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朝时期,蒙古族地区的一些地方曾一度实行部分神权统治,即设立喇嘛旗,以加强对蒙古族地区的控制?本文以内蒙古斯库伦喇嘛旗为例进行研究。其成立原因等问题?组织?管理方法?实质讨论表明,喇嘛旗的设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朝的民族宗教政策。
[关键词] 清政府;格鲁派;喇嘛横幅;宗教政策
【中国分类号】D633.0=25
[证件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2-557(X)(2006)03-0060-05
一、藏传佛教在蒙古的发展与清朝的民族宗教政策
明末(北元阿达汗时期),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在蒙古地区俗称喇嘛教。明末至清代,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蒙古广泛传播,又称喇嘛教。俗称黄教,为了规范起见,本文会使用藏传佛教一词吗?它进入蒙古地区并在蒙古社会迅速传播。到17世纪上半叶,黄教成为整个蒙古民族信仰的宗教,其影响已深入漠南、漠北、磨西等广大蒙古族地区。明末清初,战争导致漠南蒙古黄教一度衰落?清初,清政府利用藏族传统作为征服蒙古的工具,尤其大力提倡和保护佛教。经过顺治到乾隆一个半世纪的礼遇,黄教的地位日益尊贵,影响逐渐壮大。它迅速发展到空前的规模,寺庙的数量迅速增加。据统计,仅漠南地区就有寺庙千余座,僧侣、喇嘛数十万。 ?真可谓“寺院林立,僧人遍地”?其次,黄教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上层喇嘛享有与蒙古王公一样的优厚待遇和各种贵族称号和头衔。他们甚至在寺院里拥有行政和司法权。掌握蒙古旗的权力,并参与政治事务,变得空前繁荣?
清代黄教在蒙古的兴盛的突出标志是杰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和张家呼图克图体系的形成?黄教活佛体系始于西藏,16世纪在西藏形成了达赖喇嘛和达赖喇嘛。班禅喇嘛的两大活佛体系?为了保证黄教顺利蔓延,防止寺庙财产外流,蒙古客观上需要有自己的活佛转世制度和自己的宗教领袖吗? 1614年,西藏觉囊派僧侣多拉纳特应喀尔喀蒙古可汗邀请,来库伦传法,被尊为“杰布尊丹巴”。 1634年圆寂,1635年土谢图汗出生。儿子,也就是说,他被指控为多罗那他转世,为哲布尊丹巴一世。哲布尊丹巴一世后来到西藏学法,并于1997年皈依格鲁派。 1649年,清康熙三十年,封呼图克图。大喇嘛,谁掌管蒙古喀尔喀藏传佛教事务?蒙古人也称其为“温都尔格根”? 1691年多伦会议期间,清政府正式承认杰布尊丹巴为蒙古喀尔喀(漠北)宗教领袖地位?张家呼图克图制度在漠南蒙古的地位完全是清政府确立的?当他们看到杰布尊丹巴活佛正在走向政治权力与宗教权力相结合的领导地位时,清政府一方面打算支持张家活佛制度,把哲布尊丹巴活佛制度作为特权。蒙古黄教教主。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措施,将漠北的政教大权转移到蒙古大臣手中?那么从蒙古大臣到满蒙大臣呢?最终集中到满族大臣手中,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活佛的世俗权力吗?活佛转世从蒙古改为藏,彻底杜绝任何形成政教势力的可能?
藏传佛教在蒙古的迅速发展虽然有多种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清政府的民族宗教政策,即接触蒙藏、压制归汉。早在努尔哈赤时期,针对“外臣蒙古只喇嘛之言”,要听“特点”,影响深远。皇太极即位后,就视尊重藏族为尊。顺治时期,他还多次派出特使。西藏,他催促达赖喇嘛来到内地的圣旨坦言:“太宗皇帝在位时,喀尔喀还有一角尚未被征服。蒙古作为外藩,只听喇嘛的话,为何召见达赖喇嘛?”然而,以宗教统治蒙古的政治策略最有利的实施者应该是康熙皇帝?主要有两大点:不可忽视的事件之一是,通过多伦徽宗寺的修建,确立了张家活佛在内蒙古宗教中的领导地位,形成了蒙古藏传佛教,从此,历代张家活佛都有了。其次,康熙皇帝亲自下旨,组织蒙古喇嘛和高僧编撰了林丹汗时期编撰的蒙古文《甘珠尔》,后经过精心校勘,在北京出版。雍正、乾隆等皇帝也继承了这个传统?
清政府以“兴黄教平蒙古”为目的,采取了一系列相当完善的制度和措施。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一)实行等级制度,以制度化、合法化的形式颁奖。没有,如呼图克图诺门汗等,优秀的越南喇嘛的特殊社会地位使他们成为僧侣和贵族?据有关史料显示,清廷所赐呼图克图的数量分为4级,多达55个? (二)喇嘛集中地区或重要宗教在领导人所在地设立喇嘛旗,授予宗教精英。他们享有与世俗诸侯同等的政治权力和地位,确认了他们的封建特权? (3)提供经济支持,丰厚奖励,广泛修建寺庙?清初,政府多次拨款兴建寺庙,如多伦徽宗寺?山隐寺?兴元寺等? (四)设计设立诸侯以规范和加强宗教管理?其中,树立喇嘛旗,赋予宗教精英与世俗王公同等的政治权力和地位,确认其封建特权,在一些地方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无疑是清朝的宗教特色。政策的重要内容?
二、设立喇嘛旗的原因
说到喇嘛旗的设立,还得从清朝以来蒙古实行的盟旗制度说起。盟旗制度是清朝在蒙古实行的特殊行政制度。清初,按照“多建分权”的“分而治之”的原则,将蒙古地区划分为许多独立的旗国。旗是基本的军事和行政单位。也是清朝皇帝授予蒙古旗内各级封建主的世袭领地。旗是由清朝组织和领导的。它是通过设置臣民、划定牧地、划定旗界、任命扎萨克旗而形成的。一般称为扎萨克旗。此外,还有总督旗、喇嘛旗,由清政府直接管辖。回蒙属蒙古族地区。自明代以来就有一个传统,当有重大事情发生时,必须由几个部落或乌鲁斯(清代旗人)结成联盟来协商解决。这在清朝以后已成为普遍做法。联盟旗制度的形成成为清政府对蒙古的回应。保证该地区的有效治理?
为了扩大喇嘛教的政治影响,提高喇嘛教上层的政治地位,清政府赋予蒙古部分喇嘛教领袖与世俗封建主同等的政治权力和地位。 ”,命令和治理诸如扎萨克之类的事情”?为此,在喇嘛弟子集中的地区或重要宗教领袖所在地,清政府于1667年批准了一些大喇嘛或大寺庙的领土,有机喇嘛旗帜?蒙古国一共有7个喇嘛旗,分别是:内蒙古额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旗?班迪达呼图克图旗?青苏珠克图诺门旗?青海的那鲁班禅呼图克图旗?其中五个在喀尔喀蒙古(今蒙古),一个在青海,一个在内蒙古的喇嘛旗?喇嘛旗是在大型寺院境内设立的特殊旗帜,其地位和政治权利与喇嘛旗同等。扎萨克旗规定,喇嘛扎萨克除享有军事事务外,境内一切宗教事务及行政、民事、税务、经济等事务均由寺院扎萨克大喇嘛处理。因此,斯勒图库伦并不是蒙古封建主的世袭领地,而是受清朝统治。它是由统治者划定的宗教领地;统治者不是蒙古亲王,而是清政府直接任命的达赖喇嘛,实行政教合一的管理体制?此外,库伦曾经是内卡尔卡部落的牧场,没有土著居民。喇嘛旗建立后,清政府下令一批批蒙南蒙古各地的牧民在此定居,成为喇嘛旗的臣民。所以,库伦旗与其他蒙古扎萨克旗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太极这样的世袭王公贵族?
圣喇嘛旗的建立与演变
内蒙古东部斯勒图库伦旗历史上是全面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的喇嘛旗。其政治机构和管理方式与一般扎萨克旗不同。本文以斯勒图库伦旗为例来说明喇嘛旗。旗帜的设立、管理等相关问题? “斯勒图”是蒙古语文法座位的意思。实土喇嘛是仅次于呼图克图葛根的地位。他同时掌握政治和宗教权力,是宗教领袖和管理者。领导者?平时就没有呼图克图吗?葛根寺有这个职位,全权管理寺院的政教事务?因为斯库伦喇嘛旗是专门设置的喇嘛旗,而库伦旗的主寺兴元寺并没有转世葛根(活佛)。 ,而把最高级别的喇嘛称为斯勒图喇嘛,也就是斯库伦旗的扎萨克喇嘛,那么库伦旗又叫斯勒图库伦旗?因此,库伦旗的色尔都达喇嘛是全旗的最高领导人,负责管理全旗的政治、宗教事务?
清代,库伦旗境内建有大小寺庙30多座。其中,兴源寺、香教寺、福源寺并称为库伦旗三大寺。主庙也是宗教活动的中心;建于1670年的象寺是斯勒图·隆扎萨克达喇嘛的行政分院。它是政治中心,既是寺庙,又是衙门。它也是政治活动的中心。富源寺是库伦旗的金融机构所在地,负责管理全旗的租金和纳税。寺庙的创始人 就是的创始人。伦旗第十二世扎萨克达喇嘛,在历代扎萨克达喇嘛中,他是唯一被授予“呼图克图”称号的人?还有建于1655年的吉祥天女寺(顺治十二年)由当时色土库伦旗三世喇嘛扎萨克达主持?据说寺内供奉的吉祥娘娘像是五世达赖喇嘛洛桑嘉措赠送给西扎布贡茹克的,是他修建吉祥娘娘寺时的护法神像。吉祥娘娘被供奉为斯库仑旗主神,该寺规模虽小,但因供奉的是旗主神而地位很高。库伦旗每年正月初一,喇嘛扎萨克达和喇嘛印务局的所有官员都必须到吉祥娘娘寺礼拜?
清代,斯库仑旗扎萨克喇嘛由力梵院直接任免。从1667年到1931年的200多年间,库伦喇嘛旗共有23位扎萨克达尔喇嘛?斯勒图库伦旗扎萨克达喇嘛 格拉姆喇嘛旗第一代扎萨克达喇嘛,名叫希里布。他出生于青海安多的藏族萨穆鲁家族。 17世纪初,他来到蒙古东部。由于他在巴林、喀喇沁等地传教的影响力很大,声誉很高,被尊称为曼珠西力呼图克图。 1720年代,满族新兴领袖皇太极想要与蒙古人民“沟通感情”。充分发挥宗教的特殊作用,邀请一批内蒙古宗教精英来盛京并给予高度礼遇?当时邀请的人当中,就有曼珠西里呼图克图? 1632年左右,喇嘛西力布来到今库伦旗一带传教。 1634年,在喇嘛西里布的请求下,皇太极允许他定居库伦,并划定其宗教活动范围。领地叫满珠西里库伦?他还命令蒙古各部派一批喇嘛到库伦寺念经,并规定每年从国库拨出银子1000两作为香火。消防费? 1636年,喇嘛希里布圆寂后,皇太极册封喇嘛希里布弟弟囊素喇嘛为“斯勒都达尔可汗赤吉”,继承了喇嘛希里布的位子。伦由此得名? 1646年,清政府任命盛京实胜寺喇嘛西布扎坤如克为斯都伦达赖喇嘛,并赐扎萨克领印,统领朝政。从此,斯勒图库伦基本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三世喇嘛扎萨克达主持修建了主寺兴源寺和供奉实都图伦主神的吉祥娘娘寺(含王寺)。清代,朝廷再次将一批喇嘛调往锡勒斯库伦寺。库伦旗三世喇嘛扎萨克达受到清廷的高度赏识,被召入京侍奉顺治帝及其母亲孝庄。文太后在北京讲学并主持修建黄庙。她被授予“班达·诺门汗”称号,并参加了欢迎五世达赖喇嘛的仪式活动。从此,她巩固和完善了斯鲁图库伦旗政教合一制度的地位如何?雍正七年(1729年),《钦定礼范院规》卷五十八明确规定:“西勒土库伦扎萨克达拉如有空缺,应派梅尔根确尔吉之孙接替,或是不是应该从弟子中挑选一个合格的人,送入力梵院放生?”这条规则一直沿用至21日Zasak。因此,除三世、五世、二十二世、二十三世达赖喇嘛外,库伦扎萨克达赖喇嘛均为青海省安多地区(今乐都县)藏族梅尔根乔后裔。尔吉家族的喇嘛是谁?见《库伦旗文史资料》[C]第四卷《斯勒图伦喇嘛旗》第17页?王位的继承采用任命制,实际上仍然是世袭制。唯一不同的是,因为喇嘛没有直系后裔,必须由旁系后裔继承?他们直接对清政府负责,并在清政府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力?
4、喇嘛旗的管理模式
作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的扎萨克旗,瑟勒图伦喇嘛旗的治理结构和官员职务适合政教合一制度的实际情况。与其他扎萨克喇嘛旗有什么不同吗? 《钦定力范》《院规制》卷五十六规定,扎萨克达喇嘛(俗称喇嘛王)的掌印,由力范院直接任免,兼任行政长官和宗教领袖。领导者?它由协助管理政教事务的扎萨克喇嘛、主管全旗政务的德木其波什格、主要主管寺庙事务的格赛贵等各级官员组成。斯勒图伦喇嘛旗喇嘛印务处(俗称喇嘛宫)和章萨克喇嘛的住所均设在香教寺内,称“上仓”。它是决定和处理全旗重要政务和教育事务的地方。
喇嘛旗的建立决定了喇嘛旗的权力。喇嘛旗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喇嘛印刷局。扎萨克达喇嘛每月初一、十五定期举行两次会议,决定全旗政教重大事务。特殊情况,将召开专门会议。在斯库伦喇嘛旗,喇嘛扎萨克管理全旗的行政、财务、税务、民事、诉讼等事务。扎萨克达尔喇嘛的权力包括:
首先,管理全旗人民和哈里亚特的行政、财务、税务、民事、诉讼等事务?
其次,全旗的财务、税务如何管理?清代中叶,库伦喇嘛旗是内蒙古东部唯一重要的开放性商业集散地,大大小小的商店林立。商业税收是当时重要的财政来源吗?
第三,管理寺庙和喇嘛。作为政教合一的喇嘛扎萨克旗,斯勒图库伦喇嘛旗先后修建了15座寺庙,以兴源寺、香教寺、福源寺为中心,成为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群?清政府还对喇嘛旗规定了一项特殊的优待政策,即库伦旗喇嘛的配额为1000名,并发出1000名最后通牒。银赏和口粮按喇嘛人数分配。每年发银子1000两,羊1000只,石斛米1000粒。历史上,库伦库伦曾被称为“千喇嘛库伦”。当然,这个数字是指整个库伦地区?库伦旗扎萨克还规定,牧民家庭若有三个儿子,其中一个必须出家为喇嘛。牛年?蛇?鸡,一旦根据人口普查登记,凡是出家为僧、出家为喇嘛的人,生活都有保障,不被各种差事和赋税所累。该寺拥有大量哈尔耶税户、喇嘛、土地、牧场、房屋等财产,其政务和教务均由查处理。由萨喇嘛直接管理?
四、管理民兵?库伦旗原本没有驻军,也没有地方武装。清朝末年,屡遭土匪之害,开始组建民兵。民兵是维护社会治安的组织,由贾萨克达喇嘛管理。
五是管理民事诉讼案件。由于库伦旗是政教合一的喇嘛旗,没有独立的司法机构,一般民事诉讼案件均由扎萨克喇嘛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库伦喇嘛旗的喇嘛出家后,是否可以重返世俗之家,参加生产劳动,继承家业,甚至结婚生子?当地喇嘛的解释是:库伦喇嘛旗的主神是山河之神。都是女人,这旗喇嘛能和女人接触?其实,这种世俗的表现与神权制度有关吗?因为喇嘛旗的喇嘛拥有其他地方喇嘛所没有的社会地位,他们权力过大,可以为所欲为。他们像王公贵族一样享受世俗生活,却无视宗教的规矩和规矩?当然。这种现象是清朝中期以后才逐渐出现的吗?
这种神权管理体制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1931年3月,蒙藏委员会向南京国民政府提交报告批准。南京政府行政院于1931年3月29日公布“卓所”,根据《土盟斯土库伦旗政教分离办法》五条规定,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废除斯勒图库伦旗,改扎萨克旗为扎萨克旗,实行喇嘛旗政教合一康熙时期起废除。一个系统?
纵观清朝的宗教政策,特别是对藏传佛教的政策,他们始终打着支持藏传佛教的旗号实施稳定统治,并利用许多优惠、温和的政策来达到控制和限制的目的。是否是扎萨克达喇嘛的任命?各级官职的设置还是有别于普通喇嘛萨克旗的管理方式,这一切都说明喇嘛旗的设立只是清朝通过扶持藏传佛教来控制蒙古地区的一种手段抑或只是“以蒙古诸部为盾”的战略构想中的一个环节?清朝所著的《啸亭杂录》揭示了问题的本质:“国家偏爱黄教,但不不是拜他的宗教祈福吗?莫非蒙古部族长久以来信奉黄教,所以立神道为宗教,以诚心信奉它,以阻挡藩篱?”当然,如果说清朝皇帝对佛教态度强硬,纯粹是出于政治需要,显得不够客观?事实上,清朝皇帝的一些活动也表现出了他们对佛教的崇敬。从顺治、康熙到雍正、乾隆,都多次到五台山烧香礼佛、修建寺院、祈求长寿等。不过,笔者认为,相比统治者的政治,从战略上来说, ,这些只是问题的次要方面吗?
【主要参考文献】
1. 德雷格:《内蒙古喇嘛教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2、《库伦旗文史资料》[C]第四辑(即《斯勒图伦喇嘛旗》),2002年;
3.乔吉:《内蒙古寺庙》[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
4.苏鲁格纳木斯来:《内蒙古佛教简史》[M],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9;
5.于本元:《清代宗教政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6.张謇、齐景轩:《中国历代民族宗教政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