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沟到十渡 习近平总书记擘画雄安新区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新引擎

日期: 2024-07-07 10:10:15|浏览: 89|编号: 5628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这里总有与春天的约定,不断播撒新时代的希望

去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白洋淀,在初春的田野里勾画雄安新区未来蓝图。今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了河北雄安新区规划汇报。新区蓝图就像一个不安分的婴儿,静待啼哭的时刻。

四年前的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明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

首都北京、环渤海之滨、燕赵大地,这片21.6万平方公里的热土,鼓声阵阵,京津冀协同发展正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大战略再添大招,新区激发新希望

刚刚过去的春节,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施工现场机器声阵阵、车水马龙,3000余名建设者用自己的汗水谱写了一曲新的诗篇。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创造了“雄安质量”,成为全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雄安新区于2017年4月1日设立,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

新区有着新的使命。雄安新区将建设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共同构成北京新的两翼;与参与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张北区共同构成河北新的两翼。

2017年金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把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面向世界,面向京津冀,雄安新区涵盖雄县、安新、容城三县,距北京、天津约100公里。在这片热土上,可以清晰地听到铿锵前进的脚步声。

“我们将真心实意把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当成北京自己的事来办,从雄安新区最迫切的需要出发,有求必应、积极配合、不含糊。”这是北京市主要领导视察雄安新区时做出的承诺。

“要树立大局意识,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中需要天津做的任何努力、任何调整,都要坚决落实。”视察雄安新区的天津市主要领导郑重表示。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端定位。“开工前把每一寸土地规划清楚,确保把蓝图画到最后。”河北省委主要领导态度坚定。

新区用行动诠释新发展理念。雄安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说,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有三个鲜明的原则:不搞土地财政、不搞形象工程、永远为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着想。这里不建高楼大厦、不建水泥森林、不建玻璃幕墙……未来的雄安,将是一座生态宜居之城。

新区焕发新动能。2017年底,雄安新区与百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自此,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互联网巨头均已落户雄安。首批落户雄安的48家企业均为高端、高新技术企业。

在荣成奥威路上,中国建筑等数十家央企的招牌不时映入眼帘,央企一条街隐约映照出一座现代化新城的未来。

大鹏展翅,双翅翱翔。新区以北100公里,在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建设工地每天都是不一样的景象。再往北200公里,京张高铁正在延伸,一座为奥运而生的冰雪小城正在演绎新的童话……

大逻辑孕育大格局,“你中有我”携手共进

放眼京津冀,失衡与不和谐令人担忧。北京深受“大城市病”困扰,人口膨胀、雾霾频发、交通拥堵,非首都功能疏解过多。北京、天津太“胖”,周边中小城市太“瘦”。河北人均收入仅为两市的一半,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与京津差距明显,有些方面甚至“断崖式”差距。

建设什么样的资本?怎样建设?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这个问题则更困难。

非首都功能如何疏解?减肥强身健体,必须下定决心,该放弃的放弃,该放弃的放弃。2017年11月底,北京“东皮”最后一家东顶市场正式关门,“东皮”正式告别历史舞台。

河北正借势对接京津、服务京津,加快发展。12月20日,位于河北省白沟新城的河道国际东皮服装广场正式开业,近2000家来自北京“东皮”的服装商户在这里开启了新生活。

从北京新发地到河北新发地,京津冀有多个版本的故事,转型背后是资源与市场的优化组合。

控增量、化解存量,北京更“开放”。四年来,北京共关闭一般制造业企业1992家,调整疏解各类区域性专业市场594家。截至2017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170.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万余人,出现2000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质内容和关键支撑,打破“大树下不长草”的魔咒,迎来“大树下有荫”的时代。

北京现代落户河北沧州,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来,河北引进的最大项目。两个月前,沧州生产的一款全新SUV车型在广州上市,这款车量产后,年产能将提升至30万辆,将为沧州乃至河北的汽车产业带来提振。

体制一改,天地更宽,甘蔗可以两头甜。北京和河北正在探索医药生产“共建共管共享”模式,在沧州共建沧海生物医药产业园。转出北京的医药企业,在沧州可以保留“北京医药”身份,享受更多优惠政策。“两头甜”自然深受欢迎。目前,北京等地签订协议入驻的医药企业已有102家。

打破区域壁垒,消除机制瓶颈,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在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局,入驻企业的税收收入40%由海淀区和秦皇岛市各征收,剩余部分用于共同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创新配置机制,有效调动双方转移对接的积极性。

从“你就是你的,我就是的”到“你中有我,我在你中有你”,“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融合效应开始显现。2014年至2017年,三省市互派干部到岗工作共计400余人次,河北省引进京津资金约1.4万亿元,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6100多家。2017年,京津企业在津投资额突破1000亿元,天津企业在河北投资额达435亿元。

“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逐步打破,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北京以“瘦身提质”为抓手,向“高端、精准、先进”的经济结构迈进;天津推进“强核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28个工业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不同程度下降;河北大力“强身健体、增效增效”,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大融合催生“大红包”提升群众获得感

72岁的王如春是河北石家庄的一名摄影爱好者。每天早上8点,他都会在自家的阳台上拍摄西南方向的天空和建筑。从2014年初开始,他已经拍摄了1000多张天空照片。所有照片都按时间顺序排列,很容易分辨出哪张是蓝的,哪张是白的,哪张是灰的。同时,王如春还会查看当天的空气质量指数,并记在日历上。

王如春说:“石家庄蓝天多了,2014年蓝天110多天,2015年、2016年,每年蓝天都在50多天,2017年供暖季特别好,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多天的好天气。”

这位“天空摄影师”拍摄的照片色调的变化,见证着石家庄及京津冀其他地区空气质量的改善。

我们命运与共,大气污染治理没有“孤岛”,京津冀“2+26”城市联防联控、协同治污,逐步缓解“心肺问题”。

北京蓝天又多起来了!回顾一年来的大气污染治理成果,不少人都表达了这样的感受。2017年,北京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2.1%,同比上升6.9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优良天数比例超过80%,同比上升42.0%。

治污压力最大的河北,持续给自己施压。2017年,河北电代煤、气代煤等清洁能源替代项目再度提速,全省253.7万户完成气代煤、电代煤改造。今年河北全省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39.8%,超额完成国家“大气十条”确定的目标。全省平均重污染天数比2013年减少51天。

同一蓝天下,2017年京津冀区域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56.0%,PM2.5浓度同比下降9.9%。进入供暖季,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12月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64.6%,同比上升34.1个百分点。

协同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蓝天白云

大力推进交通一体化。从各自修路到规划成一张图、构建成一个棋盘,三地之间的“路堵”逐渐被打破。河北省涞水县三坡镇南峪村距北京十渡风景区仅5公里,京昆高速一条长达75公里的“死胡同”挡住了游客的车轮。随着京昆高速北京、涞水段的建成通车,两地行车时间由一个半小时压缩到40分钟。北京游客开心了,涞水农民笑了。村民段泰山经营着一家农家乐,现在一个短暂的假期收入可以维持半年。

三地距离更近,人流跑得更快。4年来,已开通扩建“断头路”“瓶颈路”800多公里;京津城际延伸线、石济客运专线、津保铁路、沧唐铁路等多条线路建成通车;京津城际实行月票制,环首都“半小时通勤圈”覆盖面积逐步提升,“轨道上的京津冀”初具规模。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补齐短板、强弱项,深化教育合作、加强医疗卫生合作、协同推进文化旅游、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协同发展的成果转化为京津冀人民的获得感。

“潮高两岸阔,风正扬帆”,乘着春天的浩浩东风,京津冀将继续谱写协同发展的辉煌。

人民日报(2018年2月26日第03版)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