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吧,LV最近推出的那个包,样子简直跟乌龟一模一样,价格也真是“乌龟”——高达两万四千六百元!
据称可以容纳手机,但客服坦言:最多只能放车钥匙或短型手机,日常通勤使用不现实,仅适合作为摆设。
这情况,居然吸引不少人争抢,那个老花图案饰品去年售价7400元,今年涨到7550元,而且现在完全没货了
网友都炸锅了:
“我背的不是包,是传说!”
“义乌二十块我能买一窝龟,还能变色那种!”
“你说它不实用?有钱人的世界,实用才最掉价!”
说实话,这包早超越了“装东西”的功能。
它宛若一张流动的身份标识,拿出来,旁人立刻领会:此人有能力支付两万五千元购置一件摆件性质的乌龟,极有可能经济宽裕,或许还带点风趣。
高档商品追求的并非价格与效益的平衡,而是情感满足和地位象征的传递。
有人乐意花钱购买盲盒、收集球鞋,追求的不是物品本身,而是从中获得的情感满足和满足感。
但说回来,LV这波操作确实高明:
1️⃣ 动物系列+异形设计,话题度拉满,争议即流量;
稀缺性加上价格上涨的预期,精准地击中了喜爱收藏的人们的心理:如果现在不购买,来年价格还会继续攀升。
摒弃功利性思维,借助创意构思触动购买者的炫耀心理与求知欲望。
所以,别喷“不实用”了——
他们售卖的并非包袋,而是社交凭证,是装饰品,又像是一种微型表演艺术。
你怎么看?
觉得是“人傻钱多速来”?
还是“千金难买我高兴”?
欢迎吵到评论区 (吃瓜群众已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