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生物股价腰斩,行业寒冬下 CXO 企业面临诸多难题

日期: 2024-06-22 03:05:47|浏览: 235|编号: 5451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文|袁一鸣

6月对于药明生物而言是一个寒冬,昨日其港股收跌-4.89%报35.9港元,接近去年11月初的最低点,值得一提的是,与今年1月份77.4港元的高点相比,目前股价已缩水一半。

作为行业“卖水户”,CXO(医疗研发外包)是最后一个受到“生物医药寒冬”影响的行业,而药明生物作为国内CXO的龙头,自然也难逃此劫。

尽管财报仍呈现两位数增长,但CEO在投资者开放日的讲话导致药明生物股价下跌,如今面临失去新冠疫情分红、受制药寒冬影响、海外公司低价抢单等一系列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生物医药整体投资形势不容乐观,影响了CXO行业整体表现,在目前没有新增资本、海外也没有大规模加仓中国市场的情况下,CXO遭遇冷遇属于合理的市场波动。

冬天来了

“透支”订单,保证财报增长

今年3月,药明生物公布了2022财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其营收为人民币152.69亿元,同比增长48.4%;毛利为人民币67.24亿元,同比增长39.2%;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50.53亿元,同比增长47.1%,每股基本收益为人民币1.06元。此外,集团2022年实现自由现金流为正。

这是一份翻倍增长的利好财报,但6月20日投资者开放日,药明生物CEO陈志胜讲话刚结束,其股价便下跌了17.02%。

陈志胜提到,今年上半年公司新签项目25个,低于往年40至50个项目的预期水平,中国项目占比不到20%,但公司的目标是全年新签项目超过80个。

财报显示,2020年至2022年,药明生物新增项目数分别为103个、156个、120个,可见2022年以来,药明生物新增项目数有所下滑。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华兴证券研究所所长赵兵均表示,作为CXO(医药外包)领域的龙头企业,药明生物今年的发展开始受到“生物制药寒冬”的影响。

在常荣山看来,相比前两年,整个医药行业的订单更多,资金投入也更大,因此药明生物等企业发展得还不错。但现在整个生物制药行业正面临寒冬,订单整体下滑,这自然也严重影响了药明生物的发展。

“2022年,药明生物的CDMO(研发和生产外包)业务亏损1亿元,也是因为接不到订单,看不到盈利预期。”常荣山说。

赵兵补充道,CXO行业被称为“卖水人”,业务本质是为他人提供服务,盈利模式是帮助别人做产品、参与早期项目的融资甚至提供部分资金。

“目前生物医药整体投资形势不容乐观,这也影响到CXO行业整体的表现。”赵兵说。

“中国(医药行业)确实正处于寒冬,如果说美国是蔬菜的冰箱(冷库)的话,中国就是冻肉的冷冻柜。”陈志胜说,从他上半年在欧洲和美国的考察情况看,欧美医药市场正在复苏,而中国则还需要时间,预计明年此时才能回暖。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药明生物2022年财报依然保持快速增长,部分原因是其“透支”了今年的项目数量。

在上述开放日管理层与投资者问答环节,陈志胜被多次问及为何新签项目数低于预期。他还透露,今年一、二季度原本有十几个项目,但去年年底就已经提前签好,以保证今年业绩的快速增长。这也得益于去年CMO(合同制造公司)环境不佳,为了避免客户资金的挑战,“越早越好”。去年药明生物新增了136个项目。

事实上,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全球创新药投融资减少,对公司早期项目数量影响很大。“药明生物是最后一波受影响的公司。”陈志胜表示,药明生物的市场份额并未减少,但客户资金紧张导致签约周期变长。

赵兵也表示,企业往往是在融到钱之后才会大规模投资。“2021年下半年,市场提出资本寒冬,但CXO当时基本没有跌,就是因为这个行业本身存在滞后性。”赵兵说。

生物医药无国界

一个动作影响整个身体

在CXO领域,全球任何一个地方的波动,都会对企业“无差别攻击”。俗话说,“生物医药无国界”。赵兵介绍,生物医药行业的特点是国内外联动性强。

他进一步介绍,今年上半年,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整个医药板块,投资环境都不太好,美国国债利率一度超过5%,是十年来未见的水平,这说明海外资本市场环境不容乐观,也影响到国内投融资形势和海外投行大规模裁员,创新药领域也是裁员的重灾区。

IQVIA曾发布《2023年研发投入》年度报告指出,2022年生物制药投入有所放缓,但2022年整体水平仍高于2019年。分地区来看,2022年美国融资水平下降39%,较2019年增长25%;欧洲2020年的融资水平是2019年的两倍,且近两年有所下降,2022年融资额为78亿美元;中国2022年的融资水平下降59%,较2019年下降11%。

这对药明生物的影响尤其大。陈志胜表示,药明生物目前瞄准海外市场,已相继在爱尔兰、德国、美国、新加坡建厂。爱尔兰工厂正处于工艺验证阶段,将在2025年实现满负荷生产(达到最大产能)。

不过,陈志胜似乎仍不为眼前的低谷所困扰。他介绍,今年上半年新签约的25个项目中,有4个三期临床项目、2个成熟的商业化项目,均来自海外跨国药企,后两者的销售额都超过10亿美元。

“远超公司预期。”陈志胜认为,这代表药明生物“赢在起跑线”策略(即从药企或其他医药外包公司等外部获得订单)的成功,一个后期项目产生的收入可以相当于7到12个早期项目的收入,因此不必担心创新药行业增速放缓带来的影响。

赵兵也认为,CXO轨道公司整体受冷遇、股价下跌都是短暂的,生物医药毕竟还是朝阳产业,在他看来,股价整体低迷也有部分原因在于该领域的机构投资者占比过高。

“创新药的投资门槛很高,但CXO的投资门槛没有那么高,大家都认同创新药研发是创新驱动的行业,是医药行业的未来,因此CXO是国内外投资机构最青睐的投资赛道。”

2019年、2020年大量资金涌入医药板块,但现在中国市场没有新资本入市,也没有海外大规模增持,国内活跃个股基本都是A股市值百亿以下的中小盘股,因此他认为CXO行业降温是合理的市场波动。

为什么他们宁愿订单被抢走,也不愿以低价竞争呢?

除了整体环境的影响外,低价竞争也影响了药明生物的订单量。

2022年,韩国CXO大厂三星生物制药业绩大爆发。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三星生物制药营收23.3亿美元,同比增长91%,经调整净利润6.2亿美元,同比增长78%,订单积压95亿美元,同比增长27%,计划2024年初在第四工厂启动ADC药物生产。

近日,三星生物制药又以极低的价格从跨国药企巨头辉瑞手中拿下4亿美元生物仿制药制造合同。对此,陈志胜表示,公司6个新后期项目都是三星想以20%~30%的低价抢到的项目,但低价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关键还是客户认可公司的能力。

他表示,药明生物正在讨论是否降价以抢占更多项目,尤其是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的药物。不过,在海外市场,降价不会增加太多市场份额,而在中国,降价会“给同行带来更多压力”。

赵兵也表示,CXO行业不涉及低价竞争的问题,“当药物到了临床阶段,企业关注的重点已经不再是价格,而是外包公司能否尽快把产品推向市场,尽快赚到钱。”

但订单量减少对 CXO 公司本身影响很大,毕竟本质上是外包和服务公司。相比药企,如果遇到困难,可能会断管线、减少研发、裁员,但至少还在运营。但 CXO 公司都是固定资产投资,模式特点是先建设备和工厂,有订单再运营,通常到开工才预估到底有多少项目进来。

新冠疫情红利正在消退

对药明生物的影响有多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新冠业务的变化。此前,在新冠业务的支撑下,药明生物2022年的成绩单相当亮眼。由于其广泛承接国内外疫苗生产、中和抗体等新冠项目,新冠项目近两年为药明生物贡献了可观的利润。

据统计,药明生物已生产超过3000公斤抗新冠中和抗体和数亿剂新冠疫苗,2022年其新冠项目贡献收入约32亿元人民币,占同期收入的20%以上。

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进入低度流行阶段,新冠肺炎业务显然不可持续。药明生物也在财报发布会上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过去,新冠肺炎订单不会增加,我们预计2023年新冠肺炎项目收入将大幅下滑,2023年新冠肺炎项目收入占公司收入的比重可能不足5%,到2024年,这一收入可能不复存在,因此我们的重点还是放在传统业务,也就是非新冠肺炎业务上。”

药明生物公开数据显示,预计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0%,剔除新冠疫情项目的收入同比增长50%以上。公司业绩指引维持原有全年同比增长30%的预期,剔除新冠疫情项目的收入同比增长60%。

如今,尽管失去了新冠疫情红利、医药寒冬影响、海外企业低价抢单,陈志胜依然相当乐观。“一两个季度的疲软只是暂时的,药明生物还会继续快速增长。现在你看哪个ADC(抗体偶联物)药物成功的新闻,有50%的几率是药明生物的功劳。这是我们对行业的贡献。”陈志胜说。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