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随后的采访中,两人表示一见面就一拍即合,甚至“笑倒在地”。同时,芒格还表示,“我必须承认,我几乎在第一次见到沃伦的时候就觉得他是一个非凡的人。见面后,两人每天都会通一两个小时的电话。当时,大家仍然写信,有时写了九页之多。
事实上,巴菲特和芒格的一见钟情也不是没有原因的。首先,对于巴菲特来说,他离开导师的公司单打独斗,需要一个能与他产生共鸣的合作伙伴;渴望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其次,巴菲特虽然有金融知识,但没有法律背景,而芒格是为企业服务的律师,但没有投资经验。无论是情感还是能力上,两人都非常互补,互相需要。
芒格对巴菲特最早的支持就是介绍客户。当时芒格已经是一位著名的商业律师,认识了一大批富人,于是他将自己所有的客户都介绍给了巴菲特,并帮助巴菲特的投资基金从几十万美元增加到了数百万美元。等级。
巴菲特的早期投资者几乎全部来自退休前的熟人和导师。巴菲特遇见芒格后,芒格成为巴菲特与投资者之间最大的媒人。我需要在这里添加一些内容。虽然芒格现在话少了,但巴菲特经常嘲笑他,说芒格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我没什么可补充的”。不过,年轻时的芒格交际能力比巴菲特强多了。当时,巴菲特的父亲是当地的一名国会议员,没有加入俱乐部就赚了足够的钱。那时,芒格已经养成了在俱乐部里和其他人一起吃早餐的习惯。
所以,早期正是因为芒格,巴菲特才更快地完成了资本积累。不过,芒格对巴菲特更大的帮助是投资理念的启发和改变,这也造就了今天的巴菲特。 。
1.2 从“大猩猩”到人类:从伯克希尔·哈撒韦到喜诗糖果
在遇见芒格之前,巴菲特是导师的弟子,也是“捡烟头”理论的忠实践行者。著名的“捡烟头”理论,在生活中理解为,在别人丢弃的雪茄中,往往有一些是可以再次抽的,这不仅满足了不花钱抽烟的感觉,而且体现在投资上,那些那些下跌严重的公司往往有被市场过度低估的机会,但这些公司仍然有价值修复,同时还有低价带来的安全边际。
作为早期的学徒,巴菲特学会了挑选被低估的股票并以高价出售。但芒格对这个理论根本不感兴趣。芒格认为,寻找劣质公司是没有意义的,清算过程是痛苦的,可能没人愿意接手。投资应该关注有价值的公司,以优惠的价格购买质量更好的公司。 。因为投资不好的公司往往会导致痛苦的决定,而投资好的公司会带来一个又一个轻松的决定。芒格的想法与他多年作为一名商业律师一直帮助企业进行清算和诉讼的经验和感受是分不开的。
巴菲特从什么时候开始怀疑“捡烟头”理论,后来又是如何受到芒格影响的呢?这里我们就讲两个著名的例子,一好一坏。
第一个例子是一个坏例子。首先,巴菲特在“捡烟头”理论的实践上犯了一个大错误,这就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前身是一家纺织公司。当股价跌破其净资产时,简单来说就是该公司的市值低于该公司的资产,巴菲特就看中了。他认为当时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被市场过度低估,符合“捡烟蒂”的心态。然而最终,由于价格无法谈妥,巴菲特在1965年一气之下买下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全部股份,却忽略了这是一家低质量的公司。简单来说,当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主业只是一名纺织经理,业绩始终没有起色。最终这项业务被巴菲特放弃,保险和投资业务并入伯克希尔哈撒韦。巴菲特后来无数次抱怨这笔交易,也非常后悔。他说这是有史以来最愚蠢的投资。不过,也许唯一的好处就是名字得以延续。
收购之后,巴菲特开始打造他的投资“帝国”。早期的几项重要的大规模投资奠定了巴菲特的地位。而这些重要的手迹背后都有芒格的影子。其中之一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二个例子,它也标志着巴菲特放弃了喜诗糖果“捡烟头”的投资观。
1972年1月,喜诗糖果被沃伦·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收购,并一直持有至今。当时,控制See's Candy的Seay家族开出了3000万美元的价格。经过谈判,最终成交价为2500万美元。然而,即便是2500万美元的价格,在当时的巴菲特眼里也“贵得离谱”,因为喜诗糖果税后净利润仅为200万美元,净资产约为800万美元,相当于巴菲特的资产。以超过资产净值3倍的价格购买。如果是早年的巴菲特,他肯定不会买。原因很简单:不够便宜。
因为这项投资是基于“捡烟蒂”理论来看待的,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简称市净率PB,如果超过2倍就是不可接受的,而喜诗糖果必须超过3次。
不过,在芒格“购买优质资产应该值得付出额外的代价”的劝说下,巴菲特还是同意了这项投资。
芒格后来回忆说,喜诗糖果的投资让他和巴菲特认识到了收购优质资产的优势。尽管喜诗糖果作为一家消费品公司的发展速度并不快,但该公司非常稳定和可靠。后来证明,喜诗糖果的销售额在接下来的34年里以年均复合率14%的速度增长,无需投入额外的资本就能带来足够的回报。这比购买一家劣质公司然后花时间和精力试图挽救它并出售它要愉快和顺利得多。
随后,巴菲特在年报中还提到,喜诗糖果的巨额利润让伯克希尔哈撒韦有足够的子弹去收购其他优秀的公司,包括其未来能够收购可口可乐的很大原因。此次投资喜诗糖果。
因此,巴菲特听取芒格建议买入喜诗糖果的投资案例,标志着巴菲特的投资方式从“捡烟头”升级为“以合适的价格购买伟大公司的股权”的滚雪球投资逻辑。从20世纪70年代的大滞胀到1980年代的经济复苏,巴菲特先后通过喜诗糖果和可口可乐两大消费行业的重点投资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带来了史诗般的回报。
而这就是为什么巴菲特将自己投资风格的演变归功于芒格,说是芒格让他从猩猩进化成了人类。但早期,巴菲特和芒格虽然有业务沟通和帮助,但仍然各自独立工作。但彼此同情的人可能注定会变得更加亲密,并且有机会让他们更加紧密地合作。
从朋友到伙伴,
巴芒如何打造投资“帝国”
这个机会是芒格先倒下的。
2.1 芒格的滑铁卢
芒格当律师的时候,其实一直想做金融投资。 1959年遇见巴菲特后,芒格回到加州,开始筹划建立投资合伙企业。 1962年,芒格与太平洋海岸证券交易所的一位交易员建立了投资伙伴关系。 。
一开始,芒格的早期投资回报也不错,甚至一度超越了巴菲特。例如,1962年至1969年间,芒格基金的费用前平均年回报率高达37.1%,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仅为6.6%。在该基金存在的整个14年里,芒格的复合回报率为19.82%,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仅为5.2%。
然而促使芒格与巴菲特进一步合作的转折点出现在1969年。
1969年,巴菲特和芒格做了两次截然相反的操作。那一年,美国股市自二战结束以来已经连续20多年上涨。道琼斯股票指数从150点上涨至1000多点。高涨的市场情绪让39岁的巴菲特感到害怕和恐吓,于是巴菲特决定结束合伙关系。部分资产被注入伯克希尔哈撒韦名下。
然而,芒格就没那么幸运了。
芒格并没有像巴菲特那样退出股市,而是继续经营他的投资合伙企业。但事实证明,巴菲特的宏观直觉比芒格更好。 1969年至1972年,美国股市快速下跌又快速反弹后,1973年美国股市出现了更快、幅度更大的下跌。 1973年,芒格迎来了投资生涯的滑铁卢。芒格基金当年的回报率为-31.9%,远低于标普500指数的-18.09%。 1974年,芒格基金的回报率为-31.9%。 31.5%,标准普尔 500 指数为-29.81%。虽然芒格管理的基金因1975年股市反弹而上涨了73.2%,但如果你在1973年1月1日向芒格投资100美元,到1974年你就只剩下46美元了,即使1975年股市反弹之后,只有80美元。投资者的质疑和回报要求给芒格带来了很大的运行压力和投资打击。因此,芒格也失去了自己最大的投资者,并制定了清算基金的计划。
这时,巴菲特向芒格伸出了橄榄枝。三年后,在处理完前一支基金后,芒格于 1978 年正式加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2.2 投资“帝国”形成:“自由”现金流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能成为今天的投资“帝国”,与芒格有很大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芒格带领巴菲特找到了伯克希尔哈撒韦成功的关键:浮动。
在芒格加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之前,他和巴菲特一起在市场上寻找低市值公司。 1968年,一家名为Blue Chip 的洛杉矶公司因反垄断诉讼而股价下跌,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这里大致介绍一下当时的市场背景。很多企业都会给员工送福利,就像我们过节的时候送蔬菜、大米、油盐、电子产品一样。但为了方便,企业会给员工寄送相关印章,即“礼券”。消费者积累一定数量的礼券后,可以到蓝筹冲压公司兑换礼品。
当然,礼券不是免费赠送的。商家需要花钱购买礼券或向蓝筹印花公司存入存款。这期间有一个问题:员工会100%赎回吗?答案是否定的,甚至连赎回时间都不确定。这造成了邮票销售和消费者兑换之间的不匹配。未兑换、损坏或丢失的邮票的价值对公司来说几乎为零。储蓄,也就是巴菲特所说的“浮存金”,如果用这笔现金去投资,就相当于一笔无息贷款。
芒格多年的律师经验认为,诉讼结果将对Blue Chip 有利,而巴菲特和巴菲特则与各自的公司共同控制了Blue Chip 。两人在此次收购中总共花费了4000万美元:巴菲特个人和伯克希尔哈撒韦收购了Blue Chip 45%的股份,而芒格的公司则收购了8%的股份。蓝筹印刷并没有让他们失望。首先,诉讼的结果正如芒格所预料的那样。随后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Blue Chip 的销售额超过了 1.26 亿美元,流通资金增加至 1 亿美元。这对于巴芒二人组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为后来收购喜诗糖果、《布法罗晚报》和韦斯科金融公司提供了大量资金。
但更重要的是,巴菲特和芒格开始尝到“浮动”的甜头,包括后来将这一理论应用到他们对保险公司的投资中。所以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于巴菲特和芒格来说,伯克希尔哈撒韦护城河的两个基调就是现金流和被收购公司的管理。
首先我们来说说第一条护城河,现金流。那么如何拥有大量的“免息套现”现金流呢?我们刚才提到的蓝筹邮票就是利用现金流的最好例子之一。巴菲特购买了大量的Blue Chip Stamp股票来换取公司的控制权,并获得了更大的“流通量”,并用这笔钱获得了公司的控制权。用钱购买的喜诗糖果,只要持邮票者在此期间不大量兑换礼品,公司就不会面临挤兑风险。巴菲特后来出于同样的原因投资了保险公司。
其次,芒格“长期经营理念”的背后其实是现金流的概念,这也是芒格鼓励巴菲特收购喜诗糖果的原因。我们之前提到,喜诗糖果的价格是PB市净率的3倍,根据“捡烟蒂”估值法,这个价格相对较高。但在芒格眼中,如果把喜诗糖果视为一种债券,这笔投资是一笔不错的交易。这是什么意思?
由于喜诗糖果过去几十年的稳定性和声誉,如果我们不把它当作股票而是把它当作债券,2500万美元的成本就可以换来公司每年400万美元的税前利润。税后股息支付相当于每年8%以上。如果收入不增加,13年即可完全收回成本并盈利。然而事实是,喜诗糖果优异的股本回报率和市场定价能力将会加速提升。收入增长。芒格提到,如果公司将每磅糖果销售价格提高15美分,除了400万美元的税前利润外,还能赚到更多钱。事实证明,这种思维逻辑是有效的。喜诗糖果后来给巴菲特和芒格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现金流收益。这是一棵名副其实的摇钱树,让他们有足够的现金收购其他公司。商业。
当然,这两种方法并非完全没有风险。比如“浮存”有挤兑的风险,依靠公司现金流回报也有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倒闭的风险。因此,这让我们看到了芒格和巴菲特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挖掘的第二条护城河:被收购公司的管理。
2.3 投资“帝国”的形成:收购公司的管理
第二条护城河是收购公司的管理。例如,我们以投资喜诗糖果为例。在收购See's Candy时,巴菲特和芒格明确要求公司保留负责公司运营的人才,并清除Seay家族的人员。原来的负责人现在可以像以前那样做。他只需要在巴菲特和芒格面临风险和麻烦时告诉他们。所以,我们只需过多地干预公司原有的发展道路,清理公司的遗留问题,找到有能力的人来负责公司的运营,并信任他们即可。这就是为什么伯克希尔哈撒韦现在拥有70多家子公司,少数员工也能有精力参与入股,投资于公司的一些关键点。
芒格同样补充道,“我们对被收购业务的主要贡献就是什么也不做。”
从上述业务拆解可以看出,巴菲特和芒格的主要策略是用一笔资金来获得更大笔资金的使用权,即保险和蓝筹邮票的浮动,并用这笔资金杠杆收购现金流稳定、定价且不断增长的公司,即类似于See's Candy的公司,并且不要过多参与经营管理,以保护管理层并持有它们从长远来看,只要他们得到利润,然后优化资金配置。这种用钱滚雪球的方式,奠定了伯克希尔哈撒韦资本“帝国”的投资基调。
在确定投资基调后,巴菲特在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初对业务进行了扩张和重组,最终确定将多个子公司并入伯克希尔·哈撒韦。 1978年后,芒格正式加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会,并成为副主席。公司业务也从纺织业转变为以保险业务为主业、投资现金流为辅的集团控股公司。
巴菲特和芒格打造的两条坚固的护城河也体现在随后的每一次投资中:其保险、零售和制造业务,如可口可乐、苹果、报纸和铁路公司BNSF,都是现金实力雄厚的一流企业,这些都有为投资业务创造了弹药,赋予了公司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因此,巴菲特和芒格似乎真的是天作之合。芒格帮助巴菲特完成了投资生涯中最重要的哲学转变,巴菲特极力推动芒格从律师转变为投资者。最终,两人走到了一起,成为了数十年的合作伙伴,打造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投资“帝国”。
创业圈有句话,找对象比找对象还难。我们也看到太多的伙伴因为观点不同、性格不同而分道扬镳。那么巴菲特和芒格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2.4 如何与神仙伙伴相处
在年度股东信和股东大会上,沃伦·巴菲特会暗示芒格并开各种玩笑。
芒格和巴菲特之间最令人惊奇的友谊在于,他们不仅仅是商业伙伴,而且巴菲特总是在公开场合、股东大会和采访中表达对芒格的喜爱和赞扬。
巴芒认识后,几乎每天都通电话,甚至还写了好几页的信,无非就是热恋中的情侣。但后来,当两人成为朋友后,却发现彼此都有各自的脾气,谁也不喜欢对方。
比如,巴菲特去芒格家做客时,芒格夫人准备的牛排和蔬菜巴菲特都没有吃。相反,他对甜点和可乐很感兴趣。再比如,在湖岛别墅的时候,芒格请了最好的剧团来演戏,巴菲特也直接表现出了不喜欢。因此,巴菲特在芒格面前表现得非常以自我为中心,也非常真诚,并不假装客气。对于芒格来说也是如此。有一次,芒格和巴菲特一起去研究一家公司。在这里,巴菲特仍然一边走在路上,一边谈论着自己的观点。结果一回头,发现芒格连招呼都没有打,就往机场走去。因为芒格觉得研究工作已经结束,也快到了出发上飞机的时间了,所以他转身就走。可见芒格大叔还是很有性格的。
但两人相处得很好。巴菲特曾说过,“我很早就制定了原则,并决定完全遵守它们,而芒格是唯一符合我这些特殊要求的人”,“查理比世界上任何人都能更快、更准确地分析和分析政策” ”。评估任何交易。他可以在 60 秒内发现每一个可能的缺陷。”
芒格并不在意巴菲特比他更出色,并愿意成为巴菲特的副手。他曾表示:“人们不相信我会突然成为沃伦的下属合伙人,但确实有人有兴趣这样做,下属合伙人没有反对,我没有任何特别的骄傲。总有一些人有兴趣这样做。”在某些方面比你优秀的人要成为领导者,你必须首先学会跟随别人。”
因此,每次在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两位老人加起来都快200岁了,但有时还是会互相开一些幼稚的玩笑。例如,有一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泰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在发表演讲后经常会询问芒格的意见。芒格常常会平静地说没有,而巴菲特则自豪地说:他不但没有,有时还会删掉一些。
但同时,也正是因为两人的合作如此完美,让股东们非常担心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继承人会是什么样子。他们能否复制巴菲特和芒格的互补合作模式?伯克希尔哈撒韦神话还能持续多久?
巴菲特和芒格的最后智慧: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