步。我们举一个例子:《随性》开头的场景是“月圆之夜”,鸟语花香,一对新婚夫妇坐在卧室里,沉浸在爱情的幸福之中。后来,当他们抛弃种姓,坚持爱情,双双被赶出家门时,那个夜晚却是“漆黑的夜晚,没有鸟鸣声”。环境的描写与情节的发展配合得多么紧密啊!
四
泰戈尔的短篇小说创作历时60余年,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877-1890)为时10余年,创作了5篇短篇小说,作品多带有浪漫主义、抒情主义色彩,现实主义写作方法尚未完全成熟,可称为探索期。第二阶段(1891-1910)为时10余年,但硕果累累,创作了近60部作品,可称为多产期,作品多为农村题材。第三阶段(1901-1922),这20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虽然不多,但有一个小高潮(1914),可称为连续期。值得一提的是,作家最著名的小说有:《戈拉》(1910)、《沉船》(1905)、《小沙》
(1903)和《家庭与世界》(1916)以及中篇小说《四个人》(1914)也创作于这一时期。这一阶段及下一阶段,短篇小说题材多为描写都市生活。第四阶段(1923-1941)可称为后期,他除了创作了十余篇短篇小说外,还写了数部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何氏》。
第二阶段只持续了10年,为什么泰戈尔创作的大多数都是短篇小说呢?这个问题值得研究。我认为以下三个原因很重要:第一,从作家的主观因素来说,泰戈尔勤奋好学,很早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特别是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经验积累,各方面都已经成熟。这样,只要遇到适当的外界条件,作家内心的创作激情就会像火山一样喷发。第二个原因是作家当时所处的特定环境。20世纪90年代,泰戈尔到农村去经营祖传的土地,农村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身边淳朴淳厚的贫苦农民以及他们的不幸遭遇,激发了泰戈尔的创作激情。 正如他在1894年9月5日的一封信中所说:“我在任何其他地方都感受不到像这里这样强烈的创作欲望和情感(指我的家乡——作者注)。汹涌澎湃的外部生活以喧闹的绿色波浪涌入我的灵魂,它的芳香、色彩和音调在我的想象中转化为短篇小说。”第三个原因,可以从当时整个孟加拉文坛的情况来分析:19世纪以来,孟加拉文学散文蓬勃发展,小说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颇为流行,这为短篇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更直接的是,19世纪90年代初,关于短篇小说的讨论开始了,一些外国(主要是法国和英国)的优秀短篇小说陆续被译成孟加拉语。这些情况无疑促进了泰戈尔的短篇小说创作。
以上三个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使泰戈尔成为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大师的主要因素。当然,外国文学的影响并不仅限于法国、英国和欧洲,其他东方国家的文学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无论是在题材还是艺术手法上,古典梵文学和孟加拉民间文学对泰戈尔的短篇小说和其他体裁都有很大的影响。在思想、哲学等方面,其影响更是显而易见。作家曾以中世纪孟加拉著名毗湿奴派诗人琼迪达斯的格言“人是最高真理”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接受了毗湿奴派的诸神面前人人平等、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反对种姓制度等思想。这些显然是贯穿泰戈尔作品的人道主义思想的来源。
(1)摘自《现代印度散文集》,莫斯科、伦敦版,1962年,第81页。
泰戈尔的短篇小说内容极其丰富,艺术风格独特,称其为时代的画卷、文坛的瑰宝并不为过。当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限制,泰戈尔的短篇小说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在题材上,几乎没有对产业工人生活的反思;在意识形态上,对地主阶级的某些成员表示同情;对政党的作用也缺乏认识(小说中反抗现实的主人公几乎都是孤胆英雄);在有些作品中流露出一些颓废的思想;在创作手法上,并不完美;另外,90多篇短篇小说也参差不齐——虽然不乏成名之作,但也有一些尚不成熟的作品(或没有及时进行进一步加工),甚至作家生前也没有将它们收录到自己的短篇小说集里。这一切,终究是白玉上的瑕疵,瑕疵掩盖不了优点。 我们不能对这位前任要求太高。
以上只是对泰戈尔短篇小说的一些浅显的论述,他的短篇小说中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这次,应湖南文艺出版社的要求,我和董有辰教授将泰戈尔原著(孟加拉语版)中的41篇短篇小说翻译出来,供读者阅读欣赏。相信读者一定会对这份丰厚的文学遗产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