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刺绣: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的文化视觉文本

日期: 2024-06-03 15:09:03|浏览: 97|编号: 5229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摘要:中国刺绣具有多重文化传承价值。一是“工艺绣”,它融合了人类随环境而变化的智慧与技艺,其中的个性或人文痕迹是规整、机械复制的机器刺绣所无法比拟的;二是“画绣”,它以刺绣为画,绣者亦是画家,汉地几大名绣主要继承或模仿文人画、西洋画的传统。少数民族的画绣则以当地为基调,在形式与构图上,属于自创的民间绘画传统,与现代艺术相契合;三是“意绣”,即以刺绣来表达、传递意义,或作为叙事,或作为象征,或作为祈福,或作为驱邪的象征,或作为族群身份的象征,或作为社会阶层的象征。刺绣是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书写”文化的视觉文本。

关键词:刺绣;工艺刺绣;绘画刺绣;艺术刺绣

作者简介:邓启耀(1952-),男,广东顺德人,中山大学华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俗学、影视人类学。

资助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宗教艺术遗产调查及数字化保存整理研究”(11&ZD185)中期成果。

上古时期,中华民族“好五色”、“重绣”,这在古代神话传说和古代文献中早已有记载。商周时期,衣服上有“文”和“绣”已不足为奇,甚至连制服也需要缝纫等工艺。《尚书》、《周礼》、《考工记》等文献中,都有用文物和刺绣来装饰衣服的记载。当衣服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和人文的象征后,用刺绣来装饰衣服便成为各民族的时尚。 白衣人“穿华丽的衣服”,爨人“穿绣花衣裳”,“富人穿锦缎”,金池白衣男子“穿绣花鞋”,妇女“穿绣花衣裳”,侬族妇女“穿绣花鞋”,“惯于采棉锦缎”,有的“有巧手绣工绣制的花鞋、花袖,式样时时更新”,有的“与苏、湘刺绣相近”,藏族男子“穿红、绿交织花纹的皮毛为衣”,妇女“均穿彩色皮毛,裙边或为绣花皮毛,或为彩色布皮毛”,苗族“用丝线在布上织出花纹为衣”,格斗族“妇女穿短衣,梳侧髻,胸前、袖上绣有彩色衣裳”,瑶族“戴红巾,穿绣花衣裳”……古代图像文献使人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民族、不同人物的服饰,看到精美的配饰或将刺绣纹饰印在衣服上。在青铜器、绘画、雕塑中,许多人物所穿衣服纹饰繁多,这些纹饰应多为刺绣。印证了“蛮王与清平臣皆穿锦绣”“赤紫锦与裘”的服饰特点(图1-2)。考古发掘中也出土了一些精美的织锦织物,如北京崂山汉墓出土的绣花棺盖、湖北江陵马砖一号楚墓出土的丝锁绣工艺、荆州马山楚墓出土的绣花丝织物等。无论是朴素朴素,还是华丽精巧;无论是刺绣、缝绣,还是嵌绣,讲究文采和缝绣,几乎是中国各民族从古至今的一致风俗。

我国所谓“四大名绣”即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在国际上早已享有盛誉;上海毛绣、顾绣、北京京绣、温州瓯绣、宁波甬绣(金银线绣)、河南汴绣、杭州杭绣、陕西秦绣、山西晋绣、江苏锡绣(无锡细绣)、辽宁辽绣、江西夏布绣、湖北汉绣以及苏浙粤的发绣等均享有盛誉; 少数民族还有众多的刺绣和彩锦,其中苗绣、瑶绣、彝绣、羌绣、壮绣、侗绣、满绣、土家绣和维吾尔族、达斡尔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的刺绣均已达到高超的水平。

目前,中国传统刺绣工艺美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7项,分布在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14个民族的40个保护单位。

中国刺绣的多重文化传承价值与意义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图1. 铜鎏金二人转圈舞装饰物。人物短上衣和长裤均有刺绣。云南省博物馆展品。

图二:大理国梵画长卷《张胜文卷》大理国丽真皇帝、皇后及侍从的服饰

1. 刺绣:刺绣的工艺价值

我们先来比较一下图3:

图3 民间刺绣图案与计算机生成图案的比较。

左边的菱形图案和周围的花纹图案是从民间收集来的绣片上直接拍摄下来的,右边的菱形图案则是用电脑绘制的矢量图。左边的花纹图案生动活泼,变化微妙,颇有手或“笔”的味道;右边的花纹图案规则、均匀,但呆板、毫无生气。这种重复性的抽象图案就是如此。如果是花鸟鱼虫,或是人物故事,机器刺绣是无法与手工相比的。手工作品之所以比机器制品更有价值,就是因为它有“人情味”。在刺绣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绣工情绪的起伏,技艺的变化,看到绣工个性和民族文化特征的痕迹。用这些独特的刺绣技法装饰的服饰、肩包、头巾、背被等工艺作品,蕴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一旦被机械工具“规则化”,就只剩下“花纹”了。

中国各民族用挑花刺绣进行装饰十分普遍,种类也相当复杂。服饰、鞋帽、腰带、背带、肩包、荷包、枕头等都是挑花刺绣的装饰物。刺绣技法也相当多样,有单色的,也有彩色的;有的在素色底色上绣,有的在花色底色上绣。 绣法较多,有平绣、辫子绣、网绣、结绣、缠绣、框绣、浮绣、梭绣、挑花绣、筋绣、堆绣、乱针绣、素绣、彩绣、贴花绣、连环绣、边挑绣、金银线缝制、错针混线绣、镂空内贴花绣、重叠绣、绉绣、镂空绣、锑绣、丝锁绣、断丝绣、纱支绣、籽绣、盘丝绣以及连织、染绣结合等,每种绣法又有不同技法。 “以五色布片结成方锦”的贴花绣、“以丝线在布上织出花纹”的素绣、以红黑线或黑白线缝制条纹的双色挑花绣、以绒花绣在布上立体的“结绣”,都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绣工如何运用针线,呈现出不同的构图方法和肌理效果。

不同的绣娘、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喜好,通常采用不同的刺绣技法,每一种或几种技法,在不同绣娘的手中,都会呈现出个体特色或民族韵味。 比较著名的有:彝族的堆绣,土族的盘线绣(即用两根不同颜色的丝线互相盘绕而成的刺绣),白族的素绣、金银线缝制,布依族的缠绣,仡佬族的框绣、游绣、梭绣,傈僳族的海贝绣,傣族、布依族的香包绣,苗族、壮族的籽绣、蜡染布边绣,丝线平绣、丝线结绣、“十字”花绣、“米”花绣、勾绣、十字绣(包括单面、双面、纯色、彩色等),珠绣,海南黎族的人形十字绣,云南路南彝族的十字交叉绣,纳西族的丝带、基诺族的十字绣花纹、瑶族的十字绣裤,以及四川羌族的串绣、钩绣、纤维绣(双面)、钉绣(绑绣)、链扣等,都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内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区别。

例如刺绣在很多民族中都很普遍。从技艺种类看,有单面绣、双面绣、素绣、彩绣、反绣等。其中大部分是以十字绣法为主,所以又称“十字”绣,即用斜“十字”针脉,顺着布底的纹理,绣成各种花纹、花形。针脉的运用方法有顺针法和反针法两种。顺针法是配合花纹的色彩,用斜针形成等开针。当同色部分绣完后,回针盖住第二开针,使之与第一针脉相交叉,形成“十字”字形。当同色部分绣完后,再换色、补针;反针法也是根据布面的经纬组织来绣。 一针挑一针回,使针脉交叉,形成“十字”字形。两种方法各有所长,善于刺绣者可两种方法并用。海南黎族的人形绣、云南路南彝族的十字绣、纳西族的绣带、基诺族的绣花图案、瑶族的绣花裤、串绣、勾绣、细绣(双面)、绑绣(织绣)、羌族的链扣等,都各有特色。

各民族刺绣中最常见的刺绣方法是平绣,主要是在平整的底料上平行穿线,针法简单,绣面细腻光滑。但无论怎样穿线,无论是原线穿线还是断线穿线,都会产生不同的手感和质感(图4-6)。

图4 苗绣纸样及成品。贵州省

图5 侗族扁绣。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

图6 苗族平绣。贵州省凯里市

贴花绣主要是用不同颜色的布料裁剪出大块,然后缝制在一起。贴花绣在处理大面积色块时非常有效。例如,云南麻栗坡县彝族用三色布料制作的“龙婆衣”、青海热贡地区的藏式堆绣和珍珠贝绣唐卡、西藏的巨幅贴花绣布画(图7-8)。

图7 青海藏族刺绣唐卡局部

图8 贵州西江苗族贴花刺绣

图9 贵州西江苗族籽绣细部

苗族喜欢用籽绣,先用籽绣机把金线缠成较粗的造型线,再用线固定在布匹上,既华贵又耐磨。固定时,绣娘会根据图案的走向随意扭动线头,在大色块中呈现出手工特有的细微变化和细密的籽纹(图9)。

锡绣是苗族民间的一项传统工艺,将薄锡片按要求缝制成图案,用线缝制在深色布料上,是一项精细的活儿,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腻的手艺。锡绣的金属质感与布料形成柔和的对比,古朴典雅,华贵典雅(图10)。

图 10:锡绣。贵州省凯里市

(注:图4至图10为邓启耀2006年拍摄)

刺绣的质感,主要取决于绣线的材质和绣工的技艺。麻线的粗犷、棉线的柔情、丝线的华贵、金属线的张扬、化纤的华丽轻浮,一目了然。如果仔细观察,就会感受到很多层次的感受。涉及触觉的,有弹性、粗硬、冷暖、软硬、滑爽、细腻、粗糙、粗糙以及许多细微​​的、只有用心灵才能体会的“手感”等等;涉及视觉的,有绣品的质感(包括材料的质感和织造的质感等)、色彩、光泽、明暗等等。还有一些特殊的技巧,没有巧手是做不到的。 如苏绣、苗绣,绣娘将一根丝线用手工分成几十根丝线,再用如此细的丝线绣出图案,其精美程度令人惊叹。

2.刺绣:刺绣的艺术价值

刺绣是绘画的一种,称为“画绣”。画绣的传统早在神话时代的蚩尤部落就有记载。传说大迁徙时,为了带走带不走的故土和城邦,便将其绣在身上。历朝历代,上至皇家,下至平民,绣龙凤花卉已成制度和习俗。目前所见中国刺绣中最大的画绣作品,是大英博物馆藏敦煌藏经洞的巨幅绣画《凉州瑞香图》(图十一),高241厘米,宽159厘米。据信此作于公元8世纪左右,即唐代前后。大英博物馆官方介绍中提到,此绣主要用的是北朝至盛唐时期十分流行的劈针法和锁针法。 针迹大多比较长,约0.8~1.0cm,且绣线是按照绣者所了解的人体结构来排列的。

残存于汉文化核心区江南水乡的苏绣,以其精湛的刺绣技艺被传统主流社会所接受,其绣品多为贵族、富户所用,精品进贡宫廷,绣技高超的绣娘也在宫廷中任职。以绣为画,在广东、湖南、四川等地的上流社会也很盛行,可能与这些地方崇尚科举、世代相传诗书的社会风尚有关。苏绣、粤绣、湘绣、蜀绣的艺术趣味因而在早期就容易受到精英文化的影响,与文人艺术相结合,使市井民俗的作品融合了一些华贵典雅的风格。 如工笔花鸟画风格、浓墨重彩的刺绣,是苏绣、粤绣、湘绣、蜀绣的代表风格,至今仍十分流行。

图11:大英博物馆藏敦煌莫高窟巨幅刺绣画《凉州瑞象图》局部。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瞻湾”

当代的苏绣、粤绣、湘绣、川绣等继承了这一绘画传统,并融入了西方绘画的一些造型特点,形成了以针法为造型的艺术门类——绣画。近年来,模仿油画、照片的绣法逐渐流行,主要用于绣制名人、政要的画像,作为高雅礼品。更有价值的作品是古代名画的临摹品。在2013年举办的“中国传统刺绣艺术展”上,广州独秀庄刺绣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制作的几幅临摹古代名画的苏绣长卷,如《清明上河图》、《繁华苏州图》和永乐宫壁画《朝元图》、《百马图》、《百鸟图》、《富春山居图》,令人赞叹不已,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精湛的绣工令人赞叹。 刺绣不仅是对原画的临摹,更是异质的改良。如《百骏图》(图12)中的马,绣线不仅再现了传统工笔画的形神,而且,在塑造马的皮毛时,绣线按物理结构排列,纹理清晰可见,显示出画中没有的鬃毛光泽,使平面的造型有了立体的质感。《百禽图》中鸟羽的描绘、《朝元图》中人物头发的刻画,都把绣线运用到了极致,其表现功能比毛笔略胜一筹。

图12 苏绣《百骏图》局部。由广州独秀庄刺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制作。

少数民族画绣属于另一种造型体系。如果说汉族画绣主要继承或模仿文人画传统的话,那么在形式构成上,少数民族画绣则完全立足于本土文化,属于自创的民间绘画传统。在形式上,汉族画绣以花鸟画、人物画、山水画见长,尤以古典工笔长卷、花鸟重彩见长,近年来甚至引入了照相写实主义的刺绣风格;少数民族画绣的形式构成(图13-15)是原始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绝妙结合。如果我们将一幅绣品的某一局部放大,会惊奇地发现,这基本就是马蒂斯、毕加索绘画的原型。少数民族画绣可以写实,但更擅长写意或象征,有自己特殊的平面构成方法。 其“透明透视”的重知轻视的绘画手法、立体主义的构图手法等,与古代绘画、民间剪纸一脉相承,精神气质与现代艺术相得益彰。荆州马山楚墓出土的绣花丝织物上有14种刺绣图案,无一相同。外国学者看到这些图案后,说这是2000多年前中国毕加索设计的。

图十三 苗族刺绣。牛和龙的造型具有强烈的立体主义风格。贵州,2006年,邓启耀

图十四 苗绣“透”出龙腹孕育的图案。贵州省贵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石洞石村,黄英峰 摄

图 15:苗族刺绣中的鸟类和动物造型。贵州,2006 年,摄影:邓启耀

各民族挑花刺绣的图案、纹饰十分丰富。植物中的各种花果、树木、藤蔓、农作物,动物中的各种走兽、牲畜、家禽、鱼、昆虫,天地中的日月星辰、云霞、彩虹,自然现象中的山川河流、水石,人物站、坐、卧、行等各种姿态,以及骑象、骑马、放牧、追兽、饲喂家禽、歌舞、赛马、劳动、劳动以及各种建筑、器具等场景,都可以“绣”出来。绣者自然而然地把本民族的生活、劳动、信仰、风俗习惯联系起来,表现出民族风格。 如彝族、白族、纳西族等民族中流行的“众人歌舞”挑花图和侗族在包头一面绣的“几人手拉手跳舞”的彩色图,本身就是高度提炼和概括的民族风情画。

各类题材的民族刺绣图案,与通常的艺术分类一样,大致分为具象与抽象两大类表现方式。具象绣花图案一般把多个自然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或再现整体,或描摹局部,或写实,或略加变形,以自然物轮廓形象为造型构图要素,把握刺绣图案形态和动态规律。巧妙地将自然物变形的图案,可归为抽象图案。这些图案有的保留了强烈的形体情趣,变化无穷,装饰效果强,有的则进一步演变、积聚成一些受人们喜爱的点、线、几何图形和符号。景颇、傣、阿昌、德昂、基诺等民族常用直线、曲线、连接线、勾角线、打结线、压脚线、翻边线等作为装饰,而具有悠久刺绣传统的彝族、白族等民族则采用了更为丰富的构形“语言”。 云南少数民族刺绣图案中最常见的符号和图案有卍字、十字、人、寿字等,这些符号和图案均有避邪、吉祥的含义,有的还表达特定的宗教观念和情感。

各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喜爱的色彩各有不同,如彝族、苗族色彩鲜艳,景颇族色彩浓烈,白族、壮族色彩古朴典雅,哈尼族、纳西族色彩庄重。一般来说,彩色多于纯色。各民族都十分重视色彩的选择和搭配。刺绣均采用彩线,并根据各民族的传统审美习惯选择绣底。

3. 艺绣:刺绣的文化价值

刺绣是服饰的非实用附加品,其主要功能不在于御寒,而在于欣赏艺术、传达意义。艺术欣赏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活动,它超越一般的实用形象,建构审美形象;意义的传递则会在更复杂的层面上展开,或作为叙事,或作为象征,或作为祈福,或作为驱邪的象征,或作为族群身份的象征,或作为社会阶层的象征。正是刺绣所蕴含的意义,才使得彝族刺绣得以成功,并赋予其多重文化价值。

早在神话时代,黄帝就把建立冠服制度视为“治天下”的政策之一。后来,帝王的袍服或官服上要绣上什么图案、什么徽记,都有严格的规定,谁也不得逾越。在各民族中,服饰不仅仅是保暖护体的衣物,更是被赋予丰富文化意义的“文物”。透过各种成文和非成文的服饰规则和刺绣图案,我们可以一窥社会的投影。

在苗族、瑶族、彝族、景颇族等民族中,他们服饰上刺绣的图案就像《史记》一样,是穿在身上的象形百科全书。他们民族的创世神话和万物的起源以一定的图案呈现,先民迁徙的故事以一定的图案记载,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和村落社区的传统以一定的服饰表现,一定的服饰反映了人伦关系和冠服制度,哪些针线活起源于谁,哪些染料和质地对人体健康有益,哪些款式和色彩与人们的信仰、生肖和命运有关。

苗瑶族服饰上的刺绣图案,基本都是历史事件或民间信仰的图像,从中可以讲述出很多故事。这些故事,从神话时代中原争霸的上古历史,到近代起义斗争的事件,无所不包。无论是创世祖先,还是天地诸神,也都绣在祭祀的袍子上,适时祭祀。他们没有文字叙述,但他们服饰上的这些刺绣图案(图16-18)就像他们的“史书”和“神经”,随身携带,代代相传。

云南大姚、永仁两县是彝族聚居地,当地群众每年都要举行传统的“赛衣节”,该节日已成为民族刺绣工艺的展示和聚会盛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彝族妇女齐聚于此,穿着亲人绣制的花衣,祭拜传说中化作锦鸡的刺绣女神。“赛衣节”(图19)犹如一座活生生的刺绣艺术长廊,绣花衣、绣花帽、绣花裤、绣花鞋、绣花包、绣花坎肩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绣技高超者,将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扬。一位全身绣满马尾花的老太太告诉我:“插花是人们和祖先喜欢的,但鬼却怕它。用花来驱鬼。驱走家里的鬼,赶走一切鬼。” 她的裤角绣着三条腿的人物,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她说这是“跳人”的图案,古代流行这种图案。腰带上也有这样的“跳人”。我问:“人为什么有三条腿?”他们说:“没有三条腿,就不稳定,而且不好看。”有人神秘地笑道,这是男人的东西。

图十六 苗族古歌中孕育万物的蝴蝶妈妈。龙和飞鸟是苗族古歌中的重要角色。2006年,贵州,摄影:邓启耀

图17在Yao人的道教师绣上的神灵。

图18 Miao刺绣神话和民间传说。

图19 Yunan县的镇和镇的Yi镇称自己为“ Yipo”。在家庭大厅里,鲜花向祖先提供,并将鲜花放在牛ao县的马s和牲畜中。

种族服装的模仿是对创造的幻想的自然外观和徒手的描述。秘密的语言(Hani)戴着双眼的帽子或圆形的双眼图案(图20)。到七色斑点衣服。 种族服装艺术的灵魂不仅反映在美丽的“跟随身体”的形式中,而且还以启蒙的魅力“反映心脏”。

图20 Yi人在他们的腰间戴了一个名为“白色毛毡”的毛毡。

从今天仍在遵循的传统习俗中,游牧民族记录历史的一种方式,许多人类的文化现象与古代知识体系相同,尽管学者对人类的观点可能会构成与文化的共同概述相同的范围,但它是用笔绘制的,用一根针头和线绘制,或者用计算机制作,所有这些都以图像和视觉图像的形式完成。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不需要翻译的图像的特征更为突出。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看时可能会了解形象的一般思想,在不同的情况下,它也有一些特殊的词汇和解释,例如蝙蝠。

服装是各种族裔,尤其是那些没有书面语言的族裔,通过这本书来表达自己的文化。

IV。遗产和资产:传统刺绣的危机和经济价值

在当今消费量和产品批发的社会中,需要缓慢而细致的工作的传统绣花手工艺品正面临危机。

首先,有工业化的产品对手工制品的价值在于手工制作的人。批处理生产的工业产品显然对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工作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以较高的恋爱能力越来越高,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讲习班已经关闭。

其次,没有人能够接管社会转型和城市化的加速,男人的耕种和妇女的编织方式在城市和农村地区都被大量的年轻人涌向城市。 - 一旦遗产行为破裂,就不容易保存。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的刺激性,其中包括中国的元素S在西方非常昂贵,在中国社会中,它们的认可较少,并且需要通过媒体促销来强调其独特的价值。

尽管该国近年来,该国强烈地鼓励了对物质和无形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但在保护和继承的保护和遗传之间,尽管保护者和继承权之间存在整体,但在保护方面的所有可能性,但在保护方面,近年来,如果保护和遗传的整体均可构成保护,则在近年进行了脱节。能够。

实际上,如果传统的刺绣是正确的,除了手工艺的价值,艺术价值和材料的文化价值和可无形的文化“遗产”之外,还可以将可持续性和不可替代的“资产经济价值”的经济价值转变为传统卷烟的经济价值。在针头和线程中,可以看到绣花的情绪或生活,并使人的痕迹,人格,甚至是无与伦比的。手刺绣和机器刺绣之间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这个问题。

作为具有深刻的传统的艺术形式,“绘画”在几个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价值。 - 赋予上层社会甚至国家外交的礼物,并成为一把刺绣的剑,以反映第三个是家庭装饰或旅游纪念品。纪念品。

从表面上看,“ YI绣花”没有直接的经济价值,一旦发现了它们的文化价值,并且它们作为非文本文化历史的“文化遗物”的功能被确认,它们的多重“价值观”就很难估计。正式的元素,即“有意义的形式”,作为美学的人,也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精神元素种族服装的原型形象是艺术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在实践中已被证明是有可能创造社会和经济利益的可能性。 至于衣服和刺绣的精神元素,这是一个在文化层面上探索的问题。

中国刺绣具有多种文化遗产价值观,其工艺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有机的,这是一种文化精神。通过各种现代的“浪潮”,并遭受了几次危机,但是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理解和对不同文化的宽容已经重新估计,文化自信心和文化精神正在重建,并且对我们的文化构成了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和实践。

(原始文章发表在《重庆三戈尔斯大学杂志》上,第1期,2018年。有关笔记和参考,请参阅原始出版物。)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