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实施区域差别化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提出,雄安新区及部分周边地区将重点打造北京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载体,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到2020年,新区内污染工业企业全部搬迁淘汰。
资料图:鸟瞰雄安新区建设场景。中新社记者韩冰摄
从字面上看,“全部”这个词
三县所有污染工业企业均被纳入
将在2020年之前实现,距离并不遥远
也就是说,从现在起的8个月内
要么搬迁,要么全部淘汰
根据《意见》安排,雄安新区、保定市等地生态功能区属于中部地区生态过渡带,为京津城市发展提供生态空间保障。雄安新区及周边地区(高阳、清远、徐水、定兴、高碑店、固安、霸州、文安、任丘等)禁止新建排放主要污染物的工业项目。
《意见》对实施差别化环保管控改善空气质量的要求指出,2020年前雄安新区内工业企业要全部搬迁淘汰。
资料图为雄安新区白洋淀引黄泵站航拍。中新社记者韩冰摄
《意见》显示,我省将严格禁止新建、扩建煤电(热电联产、同等替代项目除外);禁止新建、扩建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石化等新增产能项目(搬迁提质改造除外)和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禁止建设污染物排放强度低于准入条件的其他工业项目。
搬迁倒计时
图: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管委会大楼,周晖摄,2019年4月
据雄安新区发布的消息,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党政办公室日前连续印发两份产业政策文件,提出推动新区三县传统产业转移转型升级20条政策措施,要求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明年年底前必须退出,鼓励社会力量在新区投资建设众创平台。
明年底前所有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将全部退出
雄安新区管委会出台了《关于支持新区三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传统产业转移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对此,雄安新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与新区的战略定位相比,传统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还远远落后,要加快其转型升级,实现做大做强发展。在工作中,要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的原则,通过改造升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搬迁转移一批、依法关停一批,推动新区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新区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到2020年,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全部退出,一批区外工业园区和区内转型升级企业总部基地基本建成。到2022年,现有传统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减少,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
近期拆迁范围内企业可申请拆迁补偿
同时,近期出台的《关于促进传统产业转移改造升级的政策措施》提出,支持企业在转移过程中进行重组,结合传统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鼓励企业自愿重组组建企业集团,形成规模效益,完善产业链条。
同时,支持有效利用空置厂房。对不在近期拆迁范围内、正在搬迁腾空厂房的企业,支持其在拆迁前开展符合新区发展定位、服务建设和民生保障的经营活动。对利用空置厂房开展生产经营、符合新区产业定位和建设需要的,经申请可暂时放宽商事主体营业场所登记条件。对位于近期拆迁范围内的企业,可根据其搬迁进度和投资情况,经申请可先行拨付一定比例的拆迁补偿款。
传统产业该往哪里走?
对于上述两份文件的发布背景,官方介绍称,新区即将进入大规模实质性开发建设阶段,高端、高新技术产业也将在新区加速布局。《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将根据新区规划建设进度适时出台,有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经过长期积累,雄安新区三县传统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特别是服装、制鞋、毛绒玩具、塑料包装、压延革、电线电缆等产业产值超千亿元,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就业近30万人,有力支撑了三县经济社会发展。
以服装行业为例,雄安新区服装加工厂较多,以中小企业、家庭作坊式经营为主。截至2019年4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雄安新区发现,容城县主干道上的部分服装企业已经迁出容城县城中心。部分服装厂迁出后,厂址上建起了酒店。
图:2017年冬天容城县中心城区一家服装厂。周晖 摄
记者乘坐的滴滴快车司机也从经营服装厂转行开滴滴。据反馈,随着大量企业涌入雄安,雄安当地的用工成本也随之上升,环保标准也在提高,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得不转型寻找新的机会。
图:2018年秋季,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门口的传统零售“便利店”。周晖 摄
雄安新区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雄安新区企业大多以基础加工、贴牌生产为主要生产模式,生产技术整体落后,品牌化程度低,处于行业市场格局底端,附加值较低,部分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也比较突出。
对于雄安新区来说,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转移的有序推进和大量高端高新技术产业的入驻,传统产业将有更多机会与高端高新技术产业有效对接,并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有机结合,从而深度融入新区未来产业链。
综合:雄安新区发布河北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印染人物
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