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倩:德国包装垃圾分类回收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启示

日期: 2024-05-19 16:05:18|浏览: 103|编号: 5051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引用格式:[1]HE .德国包装废弃物分类回收服务设计研究——以“绿点”回收系统为例[J].装饰,2022(01):100-103.DOI:10.16272/11-1392/j.2022.01.026.8):224-228

关于作者

何思谦

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毕业于清华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他的研究兴趣包括数字健康设计、社会创新设计、服务设计和儿童和银发群体传统手工艺品的重新设计。

【摘要】德国垃圾分类回收的理念和实践历史悠久,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完善,是国际垃圾分类回收管理的典型案例。本文回顾了德国包装废弃物分类回收服务体系的发展阶段,探讨了德国包装废弃物分类回收利用的概念和特点,并从服务设计的角度分析了该包装废弃物分类回收服务的背景、发展过程、服务接触点和服务利益相关者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德国经验对我国垃圾分类回收服务体系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垃圾分类,服务设计,生产者责任制,德国,绿点

介绍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服务的管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指标,而德国人普遍认为“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藏”,从老人到儿童,每个人都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2013年,德国生活垃圾回收率高达83%,位居世界第一。德国作为率先实施垃圾分类的国家,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理念先进、制度完善、方法科学的垃圾回收服务体系,对我国垃圾分类回收管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德国的垃圾分类和回收服务系统进行了研究,但笔者认为,对包装垃圾处理服务的研究仍然不足。 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学术补充,运用服务设计的方法和工具,系统分析了“绿点”包装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发展背景、服务接触点、服务利益相关者和服务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废物管理的启示。

一、德国包装废弃物分类回收服务体系发展阶段

随着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商品的不断丰富,产品包装作为保护商品、促进销售的有效方式也在不断发展。由于包装量大,寿命短,80%的包装在一次使用后成为废物。德国的垃圾分类和回收管理始于1960年代,其中包装垃圾处理工作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开始,逐步发展到垃圾减量化、垃圾避让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形成了多主体参与的包装垃圾分类和回收服务体系,可分为三个阶段: 发芽、发育和成熟(图1)。

图1:德国废物管理的发展阶段

1.1 萌芽期(1960年代至1970年代):基于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处理方法

1972年,德国颁布了《废物处理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废物处理的法律,要求每个村庄和城市都有一个废物倾倒点。由于德国商品的工业包装率非常高,纸箱、塑料、玻璃、金属等包装垃圾占了人们生活垃圾的绝大多数,一般德国家庭包装垃圾与生活垃圾的体积比可以达到九比一。 [1] 如此大量的废物通过焚烧或填埋处理进行集中,不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造成灵敏效应,公众对大型废物处理设施的选址和运行非常抵触。最后,政府认为,只有减少垃圾产生量,尽可能实现垃圾资源转化,提高利用率,根除垃圾填埋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处理设施选址带来的nimby问题。 [2]

1.2 发展时期(1970年代至1990年代):从生产线末端处理到源头减少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的废物管理思想经历了从“线端处理-回收源头减少废物”到“源头减量-回收-端处理”的转变。 德国政府认为,源头减少不仅意味着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产生量,还意味着通过安全有效的废物管理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应考虑废物对环境的影响,而不是生产、消费和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量。例如,塑料包装废料体积小,重量轻,但不易回收利用;一些包装废物,如钢铁和玻璃,体积和重量都很大,但当回收利用时,它们在技术上更可行,在经济上更合理。1986年,德国颁布《废物规避和废物处置法》[3],立法实施“避废”,为后来实施废物回收再循环奠定了基础,也唤醒了公众“从源头上减废”和“变废为宝”的意识,为“绿点”制度的诞生奠定了群众基础。

1.3 成熟期(1990年代至今):多主体参与的废物管理服务体系全过程

1991年,德国出台了《包装废弃物管理条例》[4](简称《条例》),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包装废弃物回收的法规。《条例》规定,企业应当承担生产者的责任,限制或者取消包装材料的重量和体积,不可避免的包装材料必须多次使用或重复使用,企业不履行包装回收责任的企业不得在市场上销售其产品[3]。 该法规还授权包装制造商和产品分销商委托第三方公司承担回收义务,并鼓励建立生产者责任组织,从而导致创建绿点回收系统(DSD),这是本文的重点。 1996年,《循环经济法》和《废弃物处理法》明确要求生产者、销售者和个体消费者不仅要注意产品的实用性,还要注意产品在生产和消费初期整个生命周期的碳足迹。2012年,新的《废物管理法》[5]正式颁布了家庭餐厨垃圾、塑料、纸制品、金属和玻璃制品的分类和回收规则,并宣布从2015年开始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系统。至此,已正式形成多主体参与的全过程废物管理服务体系。

二、德国包装废弃物分类回收服务体系特色体系

2.1 生产者责任

1996年10月,德国政府颁布了《循环经济法》和《废物处理法》,正式明确了“生产者责任”和“国家责任”,并敦促生产者对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 生产者责任包括从设计、生产、运输、销售、售后到报废的废物处理。同时,消费者也必须依法对垃圾进行分类。生产者责任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在产品的研发和设计中,要求设计人员使用对环境负面影响较弱的可回收材料,同时考虑产品在生命周期结束时的处置和消散;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要求生产者生产出质量上乘、寿命最长的产品;(2)产品进入市场后,要求生产者和销售商在商品丢弃后建立逆向物流体系,对废弃产品和包装进行回收利用;(3)在消费过程中,要求消费者保持理性的消费态度,养成可持续的消费习惯;(4)产品使用后,要求消费者履行分拣义务,通过收费激励或惩罚等方式鼓励消费者减少垃圾量。 [6]

2.2 消费者责任与生活垃圾分类系统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对环境造成影响或损害的人都要承担环境损害的成本。 对于产生垃圾的个人和家庭,居民不仅要按类别将垃圾放入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中,还要对其产生的生活垃圾“按量按类付费”。 [7] 居民可根据需要预订合适大小的垃圾桶,并选择垃圾收集和交付的频率,如果垃圾溢出且垃圾桶无法关闭,将拒绝并收取额外的垃圾费。相反,您放入不可回收垃圾箱的垃圾越少,所需的垃圾箱容量就越小,而且频率越低,您可以为垃圾支付的费用就越少。如果一个家庭选择自己堆肥和发酵其易腐烂的有机废物而不使用棕色有机生物废物箱,他们每年的废物支付额可减少 8 欧元。 该系统不仅减少了垃圾的产生,而且鼓励个人和企业选择更环保的材料,对改善居民消费模式和调整产业结构起到了作用。

押金追缴制度也是落实生产者责任和消费者责任的重要措施。 啤酒、软饮料等饮料包装大多是一次性罐头或塑料瓶,虽然收集后会做成新的包装进行回收利用,但这个过程无论是再制造还是重复物流运输,都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8] 在德国,对于一瓶 0.5 欧元的矿泉水,消费者需要额外支付 0.25 欧元的押金才能购买一个塑料瓶。每个超市的入口处都有一台塑料瓶回收机,只需将空瓶子扔进机器即可退还已支付的押金(图2)。该系统旨在鼓励客户退回空瓶以提高回收率,并鼓励公司从一次性包装转向可重复使用的环保包装。

图2 瓶子押金返还设施

三、德国“绿点”(DSD)回收系统服务设计主要内容

服务设计是90年代随着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的兴起而出现的设计理念。它以人为本,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考虑用户需求、环境条件和约束条件,以创造优化的服务体验。 本节主要运用服务设计的思维和方法论工具,分析“绿点”的服务设计体系。

3.1 “绿点”成立的背景和基本职能。

“绿点”是世界上第一个包装废物回收系统,与德国政府的卫生系统平行,由非政府组织 GmbH (DSD) 运营,该组织成立于 1990 年,由 95 家包装生产商、零售商、原材料供应商和回收部门组成。“绿点”受企业委托,组织垃圾收集者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分类,然后送至资源再利用厂家进行回收利用。渠务署的基本职能是代表生产者履行生产者责任,并与项目的所有参与者——生产者、销售商、废物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减少包装废物的环境污染[9]。渠务署向已缴付回收费的包装制造商发出「绿点」标志,表明该公司已承担回收责任。企业在生产包装时可以在包装上印上“绿点”商标(图3、图4),购买过“绿点”商标产品的消费者在分类和放入垃圾桶时,需要将包装放入黄色垃圾桶中,由绿点公司负责这些黄色垃圾桶中的垃圾的回收和无害化处理。 “绿点”系统不仅提高了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率,还降低了包装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回收成本,并鼓励包装制造商在包装设计层面提前考虑回收问题,例如选择更具可持续性的包装材料、简化包装设计、改进包装工艺等。

3.2 “绿点”服务接触点

服务接触点()是指用户或其他利益相关者与服务系统交互的接口和载体。接触点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有形的服务接触点可以被看到、触摸和感知,在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绿点”系统中,消费者的有形接触点是带有绿点标志的产品包装和他们在超市购物时接触到的黄色垃圾袋(桶)(图5、6)。

“绿点”标志是由深绿色箭头和浅绿色箭头组成的双色圆形箭头,表示产品包装可以回收利用,环境可持续。 消费者更喜欢“绿点”包装,不仅是因为产品更环保,还因为它经济实惠。 因为德国的垃圾是收费清运的,所以“绿点”包装可以放入黄色垃圾袋(bins)中,黄色垃圾袋(bins)中的垃圾即使超载也不必支付垃圾处理费。德国各州采用“五点法”进行垃圾分类:棕色垃圾箱用于有机垃圾,黄色垃圾箱用于轻包装,蓝色垃圾箱用于纸张和纸箱,白色和绿色垃圾箱用于无色和有色玻璃,其余垃圾箱放入黑色或灰色垃圾箱中,最醒目的黄色垃圾箱或袋子用于收集“绿点”产品垃圾(图7)。居民可以在超市、药店、邮局等便利场所免费领取黄色垃圾袋,政府免收黄色垃圾袋垃圾处理费。除了上面提到的物理接触点外,还有数字接触点和手动接触点。例如,德国居民每月都会收到一封来自市政厅的电子邮件,其中包含“废物清除日历”,其中包含废物清除时间表。人工接触点包括可能与“绿点”系统接触的超市店员、根据垃圾日历处理黄色垃圾箱的工作人员等。

图7 德国垃圾分类用“五点式”垃圾桶

3.3 “绿点”的利益相关者地图。

绿点是一个服务系统,包括包装制造商、零售商、消费者、废物回收商和地方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图 8)。“绿点”的健康运行离不开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投入和参与,而激励他们参与的力量是服务设计者对每个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考虑[10],以及物流和资金流的设计。绿点的成立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利用发行绿点标签的机会,鼓励生产者回收利用,限制和减少废弃包装材料。如图所示,其废弃物回收的运营资金来自公司上交的“绿点”标志使用费,绿点公司利用这些资金投资建设包装垃圾回收网络,并投入黄色垃圾桶(袋)相关回收设施。居民将能够免费捡起黄色垃圾袋,并将印有“绿点”的包装垃圾放入黄色垃圾箱,绿点将委托专门的包装垃圾回收商进行收集和回收。

图8 “绿点”利益相关者地图

公司使用的包装材料量越大,回收难度越大,“绿点”标志的使用费用就越高。“绿点”的特殊收费结构使制造商有必要从源头重新规划产品包装,简化包装和材料,使其易于回收和回收,而不是将绿点特许权使用费转嫁给消费者。 随着“绿点”服务的推广,德国市场上的奢侈品包装逐渐减少,简洁环保的包装设计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在德国,有16,000家生产和销售包装材料的公司加入了“绿点”系统,大约90%的产品在包装上标有“绿点”标志[11]。

3.4 “绿点”服务监督评价

一项服务的高效运行离不开监督、评估和迭代的机制。 德国政府对绿点的运营进行监督,需要向州政府提交年度废物执行报告,主要证明上一年度包装废物的质量和流量,联邦政府环境部门将根据这些数据制定下一个环境管理政策。 [12]同时,绿点将对这些废弃物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分析报告,并将报告提供给参与的包装企业,从而有效指导企业的包装设计和材料,促进回收工作的发展。服务体验的不断丰富,让“绿点”越来越完善,影响力不断提升,同时也不断吸引着更多的企业加入,惠及更多的受众。

在过去的30年运营中,“绿点”系统在德国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循环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2008年,“绿点”系统共收集了260吨包装废弃物,回收率为120%(回收率超过100%的原因是因为没有绿点标志的包装废弃物也进入了“绿点”系统)。鉴于“绿点”制度在德国的成功实施,欧盟于1995年在布鲁塞尔成立了欧洲包装回收组织,帮助欧洲国家建立有效的包装废物管理模式。目前,欧洲已有23个国家加入“绿点系统”,涉及超过13万家公司和超过400亿个带有绿点标志的包裹。

4. 德国经验对中国包装废弃物分类和回收服务的启示

4.1 通过市场化机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回收产业链我国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侧重于减少固体废物污染,但不强调从源头上避免和再利用废物。其次,法律规定回收主体单一,唯一责任人是政府,这不仅增加了政府大量的经济和人力成本,也不利于提高人民、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德国的《包装废弃物条例》要求将包装投放市场的利益相关者(制造商、包装商、分销商)承担并授权第三方履行回收责任,这大大减轻了地方政府处理废弃物的负担,快速提高了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率,也调动了公众的参与积极性。 中国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通过市场化机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垃圾回收产业链,推动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

4.2 采用多样化的经济工具来激励和约束分类主体

在垃圾分类过程中,德国采用了多种不同的市场经济工具,如生产者责任、垃圾清除和运输费用、押金制度和“绿点”回收制度,在垃圾分类的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了协同关系。生产者责任制促使德国零售、消费品、包装行业的企业组织起来,形成“绿点”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循环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

4.3 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生产者责任路径

生产者,即产生废物的企业,是废物分类和回收产业链中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他们拥有资金、技术资源和销售网络,是回收技术的开发者和主要用户,他们最能控制产品的环境风险和成本。环保的包装和产品设计可以有效降低环境风险,并将成本计入产品价格。因此,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生产者责任制和废物管理利益相关者协同共治模式,取代被动的政府整体治理,有利于从根本上扭转不可持续的生产消费模式,减少废物产生和环境污染。

4.4 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垃圾分类设施和公共服务系统

虽然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这些设施的可用性和易用性并不强,使用起来容易给人们带来“认知摩擦”,比如垃圾分类标志含义不明确,分类垃圾桶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不够人性化, 垃圾分类公民的教育不够普及,垃圾分类服务设计不足。 我国垃圾分类设施的设计应改变传统的以“垃圾”为中心、以技术为导向的垃圾管理思路,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用户为中心,设计服务接触点和服务体验,提高服务质量。

5. 结论

据统计,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每年产生约4亿吨,其中三分之一为包装垃圾,年增长率约为5%-8%,呈逐年递增[13]。“包装垃圾围困”现象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大不利因素。随着我国各大城市垃圾分类的全面实施,亟需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垃圾分类回收服务模式。 “绿点”从服务联络点设计、利益相关者协同共治模式、服务评价监督、信息技术合作等方面,为我国包装废弃物分类回收工作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服务思路。 学习“绿点”的服务设计理念和德国的废物管理经验,对于探索中国废物分类和回收利用的创新服务模式,打造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